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环境保护局
关于巴河水环境现状的说明
入春以来,巴河平昌段出现水体颜色变深变暗等异常现象,市民极为关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局组织监察、监测人员,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现状
近年来,每到深冬初春季节,通巴两河水体都不同程度存在颜色变深发黑的现象,通过近期对县城饮用水源、工业集中区、生活集中区三个重点区域河流断面现场调查比对和取样监测发现,饮用水源(王家嘴—鸭子滩)水质较好,符合国家饮用水源标准,江口醇、小角楼工业集中区(巴河大桥—喻家溪)、门嘴码头(巴河大桥—铁厂沟)一带水质较差;自县城上溯,坦溪、驷马河水体颜色不同程度的呈褐色。
二、主要原因
1、自然条件是诱因。去冬今春以来,因天干少雨,巴河水流量偏低,风滩电站和剪刀垭电站截流发电,水体呈相对静止状态,水体的自净能力明显降低,加之气温回升,造成浮游生物(蓝藻、绿藻、硅藻)繁殖加快,同时底泥上翻(注:15-20摄氏度是水中浮游生物、藻类繁殖最佳温度),在河中逐步形成带状的、呈黑色的浮游生物群,这些生物群,加剧河水的富营养化,让水质变浑浊,发黑、发嗅,从而形成市民所说“河中出现一条条黑带”。
2、养殖污染是主因。驷马双城村启昌养殖场年平均出栏生猪5000余头,未办环评手续,未建任何污染处理设施,拟和阳升蔬菜公司达成猪-沼-菜的种养循环模式,实际情况是,未经处理的废水不能直接浇灌蔬菜,需滞留几天才能用于大苗施肥,正常使用时仅占总排放量的5%左右,由于使用效果差,现在阳升公司已停止使用,启昌养殖废水全部直排入驷马河,已下达限期治理通知书,目前正在整改。加之我县是农业大县,河流沿线畜禽养殖粪便,农药、化肥残留物随地面径流进入水体,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特别是枯水期和平水期尤为明显。全县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显示:我县工业源占5.5%,生活源占10.4%,农业源占84.1%,农业面源对全县水源存在普遍污染。
3、生活污染、采砂取石是次因。随着城市框架拉大,人口增多,生活污染源增多,从三个区域的水质监测情况看,生活污染也是重要因素。我县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显示,县城年排放污水约1113.7万吨,县城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还未完全覆盖,仍有部分生活污水直排入河。从驷马到王家嘴砂石场,作业船只开采作业时反复搅动,底泥中的一些污染物随之进入水体,造成水污染,在驷马砂石开采处,明显看到河水呈浑黄色,同时船舶油污进入水中,在水面形成油膜,使氧气难以进入水中,水中溶解氧降低,导致河中水生微生物死亡,引起水体颜色变暗。
4、工业污染是潜因。我县工业企业位于巴河下游,基础差,底子薄,规模小,环保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我局帮助全县主要工业企业争取了环保补助资金,相继落实了治污设施,基本实现达标排放,但普遍存在不能稳定达标现象,是巴河水质变差的潜在因素。
三、整治措施
1、强化环境准入管理。凡是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影响生态和污染环境的项目,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达不到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和排放标准的项目,不予办理环保审批手续;对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擅自开工建设的,依法责令停止建设;强化环保“三同时”监管,坚决控制新污染。
2、加强重点排污口整治。严格执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明确污染治理责任主体,新建项目由业主全面负责,过去的项目追查补建。规划建设龙潭溪污水处理厂,有效收集处理汉王庙、信义片区生活污水,进一步延伸建设中医院至龙潭溪污水收集管网,充分发挥县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同步规划建设金宝新区污水处理厂,规范建设驷马、坦溪场镇污水处理设施,最大限度避免污水直排。整治全县砂石开采,严禁乱挖乱采,破坏生态,污染水源行为。
3、有效防范禽畜养殖污染。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对现有的养殖场责令规范建设治理设施的同时,实行逐步淘汰制度,新发展引进养殖项目时,严格执行规划,禁养区内严禁新建和扩建禽畜养殖场。督促启昌养殖场在规定时间内建成沼气池、生化处理池、人工湿地,进行深度处理,达标排放,有效降低排放量。
4、协调落实部门职能职责。环保部门负责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强化对水质监测,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经信部门负责协调巴河公司,加大对风滩电站和双滩电站下泄流量,按需要实施生态放水、调水;水务部门负责采砂取石规范,搬迁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砂石堆码场,建设驷马、坦溪污水处理设施;交通部门负责船舶油污污染防治;住建部门组织实施县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延伸建设和规划建设龙潭溪污水处理厂;畜牧部门严控沿河新上规模化养殖场,督促已建养殖场完善环保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