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服务于坚守 ——评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候选人廖占富先进事迹
从1988年开始,廖占富先后在巴中市通江县火天岗村小、石庙子村小任教,他25年如一日,扎根大山深处,在三尺讲台用满腔热忱放飞大山的希望,他用坚守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当共产党人面对党旗高举拳头宣誓的时刻,就在内心立下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标。可和我一样,我们许多人却不知道如何为人民服务,从哪儿去为人民服务,不知道如何真正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今天是个村长,我明天就想当个镇长,今天是个校长,我明天就要去当局长,社会在发展,我们的职业满意率却在普遍下降。“能力好像比谁都大,职位好像比谁都低”成为一种职业心理病。在溜须拍马、钻营逐利、连升三级的官场理念大行其道的当下,廖占富用他25年的坚守瘦瘦的针刺着我们的灵魂。 坚守是一种力量 坚守的力量穿越历史长河。陶渊明 东篱采菊,坚守一份自适; 李太白醉酒狂歌,坚守一狂傲; 杜子美茅屋疾呼,坚守一份关怀; 托尔斯泰,高龄出走,坚守一份朴素的心灵,平民的情感。 有了坚守,灵魂不再流浪。一位诗人,峨冠博带,行吟在江水之滨,“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这个梦碎者和梦醒者,最终怀抱沙石走向南方的一条河流。 有了坚守,财富终将传承。明代著名藏书家范钦用整个家族的传承保护着天一阁,用强大毅力和强烈的爱国精神让中国留下了一座具有文化代表意义的藏书楼。 有了坚守,廖占富躬耕的山村不再蒙昧。海拔1000多米的火天岗,这个曾经连高中生都难找的小村子,陆续有30多人考上了大学,不少学生成了致富能手。 坚守来自内心的那份强大 而今看到的廖老师,瘦瘦的、弱弱的样子。曾经面临的贫穷、曾经面临的孤苦、曾经面临的打工潮、曾经面临的更好的工作吸引,没有让一个有追求的男子汉走出那个村口,怀疑这是一个古板的人。可在言谈吐语中看出了他内心的那一份豁达与沉着,清晰与坚毅。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坚守的行为来自那份对环境的感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对自我良心的清醒。坚守需要抛弃那份无知,需要远离那份喧嚣,需要无缘那份纸醉金迷,云卷云舒,淡定从容,从而享受那份内心的宁静。 建设“三区一城”需要更多平凡岗位上的坚守 统筹城乡,“两化”互动,攻坚突破,全力建设“三区一城”,成为80多万通江儿女的共同奋斗目标。前途光明,道路曲折。需要一大批有能之士、有识之士放弃走出去、爬上去,更需要是静下来、沉下去、留得住、站得起、干得实、抓得快。 王坪村村民王建刚手脚残疾, 14年来义务为烈士陵园打扫卫生,风雨无阻,这是一种坚守;青浴乡退休老党员几十年来用村里高音喇叭向村民宣讲党的政策,这一种坚守。许多党员干部在基层默默奉献几十年,不为名不为利,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一种坚守。 教师的坚守,可能需要把更多精力用在关心孩子的成长上,用在自身的修炼上,少去喝一杯酒,少去打一把牌。医生的坚守,需把心放在临床研究上,把力用在业务学习上,少一些聚会,坚决不做违背医德的事情,视“救死扶伤”为天职。乡镇干部的坚守,可能就是不把进城工作放在头皮肋巴上,而以一种以乡镇发展为已任,以不解决某个事情誓不离开的勇气去面对当地的百姓。项目建设一线的同志的坚守,可能就是在诺水河那山卡卡里,起草贪黑,十天半个月不回家,一心扑在工程上。 有了各个岗位的坚守,建设“三区一城”将凝聚起巨大的正能量。
廖占富,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位平凡的山村教师,他用25年的朴实坚守,诠释和演绎着“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和路径,他的信念激励着我们的理想,他用坚守竖起了一个行为的标杆。
(实为有感而发,水平有限,权供各位网友大虾笑掉大牙!)
本帖最后由 我不是风车车 于 2013-7-17 18:4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