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的“现代山顶洞人”仍然生活在福宝的岩居中,冬暖夏凉的自然空调让城市人羡慕不已。
在泸州,可以体验著名的“鸡鸣三省”,全国这样的地方很多,因为红军长征中在这里开了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所以这里是最有名的。
川南二级城市的泸州,聚集了汇通、人人乐、摩尔、成商等大商场,也成了诺玛特、芳邻的滑铁卢。
“泸州有座塔,离天三尺八”。说对了,报恩塔离天堂最近——购物天堂。这里聚集了四五家大商场。
泸州美女有好福气,打扮购物不愁、泸州人均拥有的商场面积在国内同水平城市里是相当高的。
泸州的商场促销大战能把老大爷老大妈也吸引到超市里,每打折促销,最情绪高涨的就是他们。
泸州商场的“促销秀”每周都有,从普通的歌舞演出的时装秀,到综艺节目,泸州人都可以一饱眼福。
泸州的专业商城可以把泸州人“武装到牙齿”,从电脑、家具、灯饰到建材,每一个商城都能轻易摆平自己领域的事情。
回龙湾市场发展很早,名声在外,这里的商品像百科全书一样多,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又有专业的购物精神,这里可以淘到很多物美价廉的东西。
泸州出美女——不是自夸,这跟一方水土关系很大,成都重庆街上的美女拉来问一问,说不定就是个在那里学习工作的泸州人。
泸州人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很好,不相信就坐坐公共汽车,很容易看见有人给老年人和不方便的乘客让座。
泸州人很幽默,对大街老是翻修有意见,就用本地两个企业的简称概括:“长起长挖”。
泸州人善于学习,成都重庆时兴的东西,没几天就传到泸州来了。
想发财吗?到长江边去吧,一不小心就捡到一块黄金——泸州奇石价格不菲,关键看你是否有善于发现的眼睛。
戴望舒的《雨巷》很美,但目前中国还能生产传统油纸伞的地方已经不多了,泸州就是其中之一。要知道在过去的年代,油纸伞是出门人的必备品,人手一把,重要性跟今天的手机差不多。
泸州人拥有四川第二大的图书馆,在精神财富领域里算是富贵之家。
泸州活在很多文化人的记忆里:茅盾笔下的龙马潭,琼瑶笔下的泸南中学。虽然茅盾根本没来过泸州,琼瑶也只是在泸州度过童年。
泸州其实有点帅
一群开着房车旅游的外国朋友2005年5月12日夜路过泸州时这样称赞泸州:Hello!I am joseph from Australia.He is Lawrie from New Zealand.We are glad to come to this lovely city(你好,我是来自澳大利亚的杰森,他是来自新西兰的劳拉。来到这个可爱的城市,我们感到很高兴。)
曾荣获“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星奖”的国家一级导演舒崇福2005年6月6日来泸讲学时称赞泸州:泸州其实有点“帅”,泸州有大都市味道,很适合人居住。
印度加尔各达市市长比卡希·查亚马2005年10月15日来泸访问时赞美泸州:我对泸州一见钟情。
国家创优检查组组长、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彭志凯2005年12月11日来泸时发出感叹:来到泸州,才发现泸州不仅有酒,她的城市文化底蕴相当厚重,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不仅有可以品味的历史——国窖1573,还有尧坝古镇、张坝桂圆林这些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由于时间紧迫,还不能完全感受到泸州的城市魅力,但就是我看到的,感受到的,已让我为这个城市惊叹!
宜宾网友“豆豉鱼”:去年国庆,我和朋友一起去了泸州,泸州给我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泸州和宜宾的自然地理环境十分相似,宜宾在上游,金沙江和岷江交汇处;泸州在下游,系沱江和长江交汇处。宜宾有滨江路,泸州也有滨江路,但是泸州的滨江路明显好于宜宾,整个滨江路显得大气、系统,与周围环境交相辉映,水天一色,捧得了联合国良好范例奖。
中江妹儿杨敏:成都、重庆我都曾呆过一段时间,也结识了不少当地人。和成都人的“温柔假打”、重庆人的“火爆直爽”相比,泸州人的性格介乎二者之间,恰到好处。这绝不是说泸州人的好话,有例为证。如果惹急了成都人,一般情况下是光说不练,“好烦哦”、“瓜娃子”的成都式国骂说了半天,就是不见下文;重庆人则不然,几句话说毛了砣子碇子就开整,如果外地人看见几个重庆女人在打架,千万不要奇怪。而泸州人火候就把握得很准,不会像重庆人那样轻易与人动武,先噼里啪啦放鞭炮一般把自己的理由陈述完毕,假如对方还是油盐不进,执意妄为,那对不起,不会像成都人那么火巴和,打架奉陪。
简阳来泸人士吴小姐:去年9月份随赴泸工作的老公来到泸州,一进城区,发现这里和重庆很像,到处坡坡坎坎,起伏不平,原本一些不够高大的楼房、建筑因此多了几分气势。夜间整座城市灯火通明,有点“重庆夜景”的味道。也许这就是“小山城”的魅力所在吧。不过有的泸州朋友也认为这是无奈的选择:一马平川毕竟安逸点。早就听闻泸州是国家级卫生城市。亲眼目睹,应该说还是名副其实的。特别是主干道,走上去心情非常舒畅。但个别小街小巷还是存在卫生维护不到位的情况。
在泸工作的成都林先生:老家在成都郊县,来泸州工作两三年了,对这座城市是又爱又恨。爱的是,整体而言这座城市还算不错,和成都主城区相比虽然小了许多,但街道比较干净,商场、超市林立,城市功能十分健全。恨的是,这里夏天太热、冬天太潮,初来的时候很有些不适应。并且,泸州的日用品和粮油肉蛋菜等农副产品价格偏高,有的甚至比成都还贵。在经济水平和成都尚有较大差距的泸州,是让人不得不有些惊讶的。
北京客商姜先生:泸州的辣椒给外地人留下极深的印象。无论是串串香、豆花火锅还是砂锅米线,都少不了具有泸州特有香辣口味的辣椒作料。鄙人去过川内许多城市,感觉泸州辣椒的劲道无疑是最巴适的,不像成都淡而无味的“干辣”,不像重庆辣出鼻血的“死辣”,味道醇厚,香辣爽口,一如泸州人的性格,令人喜于接受。有人说:有什么样的饮食就有什么样的人。酒和辣椒已将其浓烈醇厚的精髓渗透进泸州人的血脉,潜移默化地浸润到他们的内心深处。
贵州来泸务工人员李先生:泸州城市热闹繁华,当地人也不势利,对人热情豪爽。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城北新区。那里修得很漂亮,像“移动大楼”和“广电中心”这些建筑以前我只在电视上见过,非常有气势。
泸州医学院大学生马先生:来泸州读书两年了,觉得这座城市很干净,许多街道几乎看不到什么果皮纸屑。另外这里商业气息很浓,在水井沟商家各种各样的广告宣传铺天盖地。我从大一就开始在城区四处打工,知道泸州在二级城市里还是有规模的。(文/宋炜采写整理)
记者视点:
记者采访的10个具有代表性的外地人中,有八成对泸州便捷舒适的公交系统持肯定态度,但也有个别反映起价一元的公交车票价过于高昂。此外,密集的商业购物场所及发达的物品批发中心也成为大家不约而同提及的话题。由此可见,在城市功能方面,泸州是获得较高评价的。从城市建设角度来看,七成的人对街道、公共场所的“卫生洁净程度”表示认可,仍有三成人对个别地方的卫生维护情况和卫生死角有所看法。对城市建筑、绿化建设,受访者认同度尚可:“变化很快,进步很大,都市味越来越浓!”尤其是滨江路,几乎无一例外地被大家赞赏。反映泸州存在的问题时,“卫生死角”、“物价较高”及“部分建筑陈旧”是提及频率较高的词语。除开泸州自身经济尚不发达的因素外,看来我们的相关工作还有待加强。最后,外地人对泸州人乱闯红灯的问题也有所提起,他们认为:以小见大,在泸州迈入现代化大都市行列之际,部分泸州人的城市公民意识还较为缺乏,急需补上这一课。
心,醉在酒城
提起泸州,不由得想起“酒”负盛名的泸州老窖。一到驿通车站,随即见到了等候已久的几位朋友,简便快捷的握手寒喧后,便被塞进一辆车内飞一般驶出,许久,才定了定神对旁边的司机说:“你真该换辆越野车,可以直接参加越野拉力赛了。”司机笑道:“这里的路窄、弯多,我们都跑惯了,你是不是有些怕了?”我含糊其辞的哼了一声,连自己都没搞清楚到底是怕还是不怕。车直接开到了酒店,踏在走廊厚厚的地毯上,虽未喝酒,却有了醉意的摇晃。
进得房间,宽敞的客房感觉颇好,特别留意了一下床单及被罩,笑了,是我喜欢的那种崭新、干爽的白色缎条——尤其在洗完澡钻进去后——感觉甭提多爽了。正待表达自己的满意及谢意时,性急的朋友却催促快下楼,江边喝茶去。薄雾蒙蒙,江风拂面,缤纷的花叶在风中起舞;心旷神怡,悠然自得,恍惚中远离那熙攘尘世。茶香扑鼻,闲适中品味着人间温暖。那木桌、竹椅、清茶、奇石、根雕及缓缓流淌的江水,无不彰显着酒城人文的飘逸与洒脱。也许正是这份浓厚的文化精髓深深融入了酒中,才造就了闻名于世的人间佳酿。酒,朋友相聚怎能少;辣,坦诚相待不可缺;茶,淡泊名利无可替!
美酒与麻辣是那么和谐统一,步调一致又相辅相成。酒与辣的结合造就了泸州人的直爽与豪迈,而茶的清淡又将这种豪爽揉入几分儒雅。哎,难怪川地多豪杰了,更难怪我流连忘返,“乐不思蒙”了。陶陶然信口拽道:四百年国窖入杯,浓香飘,情谊长。十数载剑南一挥,酒未进,人已醉。心已醉,醉在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