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073|评论: 27

[信息动态] 【“振川”热递】川剧的未来你说我说大家说 (成都晚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6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川剧的未来你说我说大家说

                                   2012-08-16 05:35:15 来源: 成都晚报

      川剧的未来你说我说大家说“成都首届川剧戏歌演唱会”“成都市振兴川剧三十周年演出周”“中国成都阳友鹤川剧玩友大奖赛”“青年川剧演员比赛”等“纪念振兴川剧三十周年”系列活动之后,昨日上午,作为系列活动的又一高潮,“成都市纪念振兴川剧三十周年座谈会”隆重举行。来自国家、省级相关专家代表,川剧界著名艺术家、专家以及戏迷代表等各界嘉宾参加了座谈会。大家各抒己见,对川剧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
       继
       谈成绩
      川剧艺术老前辈获表彰
      座谈会一开始,主持人就宣读了《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化局关于对从事川剧艺术30年和60年的同志颁发荣誉证书、纪念章的通知》,并向从事川剧艺术30年和60年的代表颁发了荣誉证章。据悉,获得从事川剧艺术60年表彰的同志共77人,川剧表演艺术家蓝光临、晓艇、筱舫作为代表上台领奖;获得从事川剧艺术30年的同志有400余人。
       回顾省委在全国戏曲界率先发出“振兴川剧”号召三十年来取得的成绩,除了抢救保护传承了一批经典剧(节)目,先后复排500余个剧目,还新创一批优秀川剧剧目,《死水微澜》《变脸》《山杠爷》《巴山秀才》《欲海狂潮》等一批优秀剧目先后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国艺术节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等重大奖项,川剧的获奖成果居全国地方戏前列。
      川剧人才方面,不但造就了徐棻、阳友鹤、蓝光临、刘芸等老一辈川剧艺术家,还培养出陈巧茹、孙普协、蔡少波、王玉梅、王超等新一代优秀演员。晓艇、刘芸、陈巧茹、刘萍、孙普协、王玉梅6人获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
      说未来
      出谋划策推动川剧发展
      会上,相关专家领导提出了振兴川剧艺术道路上存在的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其中包括“尖子人才匮乏,尤其缺乏堪称川剧艺术大师的编剧、导演、演员”,“缺乏对市场的分析和把握,缺乏适应市场需要的川剧艺术精品”,“川剧观众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等方面。
      谈到川剧未来发展之路,多位专家表示创新发展是关键。省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川剧评论家廖全京表示:“川剧的传承应该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川剧要振兴,政策支持是关键。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抢救是手段。川剧人观念的更新是川剧界整体突破的关键。
      有好剧本、好演员,还要有源源不断的观众。与会专家提出,川剧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演出,就是要扩大川剧的受众,起到普及和传播的作用。为了打破“川剧只有老人看”的印象,在坚持传统川剧精髓的基础上,创兴川剧表演形式,吸引更多年轻观众。此外,注重整合资源和优势,各级政府和组织还要适时策划举办成都川剧艺术节,打造属于成都的川剧文化品牌。
      保持振兴势头 开拓川剧新生命
      昨日座谈会上,作为振兴川剧30年来的亲历者,著名编剧徐棻颇为感慨。她说:“1961年,我第一次接触川剧,也是从那时起调入市川剧院从事专职编剧。现在我写川剧本子已有51个年头。‘振兴川剧’口号提出30年来,每个10年川剧都有好作品推出。川剧的好戏也逐渐走出国门。30年前,知道成都的外国人并不多,但是随着川剧走出国门,越来越多的国外观众知道了川剧、知道了成都。川剧成为成都的一张城市名片。”
去年,川剧《红梅记》赴法国演出,荣获巴黎第五届中国戏曲节塞纳大奖。领衔主演的正是“二度梅”获得者陈巧茹。除了在个人表演上硕果累累,她也是川剧界首个“吃螃蟹”的人。2010年,陈巧茹成立了以个人名字命名的 “陈巧茹剧目生产实验工作室”,成为川剧制作人,也是首个尝试用市场化运作川剧的人。

      如今的成都川剧界,不仅有老一辈掌舵领航,也开始输入一大批新鲜血液。今年年初开始排练,并于近期上演的青春版《鸳鸯谱》,由陈巧茹、晓艇担任指导老师,一群90后挑起演出大梁。“新人要慢慢带,他们成长起来才不会让川剧断代。”陈巧茹说。
      昨日座谈会上,90后川剧粉丝尹雪婷颇为引人关注。目前还是学生的她,已是“小三庆”川剧戏迷社副社长。“传统都时尚过,但时尚不一定是传统。”尹雪婷在川剧粉丝圈小有名气。四年前,她开始追戏曲明星,市川剧院的演出她和票友们一场不落。这些川剧新粉丝,也是支撑川剧发展的基础。这些新生力量,将见证川剧更美好的明天。

                                        成都晚报记者 滕杨   (本文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img07/end_i.gif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2-8-16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人才方面梅花奖还有胡瑜斌老师;川剧界内部的问题真有点搞不明白。

发表于 2012-8-16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人才方面,不但造就了徐棻、阳友鹤、蓝光临、刘芸等老一辈川剧艺术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什么时候徐棻跑去表演了,这些记者的文化素养以及态度真令人不敢恭维。

发表于 2012-8-16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俺认为川剧的未来和出路,就是回归川剧的本来,川剧人要认真研究川剧发展历史,总结川剧发展过程中辉煌时期做法和经验。

二、思考川剧在新时期的定位,也就是走什么路线,是走四川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俗,是四川广大群众方言语言特征的乐的路。不要尽整些没有的,曲高和寡的所谓格调高雅的戏。川剧可以思考赵本山在东北振兴二人转的经验。那就是俗气。

三、官媒应该指定一个专门电视频道来播放川剧经典作品,出版社也应该多出版一些川剧剧本,高清晰川剧碟片。

四、搞清楚当今川剧发展的主次,重点是争取川剧人口数,川剧生存基础,先是传承,多排演经典折子戏,丑角戏,吸引各年龄段喜欢川剧的人数。创新是次要的,慎重的,不要乱整,乱架接,搞得川剧没特色了,缺少原味了。

发表于 2012-8-16 15:4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常 发表于 2012-8-16 12:26
一、俺认为川剧的未来和出路,就是回归川剧的本来,川剧人要认真研究川剧发展历史,总结川剧发展过程中辉煌 ...

“移步不 换形“.

发表于 2012-8-16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难听一些'川剧未耒'会断送在省,市进口即得利益的主政者手里...悦耒茶园与锦江剧场被捞把油水就挪位走之'活画脏们'行政插手;打捆出租给德阳私企十年...'活画脏们'就留在成都连任;也混不到十年!!悦耒小剧场及锦江剧场疑似变相转卖;椐传不久就会转租他用;难道这就是活画脏们给川剧留下振兴的钱图?!!!

发表于 2012-8-16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常 发表于 2012-8-16 12:26 http://www.mala.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俺认为川剧的未来和出路,就是回归川剧的本来,川剧人要认真研究川剧发展历史,总结川剧发展过程中辉煌 ...


过去曾经辉煌,
    值得大家骄与傲。
现在已成遗产,
    呻唤何人认真听?
未来不好预测,
    还需深入来研究。
我辈已是老年,
    岂敢企求年轻化?





发表于 2012-8-16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还是从中小学教育为切入,四川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把传承川剧艺术作为重要教育内容,贯穿于学校艺术教育中,要求中小学必须开设川剧艺术欣赏课,让青少年儿童了解川剧艺术,当然配套川剧地方教材应该到位,配套相应教材视频音响资料供中小学开课之用。

发表于 2012-8-17 08:3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复调 发表于 2012-8-16 21:16
我觉得还是从中小学教育为切入,四川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把传承川剧艺术作为重要教育内容,贯穿于学校艺术教育 ...

说得是!

发表于 2012-8-17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复调 发表于 2012-8-16 21: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还是从中小学教育为切入,四川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把传承川剧艺术作为重要教育内容,贯穿于学校艺术教育 ...

教育行政部门把传承川剧艺术作为重要教育内容,可以。
宣传文化部门呢?它们又干什么









发表于 2012-8-17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宣传部门就督察教育系统这方面做得怎样?保证川剧普及教育资金到位,专款专用。

发表于 2012-8-17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啥不能回复

发表于 2012-8-17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宣传文化部门应该规定给中小学送戏到校,喊剧团免费演出给广大中小学生观看,学校定期带学生进剧场,此活动纯是公益性,是文化和宣传部门的义务。

发表于 2012-8-17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川剧院已经成为研究院,事业单位了,就应该服务人民,就像部队文工团那样,每年有下部队给官兵演出的义务,川剧研究院每年就该走到各个中小学演出,而且是免费。所需资金由财政出。

发表于 2012-8-17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复调 发表于 2012-8-17 14: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川剧院已经成为研究院,事业单位了,就应该服务人民,就像部队文工团那样,每年有下部队给官兵演出的义 ...

  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主要追求利润最大化,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川剧处于市场经济时代,要生存,就要寻找适合的办法,或者说条件。川剧院改成川剧研究院,挤进事业单位,不是给川剧找出路,而是为自己找出路。既然吃了皇粮,何必大热天去演戏。今后要看川剧,请到火把剧团,他们不是不怕热,而是要生存,要吃饭。
  如果到川剧院团不全额拨款,他们会天天演出。说到这里,我们要向重庆市川剧院致敬。他们在40度高温下坚持演出,精神可嘉。
  振川30年,搞了几次大赛,一股风过去了,接下来怎么搞,川剧怎么生存,发展?谁也说不清。

发表于 2012-8-17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谈什么振兴,谈什么弘扬,一部陈巧茹版<<白蛇传>>摄录了二十多年,现在才拿出来出专集,这是振兴弘扬川剧吗!

发表于 2012-8-17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戏迷 发表于 2012-8-17 20: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川剧谈什么振兴,谈什么弘扬,一部陈巧茹版摄录了二十多年,现在才拿出来出专集,这是振兴弘扬川剧吗!

  还是我们论坛网友太极先生和公绵先生来得快,当天就上传视频,大家很开心。

发表于 2012-8-17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尹雪婷,在多几千个她类似的"戏迷粉丝追星族"就好了,这"小丫头"的确是个"人材"川剧已在"残揣"幸好有"火把大军"支撑着,否则,川剧基本上,算是"完蛋了!
金色顶.jpg

发表于 2012-8-17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feng1234 发表于 2012-8-17 20: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尹雪婷,在多几千个她类似的"戏迷粉丝追星族"就好了,这"小丫头"的确是个"人材"川剧已在"残揣"幸好有"火把大军 ...

      莫说几千。在成都有四五百就不得了。悦来茶园、锦江剧场每逢演出就要爆棚,老年戏迷都挤不进去。



发表于 2012-8-17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大家还是需要关注基础教育阶段对川剧观众的培养问题,学校教育如果拥有川剧内容,至少不会让我们的下一代不知道,什么东西叫川剧。川剧要从娃娃抓起。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