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凌晨20分左右,王钊坐司机曹某驾驶的一辆车牌照为川Y73323的小轿车,在巴州区水宁寺镇(小地名:板凳垭)省道302线269公里+720米处撞在坎上,当场死亡。
据了解,王钊生前系通江环卫所所长,2010年省劳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09年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优秀环卫工人,并代表全省200名优秀环卫工人在2009年度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表彰大会上发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对王钊的先进事迹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2000年,王钊大学毕业后,被安排到县环卫所工作,成为近三百名环卫工人中唯一的大学生。一时间,坊间议论纷,家长经常指着王钊教育子女,“一定要有志向,不然就是读了大学也只能扫大街!”家人也不赞成,都说环卫工人没前途,极力劝他另谋职业。但是,作为有着全新就业观的新时代大学生,王钊克服了舆论压力和心理障碍,毅然走上了工作岗位,从此,一干就是十年。 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县环卫所负责对县城环城南路城乡结合部的臭水沟进行彻底整治。由于此处远离县城中心,环卫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素质参差不齐,整个水沟污水横流,沟边垃圾成山,蚊蝇成群,臭气熏天,治理难度极大。面对职工的畏难情绪,王钊深知关键时刻,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是影响整个队伍战斗力的关键因素。想到这点,他毫不犹豫地穿上水衣,跳进了齐腰深的臭水沟。臭水沟散发出刺鼻的恶臭,几乎令人窒息,但他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反而一边劳动,一边说笑。几名班子成员很快跟了上来,几名入党积极分子也迅速行动起来,几分钟后,水沟中、岸上50多名职工一齐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在清理臭水沟的四天里,他总是最早来到工地,最后一个离开工地。一处涵洞被淤泥和杂物堵塞,根本无法机械作业,他就率先钻进涵洞一把一把地往外抓。就这样,我和同事们靠着一股韧劲和拼劲,共清除污泥120余吨、垃圾40余吨,终于把一条长2000余米的臭水沟变成了一条活水沟。 十年环卫工作,王钊自觉问心无愧,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家人。由于环卫工作的特殊性,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不但一年四季没有休息日,而且越到节假日,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越大。同时,王钊的妻子在县信访局工作,每天忙于接访和处访,也常常提前上班、延后下班。身患多种疾病的父亲在重庆住院无人照料,不得不暂住在亲戚家;上学的孩子不能按时接送,经常成为最后一个被接走的孩子。去年十月三日深夜,当他干完所有的工作回到家里的时候,只见电视机还开着,餐桌上摆着丰盛的晚餐和一只插着生日蜡烛的蛋糕,妻子已搂着儿子在沙发上睡着了。被惊醒的儿子一见到他,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夺眶而出,委屈地说:“爸爸,你明明说好早点回来给我过生日,为什么现在才回来呢?你怎么总是撒谎呢?”儿子稚嫩的童音,让王钊这个从不轻易掉泪的大男人再也控制不助自己的感情,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 在环卫生涯中,王钊本有机会丢掉手中的扫帚。一次是2004年春,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其大学生的作用,所领导班子决定将王钊调整到环卫所办公室工作。在别人看来,就是脱离苦海的好机会,是求之不得的好岗位,但王钊婉拒了领导的好意,建议选择有文化基础的女职工到办公室工作。妻子听说此事后,气得一连几天都不理他。另一次是2007年,因王钊在环卫工作岗位上的优秀表现,经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被任命为县环卫所副所长后,王钊仍坚持战斗在环卫第一线。用他的话说,他已习惯于“晨鸡不催忙碌人,霞透烟笼一城新。豪车争驰擦身过,轻风助我扫路尘。”的环卫人生。每当在清扫保洁时,听到路过的人们称赞这座城市的洁净与漂亮时,他的心里总是涌上一份光荣与自豪,也更加明白了环卫工人肩负的责任和承载的使命。他表示,今后将牢固树立“城脏我耻,城净我荣”的环卫工作理念,继承和发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环卫奉献精神,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用自己的执着和信念,继续紧握三尺扫帚,快意书写无悔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