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的报道 “免费午餐”项目发起人邓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段话发人深省:
“还不知160亿元如何运作,但我们有过一次痛心的经历,以供借鉴。我们曾经跟一个学校谈免费午餐计划,让学校报预算,结果他们交上来的预算里,建一个食堂就需要60万。我告诉他们,不是来给他们盖食堂的,只要有个地方能把孩子们的饭做好就行,孩子们可以打完饭回教室吃。我们收到的捐款都是为了让孩子吃好饭,不能消耗在其他地方。”
这句话让我心头一阵,这话完全说到点子上去了,孩子们吃的是饭不是食堂,“免费午餐”项目重点应该是孩子的食物上,而不是食堂有多么漂亮?环境有多么壮观!场面有多浓重!
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财政每年将支出160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试点范围包括680个县(市)的约2600万在校生。为了避免这笔钱被挪用或克扣,国务院还强调,要加强学生食堂管理,严格食品供应准入,明确数量、质量和操作标准,补助资金严格用于为学生提供食品,严禁直接发放给学生和家长,严防虚报冒领。全面公开学校食堂账务,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有人说,由民间力量推动的“免费午餐”的实践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了依据,体现了公众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理性对待,也在公众心目中重新树立了支持公益、参与公益的信心。
但是,还有一部分担忧之声值得重视:我们曾有过前车之鉴,回首过往,转移支付过程中的截留、挪用甚至贪污,国家多项补贴被“吃空饷”、学生营养餐曾经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都还历历在目。这160多亿元的财政补贴,能不能真正“补”到孩子身上?能否保质保量地让孩子吃到肚子里?还值得担忧。
孩子是明天的希望,一个惠及2600万名学生的计划项目,如何保证良好实施?需要思考和做的,还有很多。
如此巨大的项目,我们从一开始就应该保持警醒,切不可让喜事变烦忧
一 、预防制度空子,导致“吃空饷事件”重复发生
二、切实将每一分钱都用到点子上,切忌浪费
三、不要再有形象工程的出现,孩子有饭可食才是王道
四、做到公平公正,将补助到真正需要的孩子那里
五、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计划实施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食品安全
六、要有强有力的监督力度,我们的媒体我们的公检法等都应该在这一问题上发挥他们其应有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