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日益普及,“信息提速”已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但人们在享受快捷与方便的同时,也面临着个人信息泄露的巨大危险。 个人信息泄露、银行账户被盗、钓鱼网站等等,却又让网络这个词蒙上了一层阴影,保障网络信息安全本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是现在这项权利在使用的时候却是打了不少的折扣,邮箱里的垃圾邮件比正常邮件还多,手机里的无用信息一天到晚响个不停,邮箱地址、手机号码本是个人的私密信息,却不知在何时已经泄露无疑。如今,不仅侵犯了人们正当的隐私权,也干扰着公民的正常生活,甚至危及到个人财产保障和生命安全。 而发生这样恶性事件原由,乃是巨大经济利益。暴利的诱惑,导致不法分子铤而走险。从已经曝光的案例来看,部分机构和商家没有妥善保护客户信息,甚至有的本身就是利益链条中的一环,严重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要根治个人信息泄露的“顽疾”,必须用法律武器。 为公民信息安全撑起一把法律“保护伞”,不仅势在必行,更是刻不容缓。 对此,唯有织好网络个人信息安全的“法网”,为公众建立一道信息泄露“防火墙”才能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互联网立法与其他立法一样,本意并不在于“限权”,而在于引导公众更有序、更规范、更合法地享有自由权益,从而避免误伤、防患于未然。从长远而言,净化网络环境,提高网民自身修养,推进网络法制化进程,彰显并激活互联网的正能量,将成为网络社会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