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0日,《南方周末》以《“疯子”医生“你砸医院招牌,医院砸你饭碗”》为题,报道了四川省绵阳人民医院超声科主任兰越峰因不满意单位对自己的“待岗”处理而在医院走廊坐了一年零两个月的事。读完文章,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兰越峰因举报医院过度医疗、高价采购设备、举报医院领导等方面的事而受到了医院领导的打击报复,给外界的印象是兰越峰成了正义的捍卫者、医疗底线的守护者。事实果真如此吗?
带着心中的疑问,笔者电话了在绵阳医疗系统工作的朋友,这位朋友对兰越峰的情况还比较了解。他说,事实上,一系列举报都发生在兰越峰被“待岗”处理之后,而兰越峰与单位产生矛盾的开始是2010年6月的超声科分科事件。
2010年6月,医院决定将超声科分为门诊超声室和妇产科中心超声室,兰越峰任门诊超声室主任,妇产科中心主任代管妇产科中心超声室。随后,兰越峰对分科提出异议,并向涪城区卫生局反映。区卫生局调查后认为超声科分科条件不成熟,责成我院予以合并。2010年12月15日在区卫生局的监督下,现场宣布了超声科合并决定,同时组织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职代会代表、临床科室医生和护士代表及超声科全体员工共计62人参与合并后的超声科主任公推直选。兰越峰同志得4票落选,门诊超声室医生朱丽萍同志当选。分科事件被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纠正后,兰越峰仿佛成了正义的化身,医院大事小事都要管,要求恢复分科前的超声科主任,要求新任科室主任回超声科作普通医生。鉴于她不断上访,迫于上级压力,医院恢复了其超声科主任职务,但她又不履行职责。一系列事件让她与医院的矛盾越来越大。她也不停的到各级部门上访,不断的在网上发帖,给当地党委政府和单位施加舆论压力,从而让自己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
至于《南方周末》一稿中反映的过度医疗、高价采购设备、援建资金等方面的问题,绵阳人民医院的上级部门已派出了调查组,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了公开回应,在此不累述。笔者单就个人与单位的关系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人生的价值怎么体现?必须要依靠一定的载体才能体现,而单位就是个人体现价值的地方。但单位是人组成的,有人的地方就必须要有制度约束,否则就会乱套。绵阳人民医院根据当时的情景做出分科决定,肯定有当时的背景和医院的长远发展考虑。虽然在兰越峰不断上访的情况下得到了纠正,但此事并不能否定医院抓长期发展的良好初衷。作为兰越峰同志来说,认为正常的工作调整是打击报复,把自己演绎成正义的化身,自认为整个医疗界只有自己坚守了职业道德。这样做,虽然能够得到少部分媒体的青睐,也能暂时赢得片刻掌声,但最终失去的却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良知。
“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对于制度的约束,我们肯定不习惯,但我们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而不是在矛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不可否认,现在一些单位的少数领导在工程发标、设备采购方面有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猫腻,但这些我们可以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向纪检监察部门举报,也可以向媒体报料。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而不是通过极端方式操纵舆论,通过舆论压力逼迫单位就范。如果这样的事被越来越多的人仿效,公平和正义将会成局部扭曲状态。因为,违心的解决好兰越峰的问题,对其他坚持公平正义的职工将是另一种打击。
《南方周末》在报道时,把“疯子”加了引号,对于这个引号的作用,笔者不知是表否定还是表强调,不管是啥意见,都真诚建议当地能够请双方都认可的第三方机构对兰越峰个人作全面检查,这是对她本人负责,也是对她的单位负责。当然,最好能够通过媒体将结果公布给社会,也对社会公众负责。 本帖最后由 青烛 于 2013-6-5 08:4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