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川剧论坛从开始到现在,上传了好几百个唱段。这些都是网友们多年的心血,现在陆陆续续传上来,供所有朋友欣赏,这真是人生幸事。好几位网友我们私下交流时,都说自己的宝贝差不多都共享给大家了,都没什么好东东了。但是川剧还有很多很多唱功戏,川剧论坛上都没的,甚至根本没的音像资料,比如《踏伞》,《楚宫会》《三击掌》,《柴房》。。。而且我也问了很多我能找到的名家,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手上根本没的自己的唱段资料。所以我考虑一下,也和成都多位川剧名家交流了。给大家商量个事,请大家把自己想听的唱功戏或者冷门戏,集中跟贴报出来,我将它汇总后,利用每周南国梨园座唱或者名家彩唱时,请各位名家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这也是保存川剧资料的很好的办法。比较方便录音而且经常演唱的名家有旦角张素萱,舒元卉,陈必成,郭存筠,叶维英,胡联华,须生吴纯凯,小生舒先林,周旭。。。还有些丑行戏,比如女讲,高三娘打粉等,我也可在火把看戏时尽量录下来。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不管什么戏码,只要是全的川剧折子戏,我都喜欢,尤其是高腔。
《三祭江》、《拷红》、《打神》、《杀奢》等折子戏,论坛上已有多个版本。而陈稻心先生提供的《红书剑·公堂失和》,
楼主提供的《苍狐拜斗》,都引发了本人高度的兴趣和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冷戏”极具价值,演得很少,可能会散见于
藏家手中,戏迷一般很难接触到。至于出版发行,更是“天方夜谭”。不管“冷”还是“热”,传统戏还是现代戏,俱为川剧
的宝贵财富。本着收集资料的目的,总是一件大大的幸事。
人间好,好人缘!建议及时,应当支持!
本人先点两个现在而今眼目下少见的“冷背戏”。即:〈〈香莲闯宫〉〉、〈〈东窗修本〉〉。
戏点得多,是不是有点难为人间好哟!
本人考虑了一下,也来个小小建议:点戏最好分期分批。第一批是否尽可能先点目前川剧网上既无视频,也无声频的“冷背戏”。本人先点〈〈香莲闯宫〉〉、〈〈东窗修本〉〉就有这个意思。
记得有个《四姑娘》的大幕戏,不知谁有?还记得几岁时跟着父母看过的:蒯彻荐陆、踏伞、三击掌,,,,有的戏不晓得名字,有一出戏里有个什么香罗帕的,小时候用手娟舞来舞去说这是我的香罗帕,还被封建的老父亲骂过
还有合川川戏团七十年代中后期演过的,讲述倩女幽魂的故事,主人公聂小倩,里面有个会变脸的什么陈仓老鬼,小时感觉可怕极了,也不知戏名
是川剧高腔[飞云剑]亦可叫[聂小倩]是根据{聊斋}故事改编.剧中有三场重头戏称为假]'幽会'假'放裴'假'断桥'所谓假是借用川剧[紅梅阁]和[白蛇传]中三场戏中的许多表演艺术,有一定的难度.编剧好象是自贡市川剧团,作者不祥.
这是个好事,再不保护许多就戏要失传。现在大多冷门戏还有些火把在演。上个月我就在火把里看过《踏伞》和《二美上路》。小生扮相不错,就是个矮点。嗓子也好,清、脆、亮。有个挂须也可以,功底好,唱的也不错,就是有些字咬字不清,这好象是火把里的通病。
这是个好事,再不保护许多戏就要失传。现在大多冷门戏还好有火把在演。上个月我就在火把里看过《踏伞》和《二美上路》。《踏伞》小生扮相不错,就是个矮点。嗓子也好。清、脆、亮。有个挂须也可以,功底好,唱的也不错,就是有些字咬字不清。那天运气好,本来头天水牌写的是《归舟》,结果当天两个火把重戏,我看的这个临时改演〈踏伞〉,安逸。
《巴九寨》里的《女讲》、《高官借头》、《投庄遇美》、《玉簪记·妙常拜月》
《堂会三拉》、《抱尸归家》、《佛堂升天》等。
楼主的提议很好!这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记得听许倩云就说过,当年会唱一百多出戏。
可现在川剧院团的年青人,能唱十多出就算不错了。
如果一些好东西不及时的整理出来,不光是大家听不到,还有失传的可能。
论坛上发表的音像资料,基本上来自民间收藏者,而掌握资源最丰的官方机构,则未见有什么贡献。悲夫!
我认为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也是振兴川剧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我小时候还看过很多川戏,曲剧.像刘海记,十五贯,火龙镖这些,这么多年来,看见川戏,曲剧普及还不够普遍,应该像豫剧,京剧那样,搞点电视大奖赛,不管科班,演员,学生还是群众,只要你有好的唱段都可以上台一显身手,把川剧,曲剧,清音和扬琴这些曲种好好的光大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