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售的饮料外观和品牌饮料极为相似,仔细一看,原来只有一字之差,销售价格也低出市场价。9月8日,记者获悉,仪陇工商部门对该批饮料的来源展开调查。 9月2日,仪陇县工商局在辖区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在行动中,执法人员发现一家个体工商户待售的品牌饮料外观可疑。
经工商执法人员仔细辨认,发现该种饮料中文标识和某品牌饮料标识仅一字之差,把“线”字换成了“乐”字。经查看,该种饮料外瓶设计、包装和某品牌饮料十分相似,属于典型的假冒食品。随即,工商执法人员要求该个体工商户提供该种饮料的进货等相关单据。
经过调查,该种饮料是该个体工商户于9月1日从某外地送货车上进货的。由于进货当时很晚,当事人就没有按照要求查看送货车辆的相关证件,也未查看该饮料相关信息就直接把东西放在了门市部货架上销售,销售价格为3元/瓶,而品牌饮料在南充的市场价格为4—5元/瓶。至工商执法人员查获时,该个体工商户还没有售出该种饮料。
工商执法人员当即对当事人作出了批评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依法对该种饮料先做下架暂扣处理,并对其来源作进一步调查。同时工商执法人员提醒广大食品经营户在食品进货时,应当注意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购货日期以及食品供货商名称及相关证照号码、联系方式等信息的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