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2344|评论: 58

[绝对必看]峨眉山市百科全贴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6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峨眉山市概况

450×301

    峨眉山市位于乐山以西的四川盆地边缘,为省直辖的县级市,面积1151.4平方公里,人口43.5万。全市辖绥山等12镇、龙门等6乡,市政府绥山镇。

    该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平原地区一月平均气温约6.9度,七月平均气温26.1度;因峨眉山平地拔起,垂直高差大,立体气候差异明显,海拔2600米以上山地一月平均气温零下5度,七月平均气温13度。峨眉山区为国内著名的避暑休闲胜地。

    峨眉山平畴突起,巍峨、秀丽、古老、神奇。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被人们称之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对峨眉山情有独钟的唐代诗人李白,远在一千二百年前就写下了对峨眉山的深爱。宋代诗人范成大更是把对峨眉山的赞美推向了极至,他在诗中写到:“大峨两山相对开,小峨迤逦中峨来,三峨秀色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明代诗人周洪谟写下:“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当代文豪郭沫若也题书峨眉山为“天下名山”。峨眉山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古“天府之国”的四大风景名胜之一,享誉国内外。古往今来,峨眉山就是人们礼佛朝拜、游览观光、科学考察和休闲疗养的胜地。

    峨眉山在中国各大名山中具有独特的优点――“雄、秀”兼备。雄是指其山体的巨大,全山总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千岩万壑,云蒸霞蔚。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山下的平原地区海拔400余米,相对高差在2600米以上,大大超过了久享盛誉的五岳和黄山、庐山、雁荡山等国内旅游名山。在登山公路和索道未建成时,登顶的石径长达60余公里,登顶的游人和香客须路跋涉数日以至十数日。人在山间,只觉到处峰起去涌,苍茫如海。秀是指其宁静、深沉的迷人风采。

    从晋代开始,峨眉山一直为佛教普贤道场,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文化史。峨眉山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清代诗人谭钟岳将峨眉山佳景概为十景:“金顶祥光”、“象池夜月”、“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灵岩叠翠”、“罗峰晴云”、“圣积晚钟”。现在人们又不断发现和创造了许多新景观。进入山中,重峦叠嶂,古木参天;峰回路转,云断桥连;涧深谷幽,天光一线;灵猴嬉戏,琴蛙奏弹;奇花铺径,别有洞天。历史悠久的佛教文化、雄伟的山体景观、秀丽的植物景观以及神奇的气象景观有机地巧妙地融合为一幅幅美景,一个个奇观,“峨眉十景”,四季风光,给人以种种美感和美的享受,构成了峨眉山独有的“雄、秀、险、神、奇、幻”六大特色。

    特殊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气候类型,使得峨眉山地区远离尘世,自然资源保存良好。山间野生动物种类丰富。类型齐全,区系复杂,具有模式种多、古老物种多、东洋区系多、珍稀物种多的物点。据统计,全山共有动物2300多种,其中珍稀特产及经济种类有27种:鸟类有265种,占四川全省总数的43;昆虫保有268种,其中属峨眉山特有种的达53种,英雄金凤蝶和中华枯叶蝶为稀世之琴。四川省的两栖动物名列全国之首,而峨眉山保有的品种就占全省的37。小熊猫、苏门羚、蜂鹰、凤头鹰、白鹇、大鲵、山溪鲵、环毛蚓等动物都极具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迷人风采。崇山峻岭名得自《水经注》所引用的《益州记》中描写峨眉风光的句子:“秋日清澄,望见两山对峙如峨眉焉”。而“峨眉”正是《诗经》中形容女子秀眉的用语。隐隐浮现于去海之上的如黛青山、漫山遍野的葱茏植被、山间无数的溪涧潭瀑,峨眉之秀,秀在其骨,秀在其神。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5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仙峰寺

仙峰寺古名慈佛院,因寺后海拔1752米的仙峰岩高耸入云,云重雾浓,庙宇在雾中时隐时现,恍若仙 山琼楼,故改名仙峰寺。天顺初年(公元1328年)修建,又名天峰禅院或仙峰禅院。明万历四十年(公 元1612年)本炯禅师重建。明崇祯十六年毁于火。清乾隆四十四年再度重建。它附近有全山最大的天然溶洞九老洞,所以本地山民也把这座寺庙直呼作“九老洞”。仙峰寺、九老洞,一寺一洞与周围山景融合在一起,成为“峨眉山十景”之一的“九老仙府”。

  寺宇建筑由仙皇台、弥勒殿、大雄殿、舍利宝殿、餐秀山房组合而成。为了抗御山风,寺宇屋面全为锡瓦、铝皮所盖,衬托于浓翠欲滴的苍藤古树之中,每当阳兴灿烂的日子,万绿丛中银光闪烁、十分壮观,故有“碧海圭玉”的称誉。

  弥勒殿,石柱重檐,上悬一额“仙峰禅林”为吴兴王震书。殿门有联二,其一:“寺号仙峰,洞邻九老;门迎佛顶,台栖三皇。”为清诗人卢廷栋撰联,鲜英书。另一联:“问九老何处飞来,一片碧云天影净;悟三乘遥空望去,四山明月佛光多。”为清末诗人刘咸荥撰文并书。殿中一联:“万民有求,看涉水登山,到处不远千里;一生无偏,喜忘利思义,此中自锡百朋。”虽作者不详,但联文颇含立身处事的哲理,故人们抄录者不少。第三殿名舍利宝殿,亦名贝叶殿。殿中有舍利铜塔一座,为煅打部件级合而成,共七级,通高3.5米,通体敷金,光彩照人,塔中藏有上海龙华寺僧清福于1904年、1906年、1910年,三次经越南、泰国、新加坡、印度去锡兰取回佛骨舍利15枚,贝叶经3卷,玉佛5尊。以舍利3枚,贝叶经2卷留赠仙峰寺。寺僧海岸、海良特营造舍利殿、舍利塔予以珍藏。殿中有二联,概记其史要。

  其一:
  香火结前缘,不必航海梯山,自得西天真秘决;
  佛经留后果,从此赤文绿字,永作东土大乘禅。

  其二:
  九老烟霞,逍遥洞内;
  一藏经典,贮积楼中。

  寺内客堂陈有《九老图》、《万壑一钟图》大横披二轴,为清同治二年,日本画僧田宽、松涛所作。为中国水墨画中的大写意山水,宗法清初的“八大山人”,笔意高雅。寺左有九莲池,为清光绪二十七年凿岩而成。水清如鉴,清影照人。夏不盈溢,冬不结冰,为山中名泉之一。过九莲池,有女九老洞,传说古有九位老人隐迹洞中故名。洞下深谷水声汩汩为黑楷潭,乃山中黑龙江源头。

  寺后有棵连香树,树龄已550多年,树高26米,径围5.1米,集古树名木一身,实为它处难见。

  寺前不远有石亭名“仙皇台”,传为黄帝轩辕氏来山访道,在此遇天皇真人故名,亭后岩壁刻有“九老仙洞”,传说这里原有一洞与九老洞相通。天皇,为中国远古帝王之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古有天皇、地皇、人皇。”故引台又称“三皇台”。

  寺宇建筑由仙皇台、弥勒殿、大雄殿、舍利宝殿、餐秀山房组合而成。为了抗御山风,寺宇屋面全为锡瓦、铝皮所盖,衬托于浓翠欲滴的苍藤古树之中,每当阳兴灿烂的日子,万绿丛中银光闪烁、十分壮观,故有“碧海圭玉”的称誉。

  弥勒殿,石柱重檐,上悬一额“仙峰禅林”为吴兴王震书。殿门有联二,其一:“寺号仙峰,洞邻九老;门迎佛顶,台栖三皇。”为清诗人卢廷栋撰联,鲜英书。另一联:“问九老何处飞来,一片碧云天影净;悟三乘遥空望去,四山明月佛光多。”为清末诗人刘咸荥撰文并书。殿中一联:“万民有求,看涉水登山,到处不远千里;一生无偏,喜忘利思义,此中自锡百朋。”虽作者不详,但联文颇含立身处事的哲理,故人们抄录者不少。第三殿名舍利宝殿,亦名贝叶殿。殿中有舍利铜塔一座,为煅打部件级合而成,共七级,通高3.5米,通体敷金,光彩照人,塔中藏有上海龙华寺僧清福于1904年、1906年、1910年,三次经越南、泰国、新加坡、印度去锡兰取回佛骨舍利15枚,贝叶经3卷,玉佛5尊。以舍利3枚,贝叶经2卷留赠仙峰寺。寺僧海岸、海良特营造舍利殿、舍利塔予以珍藏。殿中有二联,概记其史要。

  其一:
  香火结前缘,不必航海梯山,自得西天真秘决;
  佛经留后果,从此赤文绿字,永作东土大乘禅。

  其二:
  九老烟霞,逍遥洞内;
  一藏经典,贮积楼中。

  寺内客堂陈有《九老图》、《万壑一钟图》大横披二轴,为清同治二年,日本画僧田宽、松涛所作。为中国水墨画中的大写意山水,宗法清初的“八大山人”,笔意高雅。寺左有九莲池,为清光绪二十七年凿岩而成。水清如鉴,清影照人。夏不盈溢,冬不结冰,为山中名泉之一。过九莲池,有女九老洞,传说古有九位老人隐迹洞中故名。洞下深谷水声汩汩为黑楷潭,乃山中黑龙江源头。

  寺后有棵连香树,树龄已550多年,树高26米,径围5.1米,集古树名木一身,实为它处难见。

  寺前不远有石亭名“仙皇台”,传为黄帝轩辕氏来山访道,在此遇天皇真人故名,亭后岩壁刻有“九老仙洞”,传说这里原有一洞与九老洞相通。天皇,为中国远古帝王之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古有天皇、地皇、人皇。”故引台又称“三皇台”。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藏寺

  华藏寺始建于东汉,当时称普光殿,后改名为元相寺。明代在殿后最高处营建普贤佛殿,俗称铜殿。殿顶鎏金,又称金顶。铜殿及华藏寺皆毁于火。现在的金顶华藏寺,是1986年——1989年按原貌重建的。华藏寺侧为卧云庵,庵左为睹光台,可观看金顶四大奇观。“华藏寺”横匾为赵朴初书。第一殿为弥勒殿,内供弥勒穿金铜铸佛像,殿后中间有韦陀铜像一尊,殿左右为客堂。第二殿为大雄殿,两殿之间有宽阔的天井,两厢为祖堂、方丈室、厢房。

  第三殿为普贤殿(金殿),矗立在摄身岩畔,殿高15米,二重檐下有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书“金顶”横匾,殿前有月台,旁有现代名人撰书碑刻六通,两侧有回廊和通连大雄殿的廊梯,殿内供铜铸普贤骑象一尊。各殿匾联、佛像、法器、供器多为新制,明代金殿铜碑竖于弥勒殿内。三殿均在中轴线上,逐级上升,游人步人其中,登上金殿,有渐入天国之感。殿宇屋面为金黄色和铁灰色琉璃瓦,红墙朱柱,雕花彩绘,金碧辉煌。是峨眉山全国重点寺庙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年寺

  万年寺是峨眉山八大寺庙之一,创建于晋,称普贤寺,唐时改名白水寺,宋时为白水普贤寺。980年茂真禅师奉诏入朝,太宗命他回山重兴六大寺庙,并派遣大臣张仁赞,携带黄金三千两,于成都铸普贤铜像,运至万年寺供奉。1599失火 ,寺庙焚毁,仅存铜像未损。1600朝廷赐金修复,台泉和尚建造了无梁砖殿,1610七月竣工,正逢明神宗母亲七十圣诞,为给太后祝寿,神宗即赐白水普贤寺为“圣寿万年寺”。明末三次遭火灾,清康熙年间重修,后又毁又建。1946年万年寺又遭火劫,除无梁砖殿外,全部被焚。

  现在的万年寺是1954年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的。有大雄殿、巍峨殿、行愿楼、斋堂。这座山门、弥勒殿和里面的毗卢殿、般若堂,是1986年修的。1991年又重建了左边的幽冥钟楼,右边的鼓楼长廊和围墙,成为峨眉山规模最大的寺庙。在国内有较大的名气,《中国名胜辞典》、《中国风景名胜辞典》及一些佛教书籍中都有记载。

  这第一座殿是弥勒殿,供弥勒佛,这尊弥勒佛是木雕金身。后殿供观音立像,亦为木雕金身。殿后坝子左边是毗卢殿,为法物流通处;右边般若堂,楼上为客房。上一个台阶即是有名的砖殿。此殿构造奇巧,是仿印度热那寺形式建筑,上为半球形的穹窿顶,四方和中央有五尊塔,前后还有四只鹿子,表示吉祥。下面为正方形,所谓“天圆地方”。殿高18.22米,长宽各16.02米,完全用砖砌成。殿前后有门对通,殿内顶部饰飞天藻井,四周有七层环形龛座,供小铁佛1080尊。这座建筑400年来,经历了5-7.9级的地震18次,而安然无恙,被誉为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

  砖殿里面供的是公元980年茂真和尚主持铸造的铜质普贤骑象。像通高7.85米,重62吨,比例匀称,造型生动,铸工精良,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是研究我国古代铸造艺术的珍贵实物。

  右边这座楼叫“行愿楼”,楼上有三件宝:“佛牙”、“贝叶经”、“御印”。“佛牙”是明嘉靖年间锡兰(今斯里兰卡)友人所赠,长44公分,重6.5公斤,据鉴定为距今约六十万年的剑齿象化石;“贝叶经”为明嘉靖年间暹罗(今泰国)国王所赠,用梵文书写的《法华经》、“御印”是万历皇帝朱翊钧敕建砖殿时钦赐,上刻“普贤愿王之宝”,上方刻“大明万历”,左边刻“御题砖殿”,右边刻“国王所赠,用梵文书写的《法华经》。”御印“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建砖殿时钦赐,上刻”普贤愿王之宝“,上方刻”大明万历“,左边刻”御题砖殿“,右边刻”敕赐峨山”。

  巍峨宝殿内供阿弥陀佛铜像,为明嘉靖年间铸造。后殿为韦驮彩绘泥塑像。大雄宝殿内有三尊铜像,为“三身”佛,每尊高3.85米,铜铸敷金,嘉靖年间别传和尚筹铸。左右两厢供十八罗汉。

  万年寺还有一段光荣历史,那就是唐代开元年间,诗人李白来游峨眉山时,住在万年寺毗卢殿,尝听广浚和尚弹琴。后人曾在白水池畔建立廊亭为之纪念,上置木牌,刻“大唐李白听琴处”。李白喜欢峨眉仙山尤喜峨眉山月,因此曾写下千古传颂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他下山后还写了一首《听蜀僧浚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万年寺的景致非常优美,特别是到了秋天,树叶泛红,倒映在白水池中,风起叶动,池里阵阵红波闪动,十分迷人。“白水秋风”为“峨眉山十景”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音阁

  

  从清音阁至九岭岗,海拔在775-1900米之间,是峨眉山的中山区。地处幽谷之中,两岸高山兀立,雨量充沛,植被丰茂;谷底流水潺潺,清幽凉爽,风景秀美。在洪椿坪、仙峰寺一带,可以观赏猴群。这一带景点丰富,引人入胜,有、洪椿晓雨、一线蓝天、双桥清音、九老仙府等峨眉传统十景。
  
  主要景点: 良宽诗碑亭、广福寺、牛心寺、“一线天”栈道、清音阁、洪椿坪、九十九道拐、仙峰寺、九老洞、遇仙寺、生态猴区。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伏虎寺

  晋时为一小庙,唐云安禅师重建,旁有龙神堂、药师殿。南宋绍兴间行僧心庵再建。僧士性建尊胜幢以镇虎患,仍名伏虎寺,一说寺后山状如伏虎而得名。又称虎溪禅林。明时建罗汉堂,塑500阿罗汉,技艺超绝,后毁。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贯之和尚偕徒可闻、寂玩、帷密重修,历经20载告成,名虎溪精舍。太史蒋超题书额“伏虎寺”(今系补书)。计有殿宇13重,为山中大刹。光绪十年(1884年)僧静安继修。   

  1953年整修,1979年全面大修,1982年在寺内建塔亭一座,将原圣积寺“华严铜塔”移此。寺外有坊二:一名伏虎寺,一名布金林。廊桥三:虎浴、虎溪、虎啸。寺前曾有太湖庵、三一庵。后有香岩寺(西域香岩尊者居此)。左有龙神堂、无量殿,右有玉皇楼。上行至解脱桥,左径至新开寺(明万历三年大用和尚创建),附近曾有蟠龙寺(唐慧觉禅师开建)、罗汉寺、佛到寺(亦称不到寺)、铁峰庵。西南面至高桥,曾有灵岩寺。古籍载灵岩寺为宝掌禅师结庐旧址,历朝增葺,宋绍兴五年太尉王陵、汉州知州王陟施资重修,易名护国光林寺,元季毁。明初僧弘义、圆道重建,仍名灵岩。景泰间,僧宝峰增修三世佛殿,殿前为明王楼,东为伽蓝堂,西为祖师堂。成化乙酉(1465年)宪宗敕赐“会福寺”匾额。弘治间僧本印扩建。极盛时,有殿字48重,僧众千余,民间有“骑马烧香”之说。明末,大部毁于兵燹。上行曾有棋盘寺。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国寺

报国寺,是峨眉山的第一座寺庙、峨眉山佛教协会所在地,是峨眉山佛教活动的中心。这里寺周楠树蔽空,红墙围绕,伟殿崇宏,金碧生辉,香烟袅袅,磬声频传。

  此寺座西向东,朝迎旭日,晚送落霞。前对凤凰堡,后倚凤凰坪,左濒凤凰湖,右挽来凤亭,恰似一只美 丽、吉祥,朝阳欲飞的金凤凰。山门前有一对明代雕刻的石狮,造型生动,威武雄壮,就象左右门卫,守 护着这座名山宝刹。山门上:“报国寺”大匾,是清康熙皇帝御题,王藩手书。此庙最初名“会宗堂”,明代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明光道人建于伏虎寺右的虎头山下,取儒、释、道“三教”会宗的意思。寺里供奉“三教”在峨眉山的地方代表的牌位:佛教为普贤菩萨,因为峨眉山是普贤道场;道教是广成子,据说他是李老君的化身,他在峨眉山授过道;儒教的代表是楚狂,楚狂名接舆,和孔子同时代,楚王请他去做官,他装疯不去,后来隐居峨眉山。会宗堂的建立,反映了明、清时期儒、释、道有过一段融洽的历史。

  清初会宗堂迁至现址,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行僧闻达重修。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根据佛经中“报国主恩”的意思,御赐“报国寺”名,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暮春僧广惠扩建。解放后多次维修,1986年又重建了山门。山门两边柱上那副对联“凤凰展翅朝金阙,钟磬频闻落玉阶。”就是对报国寺这只“金凤凰”周围景物的生动描写。横匾“普照禅林”和“普放光明”,同是一个意思:佛教称峨眉山为“大光明山”,昼有神奇的佛光出现,夜有万盏圣灯来朝,全峨眉山都被光明普照。右边“鹤驻云归”,意为鹤停下了,云归山岫,喻指清凉静地,含有道家韵味。大门上的联语:“独思喻道,敷坐说经。”前者是说靠自己的思维明白佛经的道理,就是佛学讲的“独觉”境界。后句是说高僧大德铺设好法座向弟子讲经说法。

  第一殿为弥勒殿,供奉弥勒塑像。“弥勒”是慈悲的意思,他是菩萨,还没有成佛。菩萨在佛教中的地位仅次于佛。释迦牟尼佛说,他灭度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才会重降人间,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三次说法,广度众生。所以称他为“未来佛”。门上这副对联:“看他皤腹欢颜,却原是菩萨化相;愿你清心涤虑,好去睹金顶祥光。”上联描写弥勒的形象,说他还只是菩萨;下联是说祝愿所有游山者放一下切顾虑,一心一意登上金顶去看佛光。另有一副对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这是对弥勒菩萨的画像,体现了他的性格,更突出了他宽容大度的高尚品德。联语有很深的哲理,启迪人们对人处世要心胸开阔,要有容人之量。

  弥勒后殿供的是韦驮站像,背朝山门,面对大雄宝殿。韦驮是佛教的护法神,身穿胄甲,右手托山,左手按金刚降魔杵,修眉凤眼,双唇紧闭,威武刚强,正气凛然。

  第二殿大雄宝殿,“大雄”是佛经中说的“唯大唯雄”的意思,殿里供奉佛主释迦牟尼金身彩饰坐莲像。释迦牟尼是公元前六世纪后期印度迦毗罗卫国(现在尼泊尔境内)释迦部落净饭王的儿子,俗称乔达摩,名悉达多。由于那时社会的动荡和人的生、老、病、死等种种痛苦和烦恼,引起了悉达多的深思,因而出家修行,寻求解脱。经过六年苦行,尝尽千辛万苦,最后又经过七天七夜的禅思静虑,终于彻悟大觉,成了佛。看门柱上这副对联:“教演三乘,广摄万类登觉路;法传千古,普度众生证菩提。”“三乘”是佛教引导教化众生达到解脱的三种方法、途径。一般称“声闻”、“缘觉”、“菩萨”为“三乘”。“声闻”是闻佛之声教,断见思之惑而人涅磐,为佛道中的最下根。“缘觉”是观因缘无师自悟。“菩萨”即“菩提萨垂”,就是以佛道救众生。这里可以将“三乘”概括为:他觉--自觉--觉他三种境界。整个意思是说:通过佛教的三种途径,引导教化众生走上觉悟之路,达到解脱的目的。再请看这副联语:“秋月朗清空,五夜山风狮子吼;菩萨开觉路,千年花雨象王宫。”上联是说峨眉山秋月朗朗,午夜山风如佛在说法时果决无畏的声音,这声音就象狮子的吼声。下联是说普贤菩萨在峨眉山(象王宫)向四众弟子讲经说法,开示觉悟之路,讲得天花乱坠。还有一副联语:“龙归法座听祥偈,鹤傍松烟养道心。”便是对山门那块横匾“鹤驻云归”的最好解释。

  释迦佛的左龛是泥塑彩绘金身文殊菩像。文殊全称为“文殊师利”,意为妙德、吉祥。他是众菩萨之首,是智慧的化身,常协同释迦牟尼宣讲佛法。他和普贤菩萨一起,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菩萨。这副联语就是对他的评价:“智镜高悬施法雨;慧灯遍照应群机。”把“智慧”二字嵌入联中,意思是文殊菩萨用智慧润泽众生。右龛是地藏菩萨金身坐莲像。地藏菩萨梵名“乞叉底蘖沙”,译为地藏,佛经中说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嘱托,要在释迦佛灭度后,弥勒佛降生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间,教化众生,度脱沉沦于地狱、饿鬼、畜生诸道中的众生。他发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副对联就是赞颂他度脱沉沦决心的伟大精神:“圣愿宏深,欲使出冥清罪案;迷途觉悟,难教沉溺负慈恩。”

  殿内左右两厢供十八罗汉。罗汉是佛的得道弟子,十八罗汉是释迦牟尼佛的随行弟子。后龛内供的阿弥陀佛像,阿弥陀佛又称“接引佛”、“无量寿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登上石阶便是第三殿七佛殿。这里悬挂一副对联:“功德逾恒河,七宝庄严大千世界;层峰摩霄汉,三峨雄秀伯仲昆仑。”什么是“功德”?就是做的好事,“恒河”是“恒河沙”的简称,“七宝”一般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这里泛指珍贵的材料。“大千世界”,佛教指整个宇宙。“霄汉”指云霄和天河。“伯仲”即兄弟,“昆仑”即喀喇昆仑山。整个意思是:用极珍贵的材料和高尚的法行美化了整个世界,其功德超过了印度恒河里沙的数量;大峨、二峨、三峨既雄且秀,层层山峰直插云霄,可与巍巍昆仑山媲美。

  殿中供奉的是七佛,中间一尊为释迦牟尼佛,其余六尊为过去佛,从右至左依次为:南无拘留孙佛、南无拘那含牟尼佛、南无迦叶佛、南无毗舍佛、南无尸弃佛、南无毗婆尸佛。这七尊佛是清道光年间,僧人用“脱纱塑造”工艺制造的。这就是先塑好坯模,然后在坯模上面涂上漆,再用麻布、绸料一层层敷上,待干后脱去坯模,最后彩绘。具有体轻、防潮、防蛀、不裂缝、保存久等特点。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塑造艺术的精湛。据行家鉴定:在四川各地大寺中,尚无如此高大精良的脱纱七佛像,已成文物珍品。七佛皆盘腿坐莲台,体态匀称,庄严肃穆,乍一看似乎形态都一样,细细审视,表情各有变化,维妙维肖。佛教造像中,还很讲究手的刻划和塑造。手有各种姿势,佛教称为“印相”。你看释迦牟尼佛,右手举至胸前,拇指与中指相捻,其余三指自然舒展。这一手印象征佛在说法,称为“说法印”。其他六尊佛的双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于左手上,两拇指的指端相接。这种手印表示“禅思”,使心安定,叫“法界定印”。体态、手势和面部表情,都体现了佛的智慧、人格、道德皆完美无缺,至高无上。有朋友问,七佛莲台下的“小鬼”是什么意思?这有两种解释:其一,莲台又称“金刚座”或“须弥座”,意思是佛的法座象“须弥山”(古印度传说中的山名)那样高大、坚实,座下塑造的是“金刚力士”,肌肉发达,面部狰狞,对邪恶起震慑作用;其二,释迦牟尼佛度“六道”时,拯救出来的饿鬼,他们为了报佛恩,都蹲在金刚座下,听经护座。

  这里还有一副禅联:“觉树开昙花,三世诸佛,慈光普照大千世界同登彼岸;峨眉长灵芽,七尊如来,哀怜摄受亿万众生共证菩提。”“觉树”即“菩提树”,“昙花”即“优昙花”,为无花果类,这里指祥瑞之花。“三世佛”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彼岸”即“涅磐”,就是佛教徒圆寂。佛教认为人包括肉体和灵魂两个部分,修成正果的人,死后灵魂不灭,要到另一个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灵芽”,泛指具有灵性的花木。“如来”,即“真如”,指佛所说的“绝对真理”。也就是循此真理达到佛的觉悟。“摄受”,佛以慈心摄取众生。“菩提”即觉悟。整个意思是:菩提树开着祥瑞的花,三世佛的慈光照耀着整个世界众生,一起到达极乐境界;峨眉长着有灵性的植物,七尊如来佛哀怜接受了亿万众生,帮助他们觉悟。左壁挂有“七佛偈”木屏四条,是我国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书,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左边是“吟翠楼”,上悬蒋介石1935年在峨眉写的“精忠报国”横匾,右边的客房,叫“待月山房”。

  七佛殿后,以观音菩萨塑像为主,结合历史故事、民俗文化,塑造了一组群像。观音又叫观世音,与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的胁侍菩萨。佛经说,观世音菩萨能显现多种化身,说法救度众生。你看他右手举杨枝,左手倾净瓶,婷婷玉立龙头之上,左右金童玉女,飘然立于荷叶之上。金童旁是戒装裹身的赵子龙,再旁为东、南天王,手执琵琶、宝剑。玉女旁是美髯飘拂的关云长,再旁为西、北天王,执伞、握蛇。另外还有“罗汉伏虎”、“蒲公采药”,最高处是“唐僧师徒取经像”。群像右侧还有一龛,供奉汉白玉雕刻的药师佛坐莲像。药师佛又称大医王,他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相传他在成佛时曾发下十二大誓愿,愿除一切众生疾苦,治无明痼疾,令一切众生身心安乐。

  最后一殿为普贤殿。供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梵语为“三曼多跋陀罗”,即普遍贤善的意思。普贤因广修“十大行愿”,又称“大行愿王”。“愿”是理想,“行”是实践。峨眉山是普贤菩萨道场,所以将他供于最后一殿。殿门上写着“金粟庄严便是菩萨住处;昙花灿烂照彻纳子爱心。” 意思是用金黄色装饰的殿堂, 是普贤菩萨的住处;优昙花灿烂的光辉,照透了禅僧的爱佛之心。还有一副联语:“普济有情,愿王垂慈,宛向峨眉寻妙谛;贤德无量,众生瞻仰,灵冥空寂悟禅心。”上联是说普贤菩萨在峨眉山留下慈悲,普遍帮助众生求得解脱的真理;下联是众生瞻仰菩萨的无限贤德,在空灵寂静时感悟参禅的清静寂定心境。普贤殿楼上为“藏经楼”,是保存经卷的地方。

  沿普贤殿石阶而下,至七佛殿右侧,是峨眉山佛教协会,再下至大雄殿右侧,为新建的“祗园”,是接待国内外佛教团体和讲经的地方。通过隔墙圆门,便是“花影亭”,里面有池有亭,有珍贵的花木。步入其中,劳倦顿清,心静神安。再步出弥勒殿前,左有1993年新建的钟楼、法物流通处,右有鼓楼和茶园。整个寺庙系典型的庭院建筑,占地60余亩,一院一景,层层深入,蔚为壮观。佛教协会的许多大型法会都在这里举行。这里接待过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外国名人、佛教团体。

  报国寺中有三件珍宝,一是七佛殿内的巨型瓷佛;二是高七米的14层紫铜“华严塔”;三是高2.3米,重25吨的大铜钟。在七佛殿后,有明代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烧制的彩釉瓷佛一尊,高2.7米,佛座为千叶莲台,其身缀千佛莲衣,暗含“一花一世界,千叶千如来”的佛经教义。瓷佛形象高大,比例匀称,生动形象、线条流畅、色泽晶宝。大雄殿的后平台上,有华严铜塔。塔铸造于明代,高7米,分三段十四级。下段为粗壮的覆钵,上部塔身为双重阁,中间以巨大塔檐划分为两段,上下两段各七级。全部塔身铸有4700余尊佛像和华严经经文。华严铜塔既有我国古代亭台建筑的特征,又有佛教建筑的特色,而且雕饰大多是高浮雕,富于立体感。塔的造型特殊,似为两重七层塔相叠,挺拔秀丽,在大型金属建筑中,首屈一指。所以说,华严铜塔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佛教史、雕刻艺术等诸方面的珍贵文物。

  此寺座西向东,朝迎旭日,晚送落霞。前对凤凰堡,后倚凤凰坪,左濒凤凰湖,右挽来凤亭,恰似一只美 丽、吉祥,朝阳欲飞的金凤凰。山门前有一对明代雕刻的石狮,造型生动,威武雄壮,就象左右门卫,守 护着这座名山宝刹。山门上:“报国寺”大匾,是清康熙皇帝御题,王藩手书。此庙最初名“会宗堂”,明代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明光道人建于伏虎寺右的虎头山下,取儒、释、道“三教”会宗的意思。寺里供奉“三教”在峨眉山的地方代表的牌位:佛教为普贤菩萨,因为峨眉山是普贤道场;道教是广成子,据说他是李老君的化身,他在峨眉山授过道;儒教的代表是楚狂,楚狂名接舆,和孔子同时代,楚王请他去做官,他装疯不去,后来隐居峨眉山。会宗堂的建立,反映了明、清时期儒、释、道有过一段融洽的历史。

  清初会宗堂迁至现址,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行僧闻达重修。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根据佛经中“报国主恩”的意思,御赐“报国寺”名,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暮春僧广惠扩建。解放后多次维修,1986年又重建了山门。山门两边柱上那副对联“凤凰展翅朝金阙,钟磬频闻落玉阶。”就是对报国寺这只“金凤凰”周围景物的生动描写。横匾“普照禅林”和“普放光明”,同是一个意思:佛教称峨眉山为“大光明山”,昼有神奇的佛光出现,夜有万盏圣灯来朝,全峨眉山都被光明普照。右边“鹤驻云归”,意为鹤停下了,云归山岫,喻指清凉静地,含有道家韵味。大门上的联语:“独思喻道,敷坐说经。”前者是说靠自己的思维明白佛经的道理,就是佛学讲的“独觉”境界。后句是说高僧大德铺设好法座向弟子讲经说法。

  第一殿为弥勒殿,供奉弥勒塑像。“弥勒”是慈悲的意思,他是菩萨,还没有成佛。菩萨在佛教中的地位仅次于佛。释迦牟尼佛说,他灭度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才会重降人间,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三次说法,广度众生。所以称他为“未来佛”。门上这副对联:“看他皤腹欢颜,却原是菩萨化相;愿你清心涤虑,好去睹金顶祥光。”上联描写弥勒的形象,说他还只是菩萨;下联是说祝愿所有游山者放一下切顾虑,一心一意登上金顶去看佛光。另有一副对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这是对弥勒菩萨的画像,体现了他的性格,更突出了他宽容大度的高尚品德。联语有很深的哲理,启迪人们对人处世要心胸开阔,要有容人之量。

  弥勒后殿供的是韦驮站像,背朝山门,面对大雄宝殿。韦驮是佛教的护法神,身穿胄甲,右手托山,左手按金刚降魔杵,修眉凤眼,双唇紧闭,威武刚强,正气凛然。

  第二殿大雄宝殿,“大雄”是佛经中说的“唯大唯雄”的意思,殿里供奉佛主释迦牟尼金身彩饰坐莲像。释迦牟尼是公元前六世纪后期印度迦毗罗卫国(现在尼泊尔境内)释迦部落净饭王的儿子,俗称乔达摩,名悉达多。由于那时社会的动荡和人的生、老、病、死等种种痛苦和烦恼,引起了悉达多的深思,因而出家修行,寻求解脱。经过六年苦行,尝尽千辛万苦,最后又经过七天七夜的禅思静虑,终于彻悟大觉,成了佛。看门柱上这副对联:“教演三乘,广摄万类登觉路;法传千古,普度众生证菩提。”“三乘”是佛教引导教化众生达到解脱的三种方法、途径。一般称“声闻”、“缘觉”、“菩萨”为“三乘”。“声闻”是闻佛之声教,断见思之惑而人涅磐,为佛道中的最下根。“缘觉”是观因缘无师自悟。“菩萨”即“菩提萨垂”,就是以佛道救众生。这里可以将“三乘”概括为:他觉--自觉--觉他三种境界。整个意思是说:通过佛教的三种途径,引导教化众生走上觉悟之路,达到解脱的目的。再请看这副联语:“秋月朗清空,五夜山风狮子吼;菩萨开觉路,千年花雨象王宫。”上联是说峨眉山秋月朗朗,午夜山风如佛在说法时果决无畏的声音,这声音就象狮子的吼声。下联是说普贤菩萨在峨眉山(象王宫)向四众弟子讲经说法,开示觉悟之路,讲得天花乱坠。还有一副联语:“龙归法座听祥偈,鹤傍松烟养道心。”便是对山门那块横匾“鹤驻云归”的最好解释。

  释迦佛的左龛是泥塑彩绘金身文殊菩像。文殊全称为“文殊师利”,意为妙德、吉祥。他是众菩萨之首,是智慧的化身,常协同释迦牟尼宣讲佛法。他和普贤菩萨一起,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菩萨。这副联语就是对他的评价:“智镜高悬施法雨;慧灯遍照应群机。”把“智慧”二字嵌入联中,意思是文殊菩萨用智慧润泽众生。右龛是地藏菩萨金身坐莲像。地藏菩萨梵名“乞叉底蘖沙”,译为地藏,佛经中说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嘱托,要在释迦佛灭度后,弥勒佛降生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间,教化众生,度脱沉沦于地狱、饿鬼、畜生诸道中的众生。他发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副对联就是赞颂他度脱沉沦决心的伟大精神:“圣愿宏深,欲使出冥清罪案;迷途觉悟,难教沉溺负慈恩。”

  殿内左右两厢供十八罗汉。罗汉是佛的得道弟子,十八罗汉是释迦牟尼佛的随行弟子。后龛内供的阿弥陀佛像,阿弥陀佛又称“接引佛”、“无量寿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登上石阶便是第三殿七佛殿。这里悬挂一副对联:“功德逾恒河,七宝庄严大千世界;层峰摩霄汉,三峨雄秀伯仲昆仑。”什么是“功德”?就是做的好事,“恒河”是“恒河沙”的简称,“七宝”一般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这里泛指珍贵的材料。“大千世界”,佛教指整个宇宙。“霄汉”指云霄和天河。“伯仲”即兄弟,“昆仑”即喀喇昆仑山。整个意思是:用极珍贵的材料和高尚的法行美化了整个世界,其功德超过了印度恒河里沙的数量;大峨、二峨、三峨既雄且秀,层层山峰直插云霄,可与巍巍昆仑山媲美。

  殿中供奉的是七佛,中间一尊为释迦牟尼佛,其余六尊为过去佛,从右至左依次为:南无拘留孙佛、南无拘那含牟尼佛、南无迦叶佛、南无毗舍佛、南无尸弃佛、南无毗婆尸佛。这七尊佛是清道光年间,僧人用“脱纱塑造”工艺制造的。这就是先塑好坯模,然后在坯模上面涂上漆,再用麻布、绸料一层层敷上,待干后脱去坯模,最后彩绘。具有体轻、防潮、防蛀、不裂缝、保存久等特点。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塑造艺术的精湛。据行家鉴定:在四川各地大寺中,尚无如此高大精良的脱纱七佛像,已成文物珍品。七佛皆盘腿坐莲台,体态匀称,庄严肃穆,乍一看似乎形态都一样,细细审视,表情各有变化,维妙维肖。佛教造像中,还很讲究手的刻划和塑造。手有各种姿势,佛教称为“印相”。你看释迦牟尼佛,右手举至胸前,拇指与中指相捻,其余三指自然舒展。这一手印象征佛在说法,称为“说法印”。其他六尊佛的双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于左手上,两拇指的指端相接。这种手印表示“禅思”,使心安定,叫“法界定印”。体态、手势和面部表情,都体现了佛的智慧、人格、道德皆完美无缺,至高无上。有朋友问,七佛莲台下的“小鬼”是什么意思?这有两种解释:其一,莲台又称“金刚座”或“须弥座”,意思是佛的法座象“须弥山”(古印度传说中的山名)那样高大、坚实,座下塑造的是“金刚力士”,肌肉发达,面部狰狞,对邪恶起震慑作用;其二,释迦牟尼佛度“六道”时,拯救出来的饿鬼,他们为了报佛恩,都蹲在金刚座下,听经护座。

  这里还有一副禅联:“觉树开昙花,三世诸佛,慈光普照大千世界同登彼岸;峨眉长灵芽,七尊如来,哀怜摄受亿万众生共证菩提。”“觉树”即“菩提树”,“昙花”即“优昙花”,为无花果类,这里指祥瑞之花。“三世佛”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彼岸”即“涅磐”,就是佛教徒圆寂。佛教认为人包括肉体和灵魂两个部分,修成正果的人,死后灵魂不灭,要到另一个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灵芽”,泛指具有灵性的花木。“如来”,即“真如”,指佛所说的“绝对真理”。也就是循此真理达到佛的觉悟。“摄受”,佛以慈心摄取众生。“菩提”即觉悟。整个意思是:菩提树开着祥瑞的花,三世佛的慈光照耀着整个世界众生,一起到达极乐境界;峨眉长着有灵性的植物,七尊如来佛哀怜接受了亿万众生,帮助他们觉悟。左壁挂有“七佛偈”木屏四条,是我国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书,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左边是“吟翠楼”,上悬蒋介石1935年在峨眉写的“精忠报国”横匾,右边的客房,叫“待月山房”。

  七佛殿后,以观音菩萨塑像为主,结合历史故事、民俗文化,塑造了一组群像。观音又叫观世音,与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的胁侍菩萨。佛经说,观世音菩萨能显现多种化身,说法救度众生。你看他右手举杨枝,左手倾净瓶,婷婷玉立龙头之上,左右金童玉女,飘然立于荷叶之上。金童旁是戒装裹身的赵子龙,再旁为东、南天王,手执琵琶、宝剑。玉女旁是美髯飘拂的关云长,再旁为西、北天王,执伞、握蛇。另外还有“罗汉伏虎”、“蒲公采药”,最高处是“唐僧师徒取经像”。群像右侧还有一龛,供奉汉白玉雕刻的药师佛坐莲像。药师佛又称大医王,他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相传他在成佛时曾发下十二大誓愿,愿除一切众生疾苦,治无明痼疾,令一切众生身心安乐。

  最后一殿为普贤殿。供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梵语为“三曼多跋陀罗”,即普遍贤善的意思。普贤因广修“十大行愿”,又称“大行愿王”。“愿”是理想,“行”是实践。峨眉山是普贤菩萨道场,所以将他供于最后一殿。殿门上写着“金粟庄严便是菩萨住处;昙花灿烂照彻纳子爱心。” 意思是用金黄色装饰的殿堂, 是普贤菩萨的住处;优昙花灿烂的光辉,照透了禅僧的爱佛之心。还有一副联语:“普济有情,愿王垂慈,宛向峨眉寻妙谛;贤德无量,众生瞻仰,灵冥空寂悟禅心。”上联是说普贤菩萨在峨眉山留下慈悲,普遍帮助众生求得解脱的真理;下联是众生瞻仰菩萨的无限贤德,在空灵寂静时感悟参禅的清静寂定心境。普贤殿楼上为“藏经楼”,是保存经卷的地方。

  沿普贤殿石阶而下,至七佛殿右侧,是峨眉山佛教协会,再下至大雄殿右侧,为新建的“祗园”,是接待国内外佛教团体和讲经的地方。通过隔墙圆门,便是“花影亭”,里面有池有亭,有珍贵的花木。步入其中,劳倦顿清,心静神安。再步出弥勒殿前,左有1993年新建的钟楼、法物流通处,右有鼓楼和茶园。整个寺庙系典型的庭院建筑,占地60余亩,一院一景,层层深入,蔚为壮观。佛教协会的许多大型法会都在这里举行。这里接待过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外国名人、佛教团体。

  报国寺中有三件珍宝,一是七佛殿内的巨型瓷佛;二是高七米的14层紫铜“华严塔”;三是高2.3米,重25吨的大铜钟。在七佛殿后,有明代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烧制的彩釉瓷佛一尊,高2.7米,佛座为千叶莲台,其身缀千佛莲衣,暗含“一花一世界,千叶千如来”的佛经教义。瓷佛形象高大,比例匀称,生动形象、线条流畅、色泽晶宝。大雄殿的后平台上,有华严铜塔。塔铸造于明代,高7米,分三段十四级。下段为粗壮的覆钵,上部塔身为双重阁,中间以巨大塔檐划分为两段,上下两段各七级。全部塔身铸有4700余尊佛像和华严经经文。华严铜塔既有我国古代亭台建筑的特征,又有佛教建筑的特色,而且雕饰大多是高浮雕,富于立体感。塔的造型特殊,似为两重七层塔相叠,挺拔秀丽,在大型金属建筑中,首屈一指。所以说,华严铜塔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佛教史、雕刻艺术等诸方面的珍贵文物。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萝峰晴云

  萝峰位于伏虎寺右侧,相距0.5公里,是伏虎山下一座小山峦。草丰竹秀、涧谷环流,古楠耸翠,曲径通幽。
  
  山峦上数百株古松奇枝异态,苍劲挺拔,是峨眉山上少见的松树聚生地。山风吹过,阵阵松涛回荡在山谷之间,颇有“松威”气势。夏季雨后初晴时,烟云从涧谷袅袅升起,或从蓝空缓缓飘过,从密簇簇的松林中望去,变幻百出:有时朵朵白云从伏虎岭飘下,飘到萝峰顶上,飘到游人身旁,缠绕在松树之间,时而飞舞,轻游时而飘向岭下的峨眉平原,显示出峨眉云彩多变的流动美。云从石上起,泉从石下落。
  
  多少游山人,长啸倚山阁。
晓钟有云出,晚钟有云归。
游人应未惯,忽讶云生衣。
  
  明代文学家杨慎《归云阁》诗中所描绘的“云出云归”图,恰似萝峰睛云景象。归云阁即华严寺,已废,遗址距萝峰上行1.25 公里。
  
  萝峰晴云是美的,萝峰晴月也是美的,明月升到顶上时,蔚蓝色的天空,映衬着明月,看不出明月是嵌在蓝天上的,还是画在蓝天上的。月光照着松林,伴着松涛声,使人有一种洁净、清凉的快感。
  
  萝峰也是鸟瞰峨眉山平原的最佳所在。登峰远眺,峨眉平原的勃勃生机尽收眼底。当轻云从伏虎岭飘过萝峰,飘下峨眉平原时,游者身在云中,顿有天上人间之感。
  
  萝峰景色素为古人向往留恋。清代康熙年间,太史蒋超仰慕峨眉山,看中萝峰的晴云烟岚,日落月升,便住在萝峰下的罗峰庵里,夜以继日,以病弱之躯,草成一部较完整的《峨眉山之志》,给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文献。后蒋超也终老峨眉山。
  
  罗峰庵,又名罗峰禅院,是一座雅致的小庙,已于1987年6月重建。翠竹掩映,桢蔽楠日,绝尘脱俗。门联一副:“一尘不染三千界,万法皆空十二因。”庵后为新建的和尚塔林,墓塔林立,庄严肃穆。峨眉山的高僧大师门,都把萝峰视作他们园寂后的归宿圣洁之地。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圣积晚钟

  

  晚钟何处一声声?古寺犹传圣积名。
  纵说仙凡殊品格,也应入耳觉清心。
  
  从清人谭钟岳这首《圣寺晚钟》诗,可看出该景观绝妙之处,不在古寺犹传圣积名,而在钟声入耳觉清心。清人王日曾在《巨钟》一诗中也咏赞这一钟声:“万金熔铸自何年?长作龙吟散晓烟。留镇山门开觉路,声声高澈大峨巅。”
  
  圣积寺,古名慈福院。位于峨眉城南2.5公里处,为入山第一大寺,环境幽古。寺外古黄桷树二株,围可数人合抱,从报国寺向此远望,两株黄桷似一大象。寺内文物众多,以普贤骑象铜像、八卦铜钟、铜塔等最著名。八卦铜钟原悬挂于寺内老宝楼上,又名圣积铜钟。铸于明代嘉靖年问,为别传禅师所募化。此钟铜质坚固,重达12500公斤,传为四川省最大的一口铜钟。民间传说:当年,别传禅师募铸好铜钟后,悬挂于圣积寺钟楼上,嘱附弟子们:“我去外地云游,三天之后,尔等始可敲钟,切记!”谁知和尚离寺不久,一小沙弥急想聆听钟声,不顾师父的叮嘱,抡起钟锤便敲,“当”的一声,宏亮的钟声在空中回响,山谷齐鸣,越传越远,一直传到和尚的耳朵里。此时老和尚才走出30华里,一听钟声,神色大变,惋惜地说:“如果三天之后再敲钟,那钟声将会随我传到已走三天路程的地方啊。”
  
  僧人们对声如龙吟、入耳清心的铜钟,在敲打时间和方式上颇有考究。据民国24年(1935年)出版、赵循伯编撰的《峨眉山》载:“其钟每于废历(即夏历)晦望二日之夕敲击。击法有‘慢十八、快十八’之分,随击随念钟偈,每四字一句,每四句一击,凡百余击始止(一说为一零八击),每一击,声可历一分零五十秒。
  
  近闻之,声洪壮;远闻之,声韵澈;传静夜时可声闻金顶。民国25年(1936 年)出版刘上熹的《峨眉导游详记》也说:每月朔望之头夜乃击之,一年之中仅叩二十四次。所谓晚钟者,因和尚于九点后执灯上楼,口诵经偈,俗云钟句子。初则念一句,则叩钟一 次,每句四字,念毕则叩,始缓叩,入后每字一叩,愈念速,则叩愈急。缓十八,急十八,叩至三遍,曰三叩,每叩须诵全文,三次叩钟,共有百零八捶。钟声异常宏壮。另载,晚钟每次叩108击与我国古代的物候历有关。物候历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年分二十四个节气,共七十二候。每候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叫“候应”。以每年12个月,24节气,与72候应相加,其总和正好是108。
  
  1959年,圣积寺废,钟搁置于道旁。1978年,峨眉山有关文化部门将铜钟迁移到报国寺对面的凤凰堡上,并建亭覆盖维护。凤凰堡上参天蔽日的苍杉翠柏,庄重典雅的八角攒尖钟亭,环绕四周百余通碑刻的古碑林,与古拙凝重的巨钟浑然一体,融和了自然美与人文美,不失为一大景观。好事者将前诗略加修改,以示其盛概:

              凤凰堡上柏森森,晚钟犹长作龙吟;
              纵说僧俗殊信仰,一样入耳觉心清。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飘忽的圣灯

  峨眉山的“圣灯”又名“佛灯”和“佛光”一样大有名气,被人们赞之为“万盏明灯照峨眉”,“万盏明灯朝普贤”,比起“佛光”来,更难得一见。但它始终不会辜负求新求异的探索者。只要你掌握了它出现的规律就有门了。扑克“圣灯”要具备四个自然条件:一是雨后初晴;二是天上没有明月;三是山下没有云层;四是山顶没有大风大雨。

  古往今来,见过“圣灯”的人不少,连看三夜的还大有人在。公元1701年,高僧乇中大师,在他的《朝峨山记》中,饶有风趣地写道:“是夜,僧报圣灯现,凭阁观之,空中隐耀得数十灯,有数灯最明,上下相承,又有渐飞至寺前者。伏虎圣灯罕见,余不及于峰顶睹灯,今补观于此,尤属异数。连连观三夜,余憩五日而后行。”彻中大师在金顶没在看到“圣灯”,到伏虎寺却补上了,还饱览了三夜,真是幸运奇缘。说明只要条件具备,见也不难。

  峨眉山能看到“圣灯”的地方,不止一处,灵岩寺、伏虎寺、华严顶、洗象池、天门石,历史上都曾出现过。最大可靠的还是金顶。
  
  1981年,作家马识途,在《峨眉山下秀》中写道:忽然眼前深谷里出现星星点点的萤光,一会儿成千上万的飞腾起来,于是,都说;佛灯升起来了!其实这也不过是山下的磷光飞升之故.
  
  一千多年来的百家之说,都不能使人置信。伏虎寺的林丛里,哪来的磷光?华严顶、洗象池哪来 的水田?上浮青天,下沉谷底,大的如碗,小的如豆,又作何解呢?
  
  最近有一新的发现,说“圣灯”是一种附着在树枝上的“密环菌”,遇到空气中的湿度达到100%时的发光。1983年,井冈山总体规划委员会的一支田野普查队,在南屏嶂水口坳这个地方夜宿时,看见了与“圣灯”十分相似的景象。他们把发光区域土壤、岩石、昆虫等和有关植物的枝叶进行采样化验,结果表明,发光的是附生在树枝上的“密环菌”的真菌物质,在水分达到100%以上时,即能发光,干燥后光亮现象消失。这种带菌枝叶之所以能在黑夜里萤光四射,完全是因为密环菌得到充分的水分后和空气中的氧无素相互摩擦作用的结果。这和一千多年前的徐太妃诗中的“细雨湿润不灭,好风吹更明”;与四百多年前王士性《游记》中的“俟圣灯一至,数千百如乱萤,扑之,皆木叶耳”!是十分吻合的,“圣灯”的千古之迷,总算有个可信的解释。
  
  “圣灯”这种奇妙的自然景观,祖国的万里山河并不多见,明你的嘉州(今乐山市)知州袁子让是湖南郴县人,说他家乡的“宝山夜火”和峨眉“圣灯”有些相似。宋人无名氏所作《鬼董》一书中记有:“庐山天池峰,曼利刹利菩萨道场,夜夜有圣灯”。此外,尚未有见,至于国外是否有此奇观,也未有闻。噫!说不一定这“峨眉圣灯”将会登上“世界之最”的宝座呢。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壮丽的日出

  “日出江山红胜火”,是从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一词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点化出来的,将“花”字变成了“山”字,但仍然是火红红的,颇有生机。似乎给峨眉山日出的壮观,来了一个“画龙点睛”。
  
  高山观日出,万里山河,到处可见,不足为奇。但登观日出,就大不一样了。峨眉山观日出,在3000米以上,视点高了,踞高望远,更加浩瀚壮阔,峨眉山高立在四川盆地的西地边缘,鸟瞰着纵横千里的“天府平原”,这和东海观日出又是另一番风情,那里是有声的海涛出一轮红日,这儿却是绵绵的云朵悄悄地将朝阳托起。峨眉山夜雨居多,常常是雨霁晨曦,雾露中的冰晶和水珠,将阳光中丰富的色相展示得淋漓尽致。   

  峨眉山观日出,不仅开阔视野,涤荡了胸襟,振奋了激情,而且是深深地密切了人和大自然的关系。北宋诗人苏东坡咏道:“秋风与作云烟意,晓日令草木姿。南宋诗人范成大在诗中这样写道:”云物为人布世界,日轮同我行虚空“。明代诗人杨升庵也有诗抒情:”窗含晓日明巴蜀,树绾烟云锁牧樵“。这些流芳百世的诗人,在观赏峨眉日出之后,咏唱了他们的直感和真情。有的说:这朝阳的温馨育着山川草木;有的说:这阳光照亮了巴蜀大地;有的说:我伴随着日轮,游在浩无边际的太空。这是多么的寄意真挚,多么的豪情满怀。
  
  观赏峨眉日出,更能理解秀甲天下的峨眉,更能理解”天府之国“的四川,更能理解八千万巴蜀儿女。   金顶日出,和佛寺的钟声同步而起。天刚破晓,东方碧蓝蓝的天空,在靠近地平线那儿横抹着一道直直的银光,把天和地区分开来,徐徐地上下扩展着。忽而,从天地的缝隙里撞出了一条咖啡色的光带。这江带渐渐由深变浅,由凝重的色调变得更加明快,由曙红变金黄,好像熔化了的金水在缓缓地倾泻流淌。刹时间,几道光束像闪闪利剑划破了这紫蓝色的天幕。

  此时,橙黄色的云,朱红色的云,都被镶嵌上亮晶晶的金色花边,相互交错重叠,把道道光束横剪成了几段,向高空不断地延展。殷红的太阳笼罩在一层层暗紫色的薄纱里。忽然,轻轻地撩起这紫色的面纱,露出好那红红的面庞。这红色的朝阳和银色的月光,有着异色同工之妙,它温柔热情,真令人神情顿爽。这时的朝阳凭着自身的活力,不断地穿透一道又一道的云彩,一个跳跃接着一个跳跃,冉冉地升上了地平线,把紫色的云,红色的云,黄色的云……推向遥远的天边,巧叠成千奇百状的彩色“山峦”。在这些”山峦“的下边,好像有一条黄橙橙的天河,在微微地流动着,朝阳正洒浴在这条天河里,向上浮起,浮起,悠闲地浮出了这天河的水平面,似乎猛地一跃,带着天河里的金水,湿漉漉的升向高空,露出椭圆圆的、红润润的笑容。然后很快升高,很快变得浑圆浑圆,很快收敛了笑容,放射出刺眼的光芒,刺得人眼花缭乱,千山万岭金色一片。此刻,满天的彩霞,殷红的朝阳,玉白的雪山,珊瑚色的”峨眉山顶“,浩大的绵绵云海,构成了一幅极为壮丽的天然画卷。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变幻的云海

  “银色世界”是佛说的“三千大千世界”中最圆满的一个世界,从实相中看来也是内容丰美的综合景观。
  
  为什么要将这“银色世界”的桂冠赠给峨眉山呢?这是因为绵绵如雪的浩如烟海浩如烟海云海,银光四散的峨眉山月,长年呈现的圣浩雪景,美之为“玉树琼花”的“雨凇”,以及横陈西天开颜而笑的贡嘎雪山,巧构成了一尘不染的天然画卷,它确是当之无愧的“银色世界”!
  
  峨眉山的云海,是由低云组成的,上半年层积云为主,下半年以积状云和层积去相媾而成;峨眉山的雾日年平均为322天,甚至多达338天;这低云多雾汇成的云海,所以和其他地方的云海就大不相同了。峨眉山的七十二峰,大多在海拔2000米以上,峰高云低,云海中浮露出许多岛屿,云腾雾绕,宛若佛国仙乡;云涛人才辈出卷,白浪滔滔,这些岛屿化若浮舟,又像是“慈航普渡”。近代诗人赵朴初诗;“天著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就是这一景致的绝妙写出照。

  峨眉山是白云的故乡,是抓紧的世界,许多佛寺,都冠上了一个“云”字,臣云庵、白云寺、集云寺、卧云寺、归云寺……隐没在白云深处的“银色世界”里。
  
  站在云层之上来观赏峨眉山月,自然是“月光清朗照乾坤”。用皎洁如玉来形容银光四溢的峨眉山月,可以说是毫不虚夸的。唐诗人李白在《送蜀僧晏入中京》一诗中,全诗十六句,竟有七句咏及峨眉山月;“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将峨眉山月化为了巴蜀的亲故。他的《峨眉山月歌》成为了千古绝唱,成为了当今世界汉诗唐风的典范。
  
  峨眉山海拔2000米以上,每年中有九个月积雪难消,没有四季可分,再加上年平均141天的“雨凇”和139天的“雾凇”。这雨凇、雾凇的出现,葱葱翠翠的山山岭岭,笼罩上了一层晶晶透明的琉璃。宋代爱国诗人冯时行《峨眉山》诗:“岩峦皆创见,草木半无名。翠削山山玉,光摇树琼。”

  这种奇境往往又出现在夏秋之际,这在地球上同一纬度、同一自然环境中是极少见面礼。峨眉山虽不高,但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皑皑如玉的冬景。
  
  世界上最长的诗--《格萨尔王传》中说:峨眉山像一头步履矫健的白色神象。这和普贤菩萨骑象登山创建道场的古老传说,契合得多么巧妙。每当旭日东升的雪霁之晨,披上层层瑞南的峨眉山,真像一头魄神象,卷鼻人才辈出尾,走向云海的彼岸,走向殷红的朝阳;每当红日西斜,而七彩缤纷的“佛光”,像阿耨达池里的莲花,从浩瀚的云海中升起。年代诗人郭沫若观赏妙景之余,高唱出:“玉峰迎旭日,银海纳长虹”。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洪椿坪

  洪椿坪,海拔1120米,周围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有黄心、夜合、红回香、黑壳楠、润楠等。植物群落结构复杂,是全球保存较完整的、典型的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具有重要的科研和保存价值。洪椿坪上建有洪椿寺,最初由宋代僧人楚山性一禅师所建,原名千佛禅院,也叫千佛庵。明崇祯四年续建;清重修,因寺前有三棵古洪椿树而得名。传为印度宝掌和尚结茅处。

  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修寺外牌坊。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 年)正月初三,寺毁于火。乾隆四十七年至五十五年(公元1782~1790年),云峨、圆瑞禅师历时8年募化修复。乾隆五十六年新修普贤殿。1913年僧悟定、大明修缮。1938年,在院内辟建林森小院。1953年培修,1980年以来全面维修。寺前三棵洪椿树,一棵在寺院的南面,在那次大火中被焚,但枯木至今不倒;另一棵在高岩边,约在百年前的一次岩崩中掉于山下;最后一棵在寺门左侧的密林中,至今仍存。此洪椿经专家鉴定,树龄至少在1500年以上,被视为长寿树。洪椿树,属栋科落叶乔木,胸径可几人合抱,有三、四丈高。传说,五百年开一次花,五百年结一次果。《庄子》一书中载,此树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是神奇的万岁之树,所以人们把洪椿当作“树神”。

  洪椿寺建有殿宇三重,气势巍峨,蔚为壮观。殿庑简洁,宏阔宽敞。洪椿寺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观音殿、千佛楼以及林森小院和禅堂、僧舍等等。

  洪椿坪内珍贵文物数不胜数。

  一是楹联众多,且品位较高。如“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内煮乾坤”,“处己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观音殿门坊上1921年四川什邡人冯庆樾撰写的双百字长联,是峨眉山楹联中联语最长者:“峨眉画不成,且到洪椿,看四壁苍茫;萤然天池荫屋,泠然清音当门,悠然象岭飞霞,皎然龙溪溅雪;群峰森剑笏,长林曲径,分外幽深。许多古柏寒松,虬枝偃蹇;许多琪花瑶草,锦彩斑灿。客若来游,总宜放开眼孔,领略些晓雨润玉,夕阳灿金,晴烟铺绵,夜月舒练。临济宗无恙,重提公案,数几个老辈:远哉宝掌住锡,卓哉绣头结茅,智哉楚山建院,奇哉德心咒泉,千众静安居,净业慧因,毕生精进。有时机锋棒喝,蔓语抛除;有时说法传经,蒲团参究。真空了悟,何尝障碍神通,才感化白犬衔书,青猿洗钵,野鸟念佛,修蛇应斋。”这副对联应对工整,文彩飞扬。上联描绘峨眉毓秀的山景,下联则缅怀寺中大德高僧,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巧寓其中。

  二是观音殿楼上的一盏木制千佛莲灯,檀木雕琢精工彩饰。它高2.25米,直径1.2米,七方翘角,上下200余尊佛像雕嵌其上,七方角柱上有九条金龙盘柱,上面还刻有云龙怪兽以及神话故事图案,八面玲珑,数百尊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组成一幅幅神话故事图景,是世间罕见的一件艺术珍宝。灯上造像佛教、道教和平共处,亦颇不多见,七方千佛莲灯,据说是法能和尚在清朝末年所制。

  三是寺内还保存有一通清朝乾隆年间的木质“正明司碑”,记述为汉藏两种文字所书,藏传佛教徒朝拜峨眉山始略。此碑是四川唯一的木质藏汉文木碑,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

  大佛宝殿前有一个石砌方池,供放生之用,上有碑刻“洪椿晓雨”四字。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秘的佛光

  峨眉宝光,又称佛光。佛经中说,它是释迦牟尼眉宇间放射出来的光芒。在峨眉山上出现这种自然奇观,又和佛教传入山中的历史密切相关。自公元63年发现以来,不仅具有1900多年的悠久历史,并以世界奇观名驰中外。
  
  类似峨眉宝光这种自然现象,国内外已曾多次多处出现:在国内有山西的五台山佛光寺,江苏南京钟山、北极阁,浙江灵岩寺,安徽的黄山、潜山,江西的庐山,山东的泰山,云南的鸡足山,西藏的拉萨河谷,四川的大小瓦屋山等处;在国外尚有南非洲的潘巴马斯山,美国的亚利桑那大峡谷,瑞士的北鲁根山,乌克兰的米亚半岛。黑海和亚速海之间的罗曼克什山,德国汉茨山的布罗肯峰等处。但这些地方的“宝光”,有的仅偶然一现,有的虽曾多次出现,但早已消失,有的虽景观尚存,但很难得见。只有峨眉宝光,在峨眉山景区范围内尚有天门石、接引殿、雷洞坪、灵岩寺等处曾多次出现。世界奇观,奇胜永葆。
  
  峨眉宝光,觉的为一七彩光环。幻变之奇,出人意外。虽数入北肩而立,人影投入环中,却人动影随,身影自见。绝妙之处,殊非言语所能形容,亲临目睹,奥妙自知。
  
  近百年来,峨眉宝光这种自然现象,引起了世界科学界的重视和研究。中国学者魏福平教授等多年观察的结果,认为宝光这种自然现象,是日光在传播过程中,经过障碍物的边缘或空隙间产生展衍现象,即展衍作用而出现的。当云层较深,日光透射云层,会受到云层深部的水滴或冰晶的反射;这种反射再穿过云雾表面时,有部份光偏离原来的放射方向,其偏离的角度与冰晶点的直径成反比,与各种色光波长成正比。于是,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分别逐渐扩散开去,形成一个彩色光环。为什么会形成环形的光反应呢?因为只有位于某一人光锥面的单色光,才能为人们的肉眼所见。这种光锥的夹视角,据粗略的计算约为9度左右,不像“虹”的夹视角大达84度左右。同时光线在衍射时,光波愈短其偏离角度就愈小,所以色彩的层次分布,一般呈紫色在外,红色在内,愈接近环形的中心部位,色彩逐渐淡化,到了光环中心,就像一面发光的乳色玻璃镜。
  
  为什么会身影自见呢?主要原因是:虽然云层中的水滴和冰晶点很多,但人们各自所见的光环,只是各自所见为顶点的那个光锥面的水滴和冰晶点作用的结果。也就是各自照着一面小小的圆镜,自然照见的只是各自的身影。由于这种自然现象出现的地理位置、环境、时间、形态、色彩多种多样,这只能说明环形“摄身光”的成因。这种环形彩光,常见于峨眉山第二主动峰的金顶,19世纪初,科学界定名为“峨眉宝光”。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峨眉山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峨眉山平畴突起,巍峨、秀丽、古老、神奇。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被人们称之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唐代诗人李白诗曰: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明代诗人周洪谟赞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当代文豪郭沫若题书峨眉山为天下名山。古往今来,峨眉山就是人们礼佛朝拜、游览观光、科学考察和休闲疗养的胜地。峨眉山千百年来香火旺盛、游人不绝,永葆魅力。峨眉山千百年来香火旺盛、游人不绝,永葆魅力。其主要特色为:

  绚丽的自然风光  峨眉山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清代诗人谭钟岳将峨眉山佳景概为十景:金顶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灵岩叠翠、罗峰晴云、圣积晚种。现在人们又不断发现和创造了许多新景观,如红珠拥翠、虎溪听泉、龙江栈道、龙门飞瀑、雷洞烟云、接引飞虹、卧云浮舟、冷杉幽林等,无不引人入胜。进入山中,重峦叠嶂,古木参天。峰回路转,云断桥连。涧深谷幽,天光一线。万壑飞流,水声潺潺。仙雀鸣唱,彩蝶翩翩;灵猴嬉戏,琴蛙奏弹,奇花铺径,别有洞天。春季万物萌动,郁郁葱葱;夏季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秋季红叶满山,五彩缤纷;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登临金顶极目远望,视野宽阔无比,景色十分壮丽。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令你心旷神怡;西眺皑皑雪峰、贡嘎山、瓦屋山,山连天际;南望万佛顶,云涛滚滚,气势恢弘;北瞰百里平川,如铺锦绣,大渡河、青衣江尽收眼底。置身峨眉之巅,真有一览众山小之感慨。

  悠久的佛教文化  峨眉山为普贤菩萨道场,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 相传佛教于公元1世纪即传入峨眉山。近200年的佛教发展历程,给峨眉山留下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造就了许多高僧大德,使峨眉山逐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影响甚深的佛教圣地。目前,全山共有僧尼约300人,寺庙近30座,其中著名的有报国寺、伏虎寺、清音阁、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顶华藏寺、万年寺……等。寺庙中的佛教造像 有泥塑、木雕、玉刻、铜铁铸、瓷制、脱纱等,造型生动,工艺精湛。如万年寺的铜铸普贤骑象,堪称山中一绝,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阿弥陀佛铜像,三身佛铜像,报国寺内的脱纱七佛等,均为珍贵的佛教造像。还有贝叶经、华严铜塔、圣积晚钟、金顶铜碑、普贤金印,均为珍贵的佛教文物。峨眉山佛教音乐丰富多彩,独树一帜。峨眉山武术作为中国武术三大流派之一享誉海内外。这些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甲天下的峨眉山,终年常绿,素有古老的植物王国之美称。由于特殊的地形,充沛的雨量,多样的气候和复杂的土壤结构,为各类生物物种的生长繁衍创造了绝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在方圆15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生长着高等植物3200多种,有人说峨眉山植物种类的数量相当于整个欧洲植物种类的总和。在峨眉山生长的植物中,有被称之为植物活化石的珙桐、桫椤,有著名的峨眉冷杉、桢楠、洪椿;有品种繁多的兰花、杜鹃花等,还有许多名贵的药用植物和成片的竹林。这些植物为峨眉山披上秀色,还给各类动物创造了一个天然的乐园。峨眉山有230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有珍稀的大熊猫、黑鹳、小熊猫、短尾猴、白鹇鸡、枯叶蝶、弹琴蛙、环毛大蚯蚓等。特别是见人不惊,与人同乐的峨眉山猴群,已成为峨眉山中独具一格的活景观而闻名中外。

  神奇的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奠定了峨眉山地质构造的轮廓,新构造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造就了雄秀壮丽的峨眉山。峨眉山的地层从前寒武纪以来,除缺失中、晚奥陶世、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沉积外,其余各时代地层均有沉积。其中保留了典型的沉积相标志的大量的生物化石,为研究沉积相、复原古环境、进行全球生物地层学及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史资料,麦地坪剖面对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的研究,碳酸盐台地沉积相的研究,中、下三叠统龙门洞剖面对潮坪沉积相的研究,晚二叠世基性岩浆喷溢的峨眉山玄武岩对大陆裂谷作用,上地幔深部过程,岩石圈演化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已成为中外学者进行地学科研的基础。峨眉山独特的地质特性,为多种生物的滋生繁衍和雄、秀的地貌自然景观的形成创造了先决条件。

  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被联合国教科方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目录》。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峨眉山佛教源流

  佛教在公元一世纪时,由于佛教徒对修行能达到何种果位的认识不一,形成大乘、小乘两大派别。大乘先传入我国,又分为三论宗、净土宗、律宗、法相宗、密宗、天台宗、华严宗。前五宗来自天竺(即今印度),后两宗为我国僧人所创。南北朝萧梁天监(公元502~519年)年间,南天竺僧人菩提达摩(Bodhi-dharma)来我国创立禅宗。从此,禅宗作为正宗在我国流传。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达摩传慧可,慧可传僧璨,璨传道信,信传弘忍,忍传慧能为六祖。慧能与神秀同受弘忍五祖的法要,分成南北两宗,即宗教史上称“南能北秀”。神秀代表北宗,传两代而失传,慧能代表南宗,一直传到现在。慧能大师的法嗣颇多,宗支繁衍极盛。日后南宗分成南岳怀让、青源行思两系。南岳系又分为沩仰、临济两宗;青源系又分成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临济宗在石霜楚圆之后又衍出黄龙、杨歧两派。 

  峨眉山僧徒多是临济宗门人,曹洞宗次之。据《五灯会元》等书记载:唐文宗(公元827~840年在位)年间来峨眉山的昌福禅师(眉州人)、黄檗老人(福建人)、灵龛和尚(成都人)、黑水和尚(峨眉人),为峨眉山最早南岳临济宗门人。唐僖宗(公元874~888年在位)年间来的西禅和尚(嘉州人)、白水和尚(嘉州人)、澄照禅师(川西青城人)、布水岩和尚(益州人)、东汀和尚(嘉州人),则是青源系曹洞宗最早门人。他们来峨眉山后,修建寺庙,招收门人,代传相续,延流至今。 

  惜因史料奇缺,对禅灯流衍之具体史实,已难尽悉。现仅从“黑水祖堂”和“昌文修谱”的有关记载中略知其发展梗概。据《峨眉山志》载:“黑水寺,在对月峰,创自晋魏肇公(384~414)。唐僖宗问,高僧慧通住锡,道闻朝廷,敕建永明华藏寺(即黑水寺),弘建普贤(即万年寺)、延福(即牛心寺)、中峰、华严四刹。继席祖庭,位列传灯,承憬、义钦、黑水、昙振、洞溪、广悟。前后七代,悉宗风大振。故古今称‘峨眉祖堂’、‘水洞溪’,俱以山彰名也。”

  又刘君泽《峨眉伽蓝记》中记:华严顶,雍正己酉(1729年)通融(慧先)老人所开建。卧云庵,见无禅师传临济三十四世,其数传之法嗣有昌文真秀者,具戒于峨眉灵觉堂,乾嘉之际监寺事,嘉庆甲戍(公元1814年)始修见无禅师以下谱系,令其徒孙能环,遍历四川二十多县,并及江苏、云南、贵州等省。普访稽考,迄至道光了未(公元1847年)谱成,分写十八部分存本山永庆寺、华严顶及省内有关各寺庙。可惜该谱今已无从查得。

  临济宗僧谱(字辈) : 智慧清静,道德圆明。真如性海,寂照普  通。心源广续,本觉昌隆。能仁圣果,常演宽宏。惟传法印,正悟会融。坚持戒定,永继祖宗。

  曹洞宗僧谱: 广崇妙善,宏胜禧(后改为永)昌。继祖续宗,慧正维方。圆明净智,德行福祥;澄清觉海,了悟真常。

  沩仰宗僧谱: 慧维妙真恒,心空悟上乘。续宗宏法远,万古耀莲灯。

  此外,在金顶铜殿铜碑上铸有“峨眉山铜殿法派:普行澄清海,智镜常照明。闻思修心德,觉遍性圆融。”

  1984年在洪椿坪出土的清人冯庆樾撰的《双百字联》石碑上刻有千佛禅林之号派“德先字正恒,定静精华灿。大海清奚纯,中诚观守善。金经广照深,法融涵空鉴。福缘满行成,西来昭普愿。”这些可能都是临济宗某岔宗的僧谱。

  1990年3月《峨眉山佛教专辑??峨眉文史第六辑》记载有峨眉山寺庙宗教 体系,截至公元1949年止(列为一行一组者较为亲近)。

  临济正宗:

  伏虎寺、龙凤庵、天台庵、无量殿、华严寺、慧灯寺、卧云庵;

  大乘寺、白云寺、菩提庵;

  报国寺、祖殿、太子坪、七天桥;

  锡瓦殿、万佛顶、明月庵、天门石、观音阁、园觉寺;

  千佛顶、圆通寺;

  华严顶、遇仙寺、永庆寺、接引殿、祖师殿、沉香塔、普贤塔(和尚塔);

  净土寺(大坪)、雷音寺、善觉寺、龙升岗。

  临济岔派:

  洪椿坪、仙峰寺、清音阁、广福寺、牛心寺、会福寺、保宁寺(含仙峰庄);

  华藏寺、万行庄、冰雪庵、佛顶庵;

  中峰寺、纯阳殿、西坡寺、莲花石、观音寺;

  大峨寺、神水阁、雷洞坪、新开寺、新殿、息心所、回龙寺、桂香阁、高觉庵。

  曹洞正宗:

  上白龙洞(含下白龙洞)、极乐寺、大佛殿、毗卢殿(未改为什方丛林前)。

  曹洞岔派:

  砖殿、洗象池、初殿(含兴圣寺)、长老坪(含长寿寺)、圣积寺、蒲公庵、金龙寺;

  慈圣庵、上中下三个海会寺、子龙庙、观音阁、观音寺。七庙当时无人住持,甚至无僧众长住。

  观心坡不明宗派,传为明代传入的沩仰宗寺庙。

  峨眉山寺庙在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前全属子孙庙。是年全山佛教界协议,以万年寺之毗卢殿、峨眉东郊的大佛殿建立什方丛林,是为峨眉山什方丛林之始。民国8年(1919年),大佛殿方丈仁玉和尚,聚憎众300余人传戒授法。民国25年(1936年),大通禅师于毗卢殿传戒授法,受戒者计260余众。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峨眉派武术

200×149 

    峨眉派武术起源于峨眉山,它兼备佛家与道家之长,既吸收道家的动功,又有佛家禅修的基础,是一个动静相结合,刚柔并济,与各种拳术、器械套路及散打技艺相结合的武术体系。是中国武术三大流派之一,较著名的有近代,海灯法师整编的“峨眉剑法”。

    喜欢武术的游人可以在旅游旺季、节假日、大型节庆活动期间,到峨眉山的天下名山广场、报国寺或是金顶观看峨眉山武术院和峨眉山功夫武校的武术表演,感兴趣的话,游人也可以跟着拳师们习武弄新,比划两招。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峨眉山佛事活动

400×300

  峨眉山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游客如果想在短时间内了解佛教文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先了解寺庙里的佛事活动。峨眉山僧人严格遵照佛教仪规,坚持朝暮课诵佛节佛事活动。主要寺庙除定期举行法会外,还接办应缘佛事,即应信众所要求在寺庙内为群众举办“念普佛”、“放焰口”、“供斋”等佛事活动。具体如下:每天早晚课诵:4:30—6:00,19:30—20:30,每月初一、十五即佛节日(正月初一、二月十九、二月二十一、四月初八、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腊月十九、腊月初八)均举行相应的纪念仪式。

  “放焰口”:“瑜珈焰口”是寺中常做佛事之一。通过金刚上师手结密印,口诵真言,意专观想,三业清静相应,普施甘露法食,利济幽冥,使先亡久远冤亲债主通过佛力加被,往生极乐,使阳上功德主增福增寿。 

  “普佛”:“普佛”是向诸佛菩萨忏悔往昔以来所作众罪,将所作功德回向十方法界,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广福增寿、消灾免难、家庭清静、人人平安之佛事。

  “供斋”:“供斋”又名供僧法会。施主布施财物于寺中,上供十方诸佛,中奉诸圣贤,下及三途六道一切有情。受此供养者,以诵经礼佛回向护法龙天,使功德主增福增慧、广结佛缘,所愿皆成。

  除以上佛事活动外,峨眉山还定期举行以下大型佛事活动:

  峨眉山普贤文化节:峨眉山普贤文化节是峨眉山风景区管委会和峨眉山佛教协会每年定期举办的一个展示峨眉山风景、人文、佛教的综合性仪式活动,其目的是通过一个仪式、两大法会,集中展示普贤菩萨精勤实践、体性周遍、随缘成德的特质,感悟峨眉山佛教文化的博大与深邃。峨眉山普贤文化节于每年3、4月份举办。

  “万盏明灯朝普贤”大型佛事活动:为重现大光明山“万盏明灯朝普贤”的盛况,让游人充分感悟佛教圣地的绝妙与神奇,由峨眉山风景区精心策划,由峨眉山佛教协会组织承办的“万盏明灯朝普贤”佛事活动已经隆重推出,于每月的初一、十五及佛诞日当晚8:00—9:00在普贤道场的核心地点万年寺举办。

  “传戒法会”:在佛教里边,传戒法会是属于最神圣,也是最隆重的一个法会。它的重要性就在于佛教的影响和传统能不能得以延续,法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根据佛教说法,戒是梵语“尸罗”的意译,意谓戒除恶行,促使身心清净。戒是一切善行的根本,是佛教徒修持的信条,在佛教修持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佛教徒历来“以戒为师”。传授戒法是使三宝住世,续佛慧命的大事,是为培育合格僧才,适应佛教教务管理和对外佛教文化交往的需要所谓“传戒法会”,它针对的目标主要是出家人,受戒的出家人在经过学规仪(学习佛教正式的仪表和规范),并经过德高望重的老法师的验正以后,才能正式称之为“比丘”,否则就只能称之为“沙弥”。按照佛教的传统规矩,戒场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传戒一般是不公开、不对外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顶金佛

   

   峨眉山金顶四面十方普贤金像是世界上最高的金佛,也是第一个十方普贤的艺术造型。金佛系铜铸镏金工艺佛像造像,通高48米,总重量达660吨,由台座和十方普贤像组成。其中,台座高6米,长宽各27米,四面刻有普贤的十种广大行愿,外部采用花岗石浮雕装饰,十方普贤像高42米,重350吨,中个金佛设计完美,工艺流畅,堪称铜铸巨佛的旷世之作,颇具几高的文化价值和观赏审美价值,是海峡两岸艺术家心灵的碰撞,智慧的结晶。

    金佛通高48米代表的是阿弥陀佛的48个愿望。“十方”一是意喻普贤的十大行愿,二是象征佛教中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意喻普贤无边的行愿能圆满十方三世诸佛和芸芸众生。普贤的十个头像分为三层,神态各异,代表了世人的十种心态。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摩崖石刻

   面向峨眉山最大的生态旅游广场,位于瑜伽小径旁,北靠红珠顶,瑜伽河缓缓流过,倍添一份静谧和雅趣。面对摩崖石刻,折服于峨眉山久远的历史,震憾了峨眉山“天下第一”的气势。崖石上“神洲第一山”和“山之领袖”九个朱红色大字,标明了峨眉山在中国名山中的显赫地位,向世人展示了峨眉山的自然和文化魅力。而分列在四周的名人名言,代表了魏晋、元、明、清不同朝代,不同的人物对峨眉山“第一山”的评价。

  有“三峨,高出五岳,秀甲九州,此震旦国第一山也。”(魏晋?宝掌千岁和尚);“峨眉山自趾徂顶为七十里,过于岱宗三十里,孤绝高寒,已逼西方佛界,震旦第一山也。”(元?郭翼《雪履斋笔记》);“神州有三大道场,为震旦佛国:一曰峨眉,二曰五台,三曰補陀,则峨眉又神州第一山也!”(明?袁子让《二山图记》);“峨眉为震旦第一山,天皇授道、普贤示现之所, 神奇灵异,非复人间。”(清?江皋《游峨眉山记》);“蜀中山水,如峨眉山夏含霜雹,碑版之所闻,昆仑之伯仲也。”(晋?王羲之《与谢安书》);“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明?周洪谟《峨眉天下秀》)“普贤者,佛之长子, 峨眉者, 山之领袖。山起脉自昆仑, 度葱岭而来也。结为峨眉, 而后分为五岳。”(明?傅光宅《峨眉山普贤金殿碑》);“宇内名山四, 而峨居一。伯仲昆仑, 五岳莫与争先焉。”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