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省长蒋巨峰回复巴中教育事权划分等问题(图)
【网民留言】 尊敬的省长,您好!
请您救救巴中市第三中学和第五中学。如果您知道巴中市第五中学一共有2600多名师生还在一处破厂房里(D级危房)上课的时候,能不忧心吗?在巴中城区后河街心花园处,就是巴中市第五中学了。2003年市政府一声令下,炸了原巴中五中,将师生迁到厂房上课。然后,巴中市教育局将三中、五中、五小、八小等学校上划由直管,还计划将三五中合并建成一个巴中市的一流学校。八年过去了,不但新校未建起,五中依旧寄居在破厂房,新校修了七八年都还是未见踪影,连到校的路都没有修;三中呢,地盘太小也无法发展了;五小呢,学生少的可怜,八小呢,就一幢楼房。
奇怪的是2011年的事权划分,说是要推进制度改革,一声令下,将四所学校下划到巴州区管理,将教育成绩相对较好的巴中中学上划到市教育局管辖范围。下划学校也就罢了,下划学校又上划其它学校,四个学校的老师蒙了,这是教育儿戏吗?这是提高政绩的捷径吗?这不是游戏吗?市委市政府炸了的学校,八年都修不好,2600多名师生天天胆颤心惊地生活在D级危房里,如果再有地震,如果再有不测,2600多条命或者说没就没了,省长请您百忙之中一定看看这封信,我说的千真万确,如果你不信,可以找个记者或是其他人来学校看看吧!
答复意见:
网友:你好!
你在人民网给省长蒋巨峰留言反映巴中教育事权划分的问题,我局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安排专人调查,现将情况回复如下。
巴中市第五中学原名宕梁中学,于1993年成立巴中地区时更名为巴中市第五中学。因当时城市建设的需要,学校于2003年10月被整体拆除后搬迁到原巴中棉纺厂临时校舍办学至今。2004年9月原晏阳初中学合并到五中。现在,学校共两个校区, 教学班39个(其中初中18个),学生2600余人。
最初,市政府决定三中、五中、晏中三校合并,引资新建民办公助的晏阳初中学。2006年底,因国家基础教育政策调整,不允许公办改民办学校。2007年,市政府在第三期会议纪要中决定,三中、五中仍独立成校,原晏中筹建办的建校任务由五中继续实施。
现在五中使用的临时校舍,5?12汶川地震后经有关部门鉴定为C级危房,市财政投入80万元加固维修之后可以继续使用。
五中新校建设在后河居委会三组(插旗山),征地130.5亩,当初引资建民办公助学校时留下债务近1300万元,目前仍有债务500余万元。通过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的努力,省开发银行贷款2000万元于2008年6月到位。同年,市政府规划给五中灾后恢复重建资金1900万元。
目前,12000㎡的教学楼和4400㎡的学生食堂已全部竣工,7100㎡的学生宿舍也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预计明年春季开学投入使用。场地平整、雨污管网、校园道路等附属工程也正在突击实施。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新校建设加大投入5000多万元。巴中市第五中学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关怀下,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在办学条件、办学质量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市(州)、县(区)人民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今年七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市三中、市五中、市实验小学、市中坝小学下划到巴州区管理,将巴中中学上划归市管理。8月22日下午17:30,市委、市政府又做出新决定:“巴中三中、五中事权下划征求大家意见,大家提的意见还需进一步调查研究,待条件成熟时再议。目前,维持现行管理体制,按职能职责做好工作,确保正常教学秩序“。另外,市区事权划分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机构改革的重大举措,是进一步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强化责任,优化结构,解决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缺位、不到位”的具体要求,是为了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追赶跨越、加快发展”提出体制机制的根本保障。我们应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使巴中教育的明天更加美好。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