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232|评论: 26

资 阳 的 龙 门 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6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临江寺豆瓣
七湾八拐的沱江把简阳、资阳、资中、内江串联起来,老城都建在右侧江畔。有一个民间流传的说法:简阳的包子石桥的面,资中的秀才内江的官。石桥也属于简阳,看来,简阳的面食还是有点子名堂的。而资中出文人,内江出官,笔者没兴趣去考证,恐怕多少还是有点来头的。
而资阳又出点啥呢?要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人们脱口而出的是资阳有全国闻名的临江寺豆瓣,这临江寺的豆瓣以其鲜香淳和、入口化渣享誉川内外,资阳人出门办事或探亲访友往往随身带上几件,省钱,而又不俗。有一个用来支持临江寺豆瓣别无分店的说法是:只有用临江寺那榻的沱江水才做得出这样的东东来!可随着沱江水质的严重污染,人们已不敢再拿它做招牌了,况且,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就豆瓣下饭也不再是人们的最爱。‘临江寺豆瓣’这块招牌虽然可以唤起老辈人的回忆,但要重见当年的风光并传承下去,让年轻人也青睐它,还需要下一番功夫!
谈起“临江寺豆瓣”,不由得想起一个人来,杨华英,下江人,南下干部,曾就读农大酿造专业,五十年代临江寺豆瓣厂的技师。但在五八年的那场“整风反右”运动中,他一不留神,就被纳入了5%的指标内,头上戴了顶帽儿,技师给贬成了工人,而且是那种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的“工人”。他搞酿造是从试管培育菌种开始,当技师时就是这么干的,当了右派后,不再用他这一套了,厂里又恢复了传统的生产工艺,何为传统工艺?比如说生产醋,先要用碎米稀饭发酵,再将发酵后的稀饭拌入麦麸内二次发酵,老把式在第一次发酵前要在稀饭中加几味中药,加哪几味中药?那是师傅传下来的密方,不能告诉人的,可这杨技师根本就不睬这一套!他叫人从医院弄了筐熬中药剩下的药渣来,照样发酵,不过,这只是在戏弄迷信,他安排生产时不用加什么中药,加的是以醋酸菌为主的复合菌种。又比如说,二次发酵时若温度控制不当要“烧坯”,老把式预防“烧坯”要拼命翻坯降温,半夜都还要起来翻两次,实在奈不何时就往醋坯中加盐!而杨技师此时就叫人加一种他配制的溶液,一次就搞定。
打成右派后,杨技师不再有发言权了。但他对传统工艺的改进,对新产品的开发却耿耿于怀。为了争取发言权,他搞了一个小动作,先是自已掏钱买了点黄豆,做出来的豆油叫同寝室的工友来尝,一罐豆油很快就被工友们分吃光,他又接着做,越做越好,然后用几个瓶子把这种被他称为口蘑的豆油装起,送到县上商业局的机关食堂,说是临江寺豆瓣厂的新产品,送给领导们品尝的。领导们在尝完这几瓶后仍怀念不已,打电话到临江寺豆瓣厂叫再送些来,厂里的领导接到电话后摸不着头脑,又打电话问是谁给送的,回说:就是你们厂的那个杨华英呀!怎么你们还不晓得?就叫他接着做嘛!
杨华英又被起用了。有人佩服他,也有人嫉恨他。两年后,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席卷全国,资阳不例外,豆瓣厂也不例外,杨华英第一个被揪斗,大热天叫穿条棉裤站在台上,汗水和尿水顺着裤脚往下流。
鱼尾鞋

按照沱江的流向,简阳在上游,资中在下游,资阳居其中。旧时有人把简阳叫简州,把资中叫资州,而把资阳叫成阳县。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四川的地方军阀势力不可小觑,而资阳就处在势力分割的接壤地带,这就为三教九流的盛行提供了条件。
网上有人怀旧外东街,并非没有一点道理。解放前,还没有现在的成渝铁路,虽说有条成渝公路过境,但当时的公路运输很落后,资阳的货物进出主要靠沱江水运。东门是码头,从码头进城,外东街是必经之路,当年的外东街是相当繁荣热闹的。由于后来修建的沱桥取代了渡船,加上水运又被发达的铁路、公路运输所替代,东门码头和外东街失去了昔日的繁荣,变得冷冷清清,与时下城区其它街道的热闹形成鲜明反差,有人将外东街戏称是老城区的盲肠。然而,当年能在这“盲肠”里开店做生意的,非“袍哥人家”莫属!
而当时资阳的一道“风景”,就是走街穿巷的“鱼尾鞋”,何为“鱼尾鞋”?就是去掉了后帮的布鞋,也叫拖鞋,或者将好端端的后帮踏在脚跟下来穿,穿这“鱼尾鞋”的人虽说是三教九流中的下九流但十分了得,没人敢惹,或者说犯不着去招惹他们,这伙人在金庸的小说中被称为“丐帮”,但资阳的“鱼尾鞋”并不象“丐帮”那样仗义,他们也有组织,也有“头”,如果有人惹上了“鱼尾鞋”,“头儿”就纠集一大帮“鱼尾鞋”上门闹事,这时候往往会有“袍哥人家”出来居间调停,“头儿”从事主那里拿到好处后才会撤兵。既然“鱼尾鞋”惹不起,就有那并不乞讨的人也穿上鱼尾鞋招摇过市。从下面的一个小故事中就可见当年“鱼尾鞋”的行状。
当年的县衙门就设在大北街转拐,解放后被改成看守所的那地方,有个掌灶的谢师就在县衙侧开了家饭馆,顾客多是县衙的公事人。这天,县太爷因事不能回家,传谢师中午送饭菜进去,谢师不敢怠慢,早早地就开始料理。此时,一个“鱼尾鞋”大摇大摆地踱了进来,将手头提着的一小块猪背柳和一只烂草鞋往案板上一放,翘着二郎腿在大堂的饭桌前坐了下来,拿斜眼瞟着正在忙活的谢师,翘起的脚趾挑着鱼尾鞋来回摇晃,啥话不说。谢师见状,赶紧放下手中的活,满脸堆笑地对“鱼尾鞋”说:“老哥,你要做的这滑肉汤还缺一样辅料,我现在正忙着办里面要的饭菜,分不开身,麻烦你去找点来!”“那有何难?你说,差哪样!”“就一样,就差胡琴得,多少都行,没有那玩艺就不是正宗的滑肉汤了!”“你敢不给我正宗做?看我倒你的炉子!”说着,起身叭嗒叭嗒的踱出店去,这一去,直到晚上打烊都没见转来。
原来,那“鱼尾鞋”一进门就对谢师打哑谜,那一小块猪背柳最恰当的安排有两个菜,一是水煮肉片,二是滑肉汤,做滑肉汤要加黄花、木耳,端出来汤面不见油花、浮沫,那“鱼尾鞋”提了只烂草鞋来,无非是要用这草鞋来擦锅的意思,谢师是行内的聪明人,一下子就猜出“鱼尾鞋”是要做滑肉汤的,你来我往,谢师也回敬了一招,叫那“鱼尾鞋”去找一样叫“胡琴得”的辅料,“鱼尾鞋”却懂不起,到处打听,就没人知道那“胡琴得”是何物,找不到“胡琴得”,也就再不好意思转来了。
“胡琴得”就是木耳!借喻胡琴杆上的那两只琴把,厨师杜撰出来的。当年,这资阳坝儿头的人,不知为何放着一句正经话不好好说,总爱转弯抹角,比如,说“米”,他要说成“安安送”,因为有个川剧折子戏叫《安安送米》;把“钱”说成“娃娃爱”,或者把“钱”的发音变成“dian”等等。这种风气不仅在游手好闲的“鱼尾鞋”中盛行,男女老少都爱来这一手,人人争当威虎山的“溜子”,惟恐被人看成了“空子”。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1-2-16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是龙门阵

发表于 2011-2-16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D:o

发表于 2011-3-26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龙门阵就继续摆起走。

发表于 2011-3-31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3_41:}
发表于 2011-4-1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龙门老汉生了病。
发表于 2011-4-1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摆龙门阵,喝小酒

发表于 2011-4-3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晨曦的光洒满美丽沱江
远古沧桑写下源远流长
山林蜿蜒倒影湖光万丈
清风送来淡淡的柠檬芬芳

蜀人原乡飘逸人文墨香
千年石刻沐浴古寺佛光
新兴都市打开世界的窗
西部车城闪耀在魅力东方


爱在资阳
绿色的梦想
山河俊秀的水乡在身旁
这是去往明天的幸福走廊

发表于 2011-4-3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好帖!

发表于 2011-4-5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

发表于 2011-4-11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意思
发表于 2011-4-11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顶

发表于 2011-4-11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顶

发表于 2011-4-12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顶

发表于 2011-4-19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信楼主的说,非常支持你

发表于 2011-4-20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顶!

发表于 2011-4-21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龙门阵摆不完

发表于 2011-5-4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看了,很不错,收藏了

发表于 2011-5-5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龙门阵摆起就走嘛。

发表于 2011-5-7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还不错,好帖子,大家谈谈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