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12|评论: 2

27个试点县是怎样确定的——决策背后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4 19:15 | |阅读模式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消息  

  事先各地不知情

  “我们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没想到工作启动得这么快,也不知道到底确定了哪些县试点。”昨(13)日,省扩权强县试点工作会后,几位参会的相关市、县领导告诉记者,他们感觉“比较突然”。

  省财政厅牵头负责了扩权强县相关文件的代拟稿起草工作,预算处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开会之前,没有下发试点名单。”

  早在200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正式发布。这个擘画了“十一五”时期中国发展新蓝图的《建议》提出,要完善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据透露,当时省财政厅内部就有一些探讨之声了。

  真正开始启动扩权强县的准备工作,是在今年3月下旬我省党政代表团赴蒙浙苏鲁豫五省区考察之后———这是各市、县觉得“启动快”的原因。浙江、山东、江苏、河南等兄弟省先后开展扩权强县改革、放活县域经济的成功经验,在此次五省区考察中被四川代表团发掘。学习借鉴兄弟省经验,从我省实际出发进行试点,即刻被提上议事日程。5月召开的省第九次党代会、县域经济工作会上,省委、省政府关于扩权强县试点的考虑,都写入了正式文件。

  仅仅花了3个月时间,派出考察组赴云南、甘肃等省考察、省级部门两次开大会讨论、征求省发改委等60个省直部门意见、十数次易稿,7月初,《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扩权强县试点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由省政府常务会议审定通过。

  遴选标准四川特色鲜明

  除了成都、雅安、广元3个市和三州地区,试点工作一共涉及到15个市。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筛选过程首先采用排除法:成都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没有列入试点范围;而三州地区因拥有民族自治权,且财力补助已经落实到县,也暂不进入试点范畴;第三,除去43个市辖区。如此一来,就从全省181个县中圈定了80个县(市)作为候选对象。

  对这80个县,再对照三个标准进行遴选:经济强县,人口大县,类区优势县。

  据介绍,从兄弟省的经验看,一般都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进行筛选,有的省选择经济强县进行试点,有的省刻意选择发展一般的县进行试点。而“人口大县”、“类区优势县”两个标准,有着鲜明的四川特色:作为人口大省,必须考虑到让更多的群

  众受惠的问题,同时不能只捡“好果子”,还要考虑为市级财政分担、探索人口大县的发展路径问题;特殊的地理环境,把四川盆地分割为平原区、丘陵区、山区等不同类型的区域,各区域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各有差异,从不同类区中选择一些县进行试点,也合情合理。

  “我们没有计划到底选择多少试点县,遵循的原则是可入选的都入选、适当兼顾地域。”这位负责人说,在选择数量上,省委、省政府没有给“框框”。按照三个遴选标准,最终,27个试点县敲定。

  27个试点县包含了2600多万辖区人口,占了四川总人口的近1/3。同时,27个试点县的面积占可选择的80个县总面积的34%、总人口的51%。

  利益如何分享

  《意见》中确定,本次“扩权”,主要是扩大部分县经济管理权限。在选择扩权的具体内容时,主要考虑了两个方面:一是在不违背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前提下,尽可能给试点县多放一些权限;二是优先下发与县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些权限,给县级松绑,为快速发展尽可能创造有利条件。

  “在讨论和征求意见中,矛盾焦点在于利益分享问题。”这位负责人认为这非常正常,受制于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省内很多市级财政都不富裕,要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必须处理好这个问题,建立适应改革要求,同时合理而又合情的省、市、县三级财政利益分享机制。

  因此,在调整市县间财政关系方面,省委、省政府决定,省对试点县实行统一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确保既得利益,实施增量调控。财政体制改革方案中,既注重增强县级发展实力,又最大限度照顾所在市的利益。

  根据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除中央、省按财政体制参与试点县的税收分享外,所在市不再参与试点县税收分享。在基数的核定上,以2006年为基期年,确保试点县和所在市的既得利益不受损失。同时,为顺利推进改革,均衡政府间财力配置,在维护财政体制的稳定性、严肃性的基础上,为切实照顾市本级利益,将按原体制计算的增量,在一定时间内按比例给予基数性结算返还。

相关新闻

专家谈 有关部门不要“搭车”增编超编

  曾实本报记者杨晓 扩权强县试点工作会议结束后,就试点将涉及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问题,记者采访了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罗振宇。

  罗振宇认为,我国现行的行政架构有5个层级,此次扩权强县在我省27个县(市)试点,在一定意义上是为将来逐步减少行政层级的一次重要尝试。

  扩权强县试点无论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还是在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人口100万以上的大县和县级市在经济发展规模或是程度上都比其他县(市)靠前,进入试点理所当然。事实上,我省批准的27个扩权县中有17个都是百万人口大县。”

  在国内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中,财政压力所导致的行政领域改革滞后是常见现象。此次扩权强县试点,主要体现为县(市)一级财政等经济管理权限的扩大。这既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同时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增添了砝码。

  在这27个县(市)中,各自所处区域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和侧重也有不同。在扩权强县的形势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适合自身的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是正确的方向,也是当务之急。

  与此同时,扩权强县并不意味着县(市)行政机关,以及相应的省直部门可以借口管理权限扩大,事务增多而增编、超编,而应立足现有的行政架构和管理队伍,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和技术手段,在管理模式上不断创新、进步,以适应扩权强县对省直部门以及县(市)一级政府机关治理能力提出的新要求。这也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市、县领导谈 以造福一方百姓为衡量标准

  眉山市委书记蒋仁富面对一个新政策,我们的心态是以是否造福一方百姓为衡量标准。因此,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支持试点工作。我们已经安排下周一召开常委会议,学习本次扩权强县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尽快理出改革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从全省大局出发,积极做好相关工作。

  达州市副市长(主持大竹县委工作)何平在扩权县与所属市关系问题上,大竹县在行政体制、干部管理方面依然要坚定依靠达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在经济管理领域,我们初步考虑,总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是“借力发展,全面对接,项目支撑,奋进跨越”。借深化改革、扩权强县以及民间经济之力,由政府搞好规划,做强产业;同时,找准自身定位和角色,迎接沿海、重庆产业转移;抓住川东电缆、川环科技这样的龙头企业,通过大项目支撑优势产业,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

  威远县委书记潘国华威远作为工业大县入选后,我们将着力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延长冶金钢铁等产品链条,探索资源综合利用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此外,此次试点方案中,把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价等权力下放给了县,这既是对县一级的信任,又带来了责权统一的压力,保障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简阳市委书记赵涌涛扩权强县试点方案中,我们提出了到2010年试点县的工业增加值、民营经济增加值、财政总收入要在2006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对此,我们充满信心:去年简阳GDP已达93亿元,按目前发展速度,可以确保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GDP达到210亿元的发展目标。目前,简阳经济发展状况在全省丘区县中排名第12位,我们将力争到2010年上升到第8位。

德阳:会后10分钟的碰头会 

曾实丁逃千本报记者杨晓陶然 昨(13)日上午12点15分,新会展中心3楼天府厅,省扩权强县试点工作会议圆满结束。

  德阳市此次入选试点县(市)有4个,是全省入选最多的市。德阳市委书记方小方,与市委副书记、市长冷刚一道将什邡、绵竹、广汉、中江4个试点县(市)委书记叫到了一起:“扩权强县试点工作非常重要,是我省、我市跨越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耽误大家吃饭时间,开个碰头会。”

  方小方提了3点意见:一是要认真、全面、准确地领会和贯彻蒋巨峰省长的讲话要求,不可偏废,按照扩权强县试点工作的具体安排,积极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二是要抓住扩权强县的机遇,继续推进城乡统筹的各项工作,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尽快形成规划;三是市委、市政府将会遵照试点工作对我们的要求,全方位全力支持试点县(市)的工作。

  12点25分,方小方等结束碰头会,步出会场。

  记者紧赶几步,将早已准备好的问题抛给方小方书记一行。对方礼貌地回绝:“不好意思,我们还得赶紧回去研究落实具体的试点工作措施,时间很紧啊!”

扩权强县直指政府“缩权” 

  这两年,有关各省市扩权强县试点的新闻报道中,四川常被拿来作为一个特例:四川是全国省级行政单位所辖县(市)最多的省。按照很多研究人士的说法,扩权强县需要省级部门投入更多的行政力量。因此,实施扩权的县不宜超过40个。这于辖区内一共有181个县(市)的四川,似乎显得不适合。

  这个问题曾经困扰过四川。而四川决策层最终下定决心迈出扩权强县试点的一步,相信除了看到20余个兄弟省市先行先试的成功经验,也是反复思考如何优化行政管理体制的结果。

  多大规模的政府是最优的政府?有一个共识:政府不可能、也决不能包打天下,而更适应市场经济环境要求的,是把政府办成“小政府”,使资源配置由政府主导型转向市场主导型,政府的主要职能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全能型向有限型转变。正是政府“缩权”的必然趋势,为“放权”县域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和空间。

  因此,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特别强调,本次试点不要求试点县(市)政府部门与省政府部门一一对应,试点县(市)不能借机新增机构。要把试点工作与整合部门职能结合起来,在理顺同省直部门业务联系的基础上,全面梳理整合各部门职能和业务,有效缩短试点的适应期。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抓住部分经济管理权限由市下放到试点县(市)的契机,进一步精简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我们相信,只要依法行事,把握好“一缩”、“一放”的要义,四川的扩权强县试点工作必然能实现富民强县的初衷。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7-7-19 23:28 |
[em26][em26][em26]

发表于 2007-7-20 08:44 |

 

[em19][em19][em19]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