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热捧的话题之一。这个暑期,郑州轻工业学院师生们针对大学生“村官”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大学生“村官”是为了暂缓就业压力选择下基层。(7月29日人民网) 2008年国家决定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目的是利用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开阔的眼界,丰富的知识,有理想,有抱负,有活力这些特点,为新农村的建设出谋划策,与外界起到沟通的桥梁作用,并且优化了国家干部队伍的结构。但是随着时间的前进,一批批的大学生进入到基层工作,实际情况如何呢? 大学生村官不是就业的“避难所”。而是一个对国家对人民举足轻重的岗位,它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长远发展,关系到老百姓对党的信任与支持。我们的党和国家要规范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制度,建立一个长效的机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之走向职业化。 可以说,从实行大学生村官政策以来,历年来的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发展,带领群众致富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纵观这些年来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过程,从一个在校大学生到大学生村官,需要一个过渡期去适应和磨合,但要使其成长,就必须在摸索中掌握方法,要给其施展才华的空间。 而任何一个有志于报考大学生村官的毕业生,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观念。胸怀祖国,服务人民,而不是随波逐流,追名逐利,应该做好长期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准备。这样,我们的大学生村官才能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