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036|评论: 25

[文图] 川剧名旦——阳友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5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阳友鹤,川剧旦角演员,生于1913年,祖籍四川彭县。艺名筱桐凤。8岁入金兰科社学艺并登台演出,后拜陈翠屏为师。青少年时代在泸州、资阳河一带搭班,博闻强记,潜心学艺,打下了坚实的功底。成名后一直在成都、重庆演出,与曹俊臣、张德成等合作,技艺益精。他戏路宽广,文武兼备,闺门、青衣、鬼狐、刀马、花旦、奴旦皆能。唱腔朴实刚健、流畅舒展、韵味醇厚,既能保持川剧高腔的共性,又能表现不同人物的个性。表演情绪饱满、气脉连贯,内心活动丰富;做派讲究规范,程式的选择运用得心应手。他善于学习、吸取前辈川剧艺人和各剧种的长处丰富自己,所演剧目力求有独创的特色,在剧本、唱腔、表演、舞蹈等方面时有改进。曾致力于服装、化妆的革新和时装川剧的演出,对川剧旦脚表演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多有建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川剧传统剧目的发掘整理和兄弟剧种之间的艺术交流,贡献颇多。乐于提携后学,热心传授技艺,陈书肪、许倩云、廖静秋等都受过他的教益。1952年与周企何合演《秋江》,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演员一等奖。代表剧目还有《刁窗》、《金山寺》、《八宝公主》、《打神》、《貂蝉》、《别宫出征》、《铁笼山》等。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成都市川剧院副院长,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四川分会名誉主席。著有《川剧旦角表演艺术》一书。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5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68岁的欧阳荣华是著名川剧旦角表演艺术家阳友鹤先生之子。他11岁开始学戏,此后学变脸,被誉为变脸王。

欧阳荣华与其父阳友鹤合影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5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画家赵蕴玉与川剧大师阳友鹤(左)论画。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5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梅兰芳大师情深谊厚

阳友鹤与梅兰芳的交往,始于1952年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大会期间。梅大师观看了阳老主演的《归舟》、《访友》等后,阳老同邓渠如专门去拜访了梅大师,梅十分称道川剧。当阳要表演和讲解川剧的跷功时,梅高声地喊儿子:“葆玖,葆玖,快来听老师讲艺术”,当葆玖先生出来后,梅大师对他说:“这个好哦,我们学不到。”以后梅大师与阳友鹤多次对《秋江》、《醉酒》、《柳荫记》等戏交换了意见。他要川剧《醉酒》的剧本,阳老当晚托人送去了。离开北京时,梅大师对阳老说:“你的艺术要传下来,多教下一代。”1953年、1956年、1959年等阳老去北京,梅大师都热情地关照过他。阳老著的《川剧旦角表演艺术》一书,梅大师作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热情推荐。可见他俩的深厚情谊。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5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友鹤有句名言:“一个演员不能演出上百出戏,不能算‘角儿’”。据粗略统计:阳老上演闺门旦大戏(如《碧玉簪》等)35出以上;花旦大戏(如《北邙门》等)28出以上;刀马旦大戏(如《八宝公主》等)11出以上……他还演出摇旦、奴旦、泼辣旦、皇宫贵妇旦、水墨旦、老旦(如《反徐州》中的花妈妈)等剧目。值得一提的是,他为了演好这些戏,时常一边吃饭一边背剧本,以备马上演出,时常酸悲的眼泪落在碗里,他的不少戏是在“眼泪中泡出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5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友鹤8岁入金兰科社学艺并演出。师承陈翠屏,专工旦行。青年时代在泸州、资阳河一带搭班。他功底坚实,成名后在成都、重庆演出,长期与曹俊臣、张德成合作。他的戏路很宽,文武兼备,闺门、青衣、鬼狐、刀马、花旦、奴旦皆能。唱腔独树一帜,既保持高腔的共性,又能表现不同人物的个性。他对川剧的剧本、唱腔、表演、舞蹈及服装、化妆的改革创新,均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作出了很大贡献。尤其是对川剧旦角表演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多有建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致力于发掘整理川剧传统剧目,热心兄弟剧种之间的艺术交流,传授技艺,提携后人。他的演出多次获奖。代表剧目有《铁笼山》、《秋江》、《刁窗》、《八宝公主》、《金山寺》、《打神告庙》等。著有《川剧旦角表演艺术》。

发表于 2005-11-15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先生分享珍贵资料,学到很多东西,大受教益了!

发表于 2005-11-15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先生无私的奉献!您老堪称一代收藏宗师,学生有理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5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才清楚。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5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友鹤在川剧《铁笼山》中饰杜后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5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巴金老人1960年1月9日在给成都市川剧院成立1周年的《祝贺与希望》文中说:

“为了表演身段和功夫,忽视人物,也可以说是得不偿失罢。好的演员便不是这样,例如阳友鹤同志,这里好些文艺界的朋友特别欣赏他的演技。有一位有名的剧作家(曹禺)说,看了阳友鹤同志的戏就像齐白石的画一样,淡淡几笔就把人物勾出来了。”

巴老一次又说,“1941年在重庆、1942年在成都都看过您(指阳友鹤)的戏。50年代您(指阳友鹤)在上海演的《帝王珠》给我的印象特别深,若干年前我还读过您的回忆文章。”

巴老对阳友鹤,对川剧十分赞赏。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5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5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友鹤
  

江湖地位:川剧梅兰芳

成名绝技:戏德服人
  

他,出生在四川彭县一个小镇上的裁缝家庭。他6岁入“金兰科社”学习川剧,在其60周年舞台生涯纪念会上,艾芜同志特作贺诗一首:舞台歌榭六十年,世态烟云放眼观,王侯将相今何在,剧艺长留在人间。

他,叫阳友鹤,被公认为“川剧梅兰芳”。
  

阳友鹤的长子阳荣华,退休前曾是成都市川剧院的一名川剧武生,如今已是70高龄。说起父亲,阳荣华用了四个字形容:“风流少年”。
  在阳荣华的记忆里,性格内向的父亲特别钟爱白色服装。阳友鹤外出时最爱穿一套白色西服,系一根米色领带,一身白衣的父亲走到街上显得风度翩翩,回头率简直就是百分之百。而父亲的业余爱好,即使放到现在的年代,也是属于“时尚小资”一类。在没有演出时,阳友鹤便会打打网球、跳跳交谊舞来放松心情。要不就邀上三五个好友,到西餐厅去喝一杯咖啡,坐在咖啡店里畅谈诗文戏曲。阳荣华说,父亲没有读过几年书,对文人总是以师相称,并且非常喜爱结交品格高洁的文人。在和文人的交往中,阳友鹤就像海绵一样,大量吸收着文学方面的知识。阳友鹤经常说:“与文人学士交朋友使我受益匪浅,这也是川剧好的传统。”抗战期间,阳友鹤与郭沫若、田汉、沙梅等均是关系亲密,时常煮酒论戏文。当时住在桂花桥的张大千也不时亲自下厨做菜,邀阳友鹤前来品味。饭后,阳友鹤则端着一杯茶静静看张大千作画。
  阳友鹤在宽敞的公馆里,还专门开辟出一片花园,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卉。“这些花不是种来好看的,而是另有用途。”阳荣华记得,为了让戏服上的花样更加逼真,父亲请来专职裁缝,把花园里的牡丹、茶花一一摘下,拿在手中细细端详。然后,请师傅照着真花的模样在戏服上飞针走线,使得绣出的花朵栩栩如生。
  “父亲的‘粉丝’多得很哟!”每次演出结束后,阳友鹤一走出剧院大门,成百名拥堵在门外的“粉丝”就会一拥而上,想要一睹风采。还有更“痴心”的“粉丝”一路跟随着其乘坐的黄包车,看到阳友鹤回到家中才会罢休。阳友鹤的表演,就连邓小平也大力赞赏。成为“名角”大红大紫后的阳友鹤并没有忘记当初自己“演好戏,做好人”的承诺,做事更为谦逊,曾经为其著书的刘双江老先生说了一句话:“即使是面对剧团里烧水的打杂工,他也称别人为‘您’。”

发表于 2005-11-16 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先生厉害呀

发表于 2005-11-16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先生!

发表于 2005-11-18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em02][em02][em02]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8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照片:

阳友鹤在《金山寺》中饰白娘子

 楼主| 发表于 2005-12-9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2-9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友鹤、袁玉堃: 《情探》

 楼主| 发表于 2005-12-9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云中白鹤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