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19|评论: 8

[交流共享] 【连连】左清飞《清言戏语》(七)(2)“江姐扎不扎靠子”(3)陈其通排戏

[复制链接]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2-11-5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姐扎不扎靠子”
-22.jpg
      出门差不多三个月了,终于来到北京。一到前门财政部招待所,就迫不及待、三五成群赶往天安门。壮观的人民大会堂,好大的立柱呀!坐在天安门城楼前的石阶上,漫无边际地遐想。在华表下面,留下了最得意的照片。终于到了天安门,我们好幸福!

      演出在吉祥剧场。这天,我不上戏,轮着去打字幕。字幕幻灯设在观众席第一排前左侧。快到中场休息的时候,有人从我后侧走过,接着观众席上出现轻微骚动,有人说:“周总理!”我猛然回过头,看见了总理的背影,他很快从太平门出去了。剧场休息时,刚来团的川剧学校学生陈星阁、谢正新激动地对我说,他们碰见总理了,还握了手。后台的人,纷纷猜测总理怎么会突然来到剧场呢,怎么突然又走了。后来才知他是抽接待外宾的空隙来剧场看戏的。

      后来我们又接到通知到中南海演出。中南海是中央领导办公的地方,威严而神圣。普通百姓有几人能进到这里?人人都兴奋和紧张。我很幸运,剧团第一次到北京,我便到中南海演出过好几次。

      一次,在怀仁堂,演传统折子戏,我演《刺目劝学》。朱德、杨尚昆、董必武、黄炎培、阳翰笙等领导人观看,还上台和演员们合影。

      一次,演出《芙奴传》。罗瑞卿将军看完戏后说:“陶芙奴这个演员这么年轻,不错!”

      一次,演《和亲记》。开演前,陈毅副总理一个人径直走上舞台。有人立即报告刘成钧。刘团长迎上前,台上的另几人也跟着走过去。

      “今天演啥子戏?”陈老总问。

      “《和亲记》。”刘成钧答。

      《和亲记》?”陈老总有些疑惑。

      “刘备招亲。”刘成钧忙补充。

      “哦,《甘露寺》①”陈老总明白了。看见刘穿一身军绿色衣服,便问他:“你是哪年南下的?”

      “三益公②,三益公。”刘成钧见元帅误以为他是军人,急切地回答。

      “三益公……哦!”陈老总似乎懂了。再问,“那你咋个穿的这身衣服?”

      “是亲戚送给我的。”

      “哦!”陈老总点了点头,又问,“你们还有啥子新戏?”

      “还有《江姐》。”刘成钧报了个现代戏。

      “好不好看?”

      “好看。”

      “那江姐扎不扎靠子?”陈老总问。见刘团长紧张,回答不出,他“哈哈哈”爽声大笑。笑后说:“我先来告罪一声。一会儿,我要去接待外宾,不要说我陈毅咋个戏都没看完,就爬起来跑了哈。”风趣的川腔川调引得大家都笑起来。笑声把元帅和大家的距离一下拉近了。

      “好,你们去忙,我走了。”说完,就向台下走去。在场的人都沉浸在兴奋里,竟忘了鼓掌欢送。而他那洪亮的四川话,诙谐的性格,爽朗的笑声一直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陈其通排戏

      听说陈其通将军要来住地给我们排《合珠记》,我就紧张。这个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也是四川人),排戏要求很严。他在总政文工团,曾将排练场四门紧闭,不到排戏结束,不放一人进出。达不到要求,就要挨训。

      在成都市青少年队时,我见过他给筱舫排《冤辩》。这是大幕戏《红梅记》之一折。李慧娘“放裴”之后,奸相贾似道把众歌姬吊在半闲堂廊柱上,严加拷问,一定要查出放走裴生究竟是何人所为?慧娘不忍众姐妹受此折磨,出面辩冤。称言“放裴”是自己所为,将始末细节一一说出。当贾似道知道她原来就是“牡丹花下死”的鬼魂李慧娘时,当场吓死。陈部长排此戏时,有两句唱腔,他教,筱舫学。他唱的不是传统腔,筱舫按传统曲牌的韵味来唱,不符合他的要求。一急,就发脾气,我在一旁都害怕。听说都怕他排戏,可又想他排戏。排当中你会有所提高。当然,想他排却不一定都有机会。

       这次给我排戏,既紧张又高兴,我作好了挨骂的准备。《合珠记》描述:书生高文举进京会试,得以高中,命其入赘相府。妻子张梅英思夫心切,上京寻夫,落入相府为仆。一日打扫庭院,巧与其夫相遇,勾起昔日恩情。正欲相认,丈夫疑其假冒,乃拿出当初分别之时,自己所留半粒珍珠。文举拿出自己的一半,与其“合珠”,夫妻终得团聚。夏官禄饰高文举,我演梅英。

      排戏时,他先讲人物,性格特点,感情特点,让你全面了解之后,再排戏。我很喜欢他的排戏方法。他教你如何表演,启发加示范。他也教唱腔,按他自己的理解来唱,又像川剧,又不像川剧。他唱的时候,剧团安排了专人记谱。我对唱腔向来比较敏感,尤其是自己觉得好听的、新鲜的、有特别味道的腔,都爱记爱学。我就模仿他,包括他有时随意性的弯弯拐拐,和那有点歌味的“味道”。真的还不好学,学好了又还有点好听。可能是我比较听话,学得不算差,或许年纪较小,他要求不那么高,戏排完,都没有挨骂。不过就是挨骂我也愿意。

      陈部长对我们关怀备至,他专门派车亲自带着大家去北京十三陵水库玩,还给我们讲解十三陵的来龙去脉,让一群小年轻增长了许多历史知识。不少人都保留着和陈部长合影的照片。而今合影照已经发黄。然而,可忆起那个年代,那难忘的时刻。

      很久以后,我才觉察,陈其通部长排这个戏,无意间给我注入了改革的朦胧意识。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2-11-5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赞!:):):):)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2-11-5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2-11-5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世纪五十年代,是川剧发展辉煌时期,从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起,每年都要到北京演出。每一次川剧团到北京演出,中央领导同志朱德、陈毅、邓小平都要到四川川剧团住地或演出场地看望演员们、观看演出。有时,周总理也要抽空来看川剧。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上图:1963年,左清飞在天津水上公园留影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歌悠悠 发表于 2012-11-6 10: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本文上图:1963年,左清飞在天津水上公园留影

-23.jpg
1963年,左清飞在北京天安门留影

发表于 2012-11-6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192837qm1n3kdtqa12kt2q.gif 鼓掌好.gif 好哦!.gif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天安门城楼前留个影——每个到了北京的都是这样的哈。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2-11-8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lol:):victory::handshake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