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候,有一个官员名叫董三泉。他做官廉洁,生活俭朴。他做了十多年的县官和知
府,可是,家里没有添置什么值钱的东西。家里人埋怨他说:
“人家当了几年官,家里买田盖房,都发了大财,可你当了这么多年的官,还是什么都
没有。将来你年纪老了,看你怎么生活?”
董三泉听了这些埋怨的话,只是笑笑,一句也没放在心上。
有一回,董三泉被派到四川一个地方当知府。临动身的时候,他的几个儿子对他说:
“您老人家年纪老了,听说四川那儿出产好木材,您到那儿去做官,回来的时候,顺便
带一些木材来吧,也好早点给您老人家准备棺木呀。”(!!!什么话……)
董三泉听了,点了点头,连连说:
“对!对!”
他的儿子们见董三泉答应了,都非常高兴。(他们高兴什么……)
几年过去了,董三泉从四川回到家里。儿子们忙问:
“你走的时候,我们要您老人家带回来的木材呢?带回来了吗?”
董三泉说:
“带回来了!带回来了!”说罢,就不慌不忙地打开身边的包袱。
儿子们一看,全愣了。木材怎么会装在包袱里呢?大家赶忙挤过去看。啊!原来包袱里
装的全是树种子。
董三泉望着儿子们那失望的神情,语重心长地说:
“你们不是要我带回来一些好木材吗?四川离我们这么远,要把木材带回来,得花费多
少人力来运呀!这次我带回来一包袱树种子,你们把这些种子种下去,二十年,三十年
,就可以长成大树。那时候,不但我们家里不会缺少木材,全家乡都有好木材用了。这
不比带回木材更好吗?”
董三泉的儿子们听了,一齐点头赞同。
(转自古诗文网,原地址http://www.gushiwen.org/GuShiWen_6332c28b23.as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