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日记二则)
四川都江堰市北街小学实验外国语学校 马长俊
那一刻
5月12日星期一天气阴转雨
时间永远定格在今天: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
都江堰大地失去了昔日的宁静,一场从来未曾经历的大地震席卷而来,将毫无心理防备的人们推向了恐怖的深渊……
这一刻,我正在教学楼四楼办公室,从开始的轻微颤动到几十秒后的剧烈抖动,学校在地动山摇中显得死一般寂静,当我扶着办公室门查望情况时,英语李书老师正组织学生撤离,除了他的大声指挥外,孩子们都没有了往日的嘈杂……随着孩子往下走,队伍的速度却慢了下来,怎么回事,此时分明还感觉到大地在在震动,楼梯间两旁的填充墙正呲牙裂缝,大声地责问中,分明看见他们是让二楼低年级的孩子先走啊!
底楼的楼梯口许多老师都在疏散着孩子,教导处李主任、北街小学罗建老师、储备老师杨永平、司机周永、水电工刘福云……听不清楚喊的什么,但从手势中分明能感受那份焦急。
我班的孩子还在艺术大楼上书法课呢,我急忙跑过去,孩子们从楼梯口往下冲,伴随的是音乐向荣丽和刘芸芸老师,因艺术大楼晃动厉害,受损严重,快速撤离难,我们班是全校最后撤离到操场的恶。
我走向二年级三班,我的小孩在该班就读呢,应该没有事吧?不,孩子今天没有到校,发高烧在妇幼保健院输液呢,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和祈愿,还有一阵焦心地疼。
短短的两三分钟,孩子们安全撤离了,教职员工安全撤离了。
操场上,一千多孩子,只有哭泣声,或是随着余震发出的尖叫。
操场上,近两百多教职员工在安抚孩子。
校门口,越来越多的家长聚集一起。
所有的通讯完全中断,停水停气停电,越来越多的坏消息传来:新建小学垮了,蒲阳路房子大量垮塌……接下来该怎么办
操场上,紧急行政会议召开,一个个决定布置下来:
所有教职员工暂不得离校,听从学校统一安排;
所有学生暂不离校,家长暂不进校园;
马上清点人数,做到万无一失;
马上向上级部门请示下一步行动
……
向上级部门汇报请示的任务由我和司机苟忠强去完成,都江堰大道上车流如潮,绿化带和隔离带上全都挤满衣衫不振的人。车辆在缓慢地穿行,幸福路口堵死了,我们的车好不容易挤上了观景路,眼前全市撤离的人群,许多人带有伤痕和血迹,公路两旁全是残垣断壁。走一步停三步,车辆如蜗牛般爬行。在胥家路口碰见了学校周烈剑董事长,满身灰尘的他第一句就问学校孩子们的情况,得知情况后他叮嘱我们:让我们小心,实在不行就返回校园。前方的路堵死了,我们决定从胥家路方向返回学校,一路上我们穿行小路,终于上了二环路,还是堵车,正在这时,眼尖的小苟发现了教育局的一位领导在路旁,急忙上去汇报,得到的是先疏散学校回家。任务完成了,可车是没法前行了。这里离小苟家只有两三百米,从胥家路口到学校近两公里,一回校还有其他工作任务,其实此时谁又不想得知家人的安危,但小苟把车拐上一个工地停在一个工地,便和我弃车朝学校跑去。
回到学校,家长已经进入校园了,小小的操场容纳了近两千人。在校门口,我们又碰见了周董,听说他是只步行到校的,尽管他已得知母亲在地震中去世的消息,却依然到学校察看情况。此时,一位北街小学老师骑着电瓶车来到学校,代夏校长询问相关情况并传达了夏校长的最新指示:全市受损情况严重,要自力更生,做好各种应急措施,有情况随时派人联络。
家长已经开始接孩子了回家了,但更多地孩子选择留在学校,特别是那些来自阿坝州的孩子啊!统计上来的结果是500多人滞留学校,加上教职工极其家属近千人,还不包括家长400多人。
学校最缺的是什么?
食品和水!
加上留下的学生和全体教职工一次就需要水合食品近千份。马上行动,后勤王喜梅带领司机和体育组的老师们骑上电瓶车到各处购买,此时,水和食品人们都在抢购,采购组从校附近到周边接连采购,到了傍晚,好不容易筹足了400多瓶水喝一些饼干,加上学校库存的牛奶,暂时可以缓解一下了。怎么发放呢?往日已经是吃晚饭的时间了,可今天按时发放了,明早呢?现交通管制,去成都采购最快也得上午才能回呀?
在于校长主持下,行政会议决定:给孩子么发水和食品的时间推迟到晚上19时,全体教职员工暂不发放,没有一个人反对,大家都知道此时只有孩子更重要。
还没有到18:00,天就完全暗淡下来,阴冷的风席卷着低沉的云,今天注定不会平静,地震后有大雨是经验总结呀。在焦虑中,雨滴三三两两地飘落下来,滴在身上不再是凉爽,而是刺心的冰凉,一道难题又横在了我们面前。
没有安全避难所,没有帐篷,没有彩条布塑料布……
用垃圾袋吧!生活部主管周铭说,学校还存有大型垃圾袋3000多只。每个人一个垃圾袋,大家齐心协力,2000多垃圾袋发下去了。冷风夹杂着稀疏的雨滴砸向地面,孩子们在地上瑟瑟发抖,不能孩子们冻着,于校长组织全体生活老师冒着余震的危险到学生宿舍抢棉被,没照看学生任务的老师也参与进来,几分钟后400多床棉被分发到各班,围到了正渴望温暖的孩子身上。
食品按时分发在每一位孩子的手里,一瓶水(牛奶)和一些糕点,加上一些年老的人,旗台上的水和食品只剩下一小堆了。没有人看管,也没有一个人悄悄去拿,尽管许多同事的喉咙早已干渴如火。
夜黑了,学校的发电机转起来了,操场的探照灯亮了起来,都江堰的夜晚又多了一个明亮之处。
晚八点过,雨开始大起来了,所有的能挡雨的用具都拿出来了,可是还有将近一半的孩子将会暴露在雨中。夏校长在安顿好北街小学后也赶到了学校,在简短的情况汇报后,夏校长立即安排我们一边马上向临时指挥中心汇报情况,寻求政府帮助,一边向社会求援。
天无绝人之路,晚十一点,终于有好心家长找到我们,可以为我们提供三顶救灾帐篷。这样没有安排进家长车里的孩子终于有一个避雨之处了。
马上派人去拉,马上搭建,马上安排学生睡进去。
怎样才能安排更多的孩子?在地上铺上几层被子防潮,先安一排孩子侧身躺下,另一排孩子与他们头相对躺下,下一排孩子又与他们脚相对而卧……孩子们终于安顿好了,看着部分孩子进入甜美的梦乡,大家心才落了下来。可好景不长,随着雨越下越大,挨帐篷边的棉被被地上的水浸湿,这样孩子无疑是睡在水中。换,不停更换。于校长带领部分行政不停地到各个帐篷察看,不停地让生活老师一张张检查。
夜深了,好心的老万(行政办副主任)从指挥求援回来,给我送来了冬日里才穿的厚睡衣,门卫张毅我换上了防水靴,尽管已是疲惫的我,心里却暖烘烘的。
离天亮还有三四个小时,行走在操场上,一个人一种姿态,不难看出,大家都在静默地等待。四周黑漆漆的,只有操场旁的探照灯在那揪人心的风雨中散发出明亮的光芒……
慰问
5月22日天气晴
地震过去十天了,学校各项工作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统计学生家庭基本情况;
对教职员工的基本情况摸底调查;
留校教职员工及家属生活安排;
学生复课筹备;
学校财产受损情况统计;
教育局等部门在我校设立指挥部的工作协助;
……
此次地震,我校是校内是零伤亡,但是在校外的一些教职工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还有一些教职工的家属在地震中不幸遇难,尽管一些老师和部分行政领导已给他们问候和温暖,但他们现在的情况具体怎么样,无不牵挂着每位同事的心,也无不牵挂着学校夏校长和校董事会的心。在昨天的行政会议上,刘玉华校长一再叮嘱我们,要把学校的关怀送到在地震遭遇不幸的同事手里。
今天一早,在学校于秀珍校长的带领下,胡涛、石建和我一起踏上了慰问教职工之路。地震后,伤痕累累的都江堰的沐浴在晨光中,显露出一种凄凉之美。
根据事先的安排,我们先到在地震中遇难的徐羽老师家慰问她的父母和小孩。徐羽老师是我校来自北街小学优秀老师,当天从成都开会回来,返家便遇上了这场灾难。30多个小时才发现掩埋她的废墟,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夏校长便派我带了5位老师赶到现场,却无能为力,必须要专业的设备才能实施救援,当时需要救援的人实在太多,终于联系到一支救援队后,虽成功救出,但是在医院还是没有抢救过来。她遇难后,也是胡涛、石建、司机周勇和我代表学校把她从省医院送到磨盘山火葬场火化的
,使之得以安息。我们已经多次来过她家,当我们刚下车,邻居便告诉我们她的家人不在家,我们只好沿着灌温路朝成都驶去(成灌高速交通管制)。刚到温江地界,几乎就找不到地震的痕迹了,这就是现实。
路上,于校长顾不上车的颠簸,拨通了远在辽宁治疗腿伤的行政办公室主任于燕的电话,于主任受伤后便被立即送往成都医治,后又转到辽宁治疗。因路途遥远,学校只有在电话里对她表示慰问之情。
谭华蓉老师是我校聘任教师,来校工作4年多了,是我校成长起来的第一批优秀教师。丈夫在映秀湾电站工作,也就是这次地震的震中,他是地震当天上去到达映秀湾的,遇难时正在开会。他们双方都是独子,还有一位活泼可爱,在读幼儿园的女儿。这样的灾难降临在谁的头上都无法承受啊!当我们在成都她亲戚家看见她时,比起我在映电花园接她回家时更显瘦弱,她依然不能接受失去亲人的现实,怎么劝慰?为了孩子吧!由她偎倚在于妈(于校长)怀中哭泣……
从谭华蓉家出来,大家都沉默了,我知道大家此时的心情的沉重。当在成都市南延线成都第一人民医院寻找生活老师肖静的病房时,大家的话才多了起来。医院的地下停车场已经在开始布置病床了,显然是伤病人员越来越多。各楼层的巷道里全是加床,病房里几乎全是地震受伤人员。看到肖静时,她正斜躺在床上,她是在街上被坠落物砸伤背部、手部和面部,且面部已轻微面瘫,留不留后遗症就要看治疗效果了。也许她没想到学校会有这么多人去看她,其实,在这个大家庭里大家不都是一家人吗?
该返回都江堰了,因为还要去玉堂看望在地震中失去女儿的生活老师杨娟,我们想碰碰运气是否能走成灌高速回来。在西延线上,每碰见一个检查点,我都把胸前的工作牌举起来,还好,一路通行。到达杨娟居住的帐篷时,已是夕阳西下了,她的孩子是新建小学遇难孩子之一,都十多岁了,现实是何等的残忍。
终于返校了,任务完成了,心里却一点也开心不起来,天空又开始哭泣起来,我只有坐在操场中央的帐篷里,慢慢敲打这些文字。
联系电话:13060020738
邮箱:
489281568@qq.com
4月19日通过邮箱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