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祭江》这出戏,对我而言,的确有着很深厚的情感__因为它曾经让我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辛勤和努力,也因为它曾经让我获得许多令人羡慕的鲜花和掌声,更因为它舞台背后凝聚着我的老师的汗水和心血。文化宫一出《三祭江》,不料会再次引来掌声一片,赞声不断,更不料会让“张雪梅”上了中国川剧网的名家名录。但我心里很明白,观众的掌声是对我的鼓励,大家的赞扬是对我的鞭策!的确,正如有网友说的一样:离专业还差了很长一段距离。20多年了没上过舞台,这个距离不是一两天能赶上的。所以,我更应该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地把戏演好唱好,只求内心不愧对我所热爱的川剧,不愧对教我培育我的老师就行!感谢当年辛勤培养我的老师们,是他们为我铺垫了一层厚厚的基石,才会让我有了那么一点点成绩。今天的这些掌声,这些赞声,权当是我对老师们的回报。所以,今日之感慨我特别想写的想谢的是我的老师们。
从小,父母就很注重对我艺德和尊师方面的教育,我爸爸那时候常对我说:“剧团里的叔叔阿姨,都是你的长辈,你都要尊重他们,他们身上都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就是那些打杂师,他们天天在后台听,名家名段也装了一肚子,吃的盐巴也比你娃吃的饭多。”我牢记着爸爸的教诲,就是当上“角”了,也从不轻视剧团里的任何一个人,而我在那些打杂师们身上,也学到了不少好东西,传承了不少好作风。从我能登台的第一天起,我就做到了严格要求自己,不管多累,我都会把我穿过的服装,我戴过的头饰凤钗等等卸下来一一摆好,等待管箱的老师收捡。所以,在我唱戏时段,我不但能得到教唱戏的老师们喜爱,同时我也得到了管箱老师们的怜爱。那天在温江演出,戏完,我脱下了服装,照当年养成的习惯,把服装一一平顺的摆放在折叠衣服的平台上。这个很微不足道的细节正好被旁边的一位女老师看在眼里,她先是很惊讶的表情,然后伸出大拇指,对我大声赞赏。有什么事比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更幸福呢?当时我心里一阵子暖烘烘的。
过去的老师不愿意轻易收徒,说是戏一学到手了就要打“翻天印”。但我在铜梁剧团就有一位与我签了拜师合约的老师李永宜,从学戏到她前几年病逝,我都是她心中的宝贝女儿。当年,我吃住她家,生活上,她给我无微不至的关照,艺术上,她给我一丝不苟的指导。有一次我犯了感冒,李老师为了不耽误我练嗓,亲自动手为我熬制止咳糖浆;练功压腿,我两个大腿练得全是淤青,非常疼痛,老师拿来药酒,帮我揉搽......这些情景,我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一日为师,终生为母”,“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虽然我离开剧团到了成都,但每一年我都会抽时间回去看看她,就象看望自己的母亲一样。得知老师患了绝症不久于世,我更是心痛不已,虽然那时遂渝高速高铁都没有贯通,但我仍然坚持每月坐5.6个小时的汽车赶回去看看她。我会牵着她出去晒太阳,跟她聊过去教我们发萌戏时的一些笑话,逗她开心,让她快乐。白天我会下厨尽量弄一些好吃的劝她多吃一点,晚上我会挨着她睡为她捶腿。最让我感慨的是在她弥留之际,她嘴里念的心里盼的是我,是一个做徒儿的我!那天一早起来,接到老师的亲生女儿——我师妹的电话,说老师不行了,我便匆匆忙忙安排好家事,马不停蹄地赶往荷花池登上了去铜梁的汽车,5.6小时的车程啊我犹如坐了5.6年。脑子里满是老师教我的点点滴滴......到了铜梁已傍晚六点了。顾不得歇息我直奔县医院,到了老师的病房前,见老师的儿女还有老师的丈夫--(团里的优秀武小生黄廷炎老师)早已等候在那里了。只听黄老师对我说了一句:你快去看看吧,你老师就是在盼你所以才断不了那一口气。我一下跪在了老师的病床边,拉着老师的手,眼泪哗哗的流了下来。我叫道:李二嬢,我回来了,您的雪梅女儿回来了。这时,一滴清泪从她微闭的双眼里流了出来,说明她的确是在等我,在盼我,说明有一千个不舍一万个不舍在她心中凝聚!不一会老师平静安祥地走了。小时候就常听老人们摆龙门阵,说人要死时他(她)会等亲人,有的没等着亲人就咽不下那口气的。我想,老师已经把我当亲人了,她是不甘心没有等到徒儿回来就走啊。为啥在这里我要用这么大的篇幅来叙述这事,我是想借此告诉一下现在的年轻人:无论你是学什么的,你首先要学会懂得尊师,只要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半!
《三祭江》这个戏之所以到如今都能得到观众们的掌声和赞赏,因为其中的精华点得益于川剧泰斗袁玉堃老前辈的指点,也是我尊师所得来的意外收获。当年我参加调演,戏完后袁玉堃老前辈带领评审团一行人员到后台来看望演员们,正好看到我的老师拿了一张干毛巾给我贴在被汗水湿透的背上,并亲自帮我卸妆。这师徒亲密得象母女的一幕,一下子感动了老泰斗,他走到我的身边对我说:娃娃,你的嗓子那么好,以后唱到张飞那后两句“孙氏女只哭得珠泪长掉,要相会除非是来到阴朝”时你可以把它提上去嘛,边说他就边示范着哼了一下。他说,祭张飞已经是到了这个戏的高潮,孙尚香这个人物角色的悲伤已经达到了极限,你就一定要在这最后一刻把她的那种悲,那种嚎啕大哭的感觉给放出来。老泰斗这一精妙的点拨,让我获益匪浅!在接下来的每一场《三祭江》演出中,每当唱到这两句时,观众席上顿时掌声四起......
尊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今再唱《三祭江》,让我怀念起这些逝去的前辈们当年教过我的点点滴滴。为了感恩前辈们当年给予我的无私厚爱,借此文章祭奠他们的在天之灵,安息!
“为学为艺莫重于尊师”,“片言之赐,皆事师也”,“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学风自善,成功已半! 念师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