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517|评论: 20

[原创·图文] 正月初五是财神爷爷的生日,最美红衣少女惊艳亮相蓬安财神楼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2-1-25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img.mala.cn/forum/201201/24/19353533q9u1joppuovkxv.jpg































[新春习俗]正月初五 财神生日
http://imgs.xinhuanet.com/icon/xilan/blank.gif
http://imgs.xinhuanet.com/icon/xilan/blank.gif
【字号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size=+0][size=+0][今日年俗]年初五 拜财神 发利市
    [size=+0] [size=+0][size=+0][size=+0][size=+0]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8-02/11/xinsrc_25202051009286713081710.gif[size=+0]财神是何许人?文武财神各是谁?各[size=+0]司何职?  [size=+0]各类财神的起源和传说
[size=+0]农历正月初五,又称为“牛日”。 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资料来源:《春节》新华社发)
    [size=+0] 正月初五牛日:东南西北中,路路遇财神。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中国汉族民间传统节日,也称“忌针节”。从除夕至初五为春节,期间有许多规矩和禁忌,但到了初五,上述禁忌都打破了,有“破五”之称。
    [size=+0] 《燕京岁时记》中说:“初五日谓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为吹,妇女不得出门。至初六日,则王妃贵族以及宦官等冠帔往来,互相道贺。新婚女子亦于当日归宁,而闤闠诸商亦渐次开张贸易矣。”
    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据说,这样可免除谗言之祸。
财神年画     民俗有曰     [size=+0][size=+0][size=+0][size=+0]◆称作"破五",因为之前的禁忌过了这天便可破除,所以也谓"初五隔开"。   [size=+0]    ◆ 这天垃圾变成了"穷气",因此要清扫家里,将垃圾整理好等着送出去,初六俗称"送穷出门"。
[size=+0]    ◆"五忙日",禁止动土,否则可能会有灾害发生。

[size=+0]    ◆这天是五路财神生日,商家在路边摆起供品,焚香拜神,以求"大发利市",同时正式开张。
[size=+0]    由于地域不同,节日习俗也有差异。在北京一带,妇女不许于此日串门,串门则不详。在河南一些地区,人们于此日不劳作,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在晋西北,传统上这天太阳未出山,要掀起炕席,打扫一些炕土送到野外,外加鸣炮、烧香、敬纸;晋北民间习惯则是用彩色纸剪成人的图像,小孩子拿到街头,互相交换。把自己的纸人送给别人,称为“送走穷媳妇”;把别人的纸人换回来,称为“得到有福人”;到了晋东南,民间习惯将烂衣服扔到墙外。
[size=+0]    陕西比较有特点两个地方是陇县和凤翔县。陇县是全县都吃搅团,说是要把一切不如意的东西都用这糨糊般的食物粘住粘掉,又说是“吃穷饭,除穷根”,也说”糊穷坑”、“填穷坑”。用搅团这样的食物来糊来填倒也适当。有些地方还传这一天不能出门串亲戚,说是不能让亲戚沾着了穷气。
    而最有意思的是凤翔县,“破五”这天早起,搞大扫除,放大炮,但是吃的食物和吃的讲究大不相同,是吃饺子。不叫饺子,叫煮角。先一天夜间包好,第二天早上煮了吃。也包肉馅。妙在包饺子时,须点一支香,在那盛饺子馅的盆上边绕去又绕来,然后才包那饺子。这是为什么?凤翔人说:这是将“五穷”之类赶拢了来,包将起来,煮熟了,吃掉。     天津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灾的意味。原来,大年三十,人们请神时,把脏神给忘了。她气不过,便找弥勒佛闹事。弥勒佛满脸堆笑,就是不答腔。这脏神气得捶胸顿足,七窍生烟。眼看事情要闹大了,弥勒佛才开口说:“这样吧!今天是初五,让人们再为你放几个炮,包一次饺子,破费一次吧!”。于是有“破五”之说。     “迎财神”也是这一天的重要主题。 [size=+0][size=+0]    按照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就关张了,而到了正月初五这天,家家又都重新开张了。闻鸡鸣即起,放鞭炮,在招幌上挂红布,共喝财神酒。祭品中必须有一条大鲤鱼,鲤为利的谐音,故称该鱼为“元宝鱼”。初五早上必有叫卖元宝鱼的,各店铺争购,用线穿鱼脊并挂在房梁上,鱼头朝内,身上贴红纸元宝,寓意可以“招财进宝”。
    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有首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 。     除了叫卖鲤鱼的,还有“送财神”的,多是一些贫寒子弟,或街头小贩,他们低价买来财神像,穿街走巷,挨门挨户叫卖:“送财神来喽!”户主绝不能说“不要”,而要客气地说:“劳您驾,快接进来。”几个铜子就可买一张,即使再穷也得赏个豆包,换回一张,讨个“财神到家,越过越发”的吉利。     据记述,旧时张家港还有贴财神的习俗。当地人用黄纸刻上财神图案,去人家门上张贴,贴时口中念念有词,“财神贴得高,主家又蒸馒头来又蒸糕;财神贴得低,主家开年好福气;财神贴得勿高勿低,主人家里钱铺地。”     正月初五旧说为“财神生日”。据《古禾杂识》记载:“初四日午后接灶,至夜则接路头,大家小户门前各悬灯二盏,中堂陈设水果、粉团、鱼肉等物,并有路头饭、路头汤,鄙俚之至。“路头”即民间所说的“五路财神”。民国时,各商店于年初四午夜至初五凌晨敞开店门,灯烛辉煌,盛设供坛,接“财神”,并蜂拥去财神庙“换元宝”。初五,各商店开始照常营业,并摆见神酒。凡被邀吃酒的店员即为继续雇佣者。接财神陋俗,解放后本已消失,近年,初四夜初五清晨,有的商店大放鞭炮烟火,寓“接财神”之意,有的则在门上张贴神像。(摘自《新闻晨报》)
增福财神年画
    "迎财神"习俗的起源
    农历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盛行于明清民国,迄今犹流传民间,唯"财神"即所谓赵公元帅,据说早在殷商时代已修道成仙。姜子牙辅佐周武王伐纣,他跑下终南山管闲事,站在商纣一边对抗义师,不幸阵亡,一道游魂被敕封为专管迎福纳祥的真神,麾下有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员小神供其使唤调遣。沾光于这套招财进宝的班底,赵公元帅便成了盼望发财者崇仰祀奉的对象。或谓其性懒而散淡,一年中仅在正月初五那天走下龙虎玄坛一次,而且是随意 ,不定去往哪一家,所以大家都在此日赶早鸣放鞭炮,焚香献牲,抑在前头迎接他。
    不过也有人打听到这位尊神在生日是农历七月二十二日,因此并不去轧初五的闹猛,而是改在"财神诞日"悄悄备办盛祭,指望他从后门溜进来享用。我们现在常能看到一些商家食肆在铺面店堂里置有或大或小的"财神龛",平日电子香烛火高低明灭,忽于此日悄悄地摆上了四菜一汤,便是已经掌握信息的明证了。
    财神只有一个,加上四员下属也只凑成了一个巴掌之数,想发财的人却有那么多,供不应求是明摆的,于是便有人主动出头,平衡供需矛盾,由此导致出一幅新的风俗画--"送财神"。每逢初五之日,贫民乞丐三五结伙,戴起面具,扮成财神班底,号称"送财神",也叫"跳财神"。主人例须当场送上钱币酬谢,否则便在你家门口或店铺前闹个不停,徒惹围观者哂笑,倒不如破费一点,快把这班"活财神"送走完事。穷光蛋扮活财神,抢财神变送财神,这出充满讽刺意味的街头闹剧,倒也稀里糊涂的迎财神习俗增添了不少额外的情趣。近年来结伙跳跃的"送财神"景象已经不见,起而代之的是单独行动--不声不响走到门前,拿张背面有不干胶的红纸财神像往门板上一贴,随即伸手讨钱,正见得时进俗易、推陈出新。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8-02/11/xinsrc_4820205110829656172543.jpg “福”“禄”“寿”三星 年画     据说,财神爷是有钱人家供奉的,没钱的人供奉是不会显灵的。民间流传有"财神菩萨休妻"的故事:从前,财神庙财神身边总有一位端庄美丽的财神娘娘陪伴。后来这位善良的女菩萨突然不知去向,原来她被财神爷给休掉了。财神爷为什么要休妻呢?这要从一个乞丐说起。有个讨饭的叫化子穷得无路可走,讨饭路过一座古庙。进庙后,他什么菩萨都不拜,单摸到财神爷像前,倒头便拜,口里祈求财神爷赐财。赵公元帅见是一个叫花子,心想连香烛都舍了得点,还来求财?天下那么多穷叫花子,我能接济得过来吗?可乞丐心中想的正相反,他认为财神总会救济穷人的,富人不愁吃穿,求财何用?便不住地拜。这时,财神娘娘动了恻隐之心,想推醒打瞌睡的财神夫君,劝他发善心给这叫化子一点施舍。可财神爷不理睬,打了两个哈欠又闭上了眼睛。虽然是财神娘娘,可财权在夫君手上,夫君不点头,怎么好将钱赐给叫化子呢?娘娘无奈只得取下自己的耳环,扔给了叫花子。乞丐突然感到神龛上掷下一物,一见是一副金耳环,知道是财神所赐,急忙磕头,连呼"叩谢财神菩萨"。财神爷睁眼一看,发觉娘娘竟将自己当年送她的定情物送给了穷叫化子,气得大发雷霆,将财神娘娘赶下了佛龛。自此以后,数百年来就再也没有一个穷人是拜了财神而发财的。     民间还传说,财神即为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时东西南北中耳。"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行神。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8-02/11/xinsrc_2320205111241328288717.gif 新春习俗大观放爆竹 贴福 吃年 包饺 杀年 团圆 吃春 吃元腊八粥 团年鱼 贴春 贴窗 挂年 贴挂 贴门神 掸扬尘守岁 祭财 祭灶 祭祖 压岁 拜大 回娘家 逛庙会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8-02/11/xinsrc_2320205111241328288717.gif[新春民俗] 话说正月初四恭迎灶神的故事 图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8-02/11/xinsrc_2320205111241328288717.gif[新春民俗] 趣说正月初三老鼠嫁女的故事 图

   [明日年俗预告]大年初六 送穷出门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







http://www.mala.cn/source/plugin/jishigou_dzx/images/favicon.ico 该帖已经同步到麻辣微博 山水如画的微博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新华网载:


正月初五是财神爷爷的生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8-02/11/content_7586214.htm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发表于 2012-1-25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红衣少女应该不是少女了喔,呵呵

发表于 2012-1-25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财神生日
  中国财神信仰普遍,财神众多。但是主要的是武财神赵公明。
  根据国学大师唐德刚的考证,武财神赵公明崇拜的起源有两个,所以赵公明的生日也不同。其一是秦时陕西终南山人士,生日为三月十五;其二为山东天台山”日精“所托化,生日为七月二十二。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财神节是七月二十二,因此这一天应该是天台山财神赵公明的生日。
  具体考证请看下文:
  春节拜财神已经成为华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介绍:“财神爷赵公明乃家喻户晓之神,逢年农历正月初五及七月二十二全世界约有四分之一之人要祭祀财神爷”。为什么要在初五和七月二十二拜财神,因为初五是迎财神,而七月二十二是财神爷赵公明的生日,这在大陆民间带最为流行。而其他地方如陕西一带也有在三月十五给财神爷过生日的习俗,而台湾民众大都在三月十五给财神爷过生日。
  如此说来,难道财神爷有两个生日?还是国人给财神爷过错了生日?
  根据专家的考证,既不是财神爷有两个生日,也不是国人给财神爷过错了生日,而是财神爷的神话传说可能有两个源头。
  根据已故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的考证,历史上财神爷赵公明的身世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秦代终南山人氏,证据是晋陶潜的《搜神后记》:“赵玄坛,秦代人,得道于终南山”和明代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赵公明,终南山人,头戴铁冠,手执铁鞭,面如黑炭,胡须四张。跨黑虎,授正一玄坛元帅。能驱雷役电,呼风唤雨,除瘟剪疟,袪病禳灾。如遇讼冤伸抑,能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宜利合和,无不如意”。
  其二是古琅琊(日照)天台山“日精”所托化。证据有汉代道教《典籍实录》:赵光明乃“日之精”。上古时,天上现十日,尧命羿射九日。八日落入青城之内为鬼王,发病害人。唯一日幻化成人,骑黑虎,执银鞭,隐居蜀中,乃赵光明也。后天师张道陵让其守护丹室,丹成之后得一份,变化无穷,法力大增。天师又使其护玄坛,故以“玄坛元帅”称之。天师升天后向天庭保举,封其为“天将”。明初宁波知府日照天台山人王琎在《琅琊金石辑注》中写道:“财神者,姓赵名朗,字公明,琅琊古来有之。昔者天上生十日,帝命羿射九日。其八坠海为仙,海上八仙是也。余一陨于天台,其身为石,太阳石是也,其精为人,赵公明是也。既长成,至峨眉山修炼,得神仙之术。商周交兵,遂受闻太师之邀下山助商,失利为太公所杀。太公岐山封神,郎受封玄坛真君,日精再归天台,遂真阳附石,神体合一。辖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专司人间迎祥纳福之责。此后石下有庙供真君之位,天台山亦易名财山焉“。
  对于《琅琊金石集注》所提天台山上的太阳神石,在历史文献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今本《山海经》不见大羿射日的故事,但古本中有记载。唐人成玄英《山海经。秋水》疏引《山海经》云:“羿射九日,落为沃焦”。该九日当为九黎或多个部落方国的代名词。宋代类书《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一引《山海经》云:“尧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十日,落沃焦”。说明古本《山海经》中有大羿射日的故事,但在后来失落了。显然,大羿射下的太阳变成了沃焦。
  那么沃焦是什么呢? 沃焦又名沃燋,有山名、地名、石名之说。吴任臣《山海经广注》辑《山海经佚文》:沃焦在碧海之东,有石阔四万里,居百川之下,故又名尾闾。”按,《古小说钩沉》辑《玄中记》(郭璞著)云:“天下之强者,东海之沃焦焉,水灌之而不已。沃焦者,山名也,在东海南,方三万里,海水灌之而即消,故水东南流而不盈也。”《文选。嵇康(养生论)》注引司马彪云:“尾闾,水之从海水出者也,一名沃燋,在东大海之中。尾者,在百川之下故称尾;闾者,聚也,水聚族之处,故称闾也。在扶桑之东,有一石方圆四万里,厚四万里,海水注者无不燋尽,故名沃燋。”
  日照天台山主峰有4500年前建造的太阳神祭坛遗址,是古人祭祀太阳神的圣地。主峰北侧的山顶上有据说是大羿射下的太阳变成的太阳神石,太阳神石一侧有财神赵公明祖庙,祖庙北侧的山顶上有大羿陵和嫦娥慕, 墓的东边有一山叫鸡呴呴喽山,因山顶上有巨石形成的玉鸡而名。传说大羿射日之后,最后一个太阳吓得钻到东海里面不敢出来,是天帝派这只玉鸡来到这里负责每天早上将太阳从动海里叫出来。可见这一太阳神石就是”陨于天台为石“的一个太阳,也就是”羿射九日,落为沃焦“的沃焦。
  根据唐德刚先生的考证,赵公明在汉代就已经出现在文献中,但是赵公明的身份,最初就有鬼神(晋干宝《搜神记》曰:“上帝以三将军赵公明、锺士季,各督鬼下取人”)。直到明代还有不同的说法。比如明代《列仙全传》就把赵公明列为鬼神:“赵公明为八部鬼帅,周行人间,暴杀万民,太上老君命张天师治之”。直到明代陆西星《封神演义》问世,第四十六回“广成子破金光阵”介绍了赵公明的事迹:太乙真人破解闻太师之“化血阵”,闻太师无计可施。忽忆起峨嵋山罗浮洞赵公明。乃亲自乘骑黑麒麟,挂金鞭,往罗浮洞来。邀其前来助阵。赵公明遂下山助纣抗周。虽公明武艺高强,法力去边,终为太公所杀。灭商后太公封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主管“迎祥纳福”,统帅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统管人间一切金银财宝。这才最终确立了赵公明的正财神地位。
  那么,姜太公所封之赵公明是秦代终南山之赵公明还是日照天台山之赵公明呢?两地都有财神赵公明祖庙,也都有大量与财神赵公明相关的故事、传说与民俗。唐德刚认为,姜太公封神在周初,终南山之赵公明为秦代,二者显然难以自圆其说。
  然而在《典籍实录》和《琅琊金石辑注》中,赵公明为古琅琊之”日精“。这在时间地理文化上与《封神榜》中姜太公所封之财神赵公明相吻合。
  第一,时间一致。尧时大羿射日,日精之一托生为人,既赵公明。赵公明到峨眉山修炼,后下山助商,被将太公所杀,而后封神。
  第二,地理与文化吻合。赵公明为“日精”之一,琅琊一带为远古“日神祭祀之地,黄老成仙之乡”(日照金代状元张行简),亦为太公生地。
  齐地琅琊一带史前为崇拜太阳神之民族,有5000年前“日火山”陶文及历史文献为证。
  “金乌负日”出自《山海经》:“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 一日居上枝”;
  《春秋元命包》曰:“阳成于三,故日中有三足乌。乌者,阳精”。诚如人有肉身与灵魂,“日精”或“阳精”为太阳之灵魂。人死后灵魂不死,太阳死后(被大羿射落)亦可再生,此赵公明为“日精”之文化背景。
  第三,王琎《琅琊金石辑注》之故事情节与《封神榜》类似,然《琅琊金石辑注》作于明洪武1368-1398年)或建文(1399-1402年)年间,《封神榜》成书于明隆庆(1567-1572)至万历(1573-1620年)年间,二者相差100余年。说明《封神榜》之故事情节乃来自齐地琅琊一带之传说。
  第四,财神赵公明道教神仙,道教之前身来自方仙道,齐地琅琊一带乃方仙道之源头。天台山乃方仙道创始人河上公与安期生悟道授徒之地。
  因此,唐德刚得出结论说:论起财神赵公明之源流,琅琊天台山赵公明当为姜太公封神之赵公明。琅琊天台山之财神庙可能为中国最早祭祀财神赵公明之神庙。但是他同时认为:”上述结论并非推翻秦时终南山之赵公明为财神之说。仅认为该赵公明非姜太公所封之赵公明。中国地域宽广,文化历来为多源头。陕西终南山与琅琊天台山一带各有不同财神传说亦极有可能”。
  东南大学博士聂楠等人最近详细考察了日照天台山的财神崇拜渊源,考察报告发表在《民间文化论坛》杂志2010年第六期上。他们认为,财神赵公明“琅琊古来有之”,因此这只是一个来源于太阳崇拜的久远神话,并非真人真事。正因为是传说中的神话故事,所以此说反倒最为可信。其理由有五:
  第一,《琅琊金石辑注》中“昔者天上生十日,帝命羿射九日”之说与《尚书·尧典》中“尧命羿射日”的记载如出一辙,这一典故来自太阳崇拜说无疑;
  第二,《琅琊金石辑注》载“财神者,姓赵名朗,字公明”,赵公明其姓、名、号似乎都与太阳崇拜有关。“公明”有明亮的意思自不必说,《说文》曰:“朗,明也”,可见都与光亮有关,而“赵”与“照”谐音,传说倘有如此的巧合,定是出自人们强烈的太阳崇拜心理 ;
  第三,赵光明乃“日之精”之载是更为典型的太阳崇拜说。《春秋元命苞》曰:“阳成于三,故日中有三足乌。乌者,阳精。” 因此,“日精”即“阳精”即“三足乌”,又叫“金乌”。“金乌负日”的传说源自《山海经 ·大荒东经》中“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之说。所谓“日精”或“金乌”乃指太阳之灵魂,或是太阳的兽体象征。灵魂是永恒不灭的,所以太阳死后(被大羿射落)其灵魂亦可再生。“日精”之说表明了财神崇拜有着深厚的神话背景;
  第四,财神崇拜中的太阳崇拜遗痕在台湾也有反映。许维伦在台湾大百科全书“财神”条下有这样的记载:“追溯武财神之历史背景乃商周时代山东人氏,呼称商朝“赵公明”,后周朝封为赵大元帅,三教称呼万灵天尊,又称金龙如意真君,世人俗称武财神爷,镇守中央戊己土,并掌管天下钱银,其年历约三千余年道德光辉历史。” 这一说法首先在时间与地点上与王琎的记载一致,并且“镇守中央戊己土”一说也表明财神赵公明与太阳崇拜有关。因为根据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生克法,火生土。土即大地,主阴,为万物之母,财富的所藏,而火是太阳,主阳,万物生长之依,所以火司土。这又是把赵公明作为太阳来敬奉的实例。台湾吴腾达在《寒单爷研究》中也介绍,台湾人祭拜的寒单爷就是玄坛爷赵公明。为了凸显太阳的光芒,恩惠大地,台东地区是红、绿、白的花脸寒单爷神像。
  第五,山东沿海一带古琅琊地区又是道教前身方仙道之发源地。有日照近代状元张行简之记载为证:念我日照,虽偏居海隅,却享有琅琊之名,天台之胜,背依泰沂,怀抱东海,更兼仙山飘渺,河流纵横,自古为日神祭祀之地,黄老成仙之乡。河上公、安期生、于吉、葛玄等在此悟道授徒,秦皇汉武到此寻仙访道,可谓盛极一时也。日照之名,始于元佑。祖曰:天台山有河上公丈人题字云:“云自天出天然奇石天下无,日照台前台后胜景台上有”,“日照”之名盖出于此,谓之“海上日出,曙光先照”之地是也“。
  此外,山东一带特别是日照天台、青岛沿海一带数千年来都有在春节期间和财神赵公明诞辰之时进行大规模祭祀活动的习俗。
  聂楠等人还发现,赵公明不但与财神有关,还与家喻户晓的海上八仙有血缘关系。”其八坠海为仙,海上八仙是也。余一陨于天台,其身为石,太阳石是也,其精为人,赵公明是也“。世人均知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但是八仙的渊源并不清楚,王琎的《琅琊金石集注》为此解开了谜底。同时,日照有九仙山,其中八个为海上八仙,第九个则有王母娘娘、孙膑、土地、山神等各种说法。而根据王琎的记载,第九仙应该是赵公明无疑,因为”太公岐山封神,郎受封玄坛真君,日精再归天台,遂真阳附石,神体合一“。赵公明回归天台山,正好凑足了九仙之数。
  聂楠等人将古琅琊地区的财神信仰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琅琊财神说应与大羿射日说同时出现,此为第一阶段,我们称之为自然崇拜时期;赵公明于峨眉山得道后成为玉帝麾下之玄坛元帅,被封为“天将”,商周时期又被姜太公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主管一切金银财宝,至晋代干宝、陶潜和道教典籍等记载其为厉鬼瘟神,此为第二阶段,我们称之为多版本赵公明说之共存期;元明清时期为第三阶段,是琅琊财神赵公明说的形成期,赵公明已作为正财神被世人普遍供奉;建国后,国人拜神意识普遍消退,财神崇拜进入短暂休眠状态,改革开放后,因经济利益所趋,财神信仰又被唤醒,处处可见财神赵公明之神像或牌位被供奉。出于保护民俗文化的考虑,学界亦呼吁要重视民俗节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研究财神渊源的文章也愈来愈多,财神崇拜进入最后的第四阶段,我们可称之为转型期。这时财神已成为抽象的神灵,而不再是纯粹的自然神,它富含多重寓意,已成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符号“。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柳岸/:) 发表于 2012-1-25 19: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财神生日
  中国财神信仰普遍,财神众多。但是主要的是武财神赵公明。
  根据国学大师唐德刚的考证 ...

感谢您提供如此全面的资料。
正月初5确实也是财神爷爷的生日。
比如观音菩萨一年就有三个生日:2月19,6月19,9月19
再次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handshake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家宝土特产 发表于 2012-1-25 17: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红衣少女应该不是少女了喔,呵呵

我至今还在后悔,发这个帖子的时候我还写落了一个字,不仅仅只是“红衣少女”,而应该是“红衣美少女”才对!特此更正呢!:handshake

发表于 2012-1-25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还没到初5么。。。。。。。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噩梦子 发表于 2012-1-25 23: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是还没到初5么。。。。。。。

神奇的蓬安财神楼,让我们一起去穿越美丽的时空隧道。。。。。。。。。。。。。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周子古镇,一片青瓦的记忆


                                                                  文 / 邓四平 

编者按


      读过此文,古镇片片青瓦会带着清凉的雨意留在你的感觉中。在城市里并不多见的青瓦于我们也并不陌生,然而此篇带来的不只是诗情画意。古镇的青瓦是世间最美的精灵——渺小亦伟大,若用心读它,你会如醉如痴……



  青山拥四围,秀水绕三方。
  鱼鳞似的青瓦片,雪白的竹篾墙,金黄厚实的铺板门,竹树环抱,鸟语花香,记忆中的周子古镇俨然一帧淡淡的水墨画,而那绵延起伏鳞次栉比的古镇的青瓦房却最使人难舍和难忘。
  瓦是夏天雨中最美妙的乐器。炎热的酷暑,大雨瓢泼,雨的精灵俨然天才的钢琴演奏家。风乍起,阳光收敛了灿烂的笑容,树叶飘飞,仿佛华尔兹优美高雅的舞蹈,从鱼鳞似的青屋瓦面上悠闲而从容地走过,倏地又行云流水一般轻轻地远去。
  一丝丝的清凉,瞬间似穿越林间的昨夜长风,溢满整个心灵。
  炎热的夏天,渴望雨的来临,就像年轻时候的我们,渴望乡村最浪漫的爱情,小溪一般,淙淙地流淌过我们的心灵,山花一般,在梦里只留下些许莫名的惆怅和回忆。
  “铮铮叮叮”,“叮叮铮铮”。
  当清亮的雨帘顺着屋檐垂下万千条瀑布之时,巨大的轰鸣在屋瓦上仿佛千军万马,如战鼓,似铜锣,如高亢的呐喊,又似低沉的怒吼,如虎啸,似马嘶,如断金切玉,似撕布裂帛,让人胆战,令人心惊,更让人疑心那薄薄的屋瓦瞬间就会被万千只雨的巨臂撕裂,但是一切的担心却又都成为了多余。那片片的屋瓦在磅礴的雨的大军的冲锋陷阵中,却团结紧密如盾,气定神闲,万千只雨箭却被屋瓦的巧手幻化成千年出土的古老编钟的鼓锤一般,铮铮叮叮,叮叮铮铮地敲打出清越的乐声,舒缓之时似《高山流水》,欢快之时如《春江花月夜》,低回婉转之时也似《二泉映月》,慷慨激昂之时,更胜《黄河大合唱》,让屋瓦下的人,领略一场大自然的音乐盛宴。
  落花一般,是轻轻的叹息。流水一般,是古街小巷润泽如酥的最美的回忆。
  暴雨无奈远遁,最终落荒而去。
  云开日出。瓦是最后的胜者和王者。古镇的瓦屋庇护了我们自由自在安逸舒适地生活和生存。
  平凡者往往伟大。渺小者往往坚强。
  瓦本来就是古镇里不平凡的精灵。瓦本来就是渺小但亦伟大的力。
  瓦是泥的传奇,更是火的神话。
  记忆中,故乡的农村修房造屋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用青瓦片盖房,也有专门做瓦的人从事着瓦匠的营生,但勤劳朴实的农人大多自己动手起窑烧造青瓦,原料是现成的自家农田里粘稠的泥,用脚踩,用手揉,反反复复地搅拌,那松软的泥巴全都被踩揉成凝固的混凝土一般,然后码砌成长城似土墙泥阵,制瓦的器具就似电视里制陶的工具,下边是一根粗壮结实的木柄,深深地插进土里,中间一块圆圆的木板,木扳上固定一个水桶似的圆木桶,制作瓦坯时,先将泥巴环绕圆木桶厚实地涂上一层,然后迅速地转动木桶,再用一个弓似的器具,将不整齐多余的泥割去,再用弓弦把圆圆的瓦坯平均划成几块,然后从泥坯中取走圆木桶子,一张泥制的瓦坯便成形了。
  在阳光下晾晒瓦坯,直到晒干,再整整齐齐地堆放进窑中,架上柴火烧制,几天工夫过后,窑上浇上水冷却数时,然后打开窑子,一皮一皮的青瓦也就锃亮地诞生了。
  那柔软的泥,在勤劳和智慧的手中,在火的炙烤中,瞬间变成了坚强的盾。抗击日晒和雨淋,抵御严寒和酷暑。
  漫漫的历史的长河,宁静秀美的周子,干净整洁的古镇,宛如一位沉着淡定的老人,温馨更从容。
  古镇从何处来,古镇又将回归到何处去。其实本不重要,人生匆匆,天下熙熙,去就是来,来就是去。
  惟有那古镇里青青的瓦片,见证着人间的悲欢和离合。从远古,到现在。穿越岁月的沧桑,庇佑着我们的生活和生存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心灵真实地感悟生命的真谛。
  大象无形。大道从简。自古亦然。
  时光荏苒,逝者如斯。如今,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下我们城市的生活几乎都完全被一片钢筋和混凝土的森林所包围,那种鱼鳞似的青瓦片,雪白的竹篾墙,金黄厚实的铺板门,竹树环抱,鸟语花香的田园式生活,早已成为了我们心灵深处的一种梦境,那种身处高大的穿斗木青瓦屋下静静听雨安逸舒适的日子也渐渐成为了一种遥远的童话和奢侈的回忆。
  穿越时空的隧道,追忆千年的沧桑,轻轻地漫步在嘉陵江畔,静静地走进周子古镇那绵延起伏鳞次栉比的古风古韵的氤氲之中,艳阳高照的时刻,那古镇瓦屋上晶莹似水闪烁的阳光,向日葵一般让我们的目光为之聚焦。细雨飘零的时刻,那古镇瓦屋上淡淡袅娜朦胧的轻烟,戴望舒诗歌一般,让我们为撑着花纸伞丁香一样优雅的姑娘注目。
  那山,那树,那水,那草,那一切的一切,扑朔迷离,如梦如幻,更令人如痴如醉,沐浴着扑面而来徐徐的古风,行走在古街小巷的宁静氛围之中,让人仿佛走进了历史的时光隧道,梦回了童年的心灵家园。
  周子古镇,一桢美仑美奂的山水画卷,一册浪漫休闲的经典读本。
  周子古镇,一种雨后阳光的味道,一泓天街小雨润如酥的画意诗情。
  周子古镇,嘉陵江畔最美的记忆!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蓬安是汉代大辞赋家司马相如的故里,千年风雨沧桑,一方灵秀山水。蓬安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底蕴厚重,蓬安人民淳朴善良热情厚道,千年古县司马相如故里、嘉陵江文化旅游胜地,国家AAAA级旅游区——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景区诚挚地欢迎各位朋友前往蓬安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到蓬安旅游,为生命加油!(邓四平摄影)




































http://www.mala.cn/source/plugin/jishigou_dzx/images/favicon.ico 该帖已经同步到麻辣微博 山水如画的微博

发表于 2012-1-26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衣妹妹还可以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LANJING1966 发表于 2012-1-26 20: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红衣妹妹还可以

英雄所见略同啊,蓬安建县1505年以来,我终于遇到了LANJING1966你这个知音了啊:那红衣妹妹真的确实漂亮!!!!!!!!!!!!!!!!!

http://www.mala.cn/source/plugin/jishigou_dzx/images/favicon.ico 该帖已经同步到麻辣微博 山水如画的微博

发表于 2012-1-26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⑦湜偶不乖 发表于 2012-1-26 23: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乖乖长期的支持!:handshake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当前位置:主页>南充日报·六版>新闻内容
告别炊烟2008-07-30 阅读次数: 5 字数: 1403 来源:
http://www.scncrb.com/upimg/userup/0807/30225503B12.jpg


                                      告别炊烟
                                                               
                                                                      邓四平/文


       如今,无论城市,还是乡镇,都已经很少很少看见炊烟升腾了。真没想到,曾经陪伴我们度过漫漫岁月的袅袅炊烟,竟会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往事,甚至一种美好的回忆。
  记忆中,那袅袅升腾的炊烟带给我们是美丽而温馨的回忆。山野之间,绿树掩映之中,农家的屋顶上几乎同时飘起了炊烟,烟是乳白色的,很轻盈,很温柔,似翩翩舞起的长袖,如一路狂奔的马尾,又像点头哈腰的芦花。
  不过,在那贫穷而饥饿的岁月里,我们倒并不欣赏它的婀娜多姿,而最关注的是它们的升起和降落。在山坡上,牛背上、池塘里,我们的眼睛总是瞟着家的方向的炊烟。那个时候,炊烟是大家的希望,炊烟飘扬,心中不慌,炊烟不灭,生命不息!
  三十多年前,我家住在永兴公社裁缝铺里,父母每天忙着起早摸黑地缝制衣服,每日三餐煮饭的任务自然也就落在了我们兄妹四人身上。一大早天刚麻麻亮,我们便和父母一道起床了,点亮煤油灯,走进厨房,一人负责“转灶”,一人负责烧火。烧火的人坐在灶前的矮条凳上,先挽上一小把稻草点燃,凑进灶膛里,小心冀冀地用火钳拨动,并轻轻地拉动风箱,再不停地往灶膛里撒糠壳,红红的灶火贪婪地舔着锅底,屋外便也炊烟袅袅了。
  “转灶”的人一般是我们兄妹中年纪较大之人,转灶是讲究程序的,看上去仿佛一件复杂的工程一般:洗锅、掺水、淘米、掺米下锅,并不时地揭开大竹锅盖用铁铲搅动,然后又盖上锅盖,很悠闲地站在一旁催促烧火的“烧快点!快点!”负责拉风箱烧火的人,却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力气活,烟熏火燎的,呛得人眼泪长流,有时候,火大了,又烤得人汗流浃背,所以拉风箱烧火都巴不得自己能早日成为“转灶”的人,也恨不得立刻就把锅里的水和米马上煮开,便狠命地拉,有时用力过猛,连风箱门也会“啪”地一声拉脱,风箱隔板上扎的鸡毛便会飞出来四处飞散,粘得满脸都是,令人大笑不已。有时,当弟弟妹妹的我们也会偷偷地躲在灶台后堵住风箱后门上的眼,拉风箱气喘吁吁的大哥便会不停地自言自语道:“咦?风箱今天怎么这么重呢?怎么这么重呢?”
  二哥的菜炒得最好,并知道怎样炼猪油,何时才能放盐,勾芡,起锅,而且懂得豆腐不能放醋等等。因此,二哥在家便从不从事烧火的活路,只负责炒菜,真令人羡慕。 尤其是家中来了客人之时,父母便会吩咐二哥将灶上挂的腊肉,割下一小块来洗净了切了炒。最小的我便常爬上风箱去尝盐味,有时二哥只顾自己尝,我们其余三兄妹便会趁锅盖掀开的那一刹那,迅速地伸长筷子去夹,甚至用手去抓。在那时,我们好像从来就没有吃饱过似的,每天一放学,便争先恐后地往家里赶,大老远一看见家中厨房上空袅袅升起的炊烟,心中便会感到无比的喜悦和温暖!
  如今,很多年过去了,我们兄妹四人也都长大成人各奔东西了,那种厨房里一同生火煮饭炒菜热火朝天其乐融融的情景也早已不再了。现在,我们各家的厨房里早已安上了干干净净的液化气灶具了,轻轻地一扭开关,淡蓝色的天然气火焰便柔柔地燃烧起来了。我们再也不为温饱发愁了!连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洗碗机、抽油烟机、消毒柜、微波炉、电饭煲等等,如今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的厨房了!高高的一根烟囱中袅袅升起的炊烟离我们的生活愈来愈远了,每每想起那往昔岁月里曾经陪伴我们共同度过那艰难岁月的炊烟,我便倍加珍惜起今天的幸福生活来,炊烟和炊烟般美丽的往事虽然远去了,但走近我们的却是更加令人欣喜的现代化社会和高水平的小康生活啊!
  再见吧,炊烟!……




http://www.mala.cn/source/plugin/jishigou_dzx/images/favicon.ico 该帖已经同步到麻辣微博 山水如画的微博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仑美奂的蓬安夜景,青春靓丽的蓬安美女】美丽与浪漫牵手,蓬安与世界有约(组图)

         蓬安:一幅流淌的山水画,一首绝美的交响诗!
         蓬安是汉朝辞赋家司马相如的故里,三国蜀汉镇北大将军王平,唐朝画圣吴道子、大书法家颜真卿、大诗人元稹、大文豪苏轼、理学家周敦颐等历史文化名人都曾到此游历、寓居或为官,并在蓬安留下了宝贵的墨迹和众多名胜古迹。中国近现代以来,山清水秀的蓬安更是地灵人杰,张逸荪、伍非百、兰梦九、萧毅肃、唐青山、钟声琴、曾建国、汪长春、曹益民、蒋慕岳、陈尚君、郑和平、张兴吉、邓光年、邓彰德、尹在勤、邹利鹏等等从蓬安这一方灵秀山水走出去的蓬安优秀儿女更是不胜枚举。同时,
嘉陵江文化旅游胜地蓬安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底蕴厚重,蓬安自梁天监6年公元507年建县至今已逾1505年历史。千年风雨沧桑,一方灵秀山水。蓬安人民勤劳勇敢,淳朴善良,崇文厚德,热情好客,千年古县司马相如故里,嘉陵江文化旅游胜地蓬安诚挚地欢迎各位朋友前往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景区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到蓬安旅游,为生命加油!

                              ———邓四平摄于千年古县司马相如故里,嘉陵江文化旅游胜地蓬安。



























发表于 2012-1-27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年快乐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如新传 发表于 2012-1-27 12: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同日同乐哈!:victory:

发表于 2012-1-29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