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15号在成都开幕,这个消息我是通过麻辣社区上的帖子知道的。对于内心有着森森中国情结的我来说,这是必不能错过的。
今天抽了个空,开车前往,准备好好的增加一下自己的知识,认真了解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从光华大道直行至非遗博览园,路直、车多,且货车居多。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去的心情。内心的中国情结,无比崇高。我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活动越多越好,让大家都去保护、传承我们的文化,让它们继续延续下去,一代又一代。
走进展馆,第一个展厅正好是景泰蓝。这是我很喜欢的。进展厅后,我先往墙上看,我迫切的想了解更多景泰蓝的知识:背景、制作方法、所获奖项、代表作等等……
但是,遗憾的是:统统没有!
是的!除了展厅门口上贴着的几个景泰蓝的字样外,里面一个简单的展板,了了几字外,没有了!然后就是产品,各种精美的产品,标着价、没标价的。
我心里掠过失望。
这并不是我来非遗馆的目的。
我不是来买东西的!
我是来了解我们的中国文化的!
景泰蓝这展馆也做得太差劲了吧!我得出了第一个结论!
我转身到了第二个展厅:泥咕咕!
泥咕咕是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可以用嘴吹出不同的声音,所以叫“咕咕”。据《资治通鉴》记载,隋末农民起义时,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曾在古黎阳也就是现在的浚县与隋军大战,不少将士和战马阵亡,为了纪念这些牺牲的将士和战马,军中一些心灵手巧的人就用当地的黄胶泥捏成泥人、泥马表示怀念之情。这一技艺就这样随着历史的发展延续了下来,流传至今。
泥咕咕主要以三国、水浒和瓦岗军为原型及老虎、狮子、孔雀等动物,古朴拙雅。颜色以黑色为主,再自己用毛笔画出各种花样,鲜艳明亮、对比强烈。
不过遗憾的是,这样介绍依旧不是在展厅里看到的。
展厅里只是放着半幅关于传承人的介绍,以及各种标价产品。
这个展示很现实!我得出了第二个结论!
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当我转完一圈后,突然发现,我啥也没学到,这些知识我都知道的,这里面并没带来更有新意的惊喜。里面的文字介绍,基本上都是关于传承人,而非需传承的文化。
我承认,这些传承人,正默默的守着这些古老而清贫,并不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经济收入的文化,坚守在那里。他们是伟大而值得致敬的!
不过,作为一个活动的主办方---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省文化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这么多光鲜而动听的名字的背后,是否真正有一群内心狂热爱着这些文化的人在做?他们有没有想过,如何才能把这活动真正办出有内涵、有底蕴来?而不是每年做做样子,哄哄外人,要点政府的钱,然后自己的腰包鼓起来?
人人都是传承人!是的!我们都有义务与责任传承这些文化。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觉悟。我们如何把一个活动做得真正的深入人心,做扎实而不耍花架子?承办方有没有想过?
每个展厅里的文化,都是我们几千年几百年积累、沉淀下来的。每一个的背后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可是,你们却让我看到了粗俗,闻到了铜臭。我可以想像着你们迫不及待的应付完这几天,然后关门大吉。你们对这些商家如同对卖新疆羊肉串的小贩一样,匆匆的丢个位置,让他们去自己想办法来传承。你们对这些宝贵的财富,吝啬的甚至不愿在你们自己的官网上多提。
我,真是太失望了!
这场打着文化招牌,做得糟蹋文化的活动,简单而粗糙。看完后,什么也没留下。
默默的开车回家,我的感受只能用四个字形容:痛心疾首。
好吧!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死在你们这群打着文化幌子,招摇行骗的骗子们手里吧!
我再也不会相信下一次所谓的非遗节,不愿看到我心中的精华被你们这样来蹂躏!
我得出了第三个结论:再见!非遗节!
本帖最后由 野小笏 于 2013-6-22 22:40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