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伟沿着这条闪光的河流一直走向了跌右起伏、急流崩泻的高潮——走向影片《
海外电视剧》,走向影片《一棵树》,走向影片《灯塔世家》,走向影片《走出西柏坡》,走到他电影表演艺术实现跨越的辉煌时期。
闪光的河流里,一种红彤彤的色彩越来越鲜明地激扬着,奔泻着。电影艺术的精致与神奇,电影精神的广阔和壮丽,越来越强烈地呼唤着他埋藏很深很久远的对民族精神的崇敬之情。
故事片《弹道无疽》、《一棵树》、《灯塔世家》、《走出西柏坡》张扬着永远不倒的中华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有着永恒的芬芳。
故事片《弹道元痕》、《一棵树》、《灯塔世家》、《走出西柏坡》的主题,组成了大伟青春的艺术世界里的四部曲,标志了大伟表演艺术和思想步人的一个新的高峰。四部故事影片全由大伟主演,看似各自独立,实际上互为关联,组成了一幅巨大的新时代的风云画卷。在这幅画卷里,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大伟表现民族精魂的思想及艺术诉求。
新娘子违背父母意愿,嫁到了野羊滩王家,这里是穷苦的沙漠边缘地区。由于新娘刚到家,风沙就吹进眼睛,为了不让沙子再吹进他心爱的女人眼中,让他心爱的女人能看见房前有一片绿树,于是,他产生了种树的念头。为了种好树,他们不只是背黄土,而且还打了井……当他身患骨癌时,他教媳妇学文化,媳妇说:“我怎么行?”“你不行还有儿子*”他的腿截了,却一如既住在沙漠上苦斗,和沙漠共存,一定要看到沙漠绿洲。 《一棵树》美丽深情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大伟。在一望无际的腾格里沙漠,在乌兰左旗哈达伐苏木叫水稍子的小村庄里,艰辛的生活和演出中,大伟的深刻的思考,大气深沉的表演,都显示了一个真正电影人的天赋和心智,呼吸、吐纳着一种独特的境界和气息……
一望无际的戈壁滩,黄沙漫天,偏僻而弯曲的乡村小道。一辆马车蹈龋前行。穿着厚厚笨笨的黑棉袄的高大、英气、深沉、坚毅的王旺(陈大伟)赶着马车,拉着新娘子(莫美娟)在往前定……喜悦憨直的汉子王旺举起一串铃挡摇晃着,逗着新娘子……新娘子娇咳而幽怨地低头不看他。随之,王旺脸上的喜悦渐渐隐褪,被一种深深的痛惜、苦涩、沉思而代替……从“喜悦”到“痛惜、苦涩”到“思”,微妙的情绪转换真是参差叠进,出神入化,那种强烈奇妙的艺术感染力,让人也跟着“痛惜、苦涩”和“沉思”起来,而“沉思”,虽是宁静,却让人分明感到宁静背后的深沉,深沉中强烈的内心涌动,是激烈的,也是柔情的,抑或是一股不可知的烈火、山脉舱力量正由心的最低沉处蔓延涌向希望的高空。
心灵靠近一种独特的精神境界和理想的气息,通体被细腻神秘的艺术表演的神韵触动震撼,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其实整部影片,人都这样陷入在一种醇美的艺术享受之中,都在一回回跌富起伏的艺术波流中,不能逃脱。
绵延起伏的沙漠里,王旺抱着孩子,忽然深一脚浅一脚,急急跑到刚栽好的一棵绿树下停住。孩子要撤尿。尿完后,他又抱着孩子的屁股,使劲“抖了抖”,然后回头向着妻子憨厚笑了起来——原来只为了孩子的尿液一点不漏地撤向树根。
其实这都是大伟西北边睡生活的观察体验。只不过他特别善于捕捉、着意刻画。这“抖一抖”让人体悟到了严重缺水的艰难生存环境,体悟到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乐观豁达的天性和人性中坚忍不拔的生命本质,听到了最纯朴最高远的幸福生活的旋律妙音。
在沙漠的高原上,正干活的已截了一条腿的王旺摔进沙漠深渊,妻子忙跑下去扶他起来。他沉默而坚定的神情似乎在告诉整个苍弯,独自爬上高原,爬上苍茫的沙丘1沙漠上黑色棉袄裹着坚实强大的身躯正像是国的脊梁,一个完百姓的故事里又响起了一曲英雄赞歌。
我沉述欲醉地说,《一棵树》看过后,从此,那有着油画质感的构图上大气绝美的辽阔画面就会永远在人的灵魂里盘桓;从此,那一个贫瘠、纯朴的年月里,爱情在,对绿色的向往就在,人性的坚韧和温暖就在的故事就让人伤痛和难忘*从此,那个穿了黑棉袄的高大的农民形象会成为心灵不朽的雕像。从此,只有陈大伟才持有的那一种深沉无边、夺人心魄的目光,和从目光里透出的那种层次分明的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会让人沉醉一世一生。
大伟说,深入生活时,他被这个生活里的真实故事感动着。故事的主人公的爱、付出和牺牲是那样朴素,又是那样感人。我理解了,感动了,才不借一切予以表现。也许,他们的生活早已就是自己血液里的一种熟悉的气味和给养。
我为大伟高兴,他在父辈们执导的剧目里、在书籍里、在插队时代赋予他的热土上所积蓄已久的民族主义的美好情怀,在《一棵树》里得到了极大的张扬和释放。我想这里精湛绝然的表演艺术和思想不正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