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75|评论: 4

贫困县的“免教模式”不可盲目复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8 11:02 | |阅读模式
“校舍好过县委大楼”,从今年秋季开学起,陕西宁陕县的所有学龄前儿童将可以免费上幼儿园,这意味着该县开始实行15年免费教育。宁陕县是一个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800元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按照新政策规定,此次学前免费惠及全县204036岁适龄幼儿,其中包括来宁陕打工者的孩子,县财政每年将增加投入240万元。(928日《燕赵都市报》)
其实,在我国贫困县推行免费教育的模式,宁陕县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在2007年位于同省的吴起县就开始实行包括3年高中和3年幼儿园的15年免费教育,镇坪县也在2011年开始实行包括3年高中在内的12年免费教育。于是,“免教模式“这个新名词,像是一个传染源似的在全国各地散播开来,同时也在网上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议。有的认为既然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政府都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的意义,从而不惜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想方设法在全县实行全面免费教育,以此造福于民。而富裕地区的县市却做不到,这一定是当地政府的不作为或者是没有引起重视。而有的则认为贫困县的这一系列做法,只是为了能够引起轰动效应的政绩工程。由于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要”以人为本“,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所以各地政府都在绞尽脑汁为自己的民生工程涂脂抹粉,贫困县的这一做法未免显得有些过于激进了。
但是笔者认为,只要通过仔细分析,这些贫困县的免费教育模式是不能在全国大力推行的,至少目前是不能够盲目去复制的。因为通过研究这些实行“免教模式“的贫困县,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有以下几点共性:第一,县域人口少,受教育人口基数少。如宁陕县和吴起县的总人口数分别仅有7.5万和12万人,这样小的人口规模,只要稍微加大财政的投入,便可解决免费教育的经费问题,而我国绝大多数的县域人口少则50万,多则上百万。因此,推行免教其实很难。
第二,拥有稳定的财政收入。这些贫困县虽然是国家级重点扶贫的对象,当地百姓的人均收入并不高,但是县上每年稳定增长的财政收入足以支撑它们对“免教模式”进行足额的投入。第三,当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由于这些贫困县地处偏远、经济结构单一、群众观念落户,发展经济的其他方式成效缓慢,因此当地政府转变执政理念,通过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让老百姓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的同时,再反过来带动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当然,我们并不能否认这种执政思路的前瞻性,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地政府也是实属无奈之举,
     总之,在目前教育经费占据绝大部分家庭开支的中国,免费教育就像在炎炎夏日吹来的一阵凉风,让人们感到一丝爽感。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下,如何冷静和理智的看待这个问题,是我们在一心一意谋发展与实事求是二者的关系中,需要认真总结和反思的。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1-9-28 11:15 |
写得蛮不错的,按照师兄的说法,可以局部修改下!

发表于 2011-9-29 09:28 |
高人

发表于 2011-10-2 17:16 |
其实政府也很为难。老百姓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政府的很多愚民政策就要被醒过来的老百姓推翻;老百姓的综合素质不高,又制约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国家的发展。难,难,难。

发表于 2011-11-22 10:32 |
:D:D:D:D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