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感悟:记者俯身纳言 不是姿态而是责任
——写在记者节
(时政新闻中心 吴柳锋)
国庆期间,我随四川新闻网“走转改”记者团一行到5.12地震极重灾区——青川采访。第二次来到这曾经悲情、如今豪迈的土地,脚上趟趟泥,寻找普通人、平凡事、真挚情。不断寻找的过程,同样是不断对自身认知、对记者这份职业认知的过程:“走转改”不在于记者脚上沾多少泥,而在于故事中带有多少“泥”,新闻中带有多少“泥”;对媒体人来说,俯身纳言,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种责任。
一路上,记者团的司机师傅直感叹,“一年多没来,变化大!沥青公路宽了。”这位师傅在5.12地震发生后,就和记者到了青川,对于地震对青川的破坏非常熟悉,他在车上说,2009年来的时候下了高速都要走三个多小时,公路都是泥一块、路一块的,长满了“癞癍”。而这次过来,只需要走一小段老路,下个高速,用时一个多小时。这,是重建速度!
而身为第二次到青川的我,努力回忆三年前的青川,可沿途没有找到任何曾经在脑子里留下深刻印象的东西,变了,一切在新生。记得三年前,沿途翠绿的山上都挂着道道黄灰色“伤口”,而今天却看不见任何疤痕,只有一转弯处那长满褐色铁锈的汽车提醒我这里发生过惊天骇地的一瞬,提醒我这里的群众至今还承受着那一瞬带来的苦痛。
雨后初晴,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洒在这边的土地,成群结队的土狗在沥青公路上撒欢的跑着,生活气息之浓,是三年前不可能见到的。
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造血功能如何,是记者一行更为关心的问题,而这些都是需要走家串户才能了解的问题,基层群众自己才最知冷暖。
“好新闻出自勤脚板!”抵达青川,记者团到社区开始了采访,一行人来到了张定国夫妇家中,病痛折磨多年的故事无不让闻者伤心。由于治疗费用花销过大,妻子张光英甚至买好了香蜡、火纸,陪着老伴坐等死亡的降临,无奈充斥着他们的生活。寻常人、百姓事,陪同记者一道的一位当地工作人员感叹,像这样的百姓事还有很多很多。
何尝不是,基层的新闻不一定是要趟着泥才能得到素材,其实我们身边的民情、民声、民意、百姓事何其多,唯一的问题是记者能不能通民情、听民声、达民意、讲述百姓事。记者屑不屑于俯身访民情、倾心听民生、悉心解民忧,写出有“温度”的新闻。只要有心,处处有“基层”。
对于媒体人来说,俯身纳言,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种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