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征文】
礼赞,英雄的中国人民
——写在5.12地震三周年之际
金 凯
我始终坚信太阳总在有思想的地方,与甘肃陇南地震灾区的父老乡亲携手走过的近1000个日日夜夜里,我亲历了山崩地裂墙倾屋圮的绝望和恐惧,目睹了哀声遍野血泪成河的悲惨和凄凉,感受了灾难中的苍生之恸,见证了废墟里的生命奇迹……这一切都将如刀刻一般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但是,从灾难来临到现在,我始终强迫自己仰起头,不让痛苦的眼泪流下来,因为灾区不相信眼泪。
置身于满目疮痍的灾区,没有眼泪的痛苦更让人撕心裂肺。当一串串冰冷的数字真实的出现在眼前的时候,仿佛一个个瞬间远逝的生命在挣扎着呼救着,也许那一刻他们还在呼唤着孩子的名字,也许那一瞬他们还在牵挂着父母的安危。当宁静幽雅的村庄被夷为平地,无数生灵埋身于瓦砾之中,憨厚的父老乡亲“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伤痛在不断地弥漫不断地扩张时,我们痛恨自身太渺小,多么渴望有三头六臂,更痛恨这场灾难为何来的如此突然如此猛烈,容不得我们有半点的思考和呼救,甚至容不得我们去恐慌。
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是悲怆的记忆和断肠的苦吟,但是,在生与死的较量和人与自然的搏斗中,灾区的每一个人痛定思痛,在大灾大难面前都变得异常坚强和勇敢,他们用汗水冲淡了泪水,从坚强走向了自强。我时常把那些日子与英雄的中国人民联系在一起,努力把这种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用文字表达成一些词句和章节,以志铭忆这段灾难之殇,礼赞一种民族精神。
2008年5月,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胡锦涛总书记洪亮的声音传遍华夏大地,响彻宇宙空间——“胜利一定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这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宣示,这是激励华夏儿女坚强如钢的最强音。在这一有力的召唤下,13亿中国人肩并肩、手牵手、心连心,在劫后重生的大地上创造了世界抗震救灾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英雄的中国人民不会向任何困难低头。正如俄罗斯新闻社在汶川地震后的一篇文章中所写:中国经历的磨难太多,但从未在磨难中倒下! 的确,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是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弥坚,中华儿女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品格和情同手足、厚德载物的仁爱情怀在这场灾难面前被谱写成了“天灾无情人有情,大难面前有大爱”的抗震救灾精神。我没有亲身经历四川灾区的抗震救灾场景,但是在甘肃陇南灾区同样有许许多多让人永生难忘的感人镜头。无论是地震发生后的冒死营救,还是重建过程的对口帮扶,都只能用“大爱如潮,滚滚不息”来表述:中南海的总动员,中央领导的身影,人民子弟兵的汗水,救援队千里驰援,医疗队昼夜不休,志愿者竭尽所能……一笔笔社会各界的赈灾捐款,一车车各地运来的救灾物资,一批批兄弟省市的援建建材,一拨拨亲临灾区的援建队伍,还有一颗颗四面八方的爱心汇聚在灾区,汇聚在四川、甘肃、陕西,汇聚在每一个灾区人的心中。有梦就有希望,心在家园就在。在困难中走过的三年里,我们始终在感动着,始终在感念着,是人间真情让我们再一次燃起了重生的欲望,是民族大爱让我们没有向困难低头,因为我们是英雄的中国人民。
英雄的中国人民是永远不可战胜的。无论历经多么艰难的过去,无论面对多么巨大的悲伤,我们始终坚信风雨之后必有彩虹,始终坚信劫难之后必将新生。地震摇垮了我们的房屋,但是无法摇垮心的家园;灾难毁掉了我们幸福的家庭,但是无法毁掉我们重生的信念。灾区人民在泪水中学会了坚强,在痛苦中学会了不屈,他们不抛弃、不放弃,生死相依战灾魔,他们不气馁、不沉沦,挺起脊梁架房梁。面对平生未遇的大难,灾区的黎民百姓没有畏惧退缩,没有坐等救援,而是抱团作战,奋起自救;面对残垣断壁的惨景,灾区的党员干部没有贪生怕死,没有忘记使命,而是临危不惧、无私无畏、舍小家顾大家,用冲锋在前的行动兑现着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今天,我们不必回放那些坚强不屈的镜头,无需再现那些自救互助的场面,因为这些镜头和场面早已在历史的卷册中熠熠生辉。但是,总理的一句话将永远激励我们走出灾难的阴影,走向美好的未来—— “大家要面向光明的未来,昂起倔犟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燃起那颗炽热的心,向前,向光明的未来前进。”当我们走过抗震救灾的那些分分秒秒,走过灾后重建的那些日日夜夜,蓦然回首间,我们禁不住为抗震救灾取得的胜利而热泪盈眶而高呼万岁,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了英雄的中国人民是永远不可战胜的。
英雄的中国人民必将赢得最后的胜利。此时此刻,我又想起了2008年5月22日美国《时代》周刊发表的题为“被唤醒的中国”的文章说“ 中国民众对灾区井喷式的支持是一个启示。人们认识到中国人的同情心和慷慨精神,对中国人更有信心了。”这是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中国人,中国精神。当我在这片曾经几乎支离破碎的土地上再一次用缓慢的脚步走过时,惊叹和感恩的目光里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一个个新农村如画卷一般铺开。我的思维被一幅新居对联深深地吸引——多难兴邦砺壮志,众志成城建家园。14个汉字组合而成的上下联,浓缩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凸显了一个民族的大爱和大义。这种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激励着56个民族13亿中国人心手相连、血脉相牵,斗志昂扬、众志成城地一次次战胜了长江洪灾、非典疫情、汶川地震、西南干旱、冰冻雨雪、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穿越灾难、崛起危难,在一次次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书写了一部同呼吸共命运、同甘苦共患难的精神史诗,伤痛后的灾区如凤凰涅槃般的迎来了新生。有这种民族精神的支撑,我们有信心更有理由地坚信英雄的中国人民必将赢得最后的胜利。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旖旎风光秀。绵绵五千年的中华民族经风沐雨,披荆斩棘,阔步行进在21世纪的大道上,英雄的中国人民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用巨手托起一轮红日在世界东方冉冉升起!
作者简介:
金凯,男,1981年出生,2006年被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选调至甘肃陇南市参加工作,全程参与了5.12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现被二次选调到农工党甘肃省委宣传部工作。
联系地址:(730100)甘肃兰州市团结路1号省政协大楼西三楼农工党甘肃省委宣传部
QQ号码:89568751
电子邮箱: 89568751@qq.com
(此文章通过QQ邮箱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