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531|评论: 10

探寻三国遗踪 领略剑门风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12 10:05 | |阅读模式

 三国,一个群雄聚起,奇才辈出的时代。三国蜀相诸葛亮,依仗大小剑山之险,在大剑山中断处,立石为门,修阁道三十里,始称“剑阁”。剑阁因此成为三国文化的一个凝聚点,三国文化则成了剑阁历史文化的闰瓶美酒,久久泛香。诸葛亮妙算于斯,姜维魂归于斯,钏会被拒于斯,邓艾梦断于斯,各路英豪出没于斯......英雄们的丰功伟绩飘荡萦绕于这古阁栈道,他们的争争铁骨凝成这巍巍剑门,如铜墙铁壁,似钢刃之剑。朋友,沿着剑门蜀道,去探访寻究三国遗踪吧!瑰丽的三国文化让你迷恋,秀美的自然风光令你倾倒! 这里,曾是一方风云迭起的热土,一片硝烟弥漫的战场。这里有五丁打开蜀门的印痕,这里有孔明建关设尉的遗址,这里有李白的“蜀道难”,这里有陆游的“消魂诗”;这里有刘皇叔的开国志,这里有唐明皇的逃亡泪,这里有因贪金牛而失蜀土的耻辱,这里有保汉室而成石胄的荣耀。这里,就是地处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的中心--剑门关。   三国蜀相诸葛亮为北伐中原,经剑门而六出祁山。他见此处壁高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故在此依崖垒石砌门,建关设尉,从此有了“剑门关”之称。加之剑门阴溪穷谷,万仞直下,莽崖峭壁,帮有“天下雄关”之称。   历代踞关者,横戈勒马,一声怒吼,滚木擂石,轰隆齐下,叫攻关者人爷马翻,当年,守关的姜维 这里以五千兵马抵抗钏会十万大军,沧海桑田,过去早已化为历史烟尘,但剑门关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仍流传着使人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这里的关楼城墙、峰火台不就是古时严酷战争遗留下来的生动见证吗?虽不见当年箭穿矛刺之迹,却让人不得不追溯远古。   剑门关自然风光壮丽而旖旎,兼具六大特色和两番神韵。六大特色为险、山势峥嵘崔嵬,积石阴云,莽崖峭壁,刀劈斧砍,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雄:剑门七十二峰巍峨磅礴,高耸入去,绵延数百里,横亘川北,成为天然屏障,入川咽喉。幽,纷沟众谷,淙淙山泉,沟谷深处,曲径通幽,犹若仙境。翠:剑门群峰植被良好,苍松翠柏,郁郁葱葱,蜿蜒逶迤,宛如一道绿色长城,令人醉在绿海魂不归。奇:山石岩树,形形色色,千姿百态,更衍生出许许多多神奇的传说和生动的故事。怪:石怪,有石龙、石虎、石蛤蟆、石笋峰......可谓“怪石嶙峋”;洞怪,有大穿洞、小穿洞、龙洞......水怪,剑泉水甘洌可口,用它酿制的豆腐,色鲜味美;动物怪,珍鸟异兽不胜枚举,尤其是这里的乌龙,乃川内珍稀两栖动物。两番神韵为:雾海,夏秋清晨,雾海翻腾,群峰如乔龙戏水于沧海之中,若隐若现,瑰丽迷人;细雨,晚秋时节,末叶碎雨淅淅沥沥数十日,丝雨缥缈之间,青山锁烟雾,如诗如画,令人神往,难怪南宋诗人陆游满怀觉悟地倾吐出“细雨骑驴入剑门”的感慨。   登山眺望,数百里山奔来眼底,定睛北望,秦岭逶迤而至。东窥云台山矗立长空,西望摩天岭险峻挺拔,俯视剑溪河岸,川陕公路犹如一条闪光的丝线,成队的汽车就像乌龟爬行。点点村庄、层层田园、莽莽山峦尽收眼底。一片片秀色令人流连忘返。沿途有名人题刻、后关门、石笋峰、雷鸣峡、翠屏峰、经皇洞、姜维营、钟会故垒......令人耳目一新,美不胜收。   剑门关是1982年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1992年又被国家林业部批建为“剑门关国家森林公园”。如今,剑门关景区交通便捷,绵广高速公路通车,剑门关火车站升级,广元机场通航,新县城紧邻剑门关景区,投资条件十分优越。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2 11:13 |

剑门四绝

剑门豆腐

剑门手杖,又称之为剑杖。做工精美、选材考究,均以自然生长取材。造形多以龙头(称为龙头拐杖)、虎头等动物造形。畅销海内外。

剑门火腿

剑门火腿以形、色、味而闻名,远销国内外,畅销俄罗斯。辅以腌腊制品有;蝴蝶猪头、香肠、猪手、猪尾巴等。

剑门贡茶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2 10:54 |

剑门四奇

姜维石像

千年紫薇

松柏长青

剑山石笋

发表于 2004-10-12 10:33 |
到川北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魂牵梦绕的“翠云长廊”,看到公路旁的需要几人才能环抱的古柏,心中感觉回到了那遥远的古战场。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2 10:24 |

剑门四景

剑门细雨

绝壁夕照

梁山松涛

雪染翠云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2 10:23 |

蜀道明珠觉苑寺

  觉苑寺是剑西武连镇的一座著名古刹,占地广弘,历史古老,始建于东晋,历代都有扩建重修。唐代时,该寺名叫弘济寺,宋初又叫龙华禅院,直到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神宗帝赐名为觉苑寺。元时,因兵火寺毁,明时又重修,遂更名为普济寺。到清康熙时,才又恢复原名叫觉苑寺,直至如今。    武连为古蜀道上的必经之地,其历史也很是悠久。它很早就是古蜀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早在西晋时就已置县,后在隋、唐、宋、明、清时期也曾多次被置为县,属剑州辖,因其交通繁荣、人烟稠密,历来是剑西的一座重镇。而据有关记载与传说,唐太宗的宰相魏徵,出生在这里,武连又被称为"名相故里"。   觉苑寺建筑于高坡之上,山门坐北向南,呈城楼殿阁的建筑,很是壮观,有三十余级石头台阶,通向寺门,更显得巍然耸立,气势不凡。进入山门,两边分别为龙神堂、土地祠,门楼上为灵宫殿。进入二院,为弥勒佛殿,弥勒佛满面堆笑,坦腹欢颜,正坐迎人,两旁则是哼哈二将,面目狰狞,威武严峻。殿背为达摩以铲檐蒲团的站像,对面原为天王殿,是一幢新建筑,名叫藏经楼,为1934重修。藏经楼内新塑有千手佛像,并在檐壁绘制有大悲咒全经图相130余幅,楼内藏有颜真卿"逍遥楼"手迹拓版,以及许多经卷等物。1957年因修粮站,山门、佛像已毁,今有天王殿建筑尚存。这里流传有逍遥楼的一首诗:   武连有座逍遥楼,半截插在天里头。   有一天子吹大风,天上摇个大窟窿。   第三道大院,亦是寺的心脏部位。庭院中左右各有一株香樟巨树,寿约数百年,其干粗需要四人合抱,浓绿成荫,金黄色的三间大雄宝殿,更显得堂皇肃穆。这两株大树已老公被风吹倒。从右边树根上又发了三株小香樟,已有50余年,大的一株胸围1.4米,第二株1.2米,小树0.8米。大雄宝殿建于约高1.5米的石砌基台上面,有九级石阶踏道而上。殿中塑有三尊大佛,跏跌端坐于莲台上。中为释迦牟尼佛,面目慈祥,双耳垂肩,袒胸露肘,身披袈裟,金光夺目。两旁分别是过去世燃灯佛和未来世弥勒佛,二佛皆笑不露齿,严不竖目,威不外露。另还有虔诚弟子伽叶、阿难二尊者待立两边,颇显严肃。

  大殿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三座大佛的背光屏风,皆以缠丝造型的图案设计,十分新颖,其工艺非常精湛复杂。装饰用的两根巨柱,上有蟠龙环绕,如腾如飞。供奉在佛前的石头炉鼎和浮雕石灯台座,其体型之巨和工艺之精,令人咋舌。还有在东西两壁上空,全用樟木圆雕成的二十四诸天像,姿态各异,站在云中,每躯约高1米,皆应物形象,随类赋彩,其活灵活现,威风凛凛,更叫人观之叫绝。   觉苑寺古代壁画最有名,传为大唐吴道子之遗风。大殿四壁上,全画满了佛传故事画像,亦即释迦牟尼佛从出生、到出家、到苦行、到悟道、到成佛、到传教、到涅磐的整个过程,人称"佛谱"。全画共计十四铺,达到了两百多幅,真是满壁彩绘。   觉苑寺如此规模巨大的壁画,结构谨严,人物生动,每幅间均以山水云树等相隔为界,上连下接,环环相扣,故事缜密,是一部古典的大型连环图画。其之造形优美,工笔重彩,沥粉堆金,线条娴熟圆润,色泽绚丽典雅。它是我国目前保护最完好的"佛传"壁画,堪称国之瑰宝。   穿过大殿后门是双龙池,池长12米多,宽2.5米,圆角形,古代雕塑有二龙吐水。从两瓣石莲花中,迈上八步石级上了石拱桥,条石拦杆长3米多,高0.4米,两边各有四个方形礅柱,古人有诗赞美:三步两栋桥,过人不过马。   过了石拱桥,七级石阶通向第四道院观音殿,清代 重建筑,大慈大悲观音世菩萨端坐莲台。两边殿堂分别是药王宫、魏徵馆、陆游馆、文冒宫及唐宋以来碑碣和左右厢。      2001年6月,觉苑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新世纪的阳光照耀下,觉苑寺将显得更加灿烂辉煌。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2 10:22 |

剑阁古城

古老的剑州古城——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四川北部,承载着灿烂的历史文化。 刘备据蜀,在县境内设汉德县(今汉阳镇,故称黄芦城)东汉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在今县境下寺大仓坝新置剑阁县,旋废。南朝宋元嘉初,在汉德县境内乔置南安郡及南安县,大明中(公元457--464年),设南安为实郡。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在今县境内设南梁州并辖南安郡(州、郡同在今普安镇)。从公元505年到535年南梁州、郡皆入于北魏,梁末改南梁州为安州。北朝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更名始州,州中之南安郡改称普安。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普安复称始州。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改始州为剑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剑州为普安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剑州。南宋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升剑州为普安军,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再升为隆庆府。元朝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改隆庆府为剑州府。此后,历元、明、清各朝一直到中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剑州为剑阁县,县名沿袭至今。 从东汉建安二十二年,刘备在县境建汉德县算起,剑阁已有一千七百八十余年的历史了。若从南北朝梁天监二年在今县治所立南梁州、南安郡计算,剑阁县建制已有一千四百九十多年了。 剑阁——山险水奇,风光秀丽。巴蜀明珠翠云廊、雄冠天下剑门关,均辖剑阁境内。这青山怀抱,绿水萦绕的3090平方公里土地,就是64万剑阁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家园。不论是大山里白云深处的农户,也不论是清溪旁的小桥流水人家,剑阁儿女,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用勤劳智慧和汗水描绘着剑阁大地繁花似锦的春,翠绿翁郁的夏,五谷丰登的秋,和祥温馨的冬。 春秋战国时期,勾通南北的金牛道穿越剑门,二千多年来剑阁一直是蜀地通往京城的必经之路。因此从古到今历史记录了剑阁,记录了剑阁在历史长河中的华彩乐章。秦灭巴蜀,这里有司马错大军铁骑的蹄印;魏、蜀交兵,这里有诸葛亮五伐中原的脚迹;“安史之乱”这里有玄宗幸蜀的车辙;黄巢起义,这里有“僖宗奔蜀,在道不豫”,饮水治病的山泉;五代纷争,这里有宋灭后蜀的硝烟;蒙、宋鏖兵,这里有元灭南宋的战火;明代中叶,这里有“鄢、兰起义”悲壮的厮杀;满清入关,这里飘扬过李自成、张献忠义军的战旗...... 这如诗如画的剑门蜀道,象一张神奇的纸,多少墨客骚人在这张纸上留下了不朽的千古吟唱。从唐玄宗《幸蜀诗》、杜甫《一夫怒临关,百万末可傍》、陆放翁《细雨骑驴入剑门》、卢雍《重阳亭》、张邦伸《剑州路柏》、王勃《普安建阴题壁》、李壁《剑溪桥》、李调元《姜伯约墓》、乔钵《翠云廊》。到近代才子李榕的《山中杂咏》将永存千古,芳流万代。这古老的剑阁孕育了众多的杰出英才,南宋礼部尚书黄裳出生于剑阁,明代嘉靖年间的兵部尚书赵炳然就出生于剑阁,才子李榕出生于剑阁。 这画山绣水般的剑阁,在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生产力不发达,经济十分落后,人民挣扎在饥饿线上。如今的剑阁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大中型水库密布。工业生产稳步发展,食品、造纸、纺织、建材、机械、电力、印刷、皮革等的工业产业格局。人民文化生、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和改善。剑阁将敞开博大胸怀去创造更加的辉煌.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2 10:21 |

剑阁古城钟鼓楼

今仅存南门箭楼。其面积为58m2,高7.5m,两檐二层,古朴雄伟。楼下为古城门环状石拱,高3.5m,宽3.4m,门洞深4.5m。安装的两扇铁皮乳钉门,厚10cm,可以启闭。门外石柱上刻“吉祥花”等浮雕。门额刻“秀分阆苑”四字。被省管文物。学宫位于县城东卧龙山麓,为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始建于宋。绍熙元年隆庆府知府重修。元末毁于兵火。明洪武五年重建,后扩建。清顺治十六年重修。康熙间增建。学宫为棂星门、泮池、戟门。正殿、东庑、西庑、东鼓楼、西钟楼和名宦祠、启圣王祠组成,学宫之西存有尊经阁、敬一亭;学宫之西存明伦堂、学正廨、训导廨、魁星楼和儒学门等建筑物,构成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剑阁古城以钟鼓楼为中心,有古城垣及箭楼、学宫等古迹。钟鼓楼耸立于古城中心,楼基占地面积115m2。楼分三层一底,通高15.9m,顶层高3.5m,二三层各高3.6m,四周安装雕花镂空带格门窗。屋顶复盖筒形灰瓦。屋脊有瑞兽、浮雕等装饰,古朴典雅。1988年被列为省管文物。剑阁古城垣,始建于刘宋时期,[唐代]已具规模,明时曾三次拓修和整修。古城垣外为条石砌成,中夯土层,内为青砖镶砌。总长1,852m,高8m,墙厚7m,城势雄伟。现仅存南门、小南部左右两侧城墙467m。剑门古城垣城门上均建有箭楼。始建于明代,后经多次维修。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2 10:19 |

鹤鸣山

鹤鸣山,又名塔子山,位于川陕公路剑阁县城郊。相传古代常有飞鹤栖鸣于此,道教创始人张陵在此跨鹤仙去而得名。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这里是张陵开创五斗米教的发祥地,是道教胜地中的魁首,被称为“道国仙都”。现山上开辟了鹤鸣山公园,复建了古代建筑风格和现代艺术相结合的亭、台、楼、阁,成为川北一大名胜。   鹤鸣山山顶北端的文峰白塔,高21.7 米,六层八面。第一层外围塔柱上雕有蟠龙图案,塔心中央有一块青石,石上雕有太极八卦图案,是川北唯一与道教有关的砖石混建塔。山顶处有唐、宋、元、明、清历代石刻数10处,较有名的有道教造像石刻、《剑州重阳亭铭并序》碑和《大唐中兴颂》石刻,被公认为鹤鸣山石刻“三绝”。   道教造像石刻开凿于唐宣宗年问,现存5 龛(近年又有发现,传为18龛),61个不同人物造像。主雕“长生保命天尊”3座,浮雕4组。露天一躯“天尊”造像高1.91 米,肩宽45厘米,发髻高绾,戴莲花冠,着道袍,登道履,面部饱满,神态安祥,体现“长生不老”的意 境。其他“天尊”造像,线条简练。各龛均有形象各异的“十二神将”浮雕,龛台下刻有花纹、青狮、麒麟等吉祥物。唐代道教造像石窟能保留至今,为难得的文物珍品,1986年,这里的道教造像被选入《中国美术全集·四川石窟雕塑》卷,日本学者亦将这些造像编入《世界美术全集》里,可见这些造像的文物艺术价值之高。   剑州重阳亭铭并序》碑,刻于唐大中八年(854 年),碑高1.9米,宽85厘米,小篆刻题共415字,末行刻有“大中八年九月大学博士河内李商隐撰。”   在重阳亭侧壁上,有“大唐中兴颂”摩崖刻石,高3.12米,宽3.48米,为唐元结所撰文,颜真卿所书。这碑原刻存于湖南祁阳梧溪,南宋时翻刻于鹤鸣山,后蚀损。现看到的为明万历十年(1582年)剑州知州陈宗凯重刻,堪称上品。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2 10:18 |

剑州古城

  鹤鸣山位于剑阁古城之东,山势陡峻,风景秀丽,从山麓起有石级数千,拾级而上直达山巅。清代建筑的文峰塔矗立其顶,山脊苍松掩映,山间翠柏葱茏。以初唐重建的“重阳亭”为中心,把众多的文物古迹连成一线,历来为“登高览胜”之地。

  鹤鸣山亦名东山,相传曾有仙鹤栖鸣其上有名。具道教有关史书记载:鹤鸣山是张道陵修炼成仙之地。因此,它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历代来此观光的诗人墨客都喜在此题诗嵌碑、刻石造像、言志抒情。唐代三绝,就是唐人留下的古代文化佳品。

古重阳亭

李商隐所撰的《剑州重阳亭铭》唐碑

一绝:李商隐撰《剑州重阳亭铭》碑。重阳亭,始建于唐大中八年(公元854年)九月,由剑州刺史蒋郁监造。因为蒋郁意在借重李商隐的名望,使自己的政绩播美于当时,留名于后世,所以,邀请在梓州为官的李商隐为重阳亭作铭文。千余年来,碑为亭护,亭以碑闻。亭虽曾有坏毁,而唐碑却保存至今。据重修重阳亭碑记:九月建于东山之上,坐南朝北,为重九登高观景之所,故以“重阳”为名。北宋治平年亭圮碑倾,历经宋、明清、民国初,或修或塌,时有兴替。现存重阳亭系仿唐建筑风格,占地面积18.5平方米,高4.4米,灰色卷脊屋顶。宋刻“古重阳亭”四字,刻在亭后正中壁上,字迹精刻镌深,苍劲有力。李商隐所撰的《剑州重阳亭铭》唐碑,现存于重阳亭侧的造像龛内,高1.88米,宽0.85米,小篆书阴刻文,是研究唐代文化的珍贵文物。

  二绝:《大唐中兴颂》摩崖石刻。《大唐中兴颂》及序文,是中唐诗人元结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秋八月撰写的。名为颂扬肃宗李亨平定“安史之乱”开创唐代中兴局面的伟业,实则是文辞委婉,隐含讽刺,从一个侧面揭露了唐王朝上层统治集团的贪婪腐朽和争权夺利的斗争,在一定程序上表现了作者痛恨藩镇割据,渴望国家统一的政治态度。碑文是我国书法史上名家颜真卿书写的。宋人文潜赞颜真卿书法云:“水部胸中星斗文,大师笔下龙蛇字。”千百年来,被历代文人书法家敬仰。摩崖石刻通高的313厘米,宽384厘米,自左至右竖行阴刻20行,共229字,通体端庄,气势磅礴。碑文是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刻在湖南祁阳浯溪石崖上,又在南宋绍熙年间(1195年)由隆庆府(今剑阁县)通判吴旰翻刻于此。至今碑刻完整,颜字风格犹存。

  三绝:摩崖道教造像。重阳亭右侧石崖上的唐代道教造像,是我国最大最好的道教摩崖造像,世界美术史、中国美术史均将它们列入章目重点介绍。现存的五龛造像,完整者二龛,均为长生保命天尊造像。“天尊”是道教最尊贵的天神之称。其中一尊造像高1.8米,戴莲花冠,着纳托,持法器站莲台上肌肤丰腴,庄重面善,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雕刻家以概括而又简练的线条刻就身形衣饰,形象逼真,以工整精巧的刀法刻就头、手、眉、眼,体现了“寿比南山”、“长生不老”的意境与教义。龛两边各有浅浮雕两组,为文臣、武士、护法神、妖魔、供养人等。不论是手持象笏者、披甲戴盔者、腰束战裙者、足踏妖魔者,都各执剑、叉、索链、宝瓶、法器,怒目睹眼,形态各异,咄咄逼人。其中二尊是位于登丰阁内右龛的造像。像高192厘米,完整无损,颈脖细长,接近“立七、坐五、盘三、卧八”的传统人体造型艺术的头身比例。据石刻题记考察,它是唐武宗李炎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的艺术品。龛台下还刻有雄狮、麒麟等祥瑞物。

  此外,鹤鸣山还有“一郡奇观”题刻《摩崖碑亭记》、明正德十四的刻的《剑州再建重阳亭记》、正德卯寅摩刻的《重阳亭诗有跋》、清同治十年镌刻的《重修摩崖亭碑记》、光绪二十六年镌刻的《重修重阳亭碑》等石刻。这些石刻艺术珍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1962年在鹤鸣山垦荒造林出土的宋代道教祭祀用品有铜壶、铜瓶、铜醮斗等;还有宋代龙泉窟产的精品“莲瓣纹豆青瓷碗”,经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鹤鸣山,真是一座宝山。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2 10:13 |

翠云长廊

 

 当我们领略了剑门关的雄奇与险峻、追寻着古蜀的沉稳与厚重的时候,魂牵梦绕的翠云廊,已经映入我们的眼帘......

  “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名......”。翠云廊,是清代诗人、剑州知州乔 钵因夹道古柏如廊似画而取名,千年古柏不足为奇,然而,像翠云廊这样由近万株古柏组成的绿色长廊,缠山绕岭,气势磅礴,历经千年沧桑仍浑然一体、生机盎然,实属世界罕见。翠云廊始植于秦汉,完备于明朝,被誉为“蜀道灵魂”、“国之珍宝”。 翠去廊,以剑阁城为中心,东南至阆中,西南至梓潼,向北至广元昭化。就是这三段近300里的森林古柏,清代曾号称“三百长程十万树”,如今也还有古柏8000多株。加上近代以来陆续补植在公路旁、古道侧的柏树则达数十万株,蜿蜒蟠绕,展翠摩云,妖娆鸟娜。远远望去,像一条莽莽苍龙,逶迤于崇山峻岭之间,身临其境,又似一条翡翠画廊,溢彩流辉,将你拥抱。   当你漫步翠云廊,那遮天蔽日的翠绿帷幕,将你裹在静谧、清幽、奇异和环境里,你会感到妙趣横生,遐想不断,觉得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没有了尘世的喧嚣,炎夏的酷热霎时消失、宁静、清幽的气氛立刻向你袭来,可谓阴以蔽日,凉风疯疯。在青石铺成的小道两旁,排列着四、五个人才能合抱的古柏。它们有的魁梧苍劲,英气凛然,有的挺直参天,仿佛凌云壮士,诉说着历史风云。那些苍老的树皮黑里透红,沿树干形成的各种形状的花纹斜斜歪歪盘旋而上,使你找不到它们的尽头。其构图之精巧、布局之绝妙,真使人叹为观止。粗而错结在一起的树根更是千姿百态,有的如盘龙,有的似象鼻,有的如花絮,有的似狮头。特别是炎夏酷暑,一丝丝凉气浸入肌体,使人顿时感到心中一片欢悦,一股股奇特的香味迎面扑来,那亲切、宁静、清幽、温馨,真有使人醉倒之意。   在几百里长的翠云古道上,有无数奇松怪柏,这些树有的是外形奇,有的是它所饱含的文化内涵奇。根据各自的风姿,人们取以不同名字,如“松柏长生树”、“状元柏”、“阿斗柏”、“元帅柏”、“美女柏”、“鸳鸯柏”等等,当地百姓又给了传奇般的神话色彩。凡到此观光旅游的人,有谁不在此往返流连,作一番反思呢?   当你在这古道上漫步沉思,你会听到在脚下那石级在吟唱着,吟唱着五丁开道的业绩,吟唱蜀汉大将的功劳,吟唱着唐王的风流韵事,也吟唱着当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亲爱的朋友,到翠云廊中寻奇觅怪乐趣无穷,不仅会给你神秘的感受,而且每处都将把你带入一个奇妙的梦境。 苍翠烟云景曙,森沉云树寒。   两岸烟云先向日,一林花木暗藏春。   纵步车观休,举目苍翠匝。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