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754|评论: 0

面前是废墟,身后是灯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面前是废墟,身后是灯火

——来自高新区援建彭州市小鱼洞镇、红岩镇安置房的现场报道


郑小明   成都高新区规划建设局局长


蒋平的嗓子嘶哑了;

任正的皮肤灼伤了;

……

蒋平是成都高新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是援建小鱼洞镇安置点施工管理负责人。他率领他的部下,从2008年5月25日开始,一直坚守在工地,成为一线建设者和管理者。为了加快场地平整的进度,在炎炎烈日和狂风暴雨下,他们甚至亲自跳上装载机和挖掘机,指挥平场施工。在机具隆隆的轰鸣声中,他们的嗓子就这样吼哑了……

任正是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成都高新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援建红岩镇安置点施工管理负责人。按照高新区及集团统一部署,他带领高投集团现场代表于5月25日开赴红岩镇施工一线,克服此次援建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异地施工协调难度大等诸多困难,冒风雨、战酷暑,发扬集团工程建设管理队伍善于打硬仗、打攻坚战的特点,顽强拼搏,夜以继日,取得了五个安置
点“三通一平”工作阶段性胜利,他们的皮肤却被烈日晒黑灼伤了……

1.jpg
2.jpg

在这里,藿香正气液变成了日常饮料,黑色的头发在漫天尘土中变成了灰毛,而小车也在雨地泥泞里变成了推土机……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小鱼洞镇、红岩镇安置点建设在困难中坚定地向前推进着:6月22日,小鱼洞镇首批安置板房(大楠点)625套正式投入使用;6月23日,红岩镇窝店一期、虎形、废水泥厂一期、龙九一期四个过渡安置点通过彭州市相关部门工程验收,1553套安置房交付红岩镇政府;6月26日,小鱼洞镇草坝点958套板房正式移交;7月1日,场镇点558套开始入住;6月29日红岩镇窝店安置点开始入住灾民;7月7日,太子点776套完成验收……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天气赛跑、与工序赛跑、与每个人耐力极限赛跑的硬仗。建设单位——成都高新区规划建设局、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各路施工队伍1700多人,为了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向全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让全部需要过渡安置房的受灾群众8月1日前住进活动板房,已连续奋战了整整40个昼夜。特别是小鱼洞镇地震受灾惨重,场镇几乎全部房屋被毁或成危房。而由于地形和用地条件的限制,在这里进行过渡安置场地“三通一平”工程,是名副其实的“啃硬骨头”。

首先,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进行过渡安置点选址。小鱼洞镇现场几乎都是楼房尚未倒塌、但建筑已不能使用的地震危房废墟。为保护小鱼洞镇十分金贵的耕地,特别是尽量保留受灾群众投入较大、在八月下旬就要收获的川穹(中药材),指挥部领导杜必强同志与镇领导多次协商,考虑到受灾群众的实际和镇上工作的难度,最后将过渡安置房的选址确定到水泥厂、湔江化工厂等大规模危楼区。场镇点位用地约200亩,规划建设局组织各类施工机具68台,在晴天尘土飞扬、下雨满地泥泞中硬生生地搬走一个水泥厂,一片化工厂生活区。经过十几天的紧张施工,平场工地共清运废墟建渣数万吨。在交地前最后一昼夜,还创造了援建方福建省同志认为绝对不可能当天完成的场平“奇迹”。

红岩镇是典型的农业镇,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为保护农民的稻田和木耳棚,尽可能维护当地受灾群众利益,指挥部领导冯亚曦、高峰同志多次与红岩镇领导协商,确定了安置点选址要尽可能利用原有废弃场地、少占用耕地、尽量避开木耳棚的原则。窝店安置点一期工程是建在部队废弃营区上,援建队伍到达当天就拆除部队两栋危楼,为尽快施工扫清了障碍。龙九二期工程,将搭建活动板房68套,红岩镇原计划将农民的稻田作为安置房用地,经过指挥部领导和现场代表实地考察后,认为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用地面积,在一期场平基础上建设二期活动板房,节约了龙九村耕地,龙九村党支部村委会给指挥部送来一面“关爱灾民勇挑重担,精心建房苦战灾区”的锦旗。虎形、梨花两个安置点为保护农民稻田和木耳棚,也反复勘察,调整用地,宁可增加施工难度,也要保护灾民的利益。        

其次,为保护受灾群众财产,不得不时常中断施工。由于活动板房安置点大多选址在原居民的废弃房屋处,而这些房屋在地震中并未完全倒塌,受灾群众不但把临时避难的窝棚或帐篷搭在旁边,而且原房屋内也有家俱、物品尚能使用。建设者们十分明白,在遭遇天灾一无所有的时候,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对群众来说都是相当宝贵的。对待这些受灾群众的滞留和物品的搬运,他们总是尽一切可能耐心等待,并派出民兵或联系救灾部队协助清理、搬迁。在交地时间延后、施工时间愈加紧张的不利情况下,建设和施工队伍只能加班加点、通宵作业,场镇点位的一块约20亩的地块,从接收交地到完成场平(可以搭建活动板房)仅仅用了两个昼夜。这两个昼夜,集中各类机具三十多台,运输河坝建渣砂石回填1米多高;这两个昼夜是十倍于正常工作量的2天,是建设者们彻夜未眠坚守奋战的2天。

红岩镇各安置点大力推行交叉施工作业,实现基础、板房、管道、室内、室外等不同工种之间、工序之间的相互穿插和交叉。在雨天施工间歇,龙九施工人员帮农民采摘12000袋黄白木耳,窝店施工人员帮助农户插秧苗7亩,虎形施工人员帮村民实施稻田排水渠改造等工作。红岩镇幸福村六、八组丁凉等7位村民给高新区援建红岩镇抗震救灾指挥部送来一面“地震无情人有情,危难时刻伸援手”的锦旗;窝店村党支部村委会给指挥部送来一面“真情系窝店,温暖送人心”的锦旗。        

另外,由于小鱼洞镇的特殊地理位置,服务于场镇近2000户人的取水点全部位于高山之上。施工队不仅需要克服下雨滑坡、道路堵塞、山地施工的困难,还要提防频发的余震侵袭。在一次取水口施工中,突发余震引起山体崩塌,重达数吨、数十吨的巨石从施工人员身旁滚落而下,有一块巨石恰好砸在正在施工的取水坑内,离施工工人不足五米远。同志们吓出一身冷汗,但在对场地稍加清理后又投入到紧张的施工中。由汪春同志负责的引水工程安装了长达7.5公里的主干管道,装好后又进行不间断巡查和多次紧急抢修,不但保证了向安置点受灾群众供水,还保障了沿线部队、镇政府、卫生院和大规模施工用水。

红岩镇梨花安置点位置偏僻,通往该点的跨人民渠道路上一座桥梁在地震中成为危桥,严重影响材料进场,为抢工期,高投集团任正副总经理带领现场施工人员,连续奋战十余天将该桥修好,打通了通往梨花安置点的关键通道,也方便了当地群众出行。在该桥通车仪式上,红岩镇党委政府向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赠送一面“援建高新桥、助推新红岩”的锦旗,感谢高新区对红岩镇的无私援助。

最后是恶劣的天气。6、7月份山区进入雨季,变幻莫测的天气给工程的施工带来诸多困难,尤其是对混凝土的浇筑影响很大。6月18日晚11时30分,小鱼洞突降大雨,为确保大楠安置点20日全面达到入住条件,必须于当夜完成400立方米混凝土的浇铸。高新区指挥部向当地救灾部队紧急求援,并将施工单位工人、部队指战员和指挥部全体工作人员分成三个工作组,收集全部能找到的雨衣、雨靴、手套、电筒、铁锹等工具,在指挥部蒋平处长带领下顶风冒雨,抢装模板,运送和摊铺混凝土到各条巷道。凌晨时分,暴雨再降,全部参战人员浑身湿透,但士气高昂,无人退缩。

带领援建队伍攻坚克难的是高新区有关领导。
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冯亚曦担当高新区援建红岩镇抗震救灾指挥部总负责期间,不顾天气炎热多雨、条件艰苦,每天赶赴彭州深入一线,现场研究援建工作,与江西省援建单位、彭州市地方政府主动协调沟通,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工程进度快速推进。
3.jpg

4.jpg

5.jpg


高新区党工委纪委书记高峰同志和管委会副主任杜必强同志分别分管纪检监察、审计、规划建设、国土、城管、环保等多方面工作,日常工作任务就十分繁重。他们临危受命,不分昼夜奔波于管委会、彭州市、小鱼洞和红岩镇之间,协调市指挥部、彭州市指挥部以及参与援建的外省市指挥部,调度工程所急需的混凝土、板材和人员,亲自拟定和督察工程进度,多次向中央、省市前来视察的领导同志汇报安置点建设情况,始终把援建工作作为一项特殊时期的政治任务来完成。为确保建设资金既即时支付又监管到位,他们结合救灾工程实际科学决策,采用现场跟踪审计办法,据实动态补充材料工程进度款项,为工程建设付出了百倍的辛劳。由于工作强度大,天气炎热,高峰书记在援建开工十几天中暑感冒,进医院输液三天就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援建工作,坚守在施工现场。原芳草街道办事处书记丁恒仁同志主动请缨,到一线工地负责后勤管理工作,既要组织民兵守护危桥,还要经常熬夜安排和等待现场加班的同志回指挥部吃饭,并为他们准备好各种药品和应急物资。

高新区规划建设局局长郑小明同志作为小鱼洞指挥部工程建设负责人,在处理好局内工作的同时,几乎天天到现场,夜晚经常住在帐篷工棚。除了综合统筹和协调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还要在如何节约建设成本、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方面,在用有限的资金做更多的事情方面绞尽脑汁。
6.jpg

到过已建成的大楠安置点的人们都可以看到,在安置点的现场有很多大树,这些大树原先就是广大居民纳凉休息的好去处。现在这些大树依然保留在板房安置区内,有的大树甚至从板房的屋顶中穿出来,枝繁叶茂,庇护着当地受灾百姓。这个设计是身为规划专家的郑小明局长的精心安排,不仅为受灾群众保留了本土生态和情感元素,同时还大大节省了绿化建设开支。草坝和太子两个安置点,结合地形,需要建设防洪河堤。郑小明局长带领设计人员汪春、陈薇和施工单位因地制宜,利用原地作为档土田埂而废弃的大块卵石建设浆砌河堤。漂亮的河卵石铺就的堤坝和挡土墙,不仅很好地凸显了地方特色,也大大节省了建材开支。在红岩镇窝店安置点,指挥部充分利用原部队营房的绿化条件,保留了原
7.jpg
有树木、竹林,既增加安置小区美观,又节约了绿化费用。龙九安置点紧靠红岩镇鸭子河,仅有一条修在河堤上的狭窄土路与公路相通,无防护设施,过往车辆、行人极易坠入河中。为保证安置灾民出行安全,高新区援建红岩镇抗震救灾指挥部决定沿河堤修建长约600米的不锈钢护栏。

8.jpg

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平兴同志,是高投集团对口援建工作的总负责人,在抓好全集团各项工作推进、维护集团稳定等繁重日常工作的同时,倾注大量心血做好援建红岩镇工作。为组织调配施工队伍和各类作业设备、材料,他常常连夜组织召开专题协调会至凌晨三、四点,为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他多次利用成都工作间隙深入施工现场踏勘,及时调整充实现场监理及施工专业人员,并组织集团援建工作后勤保障组加强对一线人员的工作、生活物资供应。在成都高新区与彭州红岩镇之间的公路上,经常会看到他迅疾似箭的车影。他对高投集团现场援建人员多次强调:要带着对重灾区群众的深厚感情抓援建,要在援建工作中体现高投集团忠诚、勤奋、专业、创新理念,要象抓高新区重点工程一样抓援建工程。他动情的话语、时常出现在一线的身影,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集团全体援建工作人员的精神斗志。

规划建设局城建处处长蒋平同志是这次工程的施工管理负责人。由于灾区建设的特殊性,多家施工单位、当地政府、救灾部队、特别是指挥部为进度和质量,蒋平同志奔走在四个安置点之间,亲自到现场管理监督,带领赖维、朱丹、张卫滨等同志加班加点,熬更守夜,任劳任怨。蒋平同志的嗓子严重嘶哑了,但就是这个坚定而沙哑的声音数十天如一日地回荡在工程建设第一线,通过对讲机响起在小鱼洞安置点的每一个角落。施工期间,蒋平同志的女儿正在参加中考,而赖维同志的妻子怀孕临产。领导要他们撤回去,换人来,他们都只有一句朴实的回答:“想为灾区人民多做点事,尽一份心。”            

红岩镇梨花安置点原来是一片水田,下雨后场地一片泥泞,6月底一场大暴雨后,施工场地到处都是十几公分的泥浆,施工条件十分恶劣。为抢工期,高投集团任正副总经理带领现场人员,连续十几天奋战在工地上,协调各施工单位加快施工,饿了就吃包方便面,喝口矿泉水又继续工作。每天工作到晚上3点钟左右才回帐篷休息。在援建工程施工期间,任正同志每天都到红岩镇5个安置点了解施工进度,协调各施工单位进度,现场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各施工工地每天都有任正同志或头顶烈日、或脚踏泥泞的身影,听到他疲惫嘶
哑的声音。现场施工人员听到任正同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同志们一定要像修自己的房子一样修好安置房。”为感谢高新区援建单位全体人员对灾区人民负责、无私奉献的精神,红岩镇党委、政府给指挥部送来一面“鼎力相助,大爱无疆”的锦旗,表达红岩镇群众的感激之情。
9.jpg
10.jpg
由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处处长严闯同志带队的高新区对口支援干部一行六人,在协助当地政府做好灾区群众思想工作、拆危清渣、板房分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了受灾群众的稳定并对工程建设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城管执法局综合处处长刘建同志负责绿化建设工作,大楠安置点的绿化配套受到各级领导和江西省援建单位的高度赞赏。

规划建设局规划处新招聘的规划师陈薇,是一个时尚而文静的都市女孩。从6月3日开始,天天奔走在工地上,不惧风吹日晒,拿着皮尺、打着手势现场测量放线。为了提早拿到援建方江西省、福建省的规划设计图纸,她多次奔波往返于彭州和小鱼洞之间,守在援建方的规划办公室一起讨论规划设计方案,介绍现场情况,研究协商力争利用好每一寸宝贵的场地。原规划方案只有181套安置房的地块,经她反复现场调整放线,搭下了240套安置房。她的出现,总是让工地一线的男同胞心生钦佩,精神也为之一振。

高投集团高新置业公司李峰在援建期间,妻子临产,面对工期紧、任务重等困难,他积极奋战在一线。由于水土不服,他身上多处出现皮肤肿块,奇痒难忍,但仍顶着烈日,裹着泥浆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并主动提出草坝安置点排水方案,指挥施工单位人员抢挖水渠,在大雨来临之前顺利完成雨水环网,避免了雨天对工程质量和工期造成损失。6月16日晚,他接到妻子紧急入院可能早产的电话,妻子肚子里的两个孩子随时有生命危险,他只有在电话中安慰和鼓励哭泣的妻子。第二天晚上他去医院看了妻子几眼后,又回到彭州投入工作。6月19日至21日他连续在一线指挥施工近70个小时,带领30多名支援的解放军战士冲上第一线,指导浇筑混凝土,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大楠社区最后一版道路混凝土的浇筑,确保了彭州小渔洞镇大楠社区安置房援建工程保质保量按时竣工。

梨花施工点现场代表杨敏,连续十几天奋战工地上,累了就在车上休息一会,然后又投入工作。由于连续在高温酷暑下高强度工作,体力严重透支,7月11日感觉身体不适,晚上到彭州医院检查为中暑并感冒。在医院开了些药后,杨敏不顾医生让其好好休息的劝告,连夜回到红岩镇援建现场,带病坚持在施工一线工作。正是有了像杨敏等一线同志的艰苦努力,红岩镇安置点才在短短49天内奇迹般建起了4255余套安置房。

高新区建设行业协会秘书祝慧同志具体负责后勤服务。工地上女同志住宿不方便,她就每天早出晚归,天亮就出发到现场,天黑才离开,与两委办派来的胡伟同志、民兵同志一起,确保了一线工作人员的吃、住、行各项需求。经她的手专门为施工机具加的柴油,总计达到130多吨。来自高投集团的现场代表周梦如、尹云飞、李丰同志,天天吃住在工地现场,在烈日和暴雨下来回执行指挥部决定并指导现场施工。高投集团成都高新建设公司总工程师谢海平、工程部部长王耀辉连续40余天奋战在工地上,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研究施工方案,协调各施工单位加快施工进度,在工程紧张施工阶段,他们不分昼夜地奔波在施工现场。

……

这样的感人事迹,在小鱼洞镇、红岩镇指挥部里还有很多很多。在这片曾被地震肆虐、蹂躏的土地上,规划建设局张海涛、王锋、滕春杰、梁竞、徐冰洋;高投集团樊凯、罗阳春、杨毅、杨敏、李勇5位现场代表以及现场监理、造价、审计……,他们默默无声地用自己的行动和汗水践行着党性誓言以及特别能战斗的敬业奉献精神。

在大楠安置点发放钥匙的当天晚上,喝了一点酒的小鱼洞镇张强副镇长紧紧握着郑小明局长的手,眼中饱含热泪,久久说不出话来。“我不向你们说感谢!这两个字用不着挂在嘴边,它已印在我们小鱼洞受灾群众的心里!”在红岩镇援建安置点,高新区援建单位不怕疲劳、连续奋战的精神感动着红岩镇一万七千余名群众,红岩镇欧阳伦书记多次盛赞高新区高速度、高质量、高素质的优良作风。

不用怀疑,建设者们面前的废墟很快就将被他们亲手点燃的万家灯火所取代。

也毋庸置疑,亲身经历和见证这一短暂而意义深远过程的成都高新区小鱼洞援建指挥部的全体职工,思想得到升华,灵魂受到洗礼,也在这片废墟上点亮了自己心灵深处的点点火光……







作者:郑小明   成都高新区规划建设局局长

联系人:滕春杰  13408485534  85339055

联系地址:成都市天府大道北段18号高新国际广场A座830(610041)
1196577563@qq.com
4月25日通过邮箱投稿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