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在中国有钱日子许多年了,这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姗姗来迟,让红四方面军牺牲的英烈稍有慰藉。他们被遗忘许多年了,太委屈他们了.........
四方面军成立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即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团。红军第四方面军是在1931年10月底,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四军、第二十五军开始组建。11月7日,在湖北省黄安县(现为红安县)七里坪镇建立,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 长征后红四方面军一部在陕北
政治委员,刘士奇任政治部主任,实际领导权由张国焘控制。方面军下辖第四军、第二十五军。第四军军长为徐向前(兼),政委为陈昌浩(兼);第二十五军军长邝继勋,政委为王平章。原四军部改为方面军总部,两军所辖各师归总部直接指挥。总兵力3万余人。时为中国共产党控制下仅次于中央红军的军事力量。不久,又建立红九军,全军共有6个师。 红四方面军成立初期,在1931年12月下旬其攻克鄂东重镇黄安获重大胜利后,《红色中华》报道中即称红四方面军为“红军第四军团”。史载此时在鄂豫皖苏区活动和取得上述战绩的红军非四方面军莫属,故红四军团即是红四方面军无疑。
编辑本段鄂豫皖反围剿
1932年7月开始,国民党军队以30万人的兵力,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地纪念碑
起围剿,这是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一部分。10月12日,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除留下红七十四师和红七十五师及各独立部队编成红二十五军由沈泽民负责坚持游击战之外,军部和主力红十师、红十一师、红十二师和红七十三师转战陕西南部,取消各军番号,12月转移到位于四川、陕西边界的通江县,在四川省通江县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总指挥部。
编辑本段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地纪念碑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地纪念碑位于七里坪西门外河滩上。1979年10月,县革命委员会在此修建纪念碑。纪念碑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碑为方柱形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高16米。碑的正面和背面镶满汉白玉,正面镌刻着徐向前题写的碑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地”;背面镌刻着红安县革命委员会撰写的碑文。
编辑本段粉碎三路围攻
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击败川军的三路围攻,力量迅 政治委员李先念
速发展,遂将所辖四个师升格为军,依次改编为红四军、红九军(军长何畏、政治委员詹才芳、副军长许世友、参谋长王学礼、政治部主任王新亭)、红三十军(军长余天云、政治委员李先念)和红三十一军(军长王树声、政治委员张广才),又将川东游击队改编为红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政治委员杨克明、副军长罗南辉),共辖5个军,总兵力达8万人。1933年10月至1934年8月,红四方面军再一次击败以刘湘为首的川军的六路围攻,歼灭大量川军部队,并缴获众多武器等物资,大大充实了红四方面军的实力,使川陕革命根据地到达顶峰时期。
编辑本段四方面军训词
1934年11月1日至9日,红四方面军在赤江县委驻地,即今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毛浴镇召开了规模空前的党政工作会,到会代表800余人。这次会议,将全军各部队军训时的训词进行了规范,统一为“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并庄严地举行了以“训词”为基本内容的军训宣誓。 为便于广大指战员对这一训词的深入理解,红四方面军印发了一个《说明》,其全文如下:“智”是学习,有阶级自觉有深刻的政治认识,深湛的军事知识和战斗经验,学习无产阶级的一切聪明;“勇”是勇敢,敢于牺牲,勇于吃苦耐劳,有百折不回的精神;“坚定”,有克服一切困难艰苦环境的决心,在任何困苦之下绝不动摇,钢一样的坚,泰山一样的定,为革命斗争到底;“排难”,排除一切困难,有克服任何困难的决心,决不在困难面前投降;“创新”,有创造性,有创造新局面、新苏区,挽回战局,创造新的战术战略等;“团结”,在共产党正确的领导之下,千万人团结如同一人的奋斗协同一致的努力;“奋斗”,就是坚决向前冲,努力猛进百折不回;“不胜不休”,即是不消灭刘湘,不赤化全川,不实现苏维埃新中国,不打倒帝国主义,就誓不停止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