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寺重建记 白鹿沟卧碑堡沿沟直上,名望天坡。此地崇山峻岭,峭壁悬崖,古树参天,藤萝接地,锦鸡鸣唱于花丛,白鹿嬉戏于林间,涧溪水潭,清澈见底,瀑布飞流,声震谷回。 一寺雄踞,如苍鹰展翅,凌空欲飞。老辈相传,明末某日,佛光一闪,寺宇轰然而现,金碧辉煌,飞阁流丹,祥云缭绕,寺名飞来,远近闻名,香火兴旺,朝拜者众,历经两纪。 嗟乎!咸丰年间,毁于一炬。 多人回忆,老碑志载,同治年间,遭遇天灾,民不聊生,饿殍遍野。观音菩萨化作一老妪,指引灾民取食观音粉。此粉虽为白土,但似米面香甜,堪能普救众生,百姓以渡荒年。每天取土者逾百,遗址尚存。此碑1971年被西昌泸山取走,宇义等多次赴泸,终未寻得该碑。 诗曰: 飞来寺建卧碑旁,万民安乐桂花香。 善人善德行善事,一飞一卧佑一方。 冕宁 邓 遵嘱敬撰 公元二0一二年壬辰岁孟春 一、为飞来寺所撰对联 1、飞来寺飞来福黎民受福福来也 除去祸除去灾百姓免灾灾去矣 行善积德 2、仙寺飞来福飞来福降善地 灾难除去祸除去祸离德门 福临善家 3、白鹿望天河边雄踞飞来寺 福碑卧堡山畔飘香桂花村 寺宇辉煌 复制卧碑重建记 在《飞来寺重建记》中,关于卧碑的记载,稍后邦科发觉此碑刻在《凉山历史碑刻注评》一书中有收。据该书181页载,碑为青色花岗岩,横长方形,高34厘米,宽62厘米,是一通典型的卧式碑,碑文名《仙粉志铭》。 《碑刻注评》由凉山州博物馆组织编写,冕宁邓天亮、邓邦科二人参与,于2011年8月由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多人回忆的内容大体吻合,“仙粉二处”遗址犹存。本想索回原碑,但经多方努力,未果。宇义叔要天亮根据书中拓片原字、原尺寸复制该碑,存放于飞来寺。 《碑刻注评》中标点后的碑文是:仙粉志铭 大清同治九年庚午岁闰十月,五谷不熟,米价高昂,每斗价钱七百文。至十年辛未岁正月初一日,观音大士显化于此地,出仙粉二处,其味香酣,形似米粉,东西南北来取者每日数百余人。普救众生,因之以志不朽云。大清同治十年正月十三日 合屯士民众姓同建 书中短评:旧时每逢大灾,饥民常以白膏泥充饥,腹胀不泻,死者不计其数,史书时有记载,冕宁《仙粉志铭》为此类史实之实物见证。该碑同时还记载了灾荒发生的时间和当时当地的米价,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旧《冕宁县志》还记载有相关传说:“相传明蓝玉公剿平越鲁诸夷后,岁大歉。有仙人指土为面,人争取以作饼,味如荞面,邑人赖以全活。至秋成稼熟,其土粗臭不可食矣。” 飞来寺门联有“福碑卧堡”句,现“福碑”重新“卧堡”,“卧碑堡”真正名副其实了。 据传说卧碑沟观音石像清末被盗,然对联尚存:青莲垂大化,白粉救群生。巨龙精诚雕刻店赵兵奉献了石刻观世音圣像。现据原联重配:青莲垂大化救苦救难,仙粉济群黎大慈大悲。 福碑重卧飞来寺,观音佛堂更增辉。 扬善弃恶免灾祸,桂花瑞气伴卧碑。 冕宁 邓撰文 公元二O一二年壬辰岁仲夏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