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心梦静书

【阆中古城旅游全攻略】阆中百科全贴[旅游必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锦屏山

锦屏山,古名阆中山,有“嘉陵第一江山”之称。吴道子三百里《嘉陵江山图》,即以锦屏山为轴心。杜甫诗云,“阆中城南天下稀”,指的也是锦屏景物。在《阆山歌》中,杜甫更对锦屏山赞叹道:“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他说鬼斧神工的锦屏山,胜比嵩山、华山等名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锦屏山石壁面江,山顶横立一脊,左平右突,中间微凹,有如马鞍,故又名马鞍山、宝鞍山。每到春日,山上桃花吐红,李花放白,所以也叫花山。但总观山形景物,“花木错杂似锦,两峰连列如屏”,故人们通常都叫锦屏山。

  锦屏山风光秀丽,历代都在山上建造楼阁亭榭,有杜陵祠、阆峰亭等。明嘉靖初,保宁知府张思聪更建锦屏书院,内有尊道阁贮藏经史,另建三贤祠祭祀理学家朱熹、张栻、黄裳。后杨瞻增修望江楼及三洞六亭。清代黎学锦重建三贤祠,改祀杜甫、司马光、陆游,并在锦屏山麓建张烈文侯祠,在阆南桥附近立“张烈文侯故里”碑,纪念抗金名将阆中人张宪。清代先后建吕祖殿、八仙洞、飞仙楼、太白楼、邱祖殿、观音殿、三贤祠、武侯祠、静应祠、瞰碧亭、惠泉亭、“嘉陵第一江山”碑等。物换星移,多所替废。特别是1981年7月久雨,锦屏山大滑坡,楼亭垮塌殆尽。

  现在的锦屏山园林,为1984年重建,共占地1200多亩,修建楼台亭阁一万余平方米。游锦屏山如从海棠溪拾级而上,先见“嘉陵第一江山”巨碑屹立于“阆风之苑”门左,右折为黄瓦朱槛长廊,缀以观澜亭。左下是张宪祠,为一黄色琉璃瓦的四合院,座西向东,一楼一底。院内塑张宪武像,正堂挂有著名画家赵蕴玉绘制的张宪画像,两侧竖立原“昭忠祠”石碑,两壁挂张宪生平功迹画图和诗文对联。堂下两厢为武将馆,陈列阆中历代武将画像,并有文字介绍其生平业绩。右上为瞰碧亭,再上为碑林,重要碑刻有张飞《立马铭》、吴道子《行道观音》、张善子《上山虎》、《下山虎》、马德昭《魁星点斗》、《重修临江楼碑记》、《黎学锦重修锦屏山记及锦屏全图》等,不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有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研究价值。经碑林右去,则为杜少陵祠堂、放翁祠、纯阳洞、飞仙阁,最高处为八仙洞。杜少陵祠为两重楼院,上重正堂有汉白玉“诗圣”像,面北而立,握笔凝神,似正构思新章,为全国一级珍品。纯阳洞又称吕祖殿,殿内塑吕洞宾像,洞门西侧挂有长联,相传为吕洞宾与张三丰联句。殿前为飞仙楼,双层吊脚于峭岩之上。殿顶为层楼叠翼,爬壁而上,上临云天。八仙洞,因吕洞宾游此而名,洞内塑道家八仙,即钟离汉、曹国舅、韩湘子、李铁拐、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彩和等。站在八仙洞前俯瞰,嘉陵江绕流如带,古城楼台掩映,阆中全景尽收眼底。在八仙洞下,有一行草书诗碑,名“纯阳瓜皮诗”,传说吕洞宾到锦屏山访道友严君平不遇,便用瓜汁作墨,瓜皮当笔,题诗于壁。不料字迹不灭,成为奇迹,故刻碑特作纪念。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从八仙洞沿石阶而下,向左绕翠竹古径,沿山出圆门,有彩虹亭。折而循环山树荫花径,过荷花池便至耸立于前的观星楼。楼前有西汉阆中人天文学家落下闳青铜像和他所创制的浑仪。观星楼为三层六角楼,高24米,顶楼另塑落下闳、任文公父子像,中层塑三国蜀汉周群祖孙三代像,底层塑晚年定居阆中的袁天罡、李淳风像,均为汉、唐时的著名天文学家,有文字介绍其生平事迹。由此下橄榄林,过怀飞亭,有巴蜀第一廊,至景杜亭,下有翠云亭掩映在松林间。抬头可见远山似烟,近看则花木拥径,真有人间仙境之感。

  锦屏山东侧为黄花山,有配衬古城风水的奎星楼,始建于明末清初,名魁星阁。嘉庆十三年(1808)拆迁城中建中天楼。光绪十四年(1888),在其遗址上重建,“文化大革命”中拆毁。1988年再建高36米、四层琉璃瓦高楼,并配置四合院落,雄伟壮丽。登临环望,云山四合,脚下碧流行舟,波光照影,如在画图中。

  锦屏山风景区,除锦屏山、奎星楼外,还包括环列于锦屏的东山园林、滕王阁等阆苑名胜。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锦屏山石壁面江,山顶横立一脊,左平右突,中间微凹,有如马鞍,故又名马鞍山、宝鞍山。每到春日,山上桃花吐红,李花放白,所以也叫花山。但总观山形景物,“花木错杂似锦,两峰连列如屏”,故人们通常都叫锦屏山。

  锦屏山风光秀丽,历代都在山上建造楼阁亭榭,有杜陵祠、阆峰亭等。明嘉靖初,保宁知府张思聪更建锦屏书院,内有尊道阁贮藏经史,另建三贤祠祭祀理学家朱熹、张栻、黄裳。后杨瞻增修望江楼及三洞六亭。清代黎学锦重建三贤祠,改祀杜甫、司马光、陆游,并在锦屏山麓建张烈文侯祠,在阆南桥附近立“张烈文侯故里”碑,纪念抗金名将阆中人张宪。清代先后建吕祖殿、八仙洞、飞仙楼、太白楼、邱祖殿、观音殿、三贤祠、武侯祠、静应祠、瞰碧亭、惠泉亭、“嘉陵第一江山”碑等。物换星移,多所替废。特别是1981年7月久雨,锦屏山大滑坡,楼亭垮塌殆尽。

  现在的锦屏山园林,为1984年重建,共占地1200多亩,修建楼台亭阁一万余平方米。游锦屏山如从海棠溪拾级而上,先见“嘉陵第一江山”巨碑屹立于“阆风之苑”门左,右折为黄瓦朱槛长廊,缀以观澜亭。左下是张宪祠,为一黄色琉璃瓦的四合院,座西向东,一楼一底。院内塑张宪武像,正堂挂有著名画家赵蕴玉绘制的张宪画像,两侧竖立原“昭忠祠”石碑,两壁挂张宪生平功迹画图和诗文对联。堂下两厢为武将馆,陈列阆中历代武将画像,并有文字介绍其生平业绩。右上为瞰碧亭,再上为碑林,重要碑刻有张飞《立马铭》、吴道子《行道观音》、张善子《上山虎》、《下山虎》、马德昭《魁星点斗》、《重修临江楼碑记》、《黎学锦重修锦屏山记及锦屏全图》等,不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有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研究价值。经碑林右去,则为杜少陵祠堂、放翁祠、纯阳洞、飞仙阁,最高处为八仙洞。杜少陵祠为两重楼院,上重正堂有汉白玉“诗圣”像,面北而立,握笔凝神,似正构思新章,为全国一级珍品。纯阳洞又称吕祖殿,殿内塑吕洞宾像,洞门西侧挂有长联,相传为吕洞宾与张三丰联句。殿前为飞仙楼,双层吊脚于峭岩之上。殿顶为层楼叠翼,爬壁而上,上临云天。八仙洞,因吕洞宾游此而名,洞内塑道家八仙,即钟离汉、曹国舅、韩湘子、李铁拐、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彩和等。站在八仙洞前俯瞰,嘉陵江绕流如带,古城楼台掩映,阆中全景尽收眼底。在八仙洞下,有一行草书诗碑,名“纯阳瓜皮诗”,传说吕洞宾到锦屏山访道友严君平不遇,便用瓜汁作墨,瓜皮当笔,题诗于壁。不料字迹不灭,成为奇迹,故刻碑特作纪念。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从八仙洞沿石阶而下,向左绕翠竹古径,沿山出圆门,有彩虹亭。折而循环山树荫花径,过荷花池便至耸立于前的观星楼。楼前有西汉阆中人天文学家落下闳青铜像和他所创制的浑仪。观星楼为三层六角楼,高24米,顶楼另塑落下闳、任文公父子像,中层塑三国蜀汉周群祖孙三代像,底层塑晚年定居阆中的袁天罡、李淳风像,均为汉、唐时的著名天文学家,有文字介绍其生平事迹。由此下橄榄林,过怀飞亭,有巴蜀第一廊,至景杜亭,下有翠云亭掩映在松林间。抬头可见远山似烟,近看则花木拥径,真有人间仙境之感。

  锦屏山东侧为黄花山,有配衬古城风水的奎星楼,始建于明末清初,名魁星阁。嘉庆十三年(1808)拆迁城中建中天楼。光绪十四年(1888),在其遗址上重建,“文化大革命”中拆毁。1988年再建高36米、四层琉璃瓦高楼,并配置四合院落,雄伟壮丽。登临环望,云山四合,脚下碧流行舟,波光照影,如在画图中。

  锦屏山风景区,除锦屏山、奎星楼外,还包括环列于锦屏的东山园林、滕王阁等阆苑名胜。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状元洞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读书岩,俗称状元洞,又称台星岩、南岩、将相堂,位于大像山上。出大佛寺沿虎溪而上,层峦处即见一天然岩穴,长34米,深约20米,穴口高4米许,有山泉从上岩流泻而下,汇为岩穴前面的瑞莲池。北宋阆中人陈省华为避城市喧嚣,将其三个儿子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安置在此读书,故名读书岩;后来尧叟、尧咨高中状元,故名状元洞;又因尧叟、尧佐官至宰相,尧咨善骑射,文武双全,官至节度使,成为将军,故又名将相堂;由于有御题”紫薇亭“,故又称台星岩。

  由于陈氏三兄弟科举高中两状元一进士,官至两宰相一将,而且颇有政绩,尤其在治水方面贡献很大,时人羡慕,称陈家为“状元宰相之家”、“水利世家”,他们青少年读书的地方,多有名人来访,题刻甚多,南宋孝宗淳熙年间,阆州太守吴昭夫更在此建“将相堂”,从而形成极为珍贵的人文景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读书岩主要石刻有“紫薇亭”、“将相堂”、“出兄弟状元宰相处”、“香名万载”、“读书岩”、“书岩”、“捧砚亭”、“教子堂”等。此外,还有碑刻21通,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所幸摩崖题刻犹存。题刻中最为珍贵的,是宋真宗御书“紫薇亭”和苏东坡所书并落款留名的“将相堂”。此外,“南岩”为北宋司马光之父司马池所书。当年司马池特携其子司马光前来瞻仰,池临岩挥笔,光捧砚于侧,故这“南岩”题刻也很珍贵。后人纪念司马光曾在此捧砚,故建“捧砚亭”。

  明正德年间,巡按卢雍在读书岩建“三陈书院”,嘉靖时分巡川北道杨瞻重修。后书院堂亭皆废毁。1990年,重建将相堂、紫薇亭、捧砚亭、长廊和瑞莲池等,占地12亩,建筑面积653平方米,其景观更胜于昔。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光楼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华光楼位于阆中市区东大街南端。据《阆中县志》记载、唐代滕王元婴被贬作隆州(治所在今阆中)刺史,因见城衙鄙陋,遂建宫苑,名曰“隆苑”。后为避唐明皇讳,改名“阆苑”。华光楼有“阆苑第一楼”之称。后历经兴废,原建筑已不存,现存华光楼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重建。楼为过街门楼形式,通高30.6米,石砌台基高8米,中开券门5米,可通行人,台上建三重檐歇山式层顶。垂脊置蹲兽,均用琉璃烧制而成,有翠绿、紫褐、深黄等彩釉。每层均设回廊,四面门窗雕饰精美。

  “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宋朝诗人李献卿的《南楼》诗写出了江山之会的胜景。华光楼是阆中的标志性建筑,根基稳固,文化积淀深厚。它横跨大东街南头,位于上、下华街之间,临嘉陵江,正对南津关古渡。是一座过街门楼,三重檐,歇山式盔状屋顶,盖翠绿色琉璃瓦,脊饰相当繁复,重脊套人、兽、鸱吻,正脊宝珠形顶高达三米,楼身通高三十六米,四柱直木,全系木结构,各层装花窗,十二个飞檐凌空,宝顶摩云。内有梯可以层层攀沿,四周游廊挺出供人凭栏,更有诗文匾额供人赏叹。

  楼底石拱门有1933年徐向前、李先念指挥红四方面军时政治处所写的石刻标语。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星楼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观星楼,是纪念以西汉天文历算学家落下闳为代表的古阆中籍天文学家而建。在祖国古代天文研究的历史长河中,古城阆中曾经孕育出众多的天文学家,成为我国汉唐时期著名的天文研究中心。

  出生在距今2100年前的落下闳堪称世界级天文宗师,开山鼻祖。他对我国天文史上三大贡献是: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创制我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新历《太初历》(即沿用于今的农历);创制世界第一台比较精密的完整观测仪器浑天仪;他的浑天学说是世界上最早以地球为中心的先进宇宙结构理论。虽然他在阆中研究天文的遗址早已荡然无存,但他是对世界天文史上作出杰作贡献的七杰之一在他的影响下,汉末又诞生了任文孙、孙文公天文学家。三国时阆中的周舒、周群、周巨祖孙三代献身于天文事业。其学说与成就对中国历代天文学家如张衡、僧一行等影响颇大。

  由于阆中天文人才辈出,故历代诸多天文学家被吸引来此。唐朝初年,著名天文学家袁天纲,在唐高宗中(650年)奉皇命到阆中,定居蟠龙山,建观星台以观天象。紧接着天文学家、数学家李淳风寻其踪(664年)也来到阆中,相继研究天文,其二人死后亦葬于阆中。现在阆中还存有天宫院、天纲墓、淳风墓等遗址。为此,在锦屏山上建观星楼以示对古代天文学家们的纪念。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滕王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为初唐俊才王勃名篇《滕王阁序》中的名言佳句。当时南昌赣江边上的滕王阁规模很小,介它托此名篇飞越古今,飞越神州。

  四川南充也有一个滕王阁,“诗圣”杜甫曾描绘过它的华丽宏大。

  滕王亭,位于城北玉台山半腰,现滕王阁景区内。唐滕王元婴镇守阆中时所建,同时建有玉台观,清以来合称滕王阁。建国后仅存部分台基及数间破屋,但岩有颐神、慈氏二洞及摩崖题刻保存完好。洞内有南宋人题记,洞外有明邵元书杜甫滕王亭子诗及杨瞻撰书颐神古洞诗四首。特别是,台基下有唐代佛塔一座,该塔为四方形塔基,刻四瓣梅花形须弥座。塔身为覆钵形,正中开一船形龛,内刻一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上装塔刹,刹基两层,下层有石雕八力士举托刹身。上层为六方柱,各方开一昆门,门内刻一座佛。刹为火焰纹状。石塔高8.25米,保存基本完整。今人研究,此塔即为七级浮屠,原为三座,现只存一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986—1987年,新建滕王阁和玉台山庄,并配以石坊、石桥、长廊、亭台,开辟为滕王阁公园,园林用地85亩,建筑面积3030平方米,依山就势,起伏跌宕。入园门有夺锦亭和长廊,如系悬崖峭壁之上。嘉陵江自西北蜿蜒而来,汇为一潭,又折而南去。俯视江潭,仿佛置身于碧波荡漾的江天之中。右上为四合院花庭,即玉台山庄,有名人书画展室。右为滕王阁主体建筑,岿然屹立于叠级屋台之上,24根朱红巨柱,托举层楼,雄伟壮丽。登楼南眺,锦屏之秀,蟠龙之奇,伞盖之丽,远山近水,尽在一望中。由阁后上行即玉台观,有傍崖长廊,遮护摩崖石刻及石洞。古石洞有二,即颐神洞和慈氏洞,为道家修炼之所。其下又有碑亭,矗立一列书画石刻。阁前崖岩边,又铸张飞跃马持戈铜像一尊,俯视山下汉城遗址。

  杜甫旅居阆中时曾游滕王阁,并有《滕王亭子》和《玉台观》诗各二首,极赞滕王阁风光的秀美和奇异,其中”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之句,为人千古传唱。

  玉台山下今沙溪小学处原为望水寺,玉台山西麓有西岩寺,宋代叫景德院。与玉台山相接的伞盖山东畔有北岩寺,唐代高僧宣释曾住持于此。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阆中风景名胜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阆中素有“阆苑仙境,风水宝地”之美誉,三面环水,四面环山,水在山中,城在水中,山、水、城融为一体,四围山势锁烟霞、三面江光抱城廊,风光钟灵毓秀,如诗如画,仿若仙境。阆山阆水养育了西汉世界级伟大的天文学家落下闳、辅佐刘邦还定三秦的巴人领袖范目、唐宋尹陈兄弟四状元和蜀中花木兰韩娥等无数名人、无数文人骚客慕爱阆中风光,来此旅游并留下大量珍贵墨宝和不朽诗篇。

  阆中古城保护完整,风格独秀中华。古城建址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阆中山环水绕,地形奇特,古城建筑严格按照中国传统风水学理论设计,是四川省旅游局规划的中国古代风水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是四川唯一保存规模最大的古城,现有古城面积1.78平方公里,也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之一。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是中国建筑艺术的实物宝库。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阆中文化底蕴淳厚。阆中是华夏本源文化的发祥地,传说伏羲的母亲华胥在此孕育了伏羲,阆中是巴文化的主要发源地,雄浑、神秘的巴渝舞是中国舞蹈研究的活化石;阆中是三国寻踪游的主要目的地,吸引着大量海外游客,阆中是中国汉唐天文研究中心,唐代风水天文学家袁天罡、李淳风在此隐居,阆中是四川状元之乡,从隋推行科举考试以来,共考中4名状元,116名进士,400多名举人。阆中宗教文化繁荣,佛、道、伊斯兰、天主教、基督教五教并存。阆中民俗文化特色鲜明,味道纯正的民间灯戏,技艺精湛的皮影、剪纸,可以堪称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阆中名胜古迹众多。全市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飞庙、永安寺、五龙庙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巴巴寺、福音堂、贡院、华光楼等文物景点200多处,古城区内尚存30余处重点民居院落,入住民风民俗令人心旷神怡……

  此外还有规划招商中的金沙湖,构溪河湿地等旅游景点、净身奄、清真寺、福音堂、陕西会馆、观音寺、圆觉寺、老观古镇等景点。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土产特产

张飞牛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张飞牛肉”,本名应该叫“保宁干牛肉”,干牛肉表黑心红,使人联想到三国时驻阆蜀将张飞,所以有人称之为“张飞牛肉”。随着阆中旅游业的发展,“张飞牛肉”这个名称甚至已经盖过了它的原名“保宁干牛肉”而为人熟知了。

  干牛肉干而不硬,润而不软,红润鲜亮,味道鲜美,咸淡适宜,回味绵长,可谓色、香、味俱佳。老幼啖食,无塞牙伤齿之弊,且营养丰富,强筋壮骨。或馈赠亲友,或旅游野餐,或宴会配盘,或雅饮佐酒,细细品,慢慢咽,别具风味。1912年,在四川省劝业会上评为“上等食品”。近年来,多次获得“优秀产品奖”。1988年,创“部优”及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铜奖,1995年获中国优质清真食品金奖,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

  保宁干牛肉系选用上等腱子肉(牛腿处的精肉),切成一斤左右方块,去掉绵筋,加食盐和香料浸腌,然后反复用力搓揉,将其中血污、水分挤尽,使肉质松酥入味,再装入土缸内,密封缸口。夏季四天左右,秋、冬季半月出缸,又用“百草霜”(俗称“锅烟墨”)将肉面涂黑,用烈火煮四、五小时,沸水出锅晾干即成。

保宁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保宁醋是阆中的传统名产,为中国“四大名醋”之一,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保宁醋以大米、玉米、皮为原料,用砂仁、白蔻、黄连、杜仲等70余味中药为曲药酿制而成。保宁醋色泽棕红、酸味柔和、酸香浓郁,具有杀菌、防感冒、开胃健脾、清心益肺、降血压、增食欲的功效,有“离开保宁醋,川菜无客顾”之说。

  另外,保宁醋是中国唯一的“药醋”,有防癌抑病的功能,保宁醋厂区附近数十年来无一人患癌症。近年来,阆中的两大醋业集团(保宁醋公司和阆州醋公司)先后开发出了多个品种的饮用醋,例如“醋美人”(一种以醋为原料的时尚功能型饮料)、“女士养颜醋”(具活血养颜、抵御衰老之功效)、“桑椹醋”(对化学性肝损伤具有辅助保护作用,能解酒、保肝)、“雄蚕蛾醋”(用雄原蚕蛾作高新技术萃取处理,经特殊工艺流程精酿而成,具有延缓衰老、增强免疫调节、滋阴壮阳等功能)等等。

  醋本是调味品,但是在阆中这座“醋城”里,醋却被人当成了饮料,自阆中人首开“醋吧”先河之后,现在的醋吧已经风靡全国各地。保宁醋由70余味中药材制曲酿成,其养颜抗衰老、调节血压、稀释血质、杀菌抗癌、保肝护胃的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保健功能日臻完善和突出。作为有“中国醋城”之誉的阆中市民,在长期的食醋过程中对醋的保健功能感受得更为充分和具体。

  现在阆中城内大大小小的“醋吧”已经有数十家,醋吧里的饮料以保宁醋、阆州醋中的“醋美人”、“雄蚕蛾醋”、“桑椹醋”等饮料醋系列共20多个品种,顾客根据各自所需提出要求,调制师便会以极品醋为底料调制出味道各异的鸡尾醋酒,顾客在优雅的环境下捧杯细啜慢品,既享受着酒文化,又品啧着醋文化,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保宁压酒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保宁压酒又称“陈年压酒”,保宁压酒风味独特,甜美柔和,回味绵长,香气馥郁。它象醪糟又无醪糟浓甜;它似果子酒,又比果子酒纯正。它有果子酒的色味,醪糟的醇香,淡甜中微带一点酸味。酒量大的人,能满足它的酒兴;酒量小、甚至不饮酒的人,也可举杯共饮。也许是“压”的缘故,它的后劲很足,贪杯者可不能过量。

  保宁压酒营养丰富,含十七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维生素A、B、C、E及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有滋养身体,益寿延年,抗坏血酸,抗衰老等功用,深受广大群众欢迎。1958年,国家经委将压酒列入全国名特产品。宋代大诗人陆游曾赞誉道:“挽住征衣为濯尘,阆中斋酿绝芳醇。”(《阆中作二首》)。第一届省人大代表,著名数学家何鲁饮此酒后,给予高度评价:“阆中保宁压酒色如琥珀,味醇香浓,建议大量生产。” 

  保宁压酒制作工艺独特。它用百余种名贵中药,如天麻、肉桂、枸杞、半夏曲、大枣、砂仁、白叩等制成酒曲,以大麦、小麦和本地出产的红高梁为原料,将药曲放入浸蒸的原粮里,经过固体发酵后,获得压酒母糟,再用普通酒曲,加入适量母糟,与浸蒸后的粮食发酵,获得压酒基础酒,然后配以冰糖、花粉等,用瓦缸装酒入窑,保持一定温度,存入一年,出窑开缸,便成为压酒。正是由于这一“压”,原先60度左右的基础酒,入窑一到三年后,出窑开缸时,就奇迹般变成26度左右的低度酒了;而且,不加任何颜色,自然变成半透明的琥珀色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风土人情

烘笼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身着艳丽的传统服饰,一群美少女手捧烘笼,跳起热情洋溢的舞蹈来,这是川北地区广为流行的“烘笼舞”,如已成为节庆活动的一道保留节目。平日里,人们只能在舞台上见到的烘笼,冬日却悄然在阆中古城出现。

  烘笼是用竹条编制而成,规格大小不等。烘笼中置入一个烧制的土陶盆,然后再将烧火做饭后灶堂里留下的“火石子”(木炭)投入烘笼内,上面再覆盖一层柴禾灰,这样,烘笼便可保温取暖,时间可长达4至5小时。烘笼由于携带方便,既可烤手,又可烤脚,还可以烘烤小儿衣物等,因而成为川北人家冬季取暖的随身“宝贝”。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阆中市经济概述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005年,南充市国内生产总值达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第一产业占35.3%,第二产业占32.9%,第三产业占31.7%。 

  阆中稻米、小麦、玉米、油菜、棉花、柑桔、蚕桑等粮经作物久负盛名;半夏、沙参、川芎、杜仲、银杏等名贵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阆中是全国的商品粮、棉花、桑蚕、水果、猪肉生产基地和四川省轻工重点发展基地,改革开放为阆中轻工业铸就了辉煌,食品、酿造、丝绸、棉纺、皮革、医药、化工、建材、机械等众多工业部门基础雄厚,40多个国、部、省优质产品畅销欧、美、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阆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正加速改善。212国道一级公路全线开通,302省级纵贯境内;国家二级民用机场正在建设之中;兰渝铁路 将于年底开工建设。阆中通信发展迅速,现代化通信网络已具规模。国家大电网22万伏变电站已投入使用, 金银台航电梳纽工程已并网发电,总投资10多亿元的沙溪电站正在紧张建设之中。天然气并入国家管网。阆中市委、市政府正不断地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各种配套设施,为外来投资者经商创业、生活休闲提供一切便利。 

  阆中将在西部大开发中,建设成为川东北的“绿色明珠,旅游中心和经济强市”。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文化

阆中历史文化
阆中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阆中历史源远流长,从公元前314年秦惠王置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这里文化遗存灿若群星,极具开发潜质。主要表现为:

  风水文化  

  阆中古城三面水绕,四边山环,尽得中国传统风水理论要旨,山水城相依,自然、人文景观相融,是中国著名的“风水古城”。

  三国文化  

  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曾镇守阆中7年之久,转战驰骋,最后魂归阆州,留下战场遗址,传说佳话无数。

  天文文化  

  西汉落下闳创制《太初历》,发明浑天仪,举世瞩目。东汉任氏父子,周氏祖孙三代,醉心天文,成果丰硕,辉耀一时。
―--科举文化。清朝初年,阆中代行省会17年,四川乡试(“省试”)在此共举行四科,康熙二年才移至成都举行。现存清代考棚,是全国仅存的两处之一,是封建社会一千多年科举制度的珍贵历史见证。

  宗教文化  

  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很早在阆中传经布道,共生共存,繁衍出斑斓的宗教文化。

  民俗文化  

  保存完好的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古街院、古民居朴素典雅,各种窗雕、饰物、器具精美绝伦,巴渝舞、皮影、灯戏等民俗活动让人叹为观止。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口状况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阆中市总人口85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0万人。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阆中市居民99%以上为汉族,还有回、蒙古、藏、苗、彝、布依、朝鲜、满、侗、白、土家、傣、高山、水、羌、仡佬、珞巴、维吾尔、瑶、哈尼等20个少数民族。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地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阆中是四川省省辖市,由南充市代管。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介于东经105°41′~106°24′,北纬31°22′~31°51′之间。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

  阆中处于川中丘陵区向川北低山区过渡地带。全境东西北部高,中南部低,呈堰尾槽状地势和多层次梯级地形,海拔328~888.8米。低山、高丘、中丘占幅员面积92%,低丘、平坝占6.31%,水域占1.69%.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阆中山脉分列嘉陵江东西,嘉陵江以东为大巴山脉,嘉陵江以西为剑门山脉。属大巴山脉的山体有蟠龙山、方山、龙山、大仪山等;属剑门山脉的山体有大罗山、仙桂山及其次级山体支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阆中市境内主要河流有嘉陵江,从北向南流经石子乡、保宁镇等13个乡镇,过境全长59.45公里,还有白溪、东河、构溪、西河等4条嘉陵江支流贯穿境内,分别于江南镇、文成镇、河溪镇、南部县定水镇流入嘉陵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阆中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温度17ºC。极端最高气温39ºC,最低气温-4.6ºC。常年无霜期290天,年均日照1379.8小时,年均降水量1033.9毫米。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名之由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阆中县名,始于公元前314年,即周赧(nǎn)王元年,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蜀王伐苴(jū,蜀王弟苴侯,封地葭萌,今昭化),苴侯奔巴(巴国迁都阆中),巴为苴侯求救于秦。秦惠文王派张仪和司马错救苴、巴,遂伐蜀。蜀灭后,张仪贪巴、苴之富,顺手牵羊,灭了巴国,于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置巴郡和阆中县。以后,除隋初因避文帝之父杨忠讳,有35年改阆中县为阆内县外,阆中县名至今二千三百多年不变。

  何谓阆中?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阆”字说:“阆,门高也。”意思说:“阆”是高门的意思。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解释“阆中”说:“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意思说:阆中周围山形似高门,城在其中,所以称阆中。这是说,阆中因山得名。

  《旧唐书·地理志》解释阆中得名时说:“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嘉陵江流经阆中一段,古称“阆水”。意思说:嘉陵江绕城三面,城在其中,所以称“阆中”。这是说,阆中因水得名。

  两种说法看似不一,实际并不矛盾。阆中四面山形如高门,因名阆山;嘉陵江流经阆山下,因名阆水;城在阆山阆水之中,故名阆中。

发表于 2007-9-17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阆中概况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阆中市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东与巴中、仪陇县相邻,西北与剑阁县毗连,西南、正南与南部县接壤,北与苍溪县交界。总面积1887平方公里,境内聚居有汉、回、藏、蒙古、高山、纳西等19个民族。

  阆中的城市历史源远流长。这里相传为中国远古帝王伏羲诞生的地方。商周时代,阆中是巴国北部重镇。战国中期(公元前330年),巴国由重庆迁都阆中。秦统一后,于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阆中县治未动,县名不改,是全国少有的至今保持原名的县城。阆中历来是川北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中心,历代封建王朝都在阆中设置郡、州、府、道治所,清政府还曾在阆中设四川省会达17年之久。解放后,阆中曾属南冲地区管辖。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93年撤县设市后,成为我国的一座全开放城市。

  阆中风光秀丽,名胜众多。城周有“锦屏春色”、“嘉陵秋水”、“梁山戴雪”、“云台仙风”等阆中十景。城内的古街道交错纵横,91条街巷中有20多条街巷仍保持着唐宋时的建筑风格。这些街巷的平面布局、空间处理,建筑物的外观造型、构造方法,细部装饰和材料选用等方面,都具有独特风格。现挂牌保护的居住点143处。这些官宅、民居的共同特点是:古、雅、幽、翠。临街的小木屋都有外柱廊,出檐数尺,供行人遮阳、避雨。建筑布局,大部分是四合院、一棵印、正方形、多子形。有些院内回廊曲径,古朴典雅,具有南方园林特色。在街道交汇处,往往有楼台拔地而起。其中“阆苑十二楼”之一的光华楼,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明,仍保持唐代风貌,楼高4层、36米,三重檐歇山式屋顶,上覆琉璃瓦,配以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为国内所罕见的古建筑。因此,阆中自古以来就有“蜀中胜地”、“阆苑仙葩”的美誉。

  此外,阆中还是我国道教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著名的“佛都”。众多的寺庙、道观、教堂都保存完好。有始建于唐、重建于元,结构宏伟的永安寺建筑群及“佛都”观音寺和五龙庙;有布局严谨、古朴典雅的张飞庙;有保存完好、国内罕见的佛身衣纹为凸文的唐代10米高释迦牟尼的佛石窟和唐宋碑刻;有伊斯兰教圣地的巴巴寺和技艺精湛、玲珑剔透的砖雕群;有与江西南昌腾王阁比肩齐名的阆中腾王阁;还有张宪祠、八仙洞、魁星楼、吕祖殿、清代考棚等名胜景观200多处。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5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