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120|评论: 50

双洛往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30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充双洛,原名双河又叫羊鹿场。

它是一个美丽的古镇。北有青龙湖,南有万年寺。具有地标性的建筑------乡政府坐北朝南屹立在最高处。蜿蜒的羊鹿河将小镇环抱,左有青龙山,右有老马山。背靠龟子山。龟子山犹如一只伸长脖子的金龟,望着远处,一付入水之态。据风水先生说这叫做金龟下海,是一祥瑞之地。

羊鹿场曾经有着百年的兴盛,清朝咸、同年间以及后来的抗日战争时期,两次川盐济楚的历史造就了它的辉煌,煮卤为盐支撑着它曾经的繁荣。在民国时就驻守着一个小队的盐务兵协作管理羊鹿场的事务,保卫着偌大的盐仓,双洛的盐井.韩家井,谢家井,田家井,杨家井为昼夜不停煮盐的盐灶,提供了优质的盐卤。同时也带动了各种手工业和服务业;如印布,制陶,脚行。同时在民国时期也有一位非常有名的人物韩布源司令(西南盐三县保安司令),南部老鸹河阻击红军之战,为“仪陇老乡”网开一面。广布善源行侠义,五0年“仪陇老乡”邀请到川北行署共商大计被拒绝,。。。。。。。最后坐着滑杆身穿绸衫手拿扇子笑赴刑场,成百的乞丐,成千的农民为其求情。。。。。。。。这是真实的,年长一点的人都知道的。
{以后有空的话,同大家聊一聊韩家灶的韩布源司令}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9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2-5-30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继续,坛子里的双河人也不少,你说的这些历史我从没听过,我所知道的历史,都是老人讲那个的年代人们如何如何困难,看了楼主写的才发现我对双洛的认识仅限于青龙湖的修筑,还有那经历沧桑的天桥,楼主请继续。。。

发表于 2012-6-1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loveliness:
发表于 2012-6-1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洛人说双洛事,双洛事看双洛人。
有空我会来说些往事的。
一个很好的话题,是双洛人,来了就顶。那怕发一个:)
发表于 2012-6-1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居然有人谈我的故乡?:handshake

发表于 2012-6-2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好的地方,一定得择时去看看,顺便会会老战友。

 楼主| 发表于 2012-6-2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洛往事(老陕)

童年时候,只要我一个人经过我们家大石磨旁,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恐慌。。。。。。。

大石磨安放在我家老房子左侧的竹林里,属于本房七家人共同所有,竹林约有十多亩,长得非常密集,连阳光都很难透过,只有顺过竹梢望去能看到一点斑驳的阳光。因此竹林里就显得格外的阴冷。如果一个人进入会感受到有一股冷风拂面,竹叶与竹叶之间相互摩擦发出刷刷声,伴随着被风吹折而没有掉下来的竹梢,在风中摇摆发出的嘎叽嘎叽声更加使人毛骨悚然。如果再告诉你在大石磨下面埋藏着一位年轻男人,而且死于非命的男人,你可能也同我一样也会产生莫名的恐慌。
   在大石磨下面塌土葬着一位“乌老二”,(民国时候老一代人将土匪称为棒老二,红军称之为乌老二)。曾祖父叫王长松,号鹤龄袍哥义字堂小老幺。他曾经在我读小学时候给我讲过石磨下面“那个乌老二”的故事
   那是民国二十三年冬月的事。那年特别的冷,天刚黑,忽然远处传来哐哐的锣声,锣声夹杂着来打更匠的呼喊“过---------啦!”胆小的全部都跑出去躲避了,没过多久,一队好象叫花子一样的队伍打着火把沿着双洛乡公所后面的龟子山上的石板路向保宁方向行进。但这伙兵好象有点特别,居然不乱抢东西,兵走后人们都回了自已家。第二天天亮在曾祖父在自家的柴房发现了一位腿部受重伤的兵,腿部肿胀溃脓了,也经奄奄一息,在缺医少药的年代这是最难治的。乡亲们都聚在一起,动了侧隐之心,这时也不管他是棒老二还是乌老二,乡亲们一心想将他救活,于是大家各个都献出自己的土方子,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是到染房里担染布用过的水效果最好,因为有人将秃疮洗好了。染布水里面下了俗称“高子”的化学颜料,于是人们轮流担来染布水帮他洗,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善良的王家湾人没有将他送官而是悄悄的你一碗,我一碗从自己口中省下喂养成着这位年轻人。原来年轻人是一位老陕,‘南部老鸹河受到阻击伤亡很大,好不容易才撕开口子奔保宁而去’,无奈腿部中弹受重伤,同伴悄悄将它放在老乡家里让他找个活路。
   经过一冬天的养伤,老陕完全康复。他说他想家,家里有老妈。再打点短工挣够回家的盘缠就回家。可是在民国二十四年的五月,在帮一家采石时不幸被飞石砸死。
按民间风俗年轻人死于非命者,煞气很重,特别是孤魂野鬼,要找一个能镇得住的东西,不然的话他要变人时要找替身的,传说中最能避邪的是石磨。于是乡亲们在黑夜打起灯笼将这位老陕埋在石磨下,据说这样就永世不得翻身也不会出来作崇,曾祖父也在2007年去世享年九十七。
现在反而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而经常去已经废弃的石磨旁边走走,总觉得想为他做点什么!这可能是经历过战争洗礼的人共有的心态吧。

 楼主| 发表于 2012-6-2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洛往事(老陕)
   童年时候,只要我一个人经过我们家大石磨旁,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恐慌。。。。。。。
   大石磨安放在我家老房子左侧的竹林里,属于本房七家人共同所有,竹林约有十多亩,长得非常密集,连阳光都很难透过,只有顺过竹梢望去能看到一点斑驳的阳光。因此竹林里就显得格外的阴冷。如果一个人进入会感受到有一股冷风拂面,竹叶与竹叶之间相互摩擦发出刷刷声,伴随着被风吹折而没有掉下来的竹梢,在风中摇摆发出的嘎叽嘎叽声更加使人毛骨悚然。如果再告诉你在大石磨下面埋藏着一位年轻男人,而且死于非命的男人,你可能也同我一样也会产生莫名的恐慌。
   在大石磨下面塌土葬着一位“乌老二”,(民国时候老一代人将土匪称为棒老二,红军称之为乌老二)。曾祖父叫王长松,号鹤龄袍哥义字堂小老幺。他曾经在我读小学时候给我讲过石磨下面“那个乌老二”的故事
   那是民国二十三年冬月的事。那年特别的冷,天刚黑,忽然远处传来哐哐的锣声,锣声夹杂着来打更匠的呼喊“过----兵-----啦!”胆小的全部都跑出去躲避了,没过多久,一队好象叫花子一样的队伍打着火把沿着双洛乡公所后面的龟子山上的石板路向保宁方向行进。但这伙兵好象有点特别,居然不乱抢东西,兵走后人们都回了自已家。第二天天亮在曾祖父在自家的柴房发现了一位腿部受重伤的兵,腿部肿胀溃脓了,也经奄奄一息,在缺医少药的年代这是最难治的。乡亲们都聚在一起,动了侧隐之心,这时也不管他是棒老二还是乌老二,乡亲们一心想将他救活,于是大家各个都献出自己的土方子,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是到染房里担染布用过的水效果最好,因为有人将秃疮洗好了。染布水里面下了俗称“高子”的化学颜料,于是人们轮流担来染布水帮他洗,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善良的王家湾人没有将他送官而是悄悄的你一碗,我一碗从自己口中省下喂养成着这位年轻人。原来年轻人是一位老陕,‘南部老鸹河受到阻击伤亡很大,好不容易才撕开口子奔保宁而去’,无奈腿部中弹受重伤,同伴悄悄将它放在老乡家里让他找个活路。
   经过一冬天的养伤,老陕完全康复。他说他想家,家里有老妈。再打点短工挣够回家的盘缠就回家。可是在民国二十四年的五月,在帮一家采石时不幸被飞石砸死。
按民间风俗年轻人死于非命者,煞气很重,特别是孤魂野鬼,要找一个能镇得住的东西,不然的话他要变人时要找替身的,传说中最能避邪的是石磨。于是乡亲们在黑夜打起灯笼将这位老陕埋在石磨下,据说这样就永世不得翻身也不会出来作崇,曾祖父也在2007年去世享年九十七。
现在反而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而经常去已经废弃的石磨旁边走走,总觉得想为他做点什么!这可能是经历过战争洗礼的人共有的心态吧。
发表于 2012-6-5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定要顶

我的故乡啊

发表于 2012-6-5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楼主一点小秘密
参加过越战的
呵呵,对吧?

楼主
继续讲古
我们等着听..................

发表于 2012-6-5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宜高电气南充店 发表于 2012-6-1 17: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居然有人谈我的故乡?

西充论坛里很多谈双河的

发表于 2012-6-12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lijingjingli168 发表于 2012-6-5 19: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知道楼主一点小秘密
参加过越战的
呵呵,对吧?

读初中时经常一大早爬到戏台对面的山上,躲在小树林里背政治课本,效果奇好。那时我们的政治课《青少年修养》,是校长赵嘉寿教的呢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悟半日闲 发表于 2012-6-12 11: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读初中时经常一大早爬到戏台对面的山上,躲在小树林里背政治课本,效果奇好。那时我们的政治课《青少年修 ...

岁月能抹平一切,摘下“二八挂五,扔下五六半,板寸生新发,忘却:宽堆宗,洪洞兵”只落得逝者冤也,生者自嘲-----傻B
发表于 2012-6-12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发表于 2012-6-13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悟半日闲 发表于 2012-6-12 11: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读初中时经常一大早爬到戏台对面的山上,躲在小树林里背政治课本,效果奇好。那时我们的政治课《青少年修 ...

你哪一级的?
发表于 2012-6-13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悟半日闲 发表于 2012-6-12 11: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读初中时经常一大早爬到戏台对面的山上,躲在小树林里背政治课本,效果奇好。那时我们的政治课《青少年修 ...

       怀疑是不是说的真话哟,我记得当时的《青少年修养》中考是不考的,要那么认真吗?
      
             其实你是想借此提提赵校长吧,话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双洛中学红极一时,在那个有国家户口(即现在大家都不想要了的城镇户口)就是上等人的特殊时期,那里的老师们竟能每年让几个学生考上中师或中专,硬是让全乡上下莫不 啧啧称奇。。。赵校长作为时任校长,当然是有功劳的。
             当时的几个得力的老师我记忆犹新:数学老师有赵义章、文明阶,英语老师梁小林,化学老师李书之,政治老师吴德源,生物老师袁登容,。。。
      
               在双洛初中上学
三年后径直进了高中。教过我的仁和籍杜条湘老师是我恩师,在此特别感谢,愿老师永远健康!  
      同时要感谢为双洛教育作出过贡献的每一位老师,是你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诠释了什么叫桃李满天下!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光棍 发表于 2012-6-12 17: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双河怎么就叫双洛,有点不习惯。在我的印象中一直叫双河。今年回家路过,很多地方已经变了。
有一个稀奇事 ...

双洛
发表于 2012-6-18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唉,小升初、中考,高考

没完没了的考,大家都去忙这个切了

发表于 2012-6-26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