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发布松绑新政,放宽住房限购条件,晚上就通知暂缓执行。这是广东佛山关于住房政策的“帽子戏法”。如此朝令夕改,在地方政令史上确乎不多见。
导致朝令夕改的一个重要因子,不外乎此一松绑令在全国引起的反响,或令决策者始料未及。然而,公众的如此反应却很在理,因为在其看来,佛山此举开创了全国之先。国家住房限购令仍在实行中,佛山开这个先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国家限购令的松动信号,还是地方政府的自作主张?
佛山急急收回政令表明,松绑新政的制定,并没有对其在全国一盘棋下的位势进行预判,对自己的开全国之先未有心理准备。因而,在全国反响强烈时,出台松绑新政的底气先自没了,也就让人立时看出其制定政策“只谋一隅”的短处。这也正应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的古训。
事实上,一切政令的出台,都需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不是说国家的政令就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必须机械地僵化地执行。地方也应当着眼于全国的实际,从全局和大局出发来审视自己。只有把这两方面的文章做足了,国家政令才能在地方得到创造性的执行,从而充分激发其发展活力与创造力。
那么,松绑新政的出台,有没有针对本地的具体实际,有没有考虑全国的更大实际?佛山晚间决定暂缓执行时对出台松绑政策作出的说明耐人寻味。一边对放松7500元/平方米的商品房限购说成是“引导市场的合理结构,引导市民理性消费,鼓励中低价位产品推出市场”,一边又“为进一步征询社会各界意见,并综合评估政策影响,我局决定暂缓执行”。那么,佛山最初出台新政的决策判断是否科学、合理、合乎实际?如果是合乎科学的,为什么要暂停?暂停是迫于舆论反响,还是底气不足?关于出台新政时的决策科学性问题,我们期待佛山的解释。
住房及房价问题,是当下中国民众的一大核心利益关切,也是地方政府的经济拉动关切。而各方关切和利益博弈,已使这一问题变得错综复杂。无房的希望房价降下来,有房的希望房产保值不要降,房产商希望能继续淘金,地方政府希望房地产带动地方GDP。这也正合乎当初一些学者“警惕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的忧虑。但无论如何,住房这一重大民生问题,是国家也应是地方政府考量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有关政令的决策,就不能拍脑袋朝令夕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