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据介绍,目前法院审判大厅的网架钢棚部分钢架已出现锈蚀,绿化带栽种的一些树木开始死亡。由于没有支付工程欠款,“也不好意思找人家来维修和补栽。”赵林称,尽管法院目前资金极为困难,但还是在尽力争取偿还债务。“有时债主找上门来,我们还是一千元两千元地陆续还债。”赵林表示,法院绝对不会赖账不还。
相关部门:争取问题早解决
据悉,珙县法院欠下巨额债务问题,已引起当地政府和上级法院的高度重视。为帮助该院早日还清债务,珙县政府已要求对法院工程进行 审计,核定清楚所有债务后定出分期还款计划,采用县上支持、争取上级拨款等办法,使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柏墉
造价1200余万元,外观宏伟气派的四川珙县法院新审判大楼自2003年竣工之后就处于尴尬地位:为了这座大楼,该院共欠下银行贷款、职工集资款、材料款、工程款等计有1100余万元。由于这笔巨额债务,该院日子过得异常艰难,除面对不断上门催债的债主,有时甚至“连办公用的电费都开不起”。(7月18日《华西都市报》)
造价1200万的大楼,欠债1100万,日子不难过才怪。有什么别的可说的呢,我从中看到的是大得惊人的法院的胆子、银行的胆子和职工的胆子。
法院的胆子怎么大呢?您看,一个财政开支的单位,居然敢欠债1100万元建造价1200万元的大楼,这胆子还不大吗?中央早已三令五申不准违规建楼了,他们居然还建,这不怕追查的一面自然说明胆子大。此外呢,为了还债,是不是也要采取违规乱收费的手段呢?2007年6月29日的《天府早报》曾有一则报道谈到也是为建办公楼欠债数百万的陕西蒲城县法院,他们还债的措施就是违规乱收费:法律工作者代理案件,立案时该法院每人每次收10元或100元;诉讼费一律执行国家最高的标准;有时还在收完诉讼费后,法庭还要让当事人再交200、甚至500元“跑路费”。我看珙县在欠债建楼之前十有八九也已经打好了这样的主意,因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路啊。那么您请看,这是不是也说明他们的胆子大啊?
银行的胆子怎么大呢?我是个曾经在银行里做过近20年的人,当然知道银行的贷款对象必须是经营性企业单位,即具有经济收入,预付的价值能够得到补偿和增值,有归还贷款本息之资金来源的单位。而凡非经营性、没有经济收入的单位,只能作为财政拨款对象,不能成为银行贷款的对象。如此,法院不正属于银行不能贷款的对象吗?但是,它就给法院贷了,不怕被监管部门查吗?不怕贷款还不了吗?看来都不怕,所以,银行的胆子也大。
职工的胆子大在了哪?当然这个职工是有特指之对象的,即为珙县法院建楼集资的职工。可以想象得到,这些职工绝不会是来自其它企业,只可能都是该法院的工作人员。那么作为专业的司法工作者,他们不知道这种集资是非法的吗?当然应该知道。知道依然参与,那自然也就是胆子大了。另一方面,这些参与集资的职工肯定不会愿意给法院白白的奉献,我猜想,法院要许诺给他们高额的利息回报。但是,他们难道不知道法院不是个经营性单位,没有经济收入的吗?当然知道。那么在此情况下他们依然参与集资,就是认为法院可以通过非法途径搞到经济收入,而自己集资的利益可以靠它来保证。于是我们发现,法院的工作人员居然不惧于从法院的非法收入中获取利益,这样的胆子不也是很大吗?
据悉,珙县法院欠下巨额债务问题,已引起当地政府和上级法院的高度重视。为帮助该院早日还清债务,珙县政府已要求对法院工程进行审计,核定清楚所有债务后定出分期还款计划,采用县上支持、争取上级拨款等办法,使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安逸得很哟!其他法院也可以向珙县法院看齐了,搞巨额欠款工程害怕啥?反正到时有财神爷用纳税人的钱帮忙还债的。
债务工程不能轻易用公款埋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9日 09:05 中国经济时报
慕毅飞
四川珙县法院大楼竣工使用已近4年,1200万元的总造价,欠银行贷款、职工集资款、材料款、工程款等共计1100余万元。迄今为止,法院职工近百万元的集资款分文未付,办案差旅费、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难以解决,有时候甚至连办公电费开支都很困难。为帮助该院早日还清债务,珙县政府已要求对该工程进行审计,核定债务后,定出分期还款计划,采用县上支持、争取上级拨款等办法,使问题早日得到解决(7月18日《新京报》)。
法院不赚钱,建大楼的欠款,由政府埋单,似乎顺理成章。只是1200万元的总造价,建筑面积多达6000平方米的大楼,现在是“远远望去,宏伟气派”,但当时的资金缺口高达1100万元,等于空手套白狼,这样的项目,怎么就能立项?怎么就敢动建?债主怎么就敢投钱?而且其中还有职工的集资款,难道建设法院的大楼还能分红不成?要知道,并不是现在才知道会有巨额的资金缺口,会有难以偿还的债务。现在是生米煮成了熟饭,原木制成了大舟,可当时怎么就能一路绿灯?在所有类似债务工程的报道中,常会有最不该有的缺失:这样的工程,当时是怎么决策的?是谁拍板的?所有这些问号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失误和猫腻?这不应该仅仅只是个建设资金不够的问题,但最后却总是弄得只剩了一个钱够不够的问题。
其实,正因为钱的背后可以隐藏这么多的猫腻,更因为无论有多少猫腻,最后只剩下由谁埋单的问题,而且,还一次次地都拿纳税人的钱埋单。所以,不该决策的时候,就贸然决策了;不该拍板的时候,就有人拍板了;不该投钱的地方,也有人敢于投钱了。这几乎是一切债务工程的通病,但通病归通病,却丝毫也不影响这样的工程一批批地带病上马。这才是特别让人忧心的地方。
该由政府埋单的债务工程,不妨照由政府埋单。但理要说明,责要分清,尤其是像这种1200万元的总造价,居然有1100万元的债务,还弄得“宏伟气派”,就不能不追究一点决策失误的责任。除了政治责任,如果还能追究一点经济的责任,让盲目决策者也能象征性地埋点单,知道一点肉痛,类似的豪华、奢侈的债务工程就不会层出不穷了。
真的看不懂,珙县那么穷的一个地方,光修一个衙门就花这么多!
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