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打造白鹤山放生旅游品牌
本报讯 (记者 李颖) 昨日,邛崃丝路水廊放生会在城郊白鹤山举行。放生会历来就是邛崃民间盛行的传统习俗,近年来被赋予了生态建设和环保生活的主题,群众热情日益高涨,仅今年就有数万群众参与。活动组委会还从5月10日起,就发出了在活动当天“一天不开车,步行5公里”的倡议,群众都步行至白鹤山景区进行放生。“我们将把‘到白鹤山放生’打造成邛崃生态旅游的一大品牌。”邛崃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原标题:邛崃打造白鹤山放生旅游品牌)
5月17日,四川邛崃举行“丝路水廊放生会”,数万尾鱼苗被放归江中。同时,该市当天还举行了“一天不开车,步行5公里”活动,让绿色低碳真正融入到群众生活中。放生会是邛崃民间盛行的传统习俗。图为放生会现场。
昨晨7时许,当水口镇居民李蓉华赶到邛崃城郊白鹤山下时,发现这里早已人潮涌动。虽然天公不作美,但冒雨到白鹤山下放生祈福的人仍络绎不绝,这是农历四月初八邛崃的传统习俗,昨日至少吸引了5万人到现场。
在文井江边的放生现场,有群众直接把塑料口袋和放生动物一起丢到河里。临邛镇相关人士表示,政府组织了志愿者,劝导群众环保放生,同时安排了几艘打捞船打捞垃圾。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的放生会,是邛崃民间盛行的传统习俗,近年来,放生会被赋予了生态建设的主题。昨日,邛崃市举行了盛大的祭拜仪式。
成都商报记者 杜玉飞 摄影记者 鲍泰良
四川在线消息 (四川在线记者 陈琼 报道) 5月17日,邛崃城郊白鹤山下,一年一度的中国邛崃丝路水廊放生会隆重举行,千余只白鸽飞向湛蓝的天空、数万尾鱼苗放归文井江中……数万群众齐聚文井江畔,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邛崃的生态梦。
“一天不开车” 数万群众绿色出行
天蒙蒙亮,邛崃西桥至白鹤山景区路上早已人潮涌动,往年车水马龙的场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数万游客群众的绿色出行,大家或步行,或骑自行车,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关爱。记者从现场群众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上,真切体会到邛崃受芦山地震波及的阴霾已经驱散,人们早已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灾后重建,积极投入到乐山爱水、关爱自然的生态生活方式中来。
据了解,为了培育生态环保意识,使“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成为市民一种健康生活方式,活动组委会从5月10日起,就发出了在活动当天“一天不开车,步行5公里”的倡议。正在将一袋鱼苗放入河中的杨先生对记者说,现在都提倡节能减排,“一天不开车”,既低碳环保,又保交通顺畅,这也是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啊。
到白鹤山放生去 邛崃打响生态旅游品牌
上午10时,《鹤山尘鼓》拉开了放生会序曲,“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理念贯穿演出活动始终。“放飞你的梦,献出你的爱,爱丝路首城茶万担,爱文君故里酒飘香……”一曲专门为放生会创作的《爱在山水间》将演出活动引向高潮。随后,市民代表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有序地登上放生台,庄重地进行放生,周边游客和群众也在沿河两岸将鱼虾等放入清清的文井江。一时间,上千只白鸽腾空而起,数万尾鱼苗、螃蟹等游向河中,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盛况。
据悉,放生会历来就是邛崃民间盛行的传统习俗,近年来,放生活动被赋予了环保生活和生态建设的主题,群众热情日趋高涨,亲近自然、关爱自然正成为邛崃新的生活理念。成都人李某一家人已经是第三年专程赶到邛崃放生了,他说,“邛崃生态环境好,在这里放生比较放心,还可以到天台山、平乐去休闲喝茶”。到邛崃放生,已成为邛崃生态旅游的一大品牌。
建设“南丝路水上走廊” 邛崃生态更加优美
近年来,随着邛崃生态环境的改善,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8.6%,境内动植物种类越来越多。为让各种动物能够在邛崃不断繁衍生息,去年以来,邛崃市积极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强本”工程,启动了“南丝路水上走廊”规划建设,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将建设美丽中国落到实处,将中国梦付诸实践。
据了解,该水上走廊主干河段,东起“依政古城盐关码头”,西止“邛州夹门关码头”,全长约73公里,以邛崃境内南河、西河、文井江等为主线,沿途串联“两江、四河、五湖、四区”,横穿邛崃东西17个镇乡,聚合汇集全市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将全面展示两千年秦汉文化、三百里绿色风情。今年3月,“南丝路水上走廊”启动项目“依政古城蒲口顿码头”正式开工,一系列工程正抓紧推进。待该水上走廊全部建成后,将与邛州大道、世界名酒文化走廊、“三河六岸”城市新区等一起,共同构筑美好新邛崃的大城市骨架,再现“风月无边、江山如画”的生态美景。 本帖最后由 pzj737618411 于 2013-5-18 08:1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