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727|评论: 40

[生活资讯] 寻找张献忠宝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1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神秘箭板——寻找张献忠宝藏
箭板谜团
引子:在全国所有的古镇中,沐川的箭板古镇镇,估计要算最神秘的古镇。三宫十一庙,双龙火墙,如南树,六株排列整齐的老榕树,奇怪的户对,隐秘的巨型无字壁画,巨型石柱,穿明代官服的神龛,水下地宫,上万平方的大型精美明代建筑群,等等,都没有任何历史记载,也没有功德碑之类的信息载体。箭板镇概况——箭板镇位于乐山与宜宾交界的界河箭板河河边,距离岷江主流约7公里,四周都是高山,可以说是一个盲肠形状,绝大多数乐山人和宜宾人,都不知道箭板镇。
神秘的三宫十一庙。箭板。是一个没有历史记载的古镇。主要建筑为三宫十一庙(名称当地人的叫法都不统一),处处是迷。宫,是封建社会时期,皇帝或道教专用建筑物,箭板没有历史,却有禹王宫万寿宫玉皇宫三宫(据当地老人讲,三宫地下用地道相连),其中万寿宫的每一块青砖上都万寿宫三字。三个宫中供的是明朝官服装饰的“菩萨”,而不是皇帝或道教角色。三宫的规模宏大,以刚解放时箭板镇的财力估计,箭板镇100年的总产值,还不足建设费用,即使以今天的沐川县一年的财政总收入,也很难满足建设费用。箭板仅仅是箭板河“盲肠”终点的一个偏远的贫困小镇,又不是名川大山,修建如此多的宫、庙,究竟是为什么?(解放初,箭板约有46150多口)。在修建如此都得宫、庙的时期,谁有如此大的财力,养活如此多建造人员,在宫、庙建成后,谁又有如此巨大财力养护宫、庙中的人员。
在同一时期修建如此庞大的建筑群,又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实在是罕见的现象。就整个岷江流域的古建筑群(祭祀类建筑)做比较,也只有犍为文庙、眉山东波祠、彭山彭祖庙等极少数的建筑规模可以相提并论,但是这些建筑群都有详细记载,唯独箭板的建筑群,不但没有文字记载,甚至连功德碑都没有一块。
神秘的巨型壁画。  在禹王宫东、西墙上各有一幅巨型壁画,长度各约24尺,高度各约6尺的壁画大约是2003年(或2004年,记不很清楚),东西墙的夹壁被雨水冲倒以后发现的,壁画为什么要用夹壁掩盖?从河势与岸边的地貌判断,画的对象是箭板镇本身,两幅“巨型”壁画,其中东墙壁画上除了箭板的街道之外,在箭板河边停泊了很多空船,船上既无货物也无人员,只有和中间的小船上有二个人物(在船头上)。如此大的壁画,画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在约300平方尺的壁画上,只有二个站在船上的人(约占0.1平方尺),全镇其他人呢?西墙壁画上空无一人,只有箭板的建筑群和十一个庙子(壁画剥落后只能看见七个庙子)。
从用笔的角度和画的质量看,作画的人没有作画的基本功,用笔力度强硬、力道单一,费如此大的功夫,作如此大的壁画,不可能没有目的,目的是什么?
三神秘的巨型石柱。在禹王宫正殿上有四根巨型石柱:石料用的是灰白色石英质细沙岩,并非箭板本地青灰色砂岩。每根柱高大概18尺,三根是整体石柱,其中西南角(按坐北朝南制式)一根是有接头的,是因为没有石料了吗?不是,从大量长条石阶存在的事实分析,接头是故意人为的,为什么如此?如果改用木材,造价至少十倍以上,为什么要用整体巨石柱?只能说:修建禹王宫的人钱多了找不到地方用!在巨型石柱前面居然修建有“小桥流水”,但是水池排水没有找到地漏。水池四周有大量精美石刻(可惜被当地人毁坏得太厉害了)。
四 神秘的户对。就目前乐山范围,本人只见过两对户对,一对户对在雷畅故居的大门上,另一对就在箭板场的一户不起眼的大门上。雷畅是名人,户对有清楚的来历,而箭板这一对户对,是谁的,箭板并没有出过这样的大员。况且雷畅故居,建筑规模档次都比较高,而箭板这处有户对的建筑,只是一般普通民居。
五 神秘的双龙火墙。万寿宫真正的神秘还不仅仅是每一块青砖上都有万寿宫三个字,而是万寿宫东墙的“包间”。“包间”房屋门楣上有“璇玑”二字,字体并非“馆阁体”,而是“江湖体”,写字之人力道强硬,力度排山,绝非一般文人可为。更为奇怪的是这间“包间”的两道防火墙是做的双龙形状,这恐怕是全国仅有。在封建社会时代,非皇家关系,造龙这样的建筑使用,是要杀头的,箭板镇并没有任何皇家关系的传说。
……
箭板镇的诸多谜团,至今无从考证。和当地百姓聊聊家常,连他们都无法说清楚自己祖祖辈辈的渊源。众多民间传言到今天,凝成一个历史故事,貌似最为接近:或许当年张献忠看大势已去,就从成都坐船顺江而下,然后拐入与世几乎隔绝的箭板,在此建造了三宫十一庙等建筑群,用以驻扎卫兵队伍。十六年转战7省抢夺的金银珠宝,藏在了箭板某地下洞穴,由于箭板镇通水路运输,日后已好取用。而3宫建成后不得不杀人灭口(无人的大量空船也许就是这样的提示),张献忠在生命结束前,将宝藏的信息的一部分绘入图中,藏在2层墙体之间,欲将历史真相传递后来人。

张献忠谜团
张献忠和清军凤凰山决战的疑点。《蜀难纪略》记载,164611月,张献忠带出成都的兵马,《当时随行者尚有一百三十余营,《续编绥寇纪略》说尚有五六十万。而以实地考察,凤凰山能够屯兵容量,人数不会超过二万,因为西充县的凤凰山一带,11月已经没有充足水源,人畜饮水无法解决。《清史稿》记载豪格帅60万人的军队和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山决战,更玄,也就是说双方共有约120万人在凤凰山决战,凤凰山一带的水源根本没有解决用120万人饮用水的能力。
   
张献忠之死的疑点。 各种书上记载也矛盾百出,一般的书上说是鳌拜手下镶黄旗章京雅布兰射杀的。但作为正史的《清史稿》,也记载着张献忠三种不同的死法,卷二一九、列传第六、太宗诸子中却记载为豪格亲射献忠。但同样在《清史稿》卷二四九、列传第三六中,又成了(鳌拜)进征四川,斩张献忠于阵。另外的书上记载,又说是鳌拜手下镶黄旗章京雅布兰射杀的。 野史记载,张献忠死后,他的部众“以锦褥裹尸,埋于僻处,而遁”,写这种野史的人真是太天真了,要是真的张献忠在战场上被杀了,他的手下能抢回尸体吗?。况且清军发的“广告”:“求得发而斩之,枭其首于成都”。不管何种记载和传说,至少《清史稿》中对张献忠死后尸首去向毫无记载,看来这一问题将成为历史上永久的迷。
张献忠没有死在凤凰山的佐证。
李自成的大顺政权16441——3月,年号永昌。
张献忠的大西政权1644815——16461116日,年号大顺(亏张献忠想得出来,用李自成的国号作自己的年号)。
   
李自成主要部属档案:
刘宗敏:1645年武昌被俘(被杀)。
牛金星:1644年失踪。1652(?)年病逝。
李岩、李牟:1644年被李自成杀害。
李过:1649年湖南失踪。
高一功:1649湖南战死。
罗汝才:1642年为李自成所杀。
张献忠主要部属档案:
孙可望:张献忠死后,领军驻贵州,1657年降清。
李定国:张献忠死后,领军驻云南,1663年病忘。
艾能奇:张献忠死后,领军进发云南,1647在云南会泽中箭身亡。
刘文秀:张献忠死后,领军游击于重庆、贵州、云南、四川,1658年病亡昆明。
只要认真对比李自成大顺国灭亡之后大顺军队的结局,和张献中大西国灭亡之后大西军队的结局,很容易就判断出,大西国灭亡后,张献中并没有死亡。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垮台后,兵败、乱如山崩,绝大多数军队在不到一年就很快消失了,仅李过、高一功的少量军队坚持到1649年,也就是说李自成死亡后一年他的数倍于张献忠的军队基本消失。而张献中的大西政权垮台后,军队是有组织有计划撤退,坚持抗清到1663年李定国病死。也就是说,在张献忠死亡后,大西军有组织的抗清17年。其中特别是刘文秀在重庆和清军对抗了13年,清军才收复了重庆。如果做为大西国皇帝的张献忠真的在西充凤凰山战死,而他的军队在没有多少前途的情况下,成建制和对手战斗17年,哪可能算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张献忠人格据曾与张朝夕相处的西方传教士在《圣教入川记》中记载,张为人“智识宏深,决断过人”,令两位传教士“亦暗暗称奇”, 他作战非常勇敢,“战辄先登”,每次战斗都身冒矢石,亲临前线指挥。他颇能吃苦耐劳,“夜尝不寐,裹甲微行,携刀巡视”,当时在大西军的外国传教士这样描写,“张献忠人甚聪明,与士卒同甘苦,自由谈话,表现坦白,温情大量,慷慨态度,且尝与属下饮食”。归结起来大概就是“智勇双全,诙谐幽默”。说张献忠智勇双全,是因为张献忠转战七个省,最后在四川建国,而和张献忠作战的明军将领,全部没有善终;说张献忠诙谐幽默,是指张献忠作战没有规矩,基本如儿童游戏一样,例如张张献忠自己编的军歌:前有邵巡抚,常来团传(转)舞;后有廖参军,不战随我行;好个杨阁部,离我三天路。

张献忠宝藏
大家最为熟悉的一首歌谣:石牛对石鼓,黄金万万五,哪个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根据张建斌(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的结论:
“他(张献忠)曾在成都举办斗宝大会,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富有:24间屋子摆满奇珍异宝、金锭银锭,令人目不暇接、瞠目结舌。有历史学家粗略估算了一下,张献忠至少拥有千万两白银。按明末一两白银折合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300元人民币计算,在那个年代,他拥有相当于现在30亿人民币的财富。如果加上其他非金银类的珠宝,财富数据肯定还要大得多。”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谢元鲁:“甚至于我个人认为(张献忠的白银)可能达到这个上千万两之多。那么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当时张献忠打下武昌之后很高兴,就是赏赐了他的部下,当然据说还有一些什么百姓。据说大概是六百万白银。那赏赐都一下大手笔的花掉六百万两,那肯定他拿到的这么一个叫做是财富的远远不止六百万两。短短几年,明朝皇室几个有钱的王府,都被张献忠抢掠一空。所以,他能拥有巨额的金银,其实并不奇怪。”
比较有权威的,是《世界年鉴》于2002年3月公布的一个清单:拿破仑的莫斯科宝藏,印加帝国黄金宝藏,法国路易十六黄金,南美玛雅“圣井”宝藏,欧洲“圣殿骑士团”宝藏,日本赤城黄金山宝藏,菲律宾山下奉文藏金,亚历山大宝藏,所罗门王宝藏,埃及法老王宝藏。。。。。。其中,中国的宝藏独占五席,分别是西夏王陵藏宝,楼兰王宝藏,大顺皇帝李自成宝藏,大西皇帝张献忠宝藏和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藏宝。这里面藏宝最丰、寻找人数最多、耗费人类最大的就是大西皇帝张献忠的宝藏,据《世界年鉴》估算,这笔财富的价值位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
为了得到这笔宝藏,外国传教士、袁世凯、二战时美国的梅乐斯上将、日本侵略者都曾兴师动众,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前来寻宝。但是,若论花费时间和毅力,他们都算不上张献忠宝藏最忠诚的粉丝。那么最忠诚的粉丝是谁呢?答案是清朝皇帝。自打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开始,一直到光绪,清朝政府从没有放弃过对宝藏的追求,坚持不懈260年,真可谓虔诚至极。清朝的历任川陕总督怀里都装着皇帝的一道密旨:务期寻获张贼献忠所遗巨宝,以充国用!历任川陕总督衙门里都有一个专设机构:勘验局。年费银十余万两,里面汇聚了蜀中耆老、文人侠客、外国传教士等等,任务只有一个:明察暗访,寻获伪大西国皇帝宝藏!道光十八年(1838年)清政府曾派员实地勘察,因找不到确切地点而中。到了咸丰三年(1853年),翰林院编修陈泰初说亲眼看到被彭山眉山居民捞到的银,“其色黑暗”。这时正是太平天国弄得凶的时候,清政府内外交困,国库里空得还没山西的土财主们富裕。于是咸丰帝命成都将军裕瑞“按所呈情形的悉心查访,博采舆论,若知其处,设法捞掘。”但是,张献忠虽然当皇帝不怎么有水平,但是藏宝却是高手,过了上百年之后依然没让清朝政府得手。民国初期,袁世凯想着如何当皇帝,也派了大批的特种团在四川等地区挖了七十余个大坑,淘干了几十条小河,也没有找到。此后,四川军阀杨森、刘文辉、蒋介石都曾动过这笔宝藏的脑筋,奈何没有张献忠本人指引,只能望天空叹。
张献忠宝藏在箭板的可能性
藏宝条件。根据世界上目前已经发掘的宝藏的共同埋藏特点,大致有三个条件:地点隐秘,有天然洞穴,运输方便,这三个条件箭板镇都有。首先,箭板在乐山和宜宾的地方志上都没有记载(一直到同治年间编修的地方志都没有记载),不可谓不隐秘;箭板有冰臼地貌,当然就存在天然洞穴;箭板距岷江主流只有7公里的水路运输,而且水流相当平缓,在岷江上游没有修建电站大坝的时候,岷江主流的河床比现在高很多,箭板的7公里航道,相当于潮汐航道,航行条件相当好。上世纪六十年代,箭板航运很繁荣。
宝藏在箭板的可能性。首先,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国,是在李自成的大顺国灭忘5个月后的事情,而且还用大顺国的国号作为自己的年号,显然是很有深意的。但是,可能张献忠没有想到的是,清兵入关仅仅两年多就占领了明朝大半个江山,并且把势力远大于自己的李自成灭亡了,是谁站在当时张献忠的位置上,都要考虑撤退的问题。撤往何处?从现有的历史资料看,由于张献忠深受《三国志》影响,不管是作战的战术,还是选择四川建立大西国,都照搬了三国时蜀国的全套做法。因此,如果张献忠选择孔明墓的埋葬方法埋藏宝藏就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如果要做到孔明墓的埋葬方法,势必就需要先放“烟雾弹”,例如:石牛对石鼓啊,掘断锦江埋宝藏啊,江口沉青杠木装银锭啊,等等,然后暗度陈仓。暗渡陈仓,按照当时的运输条件,也只能使用水运,如果张献忠的所有宝藏装箱后按照500吨计算(其中一千万两白银算300吨,黄金和珠宝算100吨,包装物算100吨),用载重20吨的木船,25艘就装完了,间杂一倍其他商船,也才50艘,每天运2——3船走,很不起眼就运走了。如果用马车,至少需要1000辆,而且速度慢,显然不可能。船舶到达箭板河入口处附近的岷江主流水域一带,就可以停泊休息,天黑以后驶入箭板河,哪当然是神不知鬼不觉的。
箭板的信息。如果把箭板镇现在可以找到的信息加以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箭板曾经居住过皇帝。例如:三宫(个人猜测这是暗示三宫六院,那六棵排成一排的榕树有可能暗示六院),双龙火墙,万寿宫的专用青砖,一对来历不明的户对,植物志上都没有的树名——如南树等等。
宝藏信息。歌谣:石牛对石鼓,黄金万万五,哪个识得破,买尽成都府。其中“石牛对石鼓”显然说不通,石牛和石鼓没有必然关系,如果把“石牛”改一字成“石门”, 歌谣就成了:石门对石鼓,黄金万万五,哪个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张献忠是陕西定边县郝滩乡刘渠村(古称柳树涧堡)人,那些地方的人居住的都是寨子,每个寨子一般只有一个石头的寨门(防火防盗防抢)供进出,寨子的门楼上,一般都有一面大鼓用来传递信息。箭板禹王宫的四根巨型石柱如果是代表“石门”,哪么禹王宫哪两幅巨型的隐秘的壁画就很好解释了,也就是说宝藏的部分信息在壁画之中。余下就是“石鼓”问题。箭板镇古老的“三宫十一庙”的传说(壁画上残存的七个庙子证明不是传说),也是说不通的,不符合“常理”,原来也许应该是“三宫十二庙”,壁画上已经有十一庙,那么没有绘入壁画的第十二庙,也许就应该是石鼓的埋藏之地,在石鼓上应该有宝藏的确切信息。
辨伪。
锦江藏宝之伪。关中平原、河北平原上的坚固的皇帝陵都难逃盗掘,张献忠把宝藏埋在成都平原,简直就是弱智,前脚撤走后脚就被人挖走了,何况还不利于日后自己取用。
江口的青杠木夹银锭之伪。青杠木自身都是沉水木,不装银锭扔到水里都要沉下去,装上银锭沉得更踏实,因此用青杠木夹起银锭运输,不是傻子就是疯子。更何况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无数的公的和私的物探公司,已经无数遍在成都平原的可疑区域进行过探测,并没有半点信息。
青城山藏宝之伪。成都到青城山,只有到灌县这几十公里可以用马车,上山全靠人力背或挑,运走500吨宝藏,怕不是少数人短时间能够完成的,长时间和大队伍运输不走漏消息才怪。
编外
箭板冰臼。
箭板的老码头上,有许都冰臼,从地质成因估计,箭板的地下,有可能有巨大裂隙,也就有可能象当地老百姓说的:箭板的玉皇宫、万寿宫、禹王宫,地底下是“地道”连在一起的。
地宫入口。箭板本地人都知道,河中间有一地宫入口,进去以后,里面有石阶。图中,红圈,即地宫入口。在箭板电站未建之前,此地宫入口经常有人进去摸娃娃鱼;电站建成后,水流速度降低,入口已经淤塞。
踏勘。从“江口青杠木”案,由谣传变成事实,我就怀疑“石牛石鼓”案,也许不是谣传,也许也是事实。为了寻找“石牛石鼓”答案,我也在成都到宜宾之间可能通航的,几乎所有的所谓的古镇去看过,例如黄龙溪、上里、柳江、罗城、清水溪、龙华、罗目等;其他可能的古镇也去过,例如青神的罗平、汉阳,乐山的关庙、罗汉,井研的三江、研城,犍为的孝姑、新民,宜宾的泥溪、轸溪、蕨溪、高场,等地。结论是:其中任何一处的古建筑,其造价、规模、艺术成就,都不及箭板十之一、二。例如罗城古镇,整个船型街的造价,还不足箭板任何一宫的造价。可见,当初在箭板“投资”的老板,是何其的富有。
我寻找“石牛石鼓”案的答案,目的不是要去研究藏在石门和石鼓中的答案,只想以此安慰那些300多年前,冤枉死的成都港出发的船工,同时也安慰那枉死的箭板土著居民(从箭板现在的居民的族部看,全是湖广移民),也许他们中间还有许都是小孩子。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0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1-10-12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要顶

发表于 2011-10-12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凶哦,研究得很深!

发表于 2011-10-12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样哦,不知又要引出多少故事和骗局出来哈。

发表于 2011-10-12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 虚舟带队勘探哈  史记张退成都掠金银千万两之巨 有'锢金"之传说  张自已杀自已军队《蜀警录》记载 。。。  1647投清川将刘进忠带清军主师豪格之军  清军神箭手射杀了张  辎重尽为清军所得。。。。残军为南明战斗  梅毅著《亡天下》注释大西王  较真实历史

发表于 2011-10-12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箭板遗迹估计是张部遗留兵与属避祸于此  (多陕西籍)纪念而建  张 四义子继其衣钵抗清四十余年 如有宝藏早用尽  会遗留  。。。。。  寻。寻。寻哈

发表于 2011-10-13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芝麻开门吧~~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后羿 发表于 2011-10-12 22:50 http://www.mala.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箭板遗迹估计是张部遗留兵与属避祸于此  (多陕西籍)纪念而建  张 四义子继其衣钵抗清四十余年 如有宝藏早 ...


清编明史,绝对有很多不实之处,只能从矛盾中寻找真相。





清朝,没有下令毁掉李自成的信息,去下令毁掉与张献忠相关的一切信息,本身就能说明有巨大问题。况且张献忠实力,远不如李自成的实力。

发表于 2011-10-13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道理。看来又有好多人要动脑筋了。

发表于 2011-10-14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值钱的文章做起来很辛苦,我顶!:):):):):):)

发表于 2011-10-14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献忠剿四川,杀得鸡犬不留,惨啊!我老家的老宅,都是来川移民砍刺笆笼砍出来的。

发表于 2011-10-14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三国.后羿 的帖子

赞成!虚舟再次带队勘探哈!!

神秘箭板.jpg

神秘箭板1.jpg

神秘箭板2.jpg

神秘箭板4.jpg

神秘箭板3.jpg

神秘箭板5.jpg

神秘箭板6.jpg

发表于 2011-10-14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嘉州楚留香 发表于 2011-10-13 10: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芝麻开门吧~~

神秘的三宫十一庙

神秘箭板7.jpg

发表于 2011-10-15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秘的三宫十一庙

神秘箭板8.jpg

神秘箭板10.jpg

神秘箭板9.jpg

发表于 2011-10-15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秘箭板13.jpg

神秘箭板12.jpg

神秘箭板11.jpg

发表于 2011-10-15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有关资料,清军从陝南杀进四川,张献忠先是顺岷江撤退。做了很多船只,装上掠抢来的金銀财宝,浩诰荡荡从成都出发,行至彭山江口,被乐山人扬展带领旳地方武装拦住,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撕杀。结果张献忠被打败,很多装有珠宝的船只被打沉。(张献忠率残部折转成都,对成都进行屠城后去到阆中、西充地区,被清军射死在凤凰山)。所以彭山江口历代有“千船沉宝”的传说。今年四、五月因采沙发现金牌、银錠等物,好象初现端倪。……据说乐山有一个“古玩人”在江口民间购得“西王赏功”金币两枚,銀錠两块。五月份卖出金币一枚,得币150多万元。从此改行不做古董生意了。(确实在乐山的古玩市场看不到他了)。因此,箭板那里的种种迷团。估计可能是张献忠的残部所为。三宫里面的“万寿宫”是江西移民旳会馆。乐山周边也有万寿宫,查资料说的是江西会馆的名称(可能张献忠的残部里有很多江西人)。“禹王宫”是祭拜大禹的,祈求风调雨顺。……

发表于 2011-10-15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要顶!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5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雷大雨小 发表于 2011-10-15 00: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据有关资料,清军从陝南杀进四川,张献忠先是顺岷江撤退。做了很多船只,装上掠抢来的金銀财宝,浩诰荡荡从 ...

仔细读扬展的“事迹”,几户可以确定是清朝的御用文人编辑的故事。一个疑问就清楚了:是江口战役在前,还是凤凰山战役在前?江口战役居然没有时间记载:lol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5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献忠辩·沉银之谜的历史线索(2009-11-08 21:18:09)转载标签: 蜀碧忠州抚院参将张献忠成都 分类: 是非之地  
前几天,成都的媒体一起出动,都把央视对张献忠藏宝之谜的报道作为热点;这几天,央视第十套《走近科学》栏目,也连续播出了《寻找迷失的宝藏》的专题节目。几方面,都在对明末张献忠“宝藏”之事添油加醋。我以为,重视收视率与看点确实可以理解,但张献忠的这段故事,恐怕很难成立。



据《彭山县志》载:“乾隆五十九年冬季,渔者于江口河中获刀鞘一具,转报总督孙士毅,派员赴江口打捞数日,获银万两并珠宝玉器等物”。彭山县志成为了这次电视探秘的依据之一。



另一个依据是清人彭遵泗写的《蜀碧》。在这本书中,涉及的张献忠与死敌杨展的战斗,先后有这样的记载:第一,“三月,参将扬展恢复川南。初,贼取嘉定,置伪官守之。展起师,潜身入犍为,擒杀伪令,州人闻,争开门迎展,伪太守逃去,展遂取嘉定。献遣刘文秀、狄三品来攻,为展所败,退回成都。展遂合游击马应试,尽复嘉、眉、邛、雅诸州邑。於时,故总兵贾联登及中军杨维栋取资、简,侯天锡、高明佐取泸州,李占春、于大海守涪陵,其他据城邑奉调者,洪、雅则曹勋及监军范文光,松、茂则监军佥事詹天颜,夔、万则谭宏、谭谊,樊一蘅移驻纳豁,居中调度,与督师应熊会泸州,檄诸路刻期并进,献始畏惧。”这是杨展起兵的情形。张献忠并未直接与杨展交手。



第二,“参将杨展大破贼於江口,焚其舟,贼奔还。献闻展兵势甚盛,大惧,率兵十数万,装金宝数千艘,顺流东下,与展决战。且欲乘势走楚,变姓名,作巨商也。展闻逆於彭山之江口,纵火大战,烧沈其舟,贼奔北,士卒辎重丧亡几尽。复走还成都。展取所遗金宝,以益军储,自是富强甲诸将(至今居民时於江底获大鞘,其金银镌有各州邑名号)。”(同上《蜀碧》彭遵泗)这里所说,倒也详尽。但是,“与展决战”会采用这种战术?这是一疑。岷江上游的成都出发会有千艘战船?这是二疑。川西平原,一马平川,张献忠何不水陆并进?这是三疑。张献忠是准备决战还是走楚?如果决战会带此包袱?!这是四疑。



实际上,前面已经说过,杨展起兵,打退过刘文秀,并不容易;但要能与张献忠主力抗衡,分明是搞错了对象,自不量力。只有一个可能,这事实际上并没有出现过,不过是把与刘文秀之辈的小战役夸大为与张献忠决战。那么,肯定有读者不同意这个说法,因为又出现一个问题,杨展所劫银两从何而来?且慢,事实都在古人的文字里。阅读古籍,一段文字摆在面前:“遊擊曾英,福建莆田人;隸撫院標下。其人通文墨,好交遊。先剿搖黃有功,題授遊擊,守白帝城,總統十三隘,為撫院所制;兵不滿一千。見獻忠破夔門、陷成都,英料眾寡不敵,退守涪州,募義兵於武隆、彭水。適有官解餉二萬餘過江津縣,曾英謂其眾曰:『此餉前去,必為亂兵所劫掠;不如取其餉以招募』。一月之間,得眾十餘萬。曾英率其眾,即恢復重慶、瀘州、洪都、長壽各州縣,軍聲大振。都司王祥有兵數千,亦附之。”(《明季南略》张煌言)



“有官解饷二万余”,这是银两的线索。那么,烧船的线索呢?且看下面一段文字:



“(1644年)夏四月,参将曾英败贼於忠州。贼至忠州,英率水师迎之,用火攻烧其舟百馀号,贼死以千计,及英等还守涪州,贼遂悉众屯忠州葫芦坝。 ”(《蜀碧》彭遵泗)这是水师的来历。但是,一个川东、一个川西,能扯到一起吗?我也困惑。这时,又一段文字为我打开思路:“王祥、曾英以兵趋成都。王祥,綦江人,勇悍著闻,为九围子隘官,守遵义,贼不敢窥。至是,与曾英进兵讨贼,贼益畏蜀将,遂决意行矣。”!(《蜀碧》彭遵泗)瞧!曾英趋成都!瞧!川东之人,到川西来了!



那么,杨展、曾英,有关系吗?历史上还有一段文字:“杨展,四川人,故为重庆副总兵曾英部曲。崇祯十七年,张献忠入蜀,英整兵御之于重庆,展以战功札授副将,为英中军官。献忠尽锐来攻,援绝,英战死。重庆陷,城野屠杀殆尽。展收英余军,退保山谷。已而献忠败死,孙可望入滇,展复出,收重庆,郡邑皆赤土,无一民斗粟可据。退屯川南。以收蜀闻,授总兵官都督同知,封宣平侯。”(《永历实录(卷十二)·杨展列传》王夫之)王夫之记载杨展是曾英的部将,那么前面曾英烧船,就与杨展吹嘘的烧船,有可能是一码事。只不过那些夸大战功的人,把张献忠几千水师的失利,夸张成几万大军的崩溃。当然,王夫之在这里说曾英在张献忠打入四川时就战死了,与杨展后来才起兵又是曾英部属是矛盾的。因为还有资料说,曾英死在张献忠死后,败给了从抗清前线败回的孙可望。



但分析这几种材料,可以看出,不仅是曾英来到了川西,而且杨展本身就是曾英的部下。所以,杨展劫宝之战,实际上就是曾英的劫宝之战。只不过,因为曾英死得早,杨展干脆移花接木,把这一战例改名到自己头上。这里,不光是故事的地点由川东移到了川西,而且,当初曾英劫饷,完全是在朝廷官员手上抢来了几船银两;现在,到了杨展身上,干脆变成了虎口夺食,把黑钱洗白,说成是从张献忠手上夺来!这样掩饰了罪恶,还可以再往脸上贴金。你看,这主意多好!



张献忠的宝藏在哪里?一种说法是,“贼毁藩府,走川北。献自江口败还,势不振,又闻王祥、曾英近资简,决走川北,将所馀蜀府金银铸鉼,及瑶宝等物,用法移锦江,锢其流,穿穴数仞实之,因尽杀凿工,下土石掩盖,然後决堤放流,使後来者不得发。名曰锢金。又尽毁宫殿,堕砌堙井,焚市肆而逃。时府殿下有盘龙石柱二,名擎天柱,贼行,取纱罗等物杂裹数十层,以油浸之。三日後举火,烈焰冲天,竟一昼夜而柱枯折。 ”(《蜀碧》彭遵泗)除开其他情节,这里说到的就是央视十套《寻找迷失的宝藏》提到的“石牛对石虎,银两万万五”。很明显,如果张献忠的宝藏真被杨展抢走了,又何必再说这另外掩埋呢!埋宝藏的真假且不论,至少说明,杨展不一定拿到这笔银两。



前面的故事,彭遵泗在为杨展写传时又有另一种说法:“献忠忿展尽取故地,又怒川人之不服己也,大杀成都居民,率众百万,蔽江而下。展起兵逆之,战於彭山,分左右翼冲拒,而别遣小舸载火器以攻贼舟,兵交风大作,贼舟火,展身先士卒,殪前锋数人,贼崩败,反走,江口两岸逼仄,前後数千艘,首尾相衔,骤不能退,风烈火猛,势若燎原,展急登岸促攻,鎗铳弩矢,百道俱发,贼舟尽焚,士卒糜烂几尽,所掠金玉珠宝及银鞘数千百,悉沈水底。献从别道逃免。旋奔川北,展追至汉州,封其屍而还。”(《蜀碧·杨展传》彭遵泗)瞧,同一件事,同一本书已经不同了。率众百万,成都有这么多船吗?同时,杨展抵当得了张献忠百万大军吗?这里顺带说一句,张献忠北上时,杨展追随在后,还“封其尸而还”,实际说明,在广汉圣谕碑上,杨展留下的“万人坟”三个字,不外是他屠杀张献忠抗清北上时掉队的农民军及家属队伍作的表功之举。现在不少人把“万人坟”算在张献忠头上,实际是找错了对象。(“圣谕碑”之事可参见本博《张献忠辩·“七杀碑”的来龙去脉》一文)



因此,分析起来,前面引的《彭山县志》说的“乾隆五十九年冬季,渔者于江口河中获刀鞘一具,转报总督孙士毅,派员赴江口打捞数日,获银万两并珠宝玉器等物”;这些银两,一种可能是曾英劫银时失手丢失一部分,一种可能是战乱中其他逃难者所遗,当然另一种可能是张献忠确有失落的银两。但水中埋银毕竟不易操作;因为还有另外的说法,一是王夫之记载说的埋到了峨眉山,一是四川人传说的埋到了青城山。



杨展结局如何?史书记载:“(顺治9年)秋九月,樊一蘅卒。一蘅初以户、兵二部尚书加太子太傅,督诸文武,恢复全川,及诸将相攻,令多不行,而袁、武杀杨展,王祥败死乌江,列镇兵多散,所保惟叙州一郡,不得志,遂谢事居山中。再闻范文光、詹天颜、朱化龙相继死,忧郁遘疾卒。”(《蜀碧》彭遵泗)杨展最后也不妙,死在争权夺利的自己人手中。



金银珠宝到了哪里?紧接其后是吴三桂扫荡四川,而吴三桂后来又富甲一方。恐怕,这才是宝藏的主要占有者吧。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b0ce20100fkzq.html

发表于 2011-10-16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