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503|评论: 0

慈母手中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5 21:01 | |阅读模式


□丁麟生

  
  现在,如果需要鞋子,只要揣上钱进商场,皮鞋、棉鞋、凉鞋、运动鞋等,应有尽有,买一双穿上就是了。可小时候我们的脚上,除了一双粗伧的塑料凉鞋和一双草绿色的球鞋之外,其余的单鞋、棉鞋,大都是靠母亲的双手做出来的。母亲上有公婆,下有我们子女六个,白天要尽教书育人之责,夜晚要熬飞针走线之苦,其辛劳可想而知,诚如《诗经》语曰: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做鞋,先是要做好打麻线、糊骨子、做鞋帮等诸般事,其中最辛苦的是纳鞋底。
  
  纳鞋底、上鞋帮,都少不了要用麻线。母亲买来一坨杂乱纷披的苎麻,挂在帐钩上,用一个牛脚趾骨做成的骨陀螺开始打麻线。打麻线时,先把一根长长的苎麻一分为二拴在陀螺的铁丝钩上,然后转动陀螺,飞旋的陀螺很快就把这根麻条拧成了麻线;待到了这根麻条的末梢处,再从帐钩上扯下一缕麻条续上,再一手转动陀螺,一手高高地举起麻线;麻线打长了,再把拧成的麻线绕在陀螺的两边……如此这般,循环往复,经久不息,为做鞋备好了麻线。在我的记忆中,一年到头,稍有空闲,母亲总是手不停绩、眼不离针线的。
  
  糊骨子,是为做鞋底用的。母亲平时从裁缝铺里讨要来,或收留下自己裁剪衣服的布头缣尾,三角形的、长方形的,黑色的、蓝色的,形形色色,尺布寸缕,变废为宝,用来糊骨子。糊骨子时,母亲放下扇门板,用水打湿它,抹上浆糊,拼凑一层又一层,待干后,揭下来,依各人鞋样大小剪下,然后叠联在一起,再在上面贴上几层白粗布,这就是鞋底了。
  
  吃过晚饭,洗涮完毕,母亲的手上又拿起了鞋底,或在与邻家的闲聊中、或在我们做晚自习的身旁,纳起鞋底来。这时,母亲的手上和身边总少不了四样器具:一根大钢针、一个钢锥子、一个铁夹子和一个套在中指上的铜顶箍子。只见母亲先用锥子在约有七八毫米厚的鞋底上锥一个洞眼,然后把钢针戳进去,再用中指上的顶箍,慢慢地把钢针顶上去,等到钢针全部露出在鞋底另一面时,再用铁夹子或手指头把钢针拔出来,然后“呼呼”地扯拉麻线;扯到根部时,一手拿紧鞋底,一手拉住麻线,把麻线勒在提起来的膝盖头上,用力紧一紧针脚,这才算是一个针眼完成了。一双鞋底上,像这样要纳上数百个密密麻麻的针眼!有时,稍不留神,针尖戳到手指头上,顿时涌冒出一股绿豆般大小的鲜血来,母亲赶忙把手指头放到嘴里吸吮起来;时间长了,母亲的手被麻线扯磨出一道道血沟沟来,就用手绢包上继续扯纳;有时,寒冬腊月,年关将近,为了让我们在新年里都能穿上一双新棉鞋,一家人都进入了梦乡,母亲承袭着一身寒气,仍然在纳鞋底、上鞋帮,昏黄的灯光把她低头锥针、扬手扯线的姿态和身影,放大、投映在雪白的墙壁上,也永远镌刻在我童稚的心里……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针针扯纳,一双双鞋底,当年我的母亲和天底下的母亲们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双手和心血,用自己的勤俭和贤惠,奉养着长辈,哺育着子女。穿上母亲做的鞋子,我知道了怎样走路,怎样做人;穿上母亲做的鞋子,我走到哪里,走遍千山万水,都不会疲倦,都不敢懈怠,这是因为我的脚下托着母亲的掌心!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