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163|评论: 28

【原创】【讨论】要振兴川剧,就不能闭关自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2 20:07 | |阅读模式

【原创】【讨论】要振兴川剧,就不能闭关自守

有网友在“中国川剧”论坛上反复地“强烈呼吁”:“删去与川剧无关的内容!”

对此,我有些不太相同的意见。

我不明白哪些东西是与川剧无关的内容?

我认为川剧本身就是兼容并蓄的产物。万事万物都与川剧有关系。

不要瞧不起一些小玩艺。

大家看嘛——

秋江中,艄公唱的是船工号子;巴山秀才中,钦差大臣操京腔;易胆大中,昆高胡弹灯都在唱;变脸中,干脆唱了一段四川竹琴……

在艺术领域,讲究的是触类旁通。

就只说戏剧吧。各类剧种的互相学习的范例是相当多的。

例如;京剧学习移植的秋江中,艄公至今讲川话;越剧学川剧的第一个成果是《情探》,第一位艺术家是傅全香。田汉介绍她跟阳友鹤学其拿手戏《情探》,她见缝插针,利用五个晚上抢学了《打神告庙》和《情探》两折戏。周慕莲正在沪演出《打神告庙》时,她又去认真学习。范瑞娟、傅全香学习了《李亚仙》等4出大戏,及《评雪辨踪》等25出小戏、折子戏和40余套基本功,历时46天。把川剧《绣襦记》移植为《李亚仙》搬上越剧舞台。直到钱惠丽、赵志刚一代,仍然继续学习川剧,又搬演了《逼侄赴科》、《武松杀嫂》、《怀玉惊梦》等剧目,用川剧的表演技巧丰富越剧、提高自己。

京剧大师梅兰芳更是虚怀若谷,海纳百川,他看了马金风的豫剧《穆桂英挂帅》后,改编为京剧并主演,成为京剧名篇。此外,川剧《刘氏四娘》由黄梅戏改成《田姐与庄周》并摄制成电视剧上映。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其它剧种是在虚心学川剧。川剧呢?

我以为,就因为我们太固步自封了,不注意向京剧学习,向左右邻舍的姊妹艺术学习,因而新剧目少,新经典少。如今的川剧啊,处在人口大省,但观众的数目呢?不成比例吧!

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不能太小心眼儿了。还是应该多一些包容。俗话说的“取长补短”,在振兴川剧的工作中,我认为尤其重要。

要振兴川剧,就不能闭关自守!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5-11-13 10:30 |
我钟杰成和你观点一样,建议去看看我的帖

发表于 2005-11-12 23:00 |

网络上人的身份都是虚拟的,

所以更要“以理服人!”

我们应当欢迎说理,一句老话“理愈辩愈明;”

又一句老话:“有理走遍天下!”

发表于 2005-11-13 13:51 |
说的对呀

发表于 2005-11-13 18:56 |
吵啥嘛。。。。分门别类就行了。[em03]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5 20:32 |

对不起。59打错了。

“川剧《刘氏四娘》由黄梅戏改成《田姐与庄周》并摄制成电视剧上映。”应为:

“《田姐与庄周》由川剧改成黄梅戏并摄制成电视剧上映。”

发表于 2005-11-15 20:26 |

"刘氏四娘"与"田姐与庄周"?

不解!

发表于 2005-11-15 21:29 |
川剧本来就是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而形成的!

发表于 2005-11-15 21:08 |

赞成楼主意见

[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5-11-15 22:12 |
同意59老先生的意见,艺术需要眼界宽阔、博采众长。

发表于 2005-12-27 08:57 |

顶上来。

这是一个老问题了。

发表于 2005-12-28 01:35 |
完全同意楼主的说法,其他艺术门类有好的东西就是应该学习借鉴哈

发表于 2005-12-27 21:50 |
59老先生,本人理解你。相信版主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再做出决定的。

石头家狗狗怀旧照(石头拍摄)

石头家狗狗怀旧照(石头拍摄)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7 18:35 |

现在而今眼目下,有些人就是抱着闭关自守、闭关锁国的观念死死不放。

自以为非如此而不纯粹。

纯粹?麻辣就是麻和辣的混血儿。

川剧更是昆高胡弹灯的混合物。

既然早已就混合,早就能包容,如今再来喊纯粹,恐怕晚了吧!

说这话的,你已经迟投生百多年啦!

我真替你惋惜。否则,你就是古人了!

发表于 2005-12-28 09:45 |
[em03]

发表于 2005-12-28 23:55 |
非常支持老先生的观点!
川剧如果再守着一些老观众而不发展新观众,再来改革恐怕已经晚了!
就像川菜一样,能在全国遍地开花,也不是一味的守着麻辣,而是靠着多变的口味!
谨代表个人观点!

发表于 2005-12-30 19:40 |

[em03]

振兴川剧当前应着重解决看戏难的问题

八十年代我在成都远郊一个小镇工作,经常有县川剧团来演出,市川剧院也曾来演出过,看川剧的机会很多,看名演员演出的机会也有.进入九十年代,县川剧团解体了,其他剧团也不来了,一直到现在再没有专业剧团来过了.只能在电视上过下瘾.哪晓得电视台播出的就只有那几十折录制质量极差,视觉听觉都不好,只能供教学示范用的节目.但你要看一个节目,难啊!在电视报上看到节目预告后把时间安排好等,结果往往是给你开个玩笑,不作解释的把节目取消使你戏没看成,气就气饱了.那就到成都买碟片回家看罢,谁知喏大一个成都省就没有多少光碟卖,录制得好的更少.去年退休搬到成都附近一个小镇居住,还算不错每星期六可进城看戏,惜呼演出剧目不丰富,演员经常演出的就只那几个,演出质量在下降.我所居住的小镇有个火把剧团从前年开始演出,也是每天下午,我只要没事就去看,平心而论,他们演出都很认真,也不泛唱做皆佳的演员,大多折子戏演得不错.可惜剧团只有十来个人,大将出朝,吼班都省略了.这样辛苦一天常常总收入达不到100元,很难维持生计,经常靠演连台本戏吸引观众,时有人为拖长剧目或掐头去尾,这不能不说是在损害.今年下半年支持不下而解散了.当前确是看戏难.长此下去人们对川剧感情将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冲淡,那也就是川剧夕阳西下之时.

要解决看戏难我想谈几点意见:

(1)领导要重视,清醒认识它的重要性,层层落实.

(2)省市重点川剧团应当把出精品与日常演出作为同等重要的工作来抓.

(3)部分尚未解散的市县川剧团应认真分析,重新组合多演出.

(4)解决火把剧团的困难,提高演出质量.

a全省梅花奖得奖演员一年抽五天去参加火把演出将是对火把最大的支持.

b乡,村一级演出场地建议为火把免费提供.

c建立川剧基金对火把的每场演出补助十元.基金来源可由省市两级财政补助一部分,呼吁社会各界捐 赠一部分,效益好的企事业单位赞助一部分.

d每年应对演出场次高,演出质量好的火把剧团近行评选,给予奖励.

e媒体多宣传报道火把剧团,电视,电台侭可能播出一些他们的节目.

f还有不少农村不通光缆,信息闭塞,剧团可排一些小节目在演出前,或中途休息演出为小企业打广告宣传面向农村,面向老年的产品,能增加收入.

g允许火把剧团的优秀演员参加重点剧团或重点剧组的公开应聘.

(5)要澄清的问题:川剧观众并不向有人说的过一个春节就少一批.人都是要老的,作为一个群体生活习惯和爱好自然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有传承的.不可能70岁群体与60岁的群体互不影响.老年人随着人类群体寿命的增高会愈来愈多的.

发表于 2006-1-1 23:00 |
支持59老先生!

发表于 2006-1-10 22:31 |

发表于 2006-1-11 15:52 |
Tixi先生很中肯,但谁能听呢?省市文化部门把钱用在"精品"上,不管川剧的前景如何?哀也.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