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987|评论: 24

[民生杂谈] 农民工进城 农民工进入县城就地落户一律放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8 07:26 | |阅读模式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昨日透露,农民工进城落户方案已基本确定
  农民工落户
  经过中央和国务院研究以后,最近对农民工落户问题的解决方案已基本确定。进入到县城、中心城镇的农民工,一律放开,就地落户;进入到地级市的,需要有三年的稳定职业;进入到省会城市的,包括副省级城市和大城市的,合理控制,创造条件逐步落户。
  农民工“十有”
  目前中央和国务院研究决定,要让农民工向“十有”发展。“十有”:进城有工作,劳动有合同,上岗有培训,报酬有保障,参保有办法,维权有渠道,住宿有改善,子女有教育,生活有文化,追求有目标。
  进入县城和中心城镇的农民工一律放开、就地落户;进入到地级市的,有三年的稳定职业可以落户;进入到省会城市的,包括副省级城市和大城市的,合理控制,创造条件逐步落户。
  昨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大会民盟4、5组联组讨论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在回答政协委员问题时表示,关于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最近中央和国务院经过研究以后,对农民工进城落户的方案已经基本确定,以此来让农民工不再“边缘”。同时杨志明还提出了农民工的“十有”目标,透露从今年起,每年要培训600万名农民工,每人平均补助800元。
  委员尖锐发问
  每年新增2000万
  新生代农民工怎样才能不“边缘”
  “希望整个社会,特别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度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在昨天民盟4、5组联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在发言时,专门向在场的人保部副部长杨志明提出问题,怎么才能让每年接近2000万新增的新生代农民工不边缘、不迷茫。
  去年,温思美做了一个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课题研究,他前后实地调查了四川、湖南、湖北、广东等劳动力输出地和输入地,发现每年有接近2000万的新增新生代农民工进入用工市场。这些出生于1980年代、1990年代的新生代农民工在温思美看来一直都是边缘人:出生在农村,从来没干过农活但也没有接受太多的教育。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既没有特别的技能也没有老一辈的吃苦精神,但他们对个人的权利、社会的环境要求很高。从反馈回来的大量问卷,温思美看到的是在城市和农村的边缘上,新生代农民工的困惑,不少农民工在不同的城市辗转打工,一年以内可以换三个城市,一个短信就能让他们从上海到深圳、从广州到北京……
  这样的新生代农民工以每年200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怎么才能改变他们的边缘状态。温思美建议人保部高度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对未来社会经济转型的影响,妥善解决好这个问题。
  人保部副部长杨志明回应
  农民工进城落户
  进入地级市需要三年稳定工作
  温思美话音刚落,杨志明就接过了话头:农民工进入城市的有2.42亿,其中进入大中城市的有1.52亿人,要怎么解决他们在大中城市的社会保险,怎么解决他们在城市有稳定的职业,怎么妥善解决在农村的承包地、宅基地和部分的集体经济的股权问题。
  杨志明表示,世界上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基本上是进城务工和进城落户同步。但我国由于农民工转移的量大人多,一直都在想办法。经过中央和国务院的研究以后,最近对农民工落户问题的解决方案已基本确定。进入到县城、中心城镇的农民工,一律放开,就地落户;进入到地级市的,需要有三年的稳定职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有三年的劳动合同或者缴纳了三年的社会保险,哪怕是你租的房子也可以落户;进入到省会城市的,包括副省级城市和大城市的,合理控制,创造条件逐步落户。
  每年培训600万农民工
  每人平均补助800元
  杨志明说,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1980后、1990后为主体的新一代农民工有三个方面的变化。第一个是由过去老一代农民工挣钱回乡发展,向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融入城市发展转变。第二个,由过去老一代农民工主要是要求支付工资,向新生代农民工要求交社会保险转变。第三个,由过去的老一代农民工主要是要求改变劳动条件,向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要求分享企业乃至城市改革发展成果转变。目前中央和国务院研究决定,要让农民工向“十有”发展。
  这“十有”,杨志明说是进城有工作,劳动有合同,上岗有培训,报酬有保障,参保有办法,维权有渠道,住宿有改善,子女有教育,生活有文化,追求有目标。其中,在上岗培训方面,从今年开始建立农民工培训基本补贴制度,农民工进城就业有需求的,每年培训600万人,每人平均补助800元。
  根据此前央视的报道,从中央到地方投入60多亿元,通过技校和有条件的企业以及有规模的培训机构,使农民工在国家培训资金补助下,通过实用技能培训,学到技能,拿到凭证,找到工作。而在劳动报酬方面,现在刑法也规定了欠薪罪,要动真格的,欠薪要追究刑事责任。
  成都商报全国两会特派记者 郑钰飞 赵素冰 北京摄影报道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1-3-8 07:45 |
现在有人想进城吗?在农村守着地多好!重庆那边,想回农村都回不了!

活跃会员 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1-3-8 07:51 |
小鹿山妹儿 发表于 2011-3-8 07: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有人想进城吗?在农村守着地多好!重庆那边,想回农村都回不了!

你不信看到起,保证农村将来是很俏的。将会流行城市人去农村。任何事物都是周而复始的。

发表于 2011-3-8 07:56 |
回复 巴中小丫 的帖子

我也想说是这个意思:D

发表于 2011-4-13 22:27 |
路过

发表于 2011-4-13 22:27 |
路过

发表于 2011-4-14 01:16 |
那个农村有房子,买给我,城市太挤,呼吸的吃的也尽是垃圾:dizzy:
发表于 2011-4-14 08:56 |
: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lol

发表于 2011-4-14 18:30 |
现在有人想进城吗?在农村守着地多好!重庆那边,想回农村都回不了!其实,人在哪里生活或在哪里工作,都是为了生计,生计都维持不了,谈何快乐。所以,有了土地的父老乡亲,劝你们千万别丢了你们的土地,说不定哪天你们的土地就成了香馍馍了。

发表于 2011-4-14 19:31 |
路过

发表于 2011-4-14 19:36 |
原则上,就在你那个县里呆着,别来一二线城市晃悠。

发表于 2011-4-14 22:47 |
:L:funk:

发表于 2011-4-16 10:35 |
回复 巴中小丫 的帖子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
到分田下户
又几十年的耕耘
就没见过农民俏过
如今的大型果园
大型农田
又大多承包给了个人
或者企业

农民的命运
打工才是硬道理
唯三享受的
家电下乡
汽车下乡
粮食直补
可其实城里人
用农村朋友的名字
也同样在享受

将来的农民
还是只有打工
一亩三分田
喂猪喂鸡
加上政府补贴
能俏吗?

俏不了
赚钱才是硬道理




发表于 2011-4-16 16:41 |
:):):):)

发表于 2011-4-16 17:21 |
13楼才是说的客观的话,没有吃过农村苦的人,以为务农如QQ偷菜那么轻松?

发表于 2011-4-16 17:24 |
说得农村是天堂,国考会没人去挤了。

发表于 2011-4-16 22:08 |
;P;P;P;P;P;P;P;P

发表于 2011-4-17 07:56 |
唉:'(

发表于 2011-4-17 20:09 |
早就该这样了,支持!

发表于 2011-4-27 14:18 |
好贴子哦,大家不顶说不过去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