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48|评论: 2

历史上阆中城池的变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 19:05 | |阅读模式
一建巴都、秦城。《华阳国志·巴志》载: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置巴郡,同时置阆中县,治城即巴子国别都①故地。《元和郡县志》载:“阆州,在秦为阆中县也”;《太平寰宇记》云:“今郡城即古之阆中城”;《华阳国志》云:“阆中县本巴国别都,秦置县”。巴都、秦城在同一地方,此时,治城在今盘龙山麓至玉台山临嘉陵江台地上(疑),即今兰家坝、部队驻地一带。
  二建汉城。为东汉时建。明嘉靖《保宁府志》载:“郡城在嘉陵江北,与锦屏山相对,为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益州刘璋所筑。”《四川通志》也载:古城在东汉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年)刘璋修缮过;三国时,张飞曾增修。《阆中县志》(帝制早期)载“县城西半里许为汉城也”。经勘察,汉城遗址尚有石砌码头及河堤残余,还有不少汉砖、汉陶、五铢钱等汉代文物出土。
  三建唐城。据明嘉靖《保宁府志》和清咸丰《阆中县志》载:由于嘉陵江水啮城,房屋街衢,迭遭摧毁。所以城市逐渐南移,最终移至今之古城区的位置。唐玄宗以后,城区位置基本稳定②。《舆地纪胜》载:唐初鲁王灵夔、滕王元婴,相继任阆州刺史时,按皇宫规格修造宫苑,时称为隆苑③,并修建了南楼、东楼等。尽管阆中城在唐时有增建修补,对城池面貌并无多大改观,但对后来城池发展和建成规模之城打下了基础。
  四建宋城。阆中城修建成规模之城是在宋代。宋时历任官员都把城池建设作为施政大计。据《阆中县志》(帝制时期)载“宋代初年,用条石修建城墙,墙顶外倾有城垛。四道城门,东南北修有瓮城子”等。其后城池多毁于战火。从宋代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起,虽历任政要恢复部分楼台亭阁,均未达到宋时初建之城的规模。并且在南宋淳佑三年(公元1243年)为了抵抗元兵,曾移州治、军治于大获山④,建大获城。虽县治在原境,因战乱和移州治于大获山的影响,对原城池少为维护,塌毁多处。
  宋代的阆中城,除注重建筑艺术和景观布局外,还特别注重风水意象。城外沿江两岸诸山,修建了众多的寺庙楼阁,组成城周风景带,使之与城郭互相映衬,时人赞叹:古城“丹楼粉堞明灭于远烟高树间”,“秀绝寰宇”。
  至南宋宝佑六年(公元1258年),元军自汉中入阆州,重兵围困大获山,大获城终为元兵所破,之后,阆中又成为元军进攻南宋的重要根据地,修筑城堡和关隘,城周七关就是这时形成的。元末,明玉珍在城西补筑土城(城墙)。元代阆中城基本上沿袭了宋城的概貌。虽略有小变,但不出左右,尽为原址扩展。
  五建明清.城。明.清城即今阆中古城。明《保宁府志》载:“明洪武四年(1371年),千户滕贵在原址增拓,内外以条石砌成,城墙高一丈六尺,围长九里三分。建四门,曰富春、曰锦屏、曰澄清、曰威德。四门皆有月城”。明成化年间,指挥使田仪又建四门城楼。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知府张翼重修。据史料记载,这时“城壕深一丈五尺,阔二丈五尺”。《四川通志》载:清乾隆34年(公元1769年)知府宋思仁重修,并改城门为迎和、延禧、宝成、敦吉。《阆中县志》(帝制时期)载:“乾隆六十年知县胡延璠补修。嘉庆三年(1798年)浚隍凿堑⑤”。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川北道黎学锦在西门外修筑石堤与石鱼翅⑥以御水啮。
  此后,阆中城池没有明显变化,今之古城基本为明清城原形。

注:①阆中曾为巴子国别都,自当有城,但史书无确切记载。
②唐杜甫在广德元年、二年两次来阆所著《阆山歌》、《阆 水歌》和元稹在唐元和十年过阆时所著《阆州开元寺题乐天诗》以及后来宋陆游所著《谒杜少陵祠堂》所咏,证明当时唐城位置与今之阆中城基本相符。
   ③隆苑,又称阆苑。在城之西南隅。时阆中为隆州州治,所以将所修豪华宫殿称之为隆苑。后隆州因避唐明皇李隆基讳,遂根据所处之地在阆中县地而将隆州改为阆州,隆苑也改称阆苑。
   ④大获山在今之苍溪县境。
   ⑤浚隍凿堑:挖濠沟,也即修护城濠。
   ⑥鱼翅:今称为龙干(川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1-12-5 15:46 |
:victory:

发表于 2011-12-6 10:01 |
顶一个!
嘿嘿!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