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5936|评论: 12

千古私奔第一城----邛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28 10:58 | |阅读模式

   私奔”背后的情感解读

                                                                                                                  作者:陈炜

    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时代,“私奔”一直以来都蒙着羞辱色彩和沉重阴影。“五四”运动以后,国人对“私奔”的道德评判才渐渐发生了转变,而今,“私奔”已经是一个久远的历史词语了。

    《现代汉语词典》对“私奔”一词注释为:“旧时指女子私下投奔所爱的人,或跟他一起逃走”。这注释有两处关键:一是私下,即不公开、隐密地进行;二则专用于指女子。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礼教社会中,夫为妻纲,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性从未有过真正的自由。现代的人对这样的注释或许感到吃惊与不解,甚而觉得滑稽可笑。殊不知古往今来,人类特别是中国妇女对婚姻权的自主便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渐进过程。爱如生死,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古人仰望这神圣,为了追求婚姻的自由,即使在“存天理,灭人欲”的强权压制下,也总有为爱而私奔、如飞蛾扑火般的刚烈与义无反顾。私奔由此而成为中国妇女向封建礼教抗争的一种特殊的方式,它浸透了无数青春的激情、热血、泪水与渴望,最早撕裂了封建礼教的黑幕,闪耀出自由、爱情、人性的光芒。

   《史记》中记载下的中国中国妇女私奔的第一例和第一人,便是私奔司马相如的、才貌双绝的卓文君。临邛因此而成为中国私奔的第一城名而闻海内外。文君作为“私奔与叛逆”、“自由与爱情”的代表人物,集聪慧、勇敢、“富贵不淫,贫*不移”的优秀品质为一身,是中国妇女自我意识最早的觉醒者和启蒙者,是向封建礼教与强权宣战,追求自由爱情并最终取得胜利的第一人。郭沫若对此曾赞誉道:“反抗封建是前驱,佳话传千古”。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卓文君是中国妇女的自由之神,是中国人的自由女神!

    回溯2000多年前临邛古城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文君以“私奔”这一充满激情和极具叛逆的行动震惊了世人,不仅为追求自由爱情的人们点亮了希望之光。也为后世留下了张扬人性的宝贵精神财富。我总在想,太史公岂止为相如立传,他更是煞费苦心地为文君树碑。

    卓文君的故事自始自终作为千古佳话流传。多少文人雅士、深宫怨女甚至普遍百姓无不籍此寄托、表现他们的向往与追求。历朝历代,关于文君和相如的诗词、绘画、戏曲层出不穷。唐代大诗人杜甫、李商隐、卢照邻等均留下了的美丽诗句;《孤本元明杂剧。私奔相如》最早将这一千古佳话搬上舞台;1923年郭沫若创作了历史剧《卓文君》;上个世纪70年代峨嵋电影制片厂让文君走上了银幕;最近央视又推出32集电视连续剧;邛崃籍著名画家徐恒瑜在上个世纪80年代饱含激情,挥毫泼墨创作六幅系列作品《文君私奔图》;诗人余光中在诗歌《大度山》中一遍又一遍地歌唱:卓文君死了两千年/春天还是春天。。。。。。

    古今中外,爱情与自由始终超越国界和时空,文君的故事今天读来仍是那么令人震憾和感动。只要提到爱情,人们就不禁会想到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梁山伯和祝英台、罗密欧和朱丽叶……自然,一提及邛崃,人们首先想到的就会是卓文君私奔的故事、爱情的见证文君井以及那飘香的美酒。。。。。。

    因为文君,“私奔”一词最终成为邛崃的标识与符号,也成为人类自由之爱的标识与符号!


                                                                                                                           二OO四年中秋于临邛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27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7-3-28 11:02 |

月夜私奔



 作者:陈炜

踏上诗歌的故乡
为把你的身影寻找
今夜 月色如水
可爱的人儿 你在何方


拨动绿绮琴弦
让我深情把你照亮
挥洒 自己想象
心中闪动着你那动人的模样

随我私奔吧 不管他风雨多大
随我私奔吧 相知相爱到天涯
穿越黑夜  迎着朝阳
奔向远方 追逐传说中那自由的凤凰
奔向远方 变成那翱翔天空的凤凰

"

凤兮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踏上醉人的故乡
为把你的爱情寻找
今夜 月圆如镜
亲爱的人啊  你在何方

拨动绿绮琴弦
让我激情为你燃烧
挥洒 自己想象
心中闪动着凤求凰的影像

随我私奔吧 不管他风雨多大
随我私奔吧 相知相爱到天涯
穿越黑夜  迎着朝阳
奔向远方  追逐传说中那自由的凤凰
奔向远方  变成那翱翔天空的凤凰

 楼主| 发表于 2007-3-28 11:05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平乐有处“私奔码头”

                                                                    作者:陈炜

        二千多年前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临邛才女卓文君以“私奔”这一充满激情和叛逆的行动震惊了世人,撕裂了封建礼教的黑幕,闪耀出自由、爱情、人性的光芒。为后世留下了一段风流佳话。人们视卓文君为“中国的自由女神”,临邛古城亦因“千古私奔第一城”这张名片而闻名中外。

       爱情与自由始终是穿越国界与时空的永恒话题。历代表现“文君私奔”这一题材的诗歌、绘画、戏曲、小说作品层出不穷。现代影视对此更是推波助澜。但比之于前人,今人在创作上似乎少了一丝严谨与考证,譬如将文君、相如月夜私奔线路表现为沿陆路乘马车逃回成都,事实上他俩是经一番迂回从平乐码头乘船经水路潜回成都,此细节虽无正史可考,但从古人的小说、戏曲作品中即可窥见一、二,临邛代代口碑相传的故事对此更是言之凿凿。晏唐、华勋于一九八二年一月完稿,经俞平伯、吴小如二位大师审阅的剧本《文君与相如》,表现的线路亦如此。平乐古镇白沫江边至今遗留一处古老的码头,当地人称之为“私奔码头”此处正是文君、相如私奔遗迹。川人王洪林先生在最近发表小说《文儿私奔记》中对此事有一段精彩描绘。

     “秋高气爽、桂香菊黄、月白风清、情侣傍徨。自宴席上琴音相通,买通仆人,约定私奔日子,文君与相如终日在相思中煎熬,终于盼到了九月十五之夜,文君按约赴都亭馆驿内与相如相会。投怀送抱。两人温存一番之后,急寻思私奔路线,相如暗想:‘东、北二路直通成都,卓爷见我平素爱马车,此二条陆路,防范甚严,难以脱逃,唯走水路方才出其不易,然南桥码头离城大近,闲杂人等太多,亦易察觉,如何是好 ?’愁眉不展之际。文君发话:‘司马公子,平乐码头我家船只甚多,船工亦相熟,迂回一番走平乐码头上船如何?’相如叫得一声好,驾起一辆车,快马加鞭,穿南桥、过十里桥一路狂奔平乐亭。平乐地当南丝绸之路第一站,卓家有冶铁所在此。待马车一停稳,趁着月色,文君手拉相如;相如扶着文君,清辉乱影,江风嫩寒,走背街穿吊脚楼下到水码头,卓家船只云集在此,船工们见二人狼藉之相,心生同情,一老船工移船助这一对鸳鸯顺流东下,漂濯锦江潜回成都……”

       今天的平乐古镇,古风犹存,游人如织,私奔遗迹依旧,文君相如安在?滔滔沫江水似乎仍在歌唱文君的才貌。王洪林先生“私奔躯壳,公证爱情”此语甚妙。享受到了充分爱情自由的人们,到平乐可千万不要忘了去码头凭吊这一对翱翔于自由爱情上空的凤凰。

 楼主| 发表于 2007-3-28 11:07 |
    临邛奇石



                                                              作者:陈炜

       临邛五彩广场右角草坪之上,立有一石,高一人许,宽约五尺,为河卵石,此石不知形成于几万万年前,亦不知历经几多风浪冲涮,方得幻化成今日之状。

      此石粗看并无他异。一日无事,邀小儿二、三游玩,一小儿见正面之纹理,惊呼“猿人”,视之,果然栩栩如生,其眉骨突出、嘴唇前伸,非“北京猿人”即“崃山猿人”;又近视之,眉毛乃一睡佛,下有一山,为白鹤山乎?“猿人”肩之上,一老僧坐禅入定,上下左右飞禽走兽,弗能一一而具。

     转至石之背面,另一小儿惊呼声又起:“亲嘴”,视之不禁哑然,唯见一健壮男子双手揽一妙女子蜂腰,似想俯身相吻,妙女子发簪高耸,头微侧、凤目视地,半推半就,不胜娇羞之态,忽忆相如、文君月夜私奔,窃度二人恋情千载不散,精气绕结,附之于石,续演绝恋之现代版。“文君”身后又一少女长发如瀑布下垂,傍河而坐,若相思之状,度其难逃红尘,小小年纪业已堕入情海......

      男女之情,千载亦然,飞蛾扑火、世世轮回,虽顽石弗能独善其身,况吾辈乎?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07-3-29 21:10 |

    “相如涤器,文君当炉”。

    此乃千年佳话矣!

发表于 2007-4-3 13:40 |
[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7-5-16 12:03 |

我也想私奔,哪个美女来陪我.

发表于 2007-5-24 00:14 |

 

"横看成岭侧成峰”
-----对王立群教授<<欺骗世人二千多年的爱情神话>>之浅见

                                         作者:陈炜 

    最近,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在央视《百家讲坛》上抛出了“琴挑文君”有“千年一骗局,劫色劫财”的嫌疑,司马相如为此背上动机不纯、骗钱骗色、涉嫌包二奶三宗罪,欲颠覆这一千古爱情绝唱,将相如从情圣的神坛上拉下来。。。。。。引起了各方热论,《工人日报》首先发表了金卯刀教授《娱乐界的幸事学术界的悲哀》表示不同观点,接下来南充司马相如的“家人”、邛崃文君的“娘家人"纷纷召开研讨会,发表言论。王教授亦在博客里以《司马相如是“情圣”吗》《答深圳商报》等文章回应,并归纳出“五个深知”的推论巩固其观点。

    虽感觉王教授用词时髦了一些,有一点炒作之嫌,但深知王教授四十年的《史记》《汉书》也不是白读的,况王教授的书要出版了,吸引一下眼球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毕竟是文君的“娘家人”,心有不甘,赶忙恶补了一下历史,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有了以下一些浅见,不当之处,敬请指正。概括之:王教授的文章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但定性不公。

    (一)首先,王教授列举的事实是清楚的。相如和王吉演双簧,“打台面、编框打条”就是把文君“勾”到手,相如追求文君,一是她有才有貌;二是她家里有钱;相如当时很穷,很需要钱;临邛卖酒就是逼点卓王孙的银子出来。这一点古人杨雄看出来了,当代著名戏剧家、书法家、学者吴祖光也看出来了,王教授看出来了,我们许多的读者也看出来了。况太史公《司马相如列传》主要资料来源就是他相如本人的《相如集》,在他自己的自传里""文君夜奔事亦不讳''(明.杨升庵语)。

    (二)还原于真实的相如、文君才是丰满的、鲜活的、符合逻辑的。相如一方面是一个放诞不羁、狡谲无赖之江湖客;另一方面是一个好名、好色、好利、有激情、有才情、有人情之名士,文君是大富人家的一个智慧、任性、浪漫、叛逆的女性,只有二人的对撞,才能上演私奔这一千古绝唱。试想一个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一个足不出户、对父母言听计从的“淑女”能成为这一惊世骇俗的重大事件的男女主角吗?

    (三)对人物、事件的评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古皆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明代的大文学家李贽就竭力为相如、文君鼓掌,为此还被政敌在皇上面前参了一本。唐宋的诗词家们如杜甫、陆游、李商隐等皆纷纷咏赞,但汉之后表情严肃的史学家、理学家却用此警示训人,王教授依据的支持其观点引用的《解嘲》、《颜氏家训》、《史记索隐》等典籍,儒家的学说已占据了正统地位,并认为这是相如、文君婚姻中的“瑕疵”,对此我不敢认同,恰恰相反,这是他们身上最大的亮点。在那个时代,私奔需要多大的勇气与智慧,难道让文君“死守”一辈子不成,相如是未婚青年,难道说没有追求女人的权利,爱财爱色有啥错,就不是才子、文人了么,谈恋爱才貌、金钱岂可不论,人之常情、常态,况且人家是用计谋巧取之,最终老丈人也是乐意之;追女人耍点手段是男人大多采用过,孔雀尚知开屏,浪漫主义也包含了“骗”的原素,最大的证明就是俩人生活了一辈子,难道没有爱情的成份?难道非要等价交换?吴老明知相如爱财爱色还对他赞美不绝,在1962年专门写了《凤求凰》这一剧本(之前郭老也写有剧本)。一个新时代的教授为何总用封建“正统”的目光来看问题,自由恋爱 在当时应该是时代 一大进步吧?

    (四)正因为私奔事件人物性格的丰富、事件传奇,从一开始社会各方评价的就呈尖锐的对立的不同声音,相如、文君才虽死犹生。一方面,历朝历代,政府从未给文君以任何褒奖,对相如、文君道德、品行的拷问从未停止过;另一方面,文化界、民间对二人的故事津津乐道,不断演绎、扩展,用书画、诗词、小说、戏剧、电影、电视等形式颂扬这一传奇爱情,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从古至今,不同版本的戏曲多达几十部。在封建人性压抑的时代,相如、文君用极端形式---"私奔''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和爱情,即使在今天,所涵藏的人文精神仍是光彩夺目的,我们对此不能视而不见,这也是一种民心、民意,文君是平民的文君。二人的故事能传唱二千多年,决不是仅仅"骗色骗财"四字所能解释的.这之前,四川作家聂作平在《私奔 远方的诱惑》一文中伤感地写到:“私奔――真实的而不是歌曲中的――不但不再是人们带着艳羡和默许的佳话,反而会被越来越实用的现代人目为弱智或笑谈。”“一切都在疯狂的时光中不可扭转地改变,而私奔,它已从生命中无法承受的重变成了生命中无法承受的轻......”此话不幸而言中。

    作为邛崃人,在此还是真诚感谢王教授,你让相如、文君,让邛崃又获得了全国广泛的关注,除了不同意你的看问题的立场,我们敬重、佩服你的学问与口才。 事件发生了二千多年,争论也伴随了二千多年,他夫妻二人还是那么的青春,有争论才有生命力、才有戏。

  

发表于 2007-6-4 12:00 |

没听说过千古私奔第一城是邛崃.哪个想的

发表于 2007-6-20 14:25 |

文笔不错,写得好

千古私奔第一城是邛崃,这我也没听说过,感觉怪怪的

发表于 2007-8-28 18:46 |

打响邛崃旅游“千古私奔第一城”的名片

 

                                                  作者:陈炜

  

   《成都日报》81在一篇关于邛崃的报道中首次打出了“千古私奔第一城”这张对外全新名片,报道认为这是“深度挖掘君文化的内涵,让古老文化的魅力一次次征服了国内外的目光”之举。《成都日报》作为成都党报对这一提法的推出,表明官方对民间提法已经认同并采纳.在即将开幕的邛崃七夕情人节之际,“千古私奔第一城”已成邛崃旅游的又一热门称呼。

    

   《现代汉语词典》对“私奔”的解释是:“旧时指女子私自投奔所爱的人,或跟他一起逃走”。这个注释除强调“私自”外,更把“私奔”锁定在女性一方。可见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性从未获得过真正的恋爱自由。于是,私奔便成为必然。长达几千年,“私奔”一词一直以来都蒙着羞辱色彩和沉重阴影。“五四”运动以后,国人对“私奔”的道德评判才渐渐发生了转变。《史记》中记载的中国妇女私奔的第一例和第一人,便是私奔司马相如的、才貌双绝的卓文君。君作为“私奔与叛逆”、“自由与爱情”的代表人物,集聪慧、勇敢、“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优秀品质为一身,是中国妇女自我意识最早的觉醒者和启蒙者,是向封建礼教与强权宣战,追求自由爱情并最终取得胜利的第一人。郭沫若对此曾赞誉道:“反抗封建是前驱,佳话传千古”。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卓文君是中国妇女的自由之神,是中国人的自由女神!因为君,“私奔”一词最终成为邛崃的标识与符号,也成为人类自由之爱的标识与符号!

  

邛崃作为汉代的一个边陲小城,能在中外有较大的知名度,乃因君,不仅仅是君的貌,也不是仅仅君的才,也不单纯卖酒卖出了名,完全是“私奔相如”所闪耀出自由、爱情、人性的光芒征服了世人,人们敬仰文君智慧、勇气,对自由爱情充满憧憬,千古佳话流传。临邛古城因此而成为“中国私奔的第一城”而闻名海内外。央视在历史文化片《天府的记忆》中,以“浪漫开放的天堂”为题,讲述了君私奔相如这一千古传奇的爱情故事,赞美成都对这一惊世骇俗“私奔事件”的包容胸怀,以此作为成都悠久深厚的人文底蕴之佐证。可见,“君私奔"不仅在两千多年前具有轰动效应,在今天,更是稀有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事实上君、相如并非是以传统道德楷模为人赞颂的,二人是以叛逆者身份为世人景仰的和关注的。社会各方评价一开始就呈尖锐的对立的不同声音,事件发生了二千多年,争论也伴随了二千多年,有争论才有生命力、才有戏,相如、君虽死犹生,还是那么的青春。一方面,历朝历代,封建政府从未给君以任何褒奖,对相如、君道德、品行的拷问从未停止过;另一方面,文化界、民间对二人的故事津津乐道,不断演绎、扩展,用书画、诗词、小说、戏剧、电影、电视等形式颂扬这一传奇爱情,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从古至今,不同版本的戏曲多达几十部。君、相如的故事在的今天,所涵藏的人文精神仍是光彩夺目的,我们对此不能视而不见,这也是一种民心、民意。君是邛崃的君,是平民的君,是自由爱情的君。聂作平先生在《私奔 远方的诱惑》一文中写到:“私奔,它已从生命中无法承受的重变成了生命中无法承受的轻……有关私奔的歌谣,也渐行渐远,我们的耳朵已经无法承受这种来自生命和灵魂的严重拷问了。”

   

  “私奔”是君文化的核心与本质,决不是支流与副产品,“千古私奔第一城”是邛崃历史事件影响所决定的最本质、最朴素的提法,当然也是最激情、最浪漫、充满想象、让人忘不掉的提法。“千古私奔第一城”的“千古”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私奔”是君、相如爱情和中国其他爱情故事的不同点与闪光点,是独特的事件,是这一故事之所以经久不衰的核心和灵魂,包涵了人性、自由、叛逆、浪漫、爱情等元素,喜的成份多于悲的成份,它颠覆了中国传统爱情的悲情气氛,寄托了封建压制下青年男女的美好愿望;“第一城”是邛崃的历史人文事件之“第一”,中国妇女自由恋爱之第一,唯有此事世代传颂、历久弥新。

  

当然,我们也要看出到,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邛崃旅游打“千古私奔第一城”这张名片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这一提法将会引起争议,有一个为人渐渐接受的过程,但返璞归真是必然规律。事实上只要勇敢打响这张名片,将吸引世人眼球,对邛崃知名度提升产生推动效力,君的“私奔”事件是邛崃的出彩处,是邛崃旅游的看点,邛崃的酒、茶、旅游等产业依托的也是君文化的底蕴和品牌,我们没有理由顾左右而言他,我们必须直奔私奔这一主题;从营销角度,这也是个卖点,卖什么?就是卖浪漫,卖浪漫的感受和过程体验,让时光回流,让心灵放飞。中外游客冲着什么来的,就是冲着私奔这一故事来的,是冲着古代的另类爱情而来的。如果我们回避或舍弃私奔这一本质的东西,我们的宣传将是苍白的,暧昧的,向世人展示的将是底气不足,带有世俗偏见的君。

 

“千古私奔第一城,九州共赞卓文君!”相信这张邛崃的旅游名片会越打越响。

      

 

 

发表于 2008-9-28 13:28 |
看版主倒是很支持私奔的哦,你真的觉得私奔很好吗???怎么没想过更好的理由呢?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