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成就光荣
高一四班 罗小惠
令世界惊叹的最神奇的重建速度,在继“5.12”特大地震发生不久后,出现在了四川这个神奇的地方。 — 题记
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论民族省份,在中华民族面临震后重建这一难题而又迫在眉睫的关键时刻,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中华民族,充满众志成城,四海一心的中国力量,再一次凝聚在了一起,在这股强大的力量下,一幢幢高楼,花园、医院及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废墟上拔地而起。
创造出令世界惊叹的最神奇重建速度,奉献出让后人世代安全的最优质工程,让每一项援建工程,都成为一座经得起百年磨砺的丰碑。
据来自四川省发改委的统计信息显示:在18个对口支援省市已确定的697.33亿元,3105个项目对口支援资金中,大部分资金与项目更倾向于老百姓;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80个,确定投资131.18亿元,城乡住房项目236个,确定投资225.37亿元。公共服务设施项目1122个,确定投资181.19亿元;由此看来,灾后重建工作确实做到了以务实为重,利民为大,民生为先。
援建,不是简单的修补,而是通过产业建设的平台,开发新的发展元素。激发自强不息的信心,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援建,内力是建,外力是援,震后不久,四川省就安排了782.59亿元,重点转向重建地区民生,建设,产业恢复的10个大项,51个分项,98个项目。
在援建工作中,不仅提升了重建地区未来发展水平,更提升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发展理念,在汶川县提出的发展低碳经济的新思路的影响下,污染严重的化工厂搬走了,继来搬来的各大高校的分校区以及新建的中心公园,和各民族文化特色旅游街道。
物质建设是基础,精神建设同样不可缺少,来自各地的教师援建组纷纷赶向震后的灾区,用他们的双手,抚慰孩子们受伤的心灵,用他们的执着,为大山深处的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
“一省帮一重灾县,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集中力量办大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再一次在历史重大关心,得到了充分体现。
重庆的援建队伍来了,他们带着川渝一家的兄弟之情深入崇州,着力推进产业重建。
广东的援建队伍来了。他们从酷暑到寒霜扎根汶川,着力推进设施重建。
上海的援建队伍来了。他们挥别亲友深入都江堰,着力推进城填重建。
北京的援助队来了。他们冒着滑坡,余震深入什邡,着力推进住房重建。
……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党中央的深切关怀,是全国人民的汗水心血,浓浓骨内情,深深同胞爱,作为四川人民的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
中国,用自己重建速度震憾了世界,中国,用自己的务实行动履行了诺言。
多难兴邦,大爱无疆、厚德载物。中华民族在灾难中燃起一颗炽热的心,挺起不屈的脊梁,昂起不屈的头颅,再一次以自己特有的胆魄与方式,向世界展示出强大的生命自我修复力量。这场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正以其壮美的旋律,奏响胜利的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