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八十年代中期,看见当时的通站路那高耸的电视塔就一阵兴奋,因为那时的广播电视大楼不仅是绵竹的标志性建筑,更可喜的是我们绵竹有了自己的电视台,就当时而言,一个县城能有电视台的并不多,更何况还有那么漂亮的一栋广播电视大楼。 只可惜,我们当时软硬件领先的优势没有保持下来。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如果按四年读一个大学计算,这么长的时间里,绵竹电视台完全可以培养五轮专业人才了,可绵竹电视台却进步缓慢,和过去相比差别不大,值得炮轰的有如下几点: 一、从播放时间来看:自办节目太少,大多数时间都在播放连续剧。绵竹人之所以要看绵竹电视台的原因,是由于其天天反映了绵竹的人和事,这是其他大台所不能满足绵竹人民的要求的。但是绵竹电视台却没有理会这些,把大量的时间让给了连续剧,其目的还不是为了寻找冠名赞助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绵竹电视台已经变为绵竹播放台,播放VCD、DVD的视频台。 二、从播放内容来看:缺乏社会责任,这点主要体现在部分广告上。大量的药品广告充斥画面,以致于网友大呼:难道绵竹人就病得如此严重吗?更使人不能容忍的是性药广告占据黄金时段,单位广告时长足有几分钟。难道绵竹电视台的LD真的不知道还有未成年人在收看你们的节目?难道绵竹电视台的LD真的不知道这些广告会对未成年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一般来说一个电视广告短的就五秒,长的也就三十秒,大多数都是十五秒,可绵竹电视台的广告最短的都是一分钟,而且广告本身缺乏艺术性,霹雳巴拉就往外播,基本上不考虑公众利益。 三、从自办节目来看:质量低下,效率不高。拿《绵竹新闻》来说,只要一出新闻就围着LD转,而且时间也很及时,相反如果是社会新闻,有时候播出来都过了好几天了。从这个角度看,绵竹新闻已经成了绵竹历史。绵竹新闻离市民太远,离LD很近,很多发生在绵竹可歌可泣的事,都没有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反应很迟钝。至于其他栏目,部分节目八股化严重,缺乏创意,再加上主持人呆板,场景选择随意,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敷衍”。去年绵竹的一帮网友接受赞助1000元,拍了一部爱情短剧《不褪色的约定》,其水平很高,而专职的绵竹电视台,你们为什么不可以把有些题材演绎一下,非要很死板地站在那里用嘴说? 四、从制作技术来看:绵竹电视台台标、片头丑得要命。台标是一个电视台的标志、脸面;片头则是一个栏目的核心、招牌。绵竹电视台的台标是几个字母简单相加,而片头还停留在二维动画上。象这些面子活路都做不好,还奢望其他?其实,现代的三D动画早以广泛使用,也不需要有很多投入,一台电脑,一个软件就OK,至于制作人员,绵竹人才辈出。我曾经看过绵竹一个网友给重庆台一个栏目制作的十五秒的三D片头,相当漂亮,完全可以和东方卫视和湖南卫视,以及央视比美。关键的是绵竹电视台应该把卖药品广告的收入,拿来投入一点,就可以造福绵竹市民的眼福。 五、从节目主持人来看:除了《绵竹新闻》栏目有提高外,其他栏目主持人很不上镜不说,要命的是表情呆板,衣着与场景不和谐,再加上与被采访对象没有融合好,就造成了整个节目一个字贯穿始终——“假“。 至于其他方面,如摄像水平,没有明显问题。设备方面电视台难于解决,涉及政府投入。以上炮轰的是就电视台方面能够做到的而没有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