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浓叶荫,幽幽小巷机鸣人沸。入春以来,巴城市民深深感受到老城区一天一个变化。无论是东边的肖家巷、土星街,西边的印盒路、小桥东路,还是南边的南池北路,抑或是毗邻北边的临学巷,你都会在这些昔日坎坷不平的小巷里看到建设工人忙碌的身影。这正是巴州区实施“惠民行动”给老城区小巷“变脸”的实际行动。
惠民行动萌芽“春蕾计划”
2月4日,恰逢立春日,巴州区建设局会议室热闹异常,特邀请来的市民代表和区政府领导、规划建设专家欢聚一堂,大家围绕“如何抓好城市建设,促进巴城发展”这个主题献计献策。市民代表反应,巴城主干道虽漂亮了,但巴城的小巷设施老化,污水横流,市民怨声载道。整治巴城小巷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惠及万千市民的惠民工程。整整一上午,到会人员达成了从雨污管网埋设、街面硬化、路灯安装等全面整治小巷,逐步实现观念效益化、环境生态化、分区人性化、设施智能化、风格现代化,重点建设“一景两路十二街”的共识,由此一个彻底整治小巷惠及市民的“春蕾计划”诞生了。
立说立行逐巷整治
“我早上来的时候,他们就在忙活了。”“街修起来我们卖菜又方便了!”“下雨天也不脏衣服了!”巴城肖家巷菜市几个菜贩相互摆谈起这条街整治后带来的好处。自此,肖家巷这条死胡同“活”了。过去每遇暴雨天气,积水成涝,肖家巷成为防汛抢险的重点安全隐患突出,狭窄的街道坑坑洼洼,人们在人缝中穿行,更别说消防抢险车辆通行。这个被市民“点题”的小巷改造成为了巴州区城镇建设“春蕾计划”的首攻目标。
为保证整治效果,区建设局干部跑遍了巴城的大街小巷,与社区居民座谈,发放征求意见函2000余份,广纳众言,干部成为战斗员,市民成为监督员。短短28天,新建排水管沟860米,疏通水沟350米,挖运土石方3500立方米,回填2000余立方米,铺砼800余立方米,铺青石板320平方米,建河堤护坡90米,新建雨污检查井106个、雨水进水井134个。
截至目前,肖家巷、印盒路、小桥东路等小街小巷已经整治完毕。
小巷“变脸” 市民夸赞
上深夜班回家的李凤英走在居住多年的东岳庙街小巷里,与往日不同的是,小巷灯火通明,晚上再也不用带手电筒回家了,她的心头感到一热:“咱家小巷安路灯了!”在春节前夕,区路灯管理所建设者连日奋战,先后在川剧团片区、西外街片区等22条小街小巷安装了简易路灯,赢来社区居民一片称赞。
居住在文星街的张文艺,对没整治前的小巷记忆最深,由于管网设施不全,一下雨街面便是脏水横流。由于没有照明设施,他多次在家门口摔跤。眼下建设者虽然把街面挖得千疮百孔,但他说,这只是暂时的。为感谢建设者,他每天都要给工人端茶递水。
在肖家巷摆摊设点的黄大明告诉记者:“以前我们这儿脏乱差自不必说,现在这环境多舒适,真的打心眼里感谢政府!”
为了打造老城区商贸中心,增加人气、商气,今年巴州区还将建成钟鼓楼步行街、南池北路步行街,安全便捷的购物环境、优美舒适的居家环境将是巴州区“春蕾计划”带给广大市民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