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9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乐乐天神 发表于 2011-5-3 15:39 破获“中国西南反共委员会”预谋暴乱案 1957年6月至1957年11月1日,在宜宾专区筠连,珙县结合地区由隐藏 ...
作者:凡歌 来源:看历史
2011年01月25日14:47
1950年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历史的新起点,然而,红色政权很快被卷入各种谣言的围攻之中,并且在这场舆论战中巩固了自己。由此,旧的迷信被一种新的信仰所取代。 “要变天了,国民党要回来了。” “美国在朝鲜投了两枚原子弹,所以冷得早。” “蒋经国已经到了上海,坐汽车进行秘密活动。” “世界四十二个国家打苏联和中国。” 在陕西、河南、江苏、湖南、浙江、山东、上海,一些半真半假,似是而非的谣言迅速流传,听到这些消息人们莫辩真假。 1950年的中国,处于一个历史的新开端,也正经历着从混沌到蝶变的艰难时刻。 “鼓楼冒烟儿,八路军要颠儿!” “天安门的石狮,在李闯王时就流过泪,天下没长久,如今又掉了泪。共产党也长不了。”“鼓楼冒烟,八路军要颠儿。” 1950年的夏天,北京城里到处流传着这样的消息。在没有短信,没有网络的时代,这个消息居然很快传遍了北京城。 石狮流泪不容易看到,但鼓楼冒不冒烟,一看便知。正在上小学五年级的袁光屿便和同学一起跑到鼓楼大街去看,那里果然是人山人海,“只见两个兽头各自慢慢升起一股很浓的黑烟。那黑烟并不立即向高空扩展,而是始终停留和弥漫在兽头上空久久不散。我们回到家以后自然对家长和邻居大说特说,弄得街坊四邻在第二天也纷纷跑去参观这个千古奇观'。” 不仅北京人看,附近的天津、河北等地也有很多人跑来看热闹,一时间鼓楼人满为患。时值北京准备举办第一次建国大庆,上下正在忙碌之际,这一谣言自然引起了高层关注。 时任北京市公安局治安处副处长的刘坚夫受命调查此事。鼓楼高100多米,刘坚夫先组织消防人员架起云梯,想爬到鼓楼顶上去。但当时消防队所用云梯根本够不着鼓楼的顶部,传统建筑固有的飞檐也让消防员无技可施。刘坚夫随即又想到去找私人营造厂,想搭个木架子爬上鼓楼,但是短时间却也没人敢接这活儿。 谣言越传越传越凶,人心更加惶恐。在刘坚夫的说服下,一家营造厂终于同意相帮。高高的木架子搭成后,消防人员爬上去察看,发现鼓楼顶上的“烟”竟是一大群小飞虫。 1950年9月16日的《人民日报》登出了一条不足三百字的消息,称“京市鼓楼顶上'浓烟'萦绕原来是蚊虫飞舞不散”。 “京市鼓楼顶上两角,近几日来,每日下午六时左右,有形似浓烟一缕,萦绕不散。很多好奇者聚集观看。因未能了解事实真象,纷纷揣测,以为楼顶冒烟。该管区公安局为彻底了解事实真象,于十五日派工人架设木架至楼顶,于当日晚六时三十分由公安局派人伴同中国科学院鼓楼教育馆工作同志等,前往观察。中国科学院的工作同志会同架设木架的工人等登木架至楼顶,发现是很多小飞虫飞聚不散。当时即用白布罩捕捉此类飞虫甚多。楼下围观市民目睹此情况,疑团顿释,皆报以热烈掌声。据中国科学院的同志称:此系一种蚊虫,生长在潮温泥水地方,可能是由什刹海飞来。现在他们正在研究此种蚊虫的详情。” 看热闹的人不明究里,直到60年后,已经成为清华大学环境与工程系教授的袁光屿仍然清晰地记得此事,他的疑惑仍在:“谜底虽然已经得到,但究竟为何那些蚊子每天如此准时起飞,至少我到目前还没有理解。” 当时的《人民日报》尚无后来一言九鼎的舆论影响力,但是以中共中央党报之重要地位竟然如此郑重其事地刊登一则社会新闻,足以说明此事之严重性。事实上,共产党高层已经注意到了社会上谣言四布的这一乱象。 当时的报道通篇没有提及谣言之传播,但是冒烟之传言不攻自破。
柏条河工作室 发表于 2011-10-2 18:58 愚乐: 你知道有多少人后来又被你们叫爹的组织平反!"补发慰问金"? 无耻之极!!!
历史就是历史,岂能否认?有错必纠,这也是共 产 党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区别。
柏条河工作室 发表于 2011-10-2 19:49 不是忆苦! 当然更不会脑残到"感恩"吧? 你可以咒骂我!
我只是实事求是地转了些与你们观点不同的帖子,和实事求是的回了些帖子。我认为不能走否定一切和肯定一切的两个极端,包括对待人和事。任何人和事没有绝对的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无事处的,包括你和我。也包括一切历史人物。
经常帮助其它会员答疑
注册后积极发帖的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