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008|评论: 95

体育举国体制是面子工程之福更是国民健康之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8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体育举国体制是面子工程之福更是国民健康之祸?

提要以人民健康为本还是以奥运争光为本?以培养专业运动员为中心还是以普通民众的体育需求为中心?将有限的国家资源集中运用于极少数体育精英好还是运用于全国广大人民群众好?……当体育领域的“赢者通吃”和“两极分化”进入残疾人体育后,会不会进一步助长社会分配的不公?会不会有损于国计民生尤其是广大残疾人的利益?会不会对已经严重边缘化了的群众体育雪上加霜?……体育举国体制肯定是金牌争光面子工程之福,但也极可能是戕害广大普通国民身体健康之祸!

2012伦敦残奥会9月10日落下帷幕。中国继2004年雅典残奥会、2008年北京残奥会双获金牌和奖牌总数第一后,再度以金牌95枚、奖牌总数231枚第三次获得残奥会金牌和奖牌总数双第一。

中国的残奥会金牌直线飙升,本届残奥会客场作战依然高歌猛进,一枝独秀,所得金牌几近于其他前几名国家所获金牌的总和。如此异峰突兀,鹤立鸡群,被当局盛赞为“为祖国和人民争得了荣誉……感动了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感动了全世界”。可奇怪的是十多亿国人对这天大的“荣誉”似乎毫无兴趣,对这种“感动了全世界”的国内反应几乎为零,各类传媒也难觅其踪,不知这“感动了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从何说起?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中国获得大堆奥运会金牌尤其是海量残奥会金牌形成“外热内冷”“上热下冷”的巨大反差,十多亿中国人“被感动”的天大笑话,这些反常情况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玄机?为争夺奥运金牌这面子工程立下汗马功劳的举国体制,对中国广大残疾人乃至对于全体老百姓的利益,尤其是对全民体育从而对全体国民的健康,究竟是福还是祸?……我们很有必要一探究竟,以初知一点这多得离谱的金牌掩盖下的些许内幕。

      集中国力于极少数体育精英是对普通民众利益的剥夺和伤害

新华社伦敦奥运专电称:中国在残奥会上大获成功的“奥秘”,恰如伦敦奥运会、残奥会组委会主席塞·科赞扬中国“以运动员为中心”“运动员是一切的中心”的做法,乃至于“一切细节都是围绕运动员的需求去设计和展开”。

以极少数专业运动员为“中心”,是中国以举国体制搞“奥运争光”的典型表现,即以夺取奥运金牌为最高目标,集中调配全国资源专事培养到奥运会争夺金牌的一批专业体育精英。但我对这种以极少数运动员为中心的举国体制很不以为然。仅对残疾人体育而言,中国有多达8000多万的残疾人,参加本届残奥会的中国选手为282人,平时参加专业或半专业训练的残疾人运动员也多不到哪里去。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将有限的人财物力、国家资源集中运用到极少数残疾人运动员身上,不知对于全国广大残疾人的福祉,究竟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我也不由设想,如果中国不是“以运动员为中心”而是“以残疾人为中心”,将这些天文数字的人财物力不是运用在“为国争光”的极少数残疾人运动员身上而是运用到更为宽广的残疾人事业上,中国能够获得的残奥会金牌可能会少些,但对于中国残疾人弱势地位和生活困难的改善则肯定会好些!更不待说将残疾人运动员也放在体制的罐子里进行“集中力量”的罐养,本身已违反了以健全体魄和人格、促进更多人参与体育运动的奥林匹克精神。

按照当今世界的普世价值观或国际通行的惯例,政府的职责是为所有人创造良好、公平的运动环境和搭建公正竞赛的成才平台,是对全体国民的健康负责而不是对金牌争光负责,所以全世界很少有国家会用纳税人的钱去为少数体育明星或有可能成为明星的人买单。伦敦残奥会主席称“中国运动员可以得到中残联和中国残奥委会的全力支持”,其对中国的赞扬毫无夸张,但一个最浅显的悖论却是:国家用于残疾人事业的人财物力终归有限,将这块“蛋糕”切给运动员的太多,留给几千万残疾人的必然会减少。

人们还可以追问一句:我国对残疾人都敢于投入巨资包养专业选手去打人家的业余,此举虽然创造了狂揽金牌的旷世奇迹,也罐养了极少数因此而改变命运的残疾人“新贵”,可会不会因此造成对于全国广大残疾人利益的损害?乃至于使他们受到进一步的伤害呢?

      体制化规模化专业训练模式凸显国家资源配置严重错位

中国以体现“优越性”的举国体制包养极少数专业精英的体育模式,无异于办了一个空中楼阁式的金牌加工厂。这个与普通民众没有任何关系的工厂所生产的“产品”,虽然在奥运会等国际大赛上所向披靡,高扬国威,却凸显出有损于民众利益及国人健康的巨大副作用——国家资源的配置使用严重错位,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却对13亿国民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好处,反而极大地抑制了全民健身的发展;选拔有运动天赋的少年儿童从小进行封闭式专业集训,以金牌为唯一目标的畸形体育观必然导致一将功成万骨枯,影响了这些运动员的学业、健康甚至毁了许多人的一生;形成了一个附着于金牌运动员的庞大利益集团,助长了畸形的体育政绩观,成为了体育腐败的催化剂,黑哨、假打、禁药等体坛丑闻累禁不止……

随着中国崛起于世界的大发展,几十年前在积贫积弱和冷战对立时代以集权政治和计划经济方式建立的体育举国体制,本来早该退出历史的舞台,不料却在市场经济新时期被不断强化,进而由普通运动员领域全面进入残疾人体育领域,形成了穷尽人类历史的体育举国体制奇观:

全国已建立完备的残疾人运动员选拔和培养体系,包括一大批专业的教练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已建成蔚为壮观的27个挂牌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位于北京的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也是亚洲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不断加强残疾人体育科研,还专门召开了三届全国残疾人体育学术会议,运动训练水平和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仅国内的大型残疾人赛事就有全国残运会、全国特奥会和其他许多单项体育比赛……

中国如此大手笔包养或罐养专业运动员尤其是残疾人运动员的特色模式,在全世界绝对独一无二。难怪新华社专电称:残疾人需要关爱、帮助和平等,“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和做法,具有借鉴意义”,大有将这种“中国模式”推向全世界的气魄,但一个自相矛盾的基本事实却是:在残奥会等残疾人大赛上获得桂冠的只能是极少数人,中国广大残疾人会不会因为这大把的金牌占用了他们本应获得的资源和福利,从而更会有失于“关爱、帮助、平等”的社会公平呢?

换句话说,对于残疾人运动员而言,也有必要“集中力量”搞专业训练吗?将这大把的金钱及其有关的行政、社会资源运用到民生体育或广大残疾人和穷人们身上,不是比这强得多吗?这就好比种粮食、炼钢铁、采石油、挖煤炭等生产活动不是为了国计民生,而仅仅是为了争得一个什么名号或头衔,以这种目的花天大代价赢得的奥运金牌,除了应景以争个虚名之“福”外,对全国人民尤其是全国残疾人的健康和权利,肯定是无形之祸。

     金牌越多全民健身越差的体育发展模式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中国几十年不变的甚至愈演愈烈的奥运争光,付出了牺牲全民健身和荒废群众体育的惨重代价,扭曲了体育运动的本意和实质——中国每年的体育投入极其惊人,却几乎只用于包养极少数专业精英而极少用于普通老百姓;中国所建造的一流水平体育场馆越来越多,却只供极少数特定的人使用而不对广大人民群众开放;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各级政府体育机构耗费了巨大的行政成本,却几乎只对培养奥运争光的专业(各级体工队)和半专业(如少体校)选手负责,而对占总人口99.9%以上的群众体育或大众体育,基本上就是作作秀走走过场而已。

中国的大众体育或群众体育,就这样被太过强势的“争光体育”给排挤掉了。中国体育运动的普及程度,甚至比不上非洲许多极其落后的国家和内乱不息的伊拉克。若不是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和慢性病的井喷老百姓自发走上运动场的人有所增多,中国人实际参加体育运动的比例肯定会在全世界垫底。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杨桦警告中国有可能成为“新东亚病夫”,实在值得警醒。

概言之,中国的奥运金牌多只能证明以举国体制包养极少数专业精英的做法卓有成效,但这种做法既不能代替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也不能反映我们国家实际的体育运动水平,还会因为政府对体育运动的深度垄断(比方将非专业选手全面排斥出正规赛场),对资金投入和体育资源的错用或滥用(比方集中用于专业选手而极少用于广大民众),而在有形无形中对于全民体育釜底抽薪,甚至客观上剥夺了广大民众的体育权(尤其是参与竞赛权)这种基本的人权。

因而,虽然伦敦残奥会中国获得了叹为观止的近百枚金牌,表面上不仅争了光而且“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良好精神风貌”,但其对于中国的全民健身和残疾人的身体健康,对于残疾人的生活保障和困难处境的改善乃至于改变弱势群体的状况,倒底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究竟是做了加法呢还是做了减法?……而且从最简单的逻辑上讲,280多名中国残奥会选手即使人人都是体现“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金牌得主,也并不代表全国数以千万计的残疾人就会因此而“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起来。

      亟待改革:关键在于重塑以人为本体育观

从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和博大的奥林匹克精神来说,体育不是国家之间争夺名誉的战争而是促进全人类健康发展的手段,由政府主导的中国体育也不应由极少数专业精英所独享而应由全体国民所共享。中国体育走上一切为了“争光”的功利化歧途,必然导致拜金主义(崇拜金牌和金钱)和唯利是图(唯胜利和唯财利是图)。且当这种拜金主义和唯利是图不是出自民间而是由于政府集中配置国家资源而产生时,受到伤害的就不仅仅是体育本身而且是这个国家的全体公民。若说中国体育举国体制实为祸国殃民,并非夸大其辞。

我不想评论以举国之力争得这么多金牌其他国家的业余运动员会对这显失公平的竞争有何看法,仅就国内而言,中国的群众体育和国民体质多年来一直在与奥运金牌数的上升成反比下降,可仅仅为奥运夺金而存在的体育举国体制非但未适时退出历史舞台却还在继续强化,致使这种“两极分化”的畸形体育问题更加严重。若再不真正建树以人为本的体育价值观,痛下决心进行大力度的改革和矫正,将以奥运争光为目标转变成以人民健康为目标,将以运动员为中心转变为以全民体育为中心,彻底扭转将巨额金钱等国家资源集中运用于极少数体育精英的做法,从而将走火入魔的争光体育切实转移到全民健身和提高国民素质上来,其对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影响将很可能是灾难性的。

(注:本文为已发帖《残奥会金牌榜中国队鹤立鸡群,“以运动员为中心”举国体制是福是祸?》改写稿,全文刊发于9月18日成都某报。)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5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2-9-18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要:以人民健康为本还是以奥运争光为本?以培养专业运动员为中心还是以普通民众的体育需求为中心?将有限的国家资源集中运用于极少数体育精英好还是运用于全国广大人民群众好?……当体育领域的“赢者通吃”和“两极分化”进入残疾人体育后,会不会进一步助长社会分配的不公?会不会有损于国计民生尤其是广大残疾人的利益?会不会对已经严重边缘化了的群众体育雪上加霜?……体育举国体制肯定是金牌争光面子工程之福,但也极可能是戕害广大普通国民身体健康之祸!


 楼主| 发表于 2012-9-18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残奥会金牌直线飙升,本届残奥会客场作战依然高歌猛进,一枝独秀,所得金牌几近于其他前几名国家所获金牌的总和。如此异峰突兀,鹤立鸡群,被当局盛赞为“为祖国和人民争得了荣誉……感动了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感动了全世界”。可奇怪的是十多亿国人对这天大的“荣誉”似乎毫无兴趣,对这种“感动了全世界”的国内反应几乎为零,各类传媒也难觅其踪,不知这“感动了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从何说起?

发表于 2012-9-18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关注;P

发表于 2012-9-19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上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凭:废除举国体制 回归健康体育(文摘)

  伦奥会落幕了,美国模式的体育以金牌数第一,总奖牌数第一排行第一;中国特色的体育以金牌数第二,总奖牌数第二勇夺第二。虽说屈居第二,但对于要面子的我爱国志士而言,还是够有面子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连身壮如熊,普总统都习惯以健壮体格作秀的俄罗斯都只能排名第四,相比之下,可以自豪地说虽二犹荣了。

  这届伦奥会与08北奥会相比,我感觉中国人少了些狂热多了些理性,少了些自豪多了些质疑。这种微妙的变化,我认为主要由于部分理性的国人注意到了中国特色的体育与世界普世体育的区别而引起的。中国的特色体育是政府用不差钱的方式甚至是不惜血本只要金牌特色出来的面子体育,而世界普世体育则是政府不花钱全靠体育爱好者的热情与执着玩出来的个性体育。

  比较两种理念不同的体育,一方是靠财大气粗不计成本的举国之力支撑的体育,另一方是全凭个人能力与热情支撑的体育。这种比试,有网友认为是中央芭蕾舞剧团与街道老太舞蹈队之间的舞蹈比试,有网友认为是壮汉队与小孩队之间的街头较劲。因此,理论上讲应该是一种毫无悬念的比试,中央芭蕾是可以将老太队比得永无出头之日,壮汉队是可以将小孩队打得满地找牙。但赢了又能怎样,输了又能怎样?这既不能激动人,也不能激励人,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既无聊,又乏味的比试。这种理念不同、力量悬殊的比试与其说是比赛,不如说,是在看一个国家如何在赛场上修理个人的表演。这种表演我想大约只有没脑子的阿Q们才会认为是体育竞技,才会自豪到癫狂。

  因此,中国人如真想用体育比出自豪,真想走出国门融入国际社会,是应该痛下决心废除这种靠举国体制搞出来的畸形的体育,回归健康的、原生态的体育了。原生态的、健康的体育应该是建立在民众自愿参与基础上的体育,原生态的、健康的体育竞技应该是建立在理念相同、起跑线一致基础上的竞技比赛。这样的体育才是真实的,才能真正的激动人,激励人,而不是味同嚼蜡的表演。

  什么是是建立在民众自愿参与基础上的体育。我认为美国模式的体育是最符合这一原则的典型。美国是个毫无悬念的体育强国,作为体育强国,美国一不存在主管体育的政府机构及官员,二不存在培养金牌运动员的专项政府预算,三不存在以培养运动员为主的职业运动体校。可以说美国体育的强大与政府毫无关系,或者说是政府从不干预,是全凭美国3亿民众对体育的巨大热情支撑起来的。也只有这种原生态的体育才可能是健康的、强大的、有活力的体育。

  中国的体育是由党和政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亲力亲为上阵主抓出来的;体育人才是由党组织任命的体育官员从众多娃娃中精挑出来,然后按照统一的国家标准制造出来的。而美国的党和政府从未将体育作为自己的职责。美国的体育主要是来自学校的影响,美国的学校从小学开始,直到中学、大学,包括那些培养顶级人材的名校都无一例外地组织有各种为美国人喜闻乐见的体育校队。这些体育校队定期举行各种级别的赛事,校与校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月赛、季赛、年赛、联赛,可谓赛事不断,乐此不疲。这在中国肯定会被视为不务正业,玩物丧志,耽误学业。而美国人对此则有着不同的理念,从学校里走出的那些体育巨星的影响力往往超过那些学有所成的专业人才。如当下在美国如日中天的篮球明星、哈佛大学的高才生林书豪就是例子,学业与篮球两不误,这在中国是不可能的。美国实行的又是全民义务教育,没有进不了学校的美国小孩,因此,美国人可以说从小就潜移默化地一直被体育化着,甚至可以说美国人是些从小就被体育化了的国民。

  有3亿被体育化了的国民这一基础,自然孕育出巨大的体育市场。巨大的体育市场蕴含着的商机又催生出众多的体育巨星。这些体育巨星强化了美国青少年的体育巨星梦,激励着一代代美国人对体育的热爱,追捧。从美国民众对篮球,垒球,美式橄榄球,拳击等体育项目的狂热程度就可以看出美国人对体育的热情。这种模式的体育,对一个民族而言,强大只是一种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自然选择,而非刻意追求获得的。

  自然的、原生态的、绿色的是当下中国最热门的用语。美国模式的体育与中国特色的体育相比,完全可以称之为自然的、原生态的、健康的体育。这种美国模式的体育一不用劳党和政府的大驾;二不用额外花纳税人的钱财,或者说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三符合中国体育从娃娃抓起的既定方针;四符合中国搞好体育运动增加人民体质的体育宗旨;五只要成功复制美国模式,按13亿对3亿的人口比例,不用创新,理论上就可以让中国成为强过美国4.3倍的体育强国,足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傲视全球的体育强国了。因此,复制美国模式,利国利民,何乐而不可。



来源: 共识网 | 责任编辑:向异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散淡闲客 发表于 2012-9-19 16:53
回归健康体育

也就是回归体育本质,回归人性的本质。

发表于 2012-9-19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上

发表于 2012-9-20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楼主顶起

发表于 2012-9-20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体育回归本质

 楼主| 发表于 2012-9-20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中国获得大堆奥运会金牌尤其是海量残奥会金牌形成“外热内冷”“上热下冷”的巨大反差,十多亿中国人“被感动”的天大笑话,这些反常情况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玄机?为争夺奥运金牌这面子工程立下汗马功劳的举国体制,对中国广大残疾人乃至对于全体老百姓的利益,尤其是对全民体育从而对全体国民的健康,究竟是福还是祸?……

 楼主| 发表于 2012-9-20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们回归中国实际时,不难发现靠金牌总数堆砌的强国形象只是徒有虚名,我们更加需要的是一种自由、全面、健康、积极的体育观念,更加需要在全球树立一种全民运动、全民健康的体育大国形象。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中华儿女回归体育“以人为本”之本质。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摘录网文:比较两种理念不同的体育,一方是靠财大气粗不计成本的举国之力支撑的体育,另一方是全凭个人能力与热情支撑的体育。这种比试,有网友认为是中央芭蕾舞剧团与街道老太舞蹈队之间的舞蹈比试,有网友认为是壮汉队与小孩队之间的街头较劲。因此,理论上讲应该是一种毫无悬念的比试,中央芭蕾是可以将老太队比得永无出头之日,壮汉队是可以将小孩队打得满地找牙。但赢了又能怎样,输了又能怎样?这既不能激动人,也不能激励人,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既无聊,又乏味的比试。这种理念不同、力量悬殊的比试与其说是比赛,不如说,是在看一个国家如何在赛场上修理个人的表演。这种表演我想大约只有没脑子的阿Q们才会认为是体育竞技,才会自豪到癫狂。

发表于 2012-9-21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把

发表于 2012-9-21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散淡闲客 发表于 2012-9-19 16:53
回归健康体育

正是:lol

发表于 2012-9-21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从苏联人送来了秋裤,我们的体质就越来越差,金牌本为遮羞实则露丑!

发表于 2012-9-21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江别左轮 发表于 2012-9-21 15:11
自从苏联人送来了秋裤,我们的体质就越来越差,金牌本为遮羞实则露丑!

:lol:victory: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江别左轮 发表于 2012-9-21 15:11
自从苏联人送来了秋裤,我们的体质就越来越差,金牌本为遮羞实则露丑!

:handshake祸国殃民,一言难尽。既会严重有损国民健康,也会将争光搞成争丑。伦敦奥运期间普京公开表示,俄罗斯无论金牌多么少,决不会再搞苏联时代的举国体制。

发表于 2012-9-22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楼主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