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518|评论: 38

[百家争鸣] 成都川剧界的尴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7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梅花大奖得主沈鐡梅率重川人马在成都以记念竟华老师85诞生的名义演出五天。成都观众趋之若鹜,众说纷纭,反响激烈,蓉城刮起一阵沈旋风。活动之前先造势,拜访成都的老艺人杨淑英,兰光临,请吃饭,发表亲切,谦虚的讲话。演出不在锦江,省川,艺术宫,,,,,,,。而安排在川校礼堂,给母校一个面子。又邀请同门师姐妹友情出演,老年人票价8折,,,,,,。策划是高明的,演出是成功的,影响是巨大的,面子是挣足了的。成都的川剧界是有点尴尬的。主流媒体不怎么报道(成都的广电,报纸),省川,市川的两个陈院长,一个下乡,一个赴京。也没有看到成都的文化界对鐡梅,重川的到来召开甚么研讨会,交流会的。
但又不好说得。人家记念恩师,发扬竟派艺术,说明尊师重教,不忘本,咋好说呢,
一个成都本土的川剧艺人,由重庆剧团到成都来开记念演出会,其味深长,说明什么?说明川剧不姓川了,姓渝。重川是西南唯一一家保留的川剧院团,成都,省川只能以研究院的名义存在。
比甚么,比实力,比水平吗?
重庆川剧的整体实力比不上成都。我这次看了重庆的5场演出,有体会。
重庆的行当不配套。缺老生,找不出成都如杨昌林,萧方云,付永鑫,,,,,,这种高水平的老生。
缺花脸,王涛的水平只相当于唐小平,比不了何伯杰,王厚胜,孙普协,,,,,,。(有花脸的炸音,霸气)
这次重庆演的金山寺比省川,成都的差得远,许仙,法海一付穷像。
铁梅的腔好,表演好,但武戏不行。巧茹,何玲,玉梅,,,,,,,同是梅花得主,但文武都来。
所以,消极回避不足取,主动出击才是上策。
最好的办法就一个。唱对台戏。你在川校演,我就在锦江,省川安排名演员,演拿手好戏。观众饱眼福,演员挣工钱,
领导整业绩。(上世纪40年代,梅兰芳,程砚秋就在上海的黄金大戏院,天赡大舞台大演对台戏。程砚秋最后拿出撒手简,连演10场锁麟囊,将包银换了27根金条,由弟子王吟秋成入银行。)成都岂不是借船出海,搞一场哄动全国的文化大餐活动。借此证明,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川剧还是姓川。只有文化市场的竟争,才有文化艺术的繁荣。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2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2-9-27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袁老太关注了。
      川剧之所以叫芙蓉国粹?就是川剧永远姓“川”!
      人无完人 金无足赤!
      沈铁梅敢到你成都来操!自然有操的本钱!
      川剧圈内自然是小气的多。。?哪及京剧业内的精诚团结???

发表于 2012-9-27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永远叫川剧,你这位老先生想法太多,要交流才有发展,我们川剧就是在过去几十年艺人受到粮食户口的限制,不能跳槽,加之相互不争重,任何人都看不起,总认为是老子天下第一,老师都不认了,这是解放前旧社会川剧艺人的最大败作,川剧名家陈书舫,竞华她俩一个团都各有心思,对川剧而言,到如今还要分成都重庆,这不利于团结.过去小剧团也受到打击,专县斑子进不了成渝两市主城区演出,被大剧院团看不起,可是许多乡斑子是卧虎藏龙之地,杨昌林,旦子生,杨淑英,陈巧茹等名家来至那里,左清非又来至那里,许倩云,周裕祥,刘世玉,张巧凤他们还是从重庆去的吗!艺术要交琉,演员要流动,这次重川到成都,成川到宜宾演出就是一种艺术交流的大好事,有利于川剧传承发展.要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尊重,学习别家优点长处.我还记得一个故事,几年前在电视上看来的,上海京剧界一位旦角老师教了一位青学生,这学生条件好,勤奋好学,在上海崭露头角,还小有名气,后来这位学生到北京追求发展,临行前老师肺腑之言:北京名家众多,你要虚心向他们学艺,艺无止尽,你要把他们当作老师,不要死抱着我的东西不放,你要跳出这圈子,还要有你自己新的艺术. . . .这样的老师我们川剧界可能为数不多吧!

发表于 2012-9-27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9-27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gongmian 发表于 2012-9-27 12: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袁老太关注了。
      川剧之所以叫芙蓉国粹?就是川剧永远姓“川”!
      人无完人 金无足赤!
...

就是哈!!人家有本钱,这个本钱:一是先天条件好:二是别人舍得拼命去钻研,玩意儿过硬。即使是想不受欢迎都没得办法的。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2-9-27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帖:棒!棒!棒!

发表于 2012-9-27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川没有中年演员,演出,最大失误,青少年演员,顶不了天(太嫩着了,不轧台)成都川剧界,在冷眼旁观(消极,并不是"岂有他哉")
192837qm1n3kdtqa12kt2q.gif

发表于 2012-9-27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都为川剧,求同存异。。。

发表于 2012-9-27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我是成都的戏迷,但要说重庆川剧的整体实力比不上成都,我不认同。
要比,不能把省川和成川加在一起和人家比!三家应该是鼎足而立!
说王涛的水平只相当于唐小平,也难认同!
他的演唱风格独树一帜,就像京剧花脸中的裘派,不是以炸音、霸气取胜,而是以情、以腔见长!
楼主需要注意的是,那天王涛的折子戏演唱是靠舞台前的话筒传音,而不是带小蜜蜂哦,这种难度要大的多!
交流是大好事,人家又不是来踩场子的。
川剧到今天,需要大家齐心协力,不管尴不尴尬,有些事情说白了反而有挑动矛盾的味道!
几年前,省川到重庆演出易胆大和巴山秀才不是也大受欢迎吗?
成都市川剧院今后有机会也可以到重庆去交流演出啊,这岂不是活跃了川剧舞台、快乐戏迷的大好事吗?
总比固步自封,只守收到自己的地方要好得多哇!
川剧走到今天,需要大家团结起来,把这把火越烧越旺才好!
切记窝里斗啊!

发表于 2012-9-27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成都本土的川剧艺人,由重庆剧团到成都来开记念演出会,其味深长,说明什么?
一个成都本土的川剧艺人,由重庆剧团到成都来开记念演出会,其味深长,说明什么?

发表于 2012-9-27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feng1234 发表于 2012-9-27 14: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重川没有中年演员,演出,最大失误,青少年演员,顶不了天(太嫩着了,不轧台)成都川剧界,在冷眼旁观(消极,并不是 ...

先生说得好,是实话。

发表于 2012-9-27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记注三家院团全称';重庆市川剧院,四川省川剧院,成都市川剧院...未更名为渝剧院,提什么吼劲,扯什么把子?!!就三家院团总体实力;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宏扬川剧为己任...即没资格当评委,凭什么出耒划杠杠?成都戏众具有一定素养和认知水准;热爱川剧,热爱'重川',热爱铁梅,对许咏明,黄荣华,罗吉龙老师戏德,戏品也极敬重...也很褂念孙勇波...成川赴川南片区宜宾文化戏剧节早有约定;川南叙永,宜宾还是陈巧茹母团...省川赴京演出'易胆大';也是合同于前...值不得挑弄事非;影响团结,不利于川剧发展...

发表于 2012-9-27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是一家,川渝是一家,川渝演员是一家,川渝戏友是一家,窝里斗是恶人技俩,团结才有力量!铁梅举全团之力来蓉缅怀恩师交流演出,是广大戏友盼望许久的天大好亊,何罪之有?评头论足,骨头里挑刺,甚至扬言《对着干》,是否要把川剧整垮你心里才安逸?!我简之无语了…………

发表于 2012-9-27 20:56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baiyangjian 发表于 2012-9-27 14:57
虽然我是成都的戏迷,但要说重庆川剧的整体实力比不上成都,我不认同。
要比,不能把省川和成川加在一起和 ...

我看到的重庆市川剧院的演出都没有“带小蜜蜂“.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网友 2016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2-9-27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libo3976 发表于 2012-9-27 20: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看到的重庆市川剧院的演出都没有“带小蜜蜂“.

“我看到的重庆市川剧院的演出都没有“带小蜜蜂”

是。我也在纳闷,特别是武戏《金山寺》一场,演出的舞台平面前后四角,演员们的唱做念白均很清晰,不知“重川”这次来川用的啥新式东东。
值得目前川剧院团探讨借鉴。

是不是啊!.gif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2-9-27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袁老有奌看人低.

发表于 2012-9-27 21:2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愚以为,作为观众,应摆正自己的位置,看戏评戏是可以的,但不应去挑动唱对台戏,也不应去要求“角“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这做那.别把自己超出了观众这个角色.

发表于 2012-9-27 21:3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穗太极 发表于 2012-9-27 21:08
“我看到的重庆市川剧院的演出都没有“带小蜜蜂”

是。我也在纳闷,特别是武戏《金山寺》一场,演出的 ...


我看见的,重庆市川剧院这次在蓉演出是在舞台前放了四具麦克风.在重庆的重啤剧场演出,我看见在舞台前放了两具麦克风.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看戏,重庆川剧的演出,很大一个剧场都是不用扩音装置的.

发表于 2012-9-27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个小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
这次重川演出的字幕完全没有错别字,演员唱词和字幕的契合度几乎是99.99%!这说明人家下的功夫和注重细节到了何等程度!
这点非常值得其他院团学习!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