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一大批高官相继落马,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也让全国上下对全面推进反腐给予很高的期待。十八大报告指出:反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如何快速、有效反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 反腐迫切需要制度创新,加强对“一把手”权力的监督制约,切实将腐败问题预防在萌芽状态。比如,在目前公众参与反腐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民间反腐、网络反腐、微博反腐不断兴起、威力也逐步显现之时,如何快速引导公众反腐有序进行、与现有反腐体系紧密结合,最大化地发挥它的正能量,需要我们抓紧制定相关规范,这是让公众反腐成为我们反腐体系的一股新生力量的有效路径。 但是,制度也非万能。腐败问题原因显然不是我们自身不重视,也不是因为相关制度不够多。我们不缺决心、不缺制度,最缺的是一种态度,“认真”的态度。我们缺的就是狠抓落实。 “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关于官员财产公开、重大工程与项目管理、政府采购、公车改革、遏制公款大吃大喝等问题,既是反腐败领域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也是民众极为关注的普遍性问题。对此,我们布下了“天罗地网”,但是,在现实中许多没有得到“认真”执行。于是,“房叔”“表叔”不断现身,工程竣工与贪官倒下层出不穷,公车年年喊改革,公款吃喝照常。 对待制度执行要认真,对待制度中的缺陷也要认真。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我们显然还有许多制度亟待完善。像目前大家议论的焦点之一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实际上党内已有一套较为系统的规定。这项制度执行中的最大问题也是不认真。随着我国房产实名制、存款实名制的推行,要去核实这两项也不是什么难事,即使资料不全,但对官员的约束也会是显见的。遗憾的是我们要求官员向上级申报财产,但是也只限于“申报”,对于真假、多少,却没有部门去核实、去较真,财产申报的效果可想而知。 财产申报制度执行不认真的另一方面,是对问责制的不认真,面对目前已查明的腐败分子,从财产申报角度而言,我们也鲜见对相关主管部门的问责。因此,在现行的制度安排下,我们也就自动放弃了一件监督约束、惩治腐败的利器。当然,财产申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监督,不光是内部的监督,更主要的是要实行财产公开,让官员自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让腐败难有藏身之地,因而抓紧制定新的官员财产向社会公开制度以取代现行的财产申报制度势在必行。 “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严峻反腐形势,这既是一种忧患,更是一种承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反腐在当下,关键在下狠手抓,认真搞好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