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期,笔者只要走进宣汉农村,常会看到村民在“农家书屋”看书读报、在体育场所锻炼身体、在综合文化站上网查资料等情景,而看不到打牌、搓麻将要“赌一把”的不文明风气。宣汉农村为什么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笔者走进农家进行采访,探出了其中的秘密。
建综合文化站:丰富文化生活
11月2日,笔者走进宣汉县胡家镇综合文化站,只见站内欢声笑语,歌声飞扬,一群中老年 朋友聚集在一起学唱新歌:有的用美声唱歌,有的唱着川剧,有的边唱边舞,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我们文化站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老人们老有所乐,让他们每天都过着充实的生活。”胡家镇党委书记王德春介绍。
在文化活动站,站内设有办公用房、图书室、阅览室、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网络室、棋牌室、多功能活动室等。还设置了微机室,室内整齐地摆放着几台 电脑,连接了网络,为农民提供了学习的平台。“我经常到这里来上网查询资料,很方便,信息面也很广。我喜欢看时事新闻,还有当前人们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自从文化站的微机室建立以来,家住胡家镇云寨 社区的李先萍便成了这里的常客。
该县文化站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模式创建,走以文养文之路,收取适当费用,建立健全文化站运行的长效机制,既保障了文化活动正常开展,又能丰富全镇人民文化生活,提高全民素质。目前,全县近4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余下10多个也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年底能全面实现“一乡(镇)一站”的目标。
体育设施进村:掀起健身热潮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湾,几十里水路……”每当夜幕降临或晨曦微露时,宣汉县南坝镇滨河路等体育场所,人们伴随着欢快的歌曲翩翩起舞、强身健体。如今,在宣汉不少乡镇的村( 社区),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旋转腰身的,牵引肢体的,清晨和傍晚,人们在这里健身锻炼,怡然自得。
“现在,体育活动设施也搬进了农村,我们也可以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健身条件啦。”在天台乡尖包村,新安置的体育健身器材吸引了村民们竞相体验健身的乐趣。他们当中既有精神焕发的老年人,也有活泼可爱的孩子,还有忙碌一天后在这里放松身心的青壮年。村民们一边活动着腰身,一边拉着家常,既解了一天劳作的疲乏,又增进了邻里间的和谐。现在,人们 工作之余,远离了麻将、“斗地主”,大家已习惯于穿上运动衣服锻炼。
近年来,宣汉县大力改善城乡体育活动基础设施条件,拓展活动场所,为群众提供休闲锻炼的好去处,全县掀起健身热潮,城乡居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筑起农家书屋:帮助农民致富
笔者在天台乡义和村“农家书屋”里,看到许多村民前来挑选图书,管理员正在宣传栏内认真地书写最新的书目信息。“我家里种了几亩果树,不知为什么枣树总要落果,我想看哈是否得的是炭疽病,得了这种病就会影响果质。”村民马龙臣神情专注地翻看着书籍,“过去农闲时,大家没啥好去处,整天‘泡’在麻将桌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都‘跟别人姓’了。现在有了‘农家书屋’,大家一起读书看报,既改掉不良习惯,又学到实用知识,成了我们致富的好‘帮手’!”
宣汉县有54个乡镇495个行政村,目前,已在165个行政村建立农家书屋。同时,各村的农家书屋都配备图书管理员,制订了借阅制度,配备了桌椅板凳及书柜,建立农民自己管理、能提供农民实用书籍、报刊的农家书屋。每一个农家书屋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2000册、100多张光碟,彻底解决了村民“看书难、买书贵、借书远”的难题。义和村养牛大户杨永成看着数十头肉牛健康成长,“丰收”在望,心里乐开了花,说:“资金扶持只能管眼前,智力扶持才能管得长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