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亭我的家乡,我们深深热爱着的家园。
自我记事起,盐亭就与贫穷、落后连在一起。最稀奇的是油灯、马灯、板板车,稍好一点是电灯泡、温水壶、自行车。那时的盐亭县城,破烂不堪,泥泞满地,人烟稀少,发展缓慢。
我记得当年盐亭主食吃眯儿红苕酸菜稀饭,穿补巴衣服学生装,戴烂草帽披蓑衣下田栽谷子,穿双草鞋担粪灌包谷,大战红五月“双抢”,中了署还在地头刨红苕塍子。那个时候县委书记是大官,神秘威严,好像是党的化身,专区来个干部都是大官的大官了。最好的车是北京吉普,四个滚滚跑一路灰尘。那时东门城墙连到一条破破烂烂的老东街,晚上漆黑,灯如黑夫炭。
这就是那个被人讥笑过、讽刺过的布满历史伤痕的老盐亭。
一直到前几年,盐亭在绵阳排名依然落后;当时有人提到盐亭还很是不屑,带着轻视的口气。所以盐亭人在那二年被戏称为“绵阳的犹太人。”
这两年盐亭人在各地的地位提升了,好感增多了,印像加深了------而这一切,源于盐亭近年在国民经济中各方面的大发展,大变化!源于陈朝先书记愽士、赖俊县长研究生的坚强领导和60万盐亭各级干部与人民的团结奋斗!也源于在外盐亭籍老乡的大力支持!
我看了一下,12家国家媒体有:中国新闻社,经济日报,中国商报,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等大报刊;他们在盐亭的集体采访,破天荒在盐亭历史上是首次----他们采访的主题全部围绕嫘祖故里盐亭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大改革大发展展开报道,实在不简单,实在了不起!
盐亭被众多媒体集中报道,在绵阳除灾后北川外无其它县获得如此殊荣!在四川,能如此集中报道的县也寥寥无几。
曾经那么落后的盐亭,一步跨入先进县;我因此而为巨变的盐亭大声叫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